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y973

修行的步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4-2009 0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 o1j2m3 的帖子

所以,皈依佛的强调,就是希望人们去到达圆满解脱的智慧,并且从中学习。
那是一种方向。而且,人所谓的皈依佛,并非皈依佛陀,而是皈依佛陀的智慧,依靠佛陀的智慧。但是,佛陀的智慧并没有在文字里,也不在形象中。因为,佛陀去世很久了。这也是六祖所强调。经文并非佛陀的智慧,虽然并不缺乏真理和佛法,不过,那只是智慧的一部分,而佛陀的智慧并无法去传达给另一个人。禅宗因此说:统统魔说。因为,看经文的是人,也是人在诠释,并不具备佛陀圆满的智慧,所以,都是魔说。即使听经文,也不是法师说经我们听经,而是我们在说经给我们自己听。所以,说依靠佛陀的智慧,不如说依靠自己的本自具有的智慧去到达觉悟。但是,如果不清楚,什么是本自具有的智慧,自然还需要一个依靠,那就是法和僧,就是方法和模范。虽然两者都没有圆满的智慧,但是却是最接近佛的。皈依佛的强调,是具备浓厚的意义的。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4-2009 07: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咖啡豆 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09 0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13-4-2009 04:06 PM 发表
等待有人知道什么是戒定慧,也从戒定慧中证得,才会考虑。
如果,人,还无法拥有八正,是很难让人心诚悦服的。

依据中阿含经:每一次阿罗汉叫别人皈依的时候,都是他本身的模范去感动别人,也因为他的法让人获得 ...

如果你明白什么是自性三宝,你就不会这么说了。
归依并不是等别人成就了,才相信有三宝——因为戒定慧是心证的,你不可能从别人的外表来知道他有没有成就。
正信佛教是由自身印证佛法而确定三宝的存在——而不是等其他人变成“宝”了才来归依他。

正信佛教的对三宝的归依有两个层次,开始是对外在三宝的归依(就是外在所能接触的佛、法、僧等人事物),而最终的归依目标是自性三宝——由自己去印证三宝特质的存在——印证灭苦之道(法),即知灭苦之道有发现者(佛)、有实践者与印证者(僧),也会因而知道,因为有三宝(众善知识),自己才能成就。

而我们也不可能说,我只要自性三宝,不要外在三宝——没有外在三宝的教导,怎会认识自性三宝?
纵使是无师自通的佛陀、辟支佛,也是过去多世的三宝、善知识和善友的帮助下才渐渐圆满了能成佛的波罗密。

-----------------------------------
阿罗汉是无我的解脱圣者,对于自身的成就,阿罗汉看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众善知识因缘和合——因为有善知识的缘故,才能有今日的成就,无我的阿罗汉是无比的谦虚的,所以,阿罗汉绝不会叫人归依自己,而是归依众善知识的代表——佛陀。

尊者舍利弗,每日睡前,都会打听阿说示尊者在何处,然后朝阿说示尊者所在的方向礼拜——阿说示尊者是舍利弗的启蒙老师,因为阿说示尊者的开示,舍利弗才见法而归依佛陀。纵使舍利弗尊者已经成就阿罗汉、成为佛陀的上首弟子,舍利弗尊者始终对阿说示尊者充满感恩心。

这就是解脱圣者们对自己昔日善知识的感恩心。

今日有成就的善知识们,也不会教导人们归依他自己,而是归依众善知识——佛、法、僧。
--------------------------------
这就是阿罗汉所强调的——正法有源头,这源头就是我们要归依的善知识。而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善知识们的德行。

[ 本帖最后由 白布飘扬 于 16-4-2009 03:2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09 08: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步骤:得空。

证得空 方法:

  佛告比丘:「若比丘於空闲处,树下坐,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观察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变易法,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如是观者,亦不能离慢知见清净。  


这段经文中,让我特别注意的就是:
“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

这里的空,我觉得和空小经的空很接近。

我觉得这里的空代表“向往清静解脱的欲望”。

第一个步骤就是要培养向往清静解脱的欲望,
心乐于解脱无束。
看淡世间无常。
虽然还不能达到坚强的禅定力,不过 ,这个解脱的欲望就是先锋队。

以上的过程,还是需要观察五蕴无常,非我,苦。
但是,就是要轻安,喜欢这种六根清净的轻安乐受。
喜欢自己不被尘埃所影响。

就是这样,不断培养慢慢放下执着的兴趣。

高高兴兴的放下。

很高兴自己能接触佛法,很高兴自己能修行。
很庆幸自己能走在这条路上。

我觉得以上就是得空了,
不过,得到空,只是起步,

我们还要修下一步 —— 起无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09 08: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个步骤:起无相,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色相断,声、香、味、触法相断,是名无相。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这里的“相断”,我觉得是如实观照一切法相,清楚知道这些法相是虚幻不实在。
看见自己无常,看见欲望贪爱等,都是有条件而缘起,不实在的。

直到,所有相都看透了,清楚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假的。

例如:看见美女,
你知道这位美女在公鸡的眼中不是美女。
你也知道雌性蟑螂在你眼中,不会产生性幻想。
如此,你就知道一切相都是虚假不实,
完全因为某些条件下的缘合,才被缘起。

例如二,从物理学看,一切物体都是有原子所成立,
把这些原子分开了,那个物体就缘灭了。

例如三: 从精神学看:
我们的思想,也只是头脑的声音语言因缘条件下成立,
如果我们不再执着语言文字,那么所有思考都变得虚幻了。

如此不断观察一切法,你会发现一切法相都是不实在的。

明白了这些,我们将会加强第一步的根基。
更容易放下对五蕴的执着。

完成第二步,我们还不能知见清净,
我们还需要修第三步 —— 无所有。

我觉得,如果没办法修成第二步,就要回头修第一步,先努力培养向往解脱的欲望。

这一点,在空小经也有提到类似的方法,那就是回头修好根基再来挑战下一个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4-2009 08: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个步骤:无所有,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贪相断,瞋恚、痴相断,是名无所有。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我发现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都是开头说:“复有正思惟三昧”,
这个三昧,也许是三法印吧!无常,无我,苦。

第三步,无所有的要求很高,那就是观察贪相断,瞋恚、痴相断。

能成功以上的步骤,真的属于八分吹不动。

也就是任何法相都无法让你产生贪憎痴。

不过,完成这一步,依然不能知见清净,

还需要最后一步:离慢知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6-4-2009 08: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步:离慢知见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从何而生?观察我、我所,从若见、若闻、若嗅,若尝、若触、若识而生。复作是观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识因缘为常,为无常?复作是思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复次、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彼所生识云何有常!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见清净。是名比丘当说圣法印知见清净,如是广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这一步,

就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了,
不同宗派,都有不同的看法。

即使来自南传,也有不同的看法。
如:无我还是非我,行灭是如何境界等等?

我觉得,这一步很具决定性。
他唯一的方针,就是十二因缘。

从十二缘起观察我如何而来,我依靠什么条件而成立,而这些条件切是无常的,

这样不断地观察,直到你
。。。彼缘皆悉无常,彼所生识云何有常!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见清净。是名比丘当说圣法印知见清净,如是广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09 0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主要靠论典而不是经典.

经典只提供一个纲要而已,
具体的下手处和修行次第只有论典才有详细说明.

现代人仅靠经典来修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4-2009 08: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尋夢人 的帖子

经典是经过,论典是心得。
没有经过看不明白的时候,就看经过了的人的心声,还不明白就要走一走才会明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09 08: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白布飘扬 的帖子

版主要被打屁屁了,还讨论这个话题~

当被欲望和贪嗔痴爱蒙蔽的时候,就叫做不想皈依自性三宝,皈依外在三宝不过是一个缘的善导。
不过,当人并没有去皈依自性三宝的时候,并不表示什么,不过是贪嗔痴爱蒙蔽了而已。

何其自性本来清静,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小弟不过是说:要谈,把贪嗔痴爱放下,去真正皈依自性三宝,再来谈。

不然谈到最后,不过是妄想中打转,形成强大的知识障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09 09: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知外道不归依佛法僧, 还疯言疯语, 为自己狡辩. 同样毁坏佛法..

不与"附佛"谈佛法..:@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7-4-2009 09:4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4-2009 09: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1# 三法印 的帖子

哦,那你干嘛生气?
别忽视缘的善导,没有出家人,你也不会懂得那么多,佛法的流传也须要感恩出家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11-2024 11:00 AM , Processed in 0.12458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