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5-1-2009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兄,
为了什么而追求不掉举和不昏沉? |
|
|
|
|
|
|
|
醒和睡之间
最近,发现一篇文章提到“醒和睡之间”,我没有详细看完那篇文章,现在也不知道在那里可以找到。
因此,我静坐的时候,开始注意这个醒和睡之间的一个空间。
当偏向醒的时候,头脑不断找东西想。
当偏向睡的时候,整个人又被一种停止的引力拉走。顿时离开了内观的意识,就会进入梦境里头。
不管是睡或者醒,两者都会让我离开内观的动作。
不让睡把我带入梦境,要不让醒把我带到红尘。。。
在这两者之间观察,发现自己轻安了许多。 |
|
|
|
|
|
|
|
发表于 28-12-2008 09: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y973 的帖子
那你當時是睡還是醒?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12-2008 08: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佐竹 的帖子
那么,先要为醒和睡下定义才能达到共识。
我对醒的定义是:
1)很容易了解身体和四周的时间,地点和情况。
2)左脑运作活跃,逻辑思想稳定。记忆力随着白天工作运作进行。
我对睡的定义:
1)眼睛没有固定的空间做为导航或者约束,所以头脑出现的影像将会把我们的记忆和意识带到无穷空间。
2)偶尔忘记自己,又或者记回小时候甚至前世等等世界。
3)左脑运作不齐,偶尔身体睡态的不适,导致出现恐怖噩梦等等。
醒的时候,
我们被五蕴牵着走,
睡的时候,
我们也一样被五蕴牵着走。
我觉得能够在两者之间,不属于醒,也不属于睡,
这是一个只有观照和了知的空间。
而这个空间如同一艘船,并不是最终目的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12-2008 09: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候,我无法观照,思考,所以我不能说自己清醒,
有时候,我只看见一偏空白或者黑漆,没有思考或者声音,我不能说自己属于醒或者睡。
有时候,当我进一步思考佛法时候,这个思维的动作,就丧失了观照和了知的动作,
思维佛法动作一旦消逝,往往一去不回地进入另一个梦境。
有时候,身体的感受和自己脱离了,我不属于醒或睡。
能够不让思维捣乱自己的观照和了知,会进入一种轻松安静的空间。
能在这个空间五分钟,所得到的休息如同睡了一句钟。 |
|
|
|
|
|
|
|
发表于 30-12-2008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睡是10,醒是-10
个人认为可以在9之间徘徊观照不被拖入睡眠中
容易入深定 |
|
|
|
|
|
|
|
发表于 31-12-2008 1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这样理解的,所谓醒和睡,都是六根六尘在互相交替运作和休息的影响缘故,其实生活里醒着和睡着状态都在迷惑当中。
佛教里,真正只有觉悟和迷惑来看待一个众生的状态,一些人用醒着和睡着来比喻罢了。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31-12-2008 12:10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31-12-2008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1-12-2008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醒以及做梦的状态,两者间的唯一根本差别是,前者有五识刺激而后者没有。 |
|
|
|
|
|
|
|
发表于 31-12-2008 0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2009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和了知
了知不一定要想,
了解某些事物之前,需要想和分析。
当了解之后,这个了知就不需要继续想也能了解。
例如驾车,
当你懂了驾车,你不需要想,也能够驾车。
打坐的时候,
我们了解无常和无我,
因此,我们不需要去想,也能知道出现在眼前的任何法相都是无常和无我。
往往,我们不断去想或口念无常等佛法,反而失去了观照的能力。
例如,我们注意呼吸,如果心里念呼和吸,那么,就会失去了知的能力。
因为你的观照被心里念着呼吸捣乱了。
我们呼吸的时候,要靠身体了知呼吸,
不是靠心理念呼吸。
往往,头脑只听到心理念着呼吸呼吸。。。
却完全没有观察呼吸的变化。
每一个呼吸都不同,需要靠身体感受,而不是靠心理念。
所以,佛陀说要用身体观察身体。
心观察心,受观察受,法观察法。
如果用心观察心,也不要念,
而是用心了知心的变化。
当用感受观察感受,也是要以感受了知,不是用心念或口念。
当我们了知他们的变化,就是苦和无常及无我。
就好像熟悉驾车的人,不需要想,也能安全驾车,他不需要口念着摆左摆右,或者用心念。
驾车的人靠的是对驾车的了知。
睡和醒之间,没有心想或口念,也只有观察和了知。
如果贪爱这个想,就会醒或睡。 |
|
|
|
|
|
|
|
发表于 2-1-2009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头脑不断找东西想——掉举
进入梦境里头——昏沉
正念觉察就可以脱离此两种情况……。
(我禅修很差的,说错莫怪……。 ) |
|
|
|
|
|
|
|
发表于 5-1-2009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世间有多少个醒的人?
大多数都是睡的人
就像菩萨说,人实在无需有眼,因为有眼也看不清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