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独孤余恨

各国传统乐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10-2008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类似于大提琴,但琴弦更粗(且通常使用肠衣弦),琴体更大,琴弓更粗更短,定音比大提琴低八度左右。是弦乐器中形体最大的,音色极其低沉柔和,并且能奏出极美妙的泛音,拨弦奏法可发出隆隆声,用于描述雷声波涛声往往恰到好处;慢奏时效果最佳,不宜快奏;高音部分音质纤弱动人。


低音提琴 - 概述
低音提琴
应用谱号:倍低音谱号
结构组成:类似于大提琴,但琴弦更粗(且通常使用肠衣弦)
琴体更大,琴弓更粗更短,定音比大提琴低八度左右。
使用材质:琴身:木制结构,以槭木云杉为原材料配合制造
的音色最佳;琴弦:金属弦,也有以肠衣为原料;
琴弓:马尾
乐器特色:是弦乐器中形体最大的,音色极其低沉柔和,并且能奏出极美妙的泛音,拨弦奏法可发出隆隆声,
用于 描述雷声或波涛声往往恰到好处;慢奏时效果最佳, 不宜快奏;高音部分音质纤弱动人。倍低音提琴体积庞大,需站立演奏。它有两种基本形制:一种属于六弦提琴一族,肩斜背平);另一种属于小提琴一族,肩较方,背微圆。 倍低音提琴是管弦乐队和交响乐队中的最低音声部,多充当伴奏角色,极少用于独奏,但其雄厚的 低音无疑是多声部音乐中强大力量的体现。贝多芬就常用它在交响乐队中演奏重要的旋律。如他在 第九交响
曲的第四乐章开始时,用倍低音提琴演奏的宣叙调,有力地回绝了前三个乐章的主题动机。 还有圣·桑在
他的《动物狂欢节》中,用倍低音提琴生动地塑造出笨重、庄严的大象形象 。

编辑本段 回目录 低音提琴 - 构造
擦奏弦鸣乐器 。 又称倍大提琴。提琴家族中体积最大、发音最低的弓弦乐器。它是乐队中音响的支柱,基本节
低音提琴
奏的基础。低音提琴约有180~220厘米高,下端有一支柱,形似大提琴。演奏时要将琴放在地上,立着或靠在高凳上演奏 音色庄重而低沉,琴弓约长68~70公分。演奏技术由於受到乐器构造的限制比其它弓弦乐器显得较不灵活。低音大提琴用於独奏略显单调,但一加入合奏中,则使整个合奏发出充实的音响与立体的效果,因而成为管弦乐室内乐爵士乐等所有合奏种类的基础。低音提琴是四度定弦,4 根弦分别是E、A、D、G,为了避免在低音谱表上过多地加线,其音响比实际记谱低 1 个八度 。有时加入第5根弦,定音为C,或在乐器的颈部加入一个机械装置,加长E弦,使其可以演奏下面的C音。熟练的演奏家可以通过使用泛音来大大地超越乐器的上方的自然音域。低音提琴使用两种弓子,一种是法国弓,称为博泰西尼弓。另一种称为德式或西曼德尔弓,它有一个较长、较细的杆,很宽的扣手,用手握住棍杆的下面(手掌向上)。低音提琴比其他弓弦乐器更多地用拨奏,这一特点使得它除了在管弦乐队中的扮演角色外也在歌舞乐队和爵士乐队中成为重要的节奏乐器。




低音提琴 - 参考资料http://www.yourblog.org/Data/20047/126848.html
http://www.centrum.is/hansi/chinese/mesbass.html
http://www.hnst.org/musiclife/instrument/diyintiqing.htm
http://www.hqb2b.com/user/basschina/index.php?langtype=cn&pageid=cn_21&add=view&id=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10-2008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簧管


单簧管

单簧为管气鸣乐器。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军乐队、爵士乐队和轻音乐队等。属于木管乐器中国俗称黑管,有17~23键的各种伯姆制单簧管。现代的单簧管是德国笛子制作人约翰·丹纳在1690年发明的,此后屡经改进,最终由德国长笛演奏家特奥巴尔德·波姆定型。





单簧管又称“黑管”,是一种音域宽广的簧片乐器。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号角和风笛,一般认为是从一种类似竖笛的单簧片乐器芦笛演变而来。现代的单簧管是德国笛子制作人约翰·丹纳在1690年 发明的,此后屡经改进,最终由德国长笛演奏家特奥巴尔德·波姆定型。单簧管除降B调外,常用的还有降E调小单簧管和音区向下延伸的中音单簧管、巴塞特单簧管、 低音单簧管和最低音单簧管等。传统上,单簧管是木制的,考究的单簧管一度是用象牙制作的,但如今 已普遍采用塑料制作。单簧管的性能十分灵活,可以轻松地演奏掠过多个音阶的长音,且以能连续吹出琶音著称,用于 独奏极富表现力。莫扎特是第一位在交响乐中采用单簧管的作曲家,他觉得这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

我们现在使用的现代单簧管都是姆制式即法国制式的单簧管,这里面包括17键、18键、19键和21键等,除了最为常用的降B调单簧管以外,在这个大家族还有A调,E调(高音单簧管),低音单簧管,中音单簧管等等,这些用途不一的单簧管虽然品种很多,但所用的演奏指法是一样的,当然演奏口形也是一样的。

单簧管究竟和其它木管乐器有何不同? 首先,它的基本构造和其它木管乐器就不太相同,一般木管乐器都是采圆锥形管体,唯有单簧管采用圆柱形管体,这使得它的泛音列很特殊。其次,他的发声来源是缚在吹嘴上的单片簧片,这也是他单簧管之名的由来。单簧发声的乐器还有萨克斯风,但是萨克斯风的管身构造和单簧管不同,所以单簧管的特殊性由此可知。
(1)记谱与音域
单簧管是移调乐器,用高音谱表记谱,记谱音域为e?e(4)。
(2)音色与音量
低音区,常被称作“表情音区”,其发音低沉、浓郁、有戏剧特色;高音区音色纯净、明亮、富丽而圆润;中音区的音色无明显个性,发音较柔弱,能与很多乐器的音色相融合;最高音区发音尖刺、狂野,带有呼啸声。除了极高音区不能弱奏外,单簧管其他各音区都能控制自ppp至ff的音量幅度变化;中音区也能达到ppp至mf的变化幅度。

(3)演奏技巧

单簧管也是一件很灵敏的乐器,除了在演奏断音方面不如长笛那样流利迅速外,演奏旋律、音阶、琶音、跳音则相当出色。它能轻松地演奏连、断音结合的各种光辉华丽的乐句, 这些方面可以与长笛相媲美。

单簧管奏断音,三种吐音法都能使用,而最容易的、也最常用的是单吐法,用单吐奏断音自然不能太快。在单簧管上的任何音区可轻松地演奏颤音和震音。

单簧管的性能十分灵活,可以轻松地演奏掠过多个音阶的长音,且以能连续吹出琶音著称,用于独奏极富表现力。莫扎特是第一位在交响乐中采用单簧管的作曲家,他觉得这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



说起单簧管的历史,在所有乐器的大家族中,它是被人们发明的较晚的一位成员,至今刚刚走过两百多年的历史。约在十八世纪初,由德国人J·C登纳(J C DENNER 1965——1707)根据古老的法国芦管“沙吕莫”加以改制成,经过改良逐渐形成米勒制式的单簧管。法国人克洛塞又将长笛上的伯姆制式移植到单簧管上,形成了伯姆制式的单簧管,这两种乐器就是我们经说的德国制式法国制式,这两种制式的乐器各有所长,因此都能得到广泛的流传。

单簧管
单簧管的历史尚浅,在巴洛克时代的音乐里尚没有这种乐器,而海登的音乐里用到单簧管,是在他六十岁后的作品,而莫扎特的交响乐作品里用到单簧管的,也只有几首而已,但这种乐器问世以来很快地普及整个欧洲。单簧管是个变化多端的木管乐器,它的音域很广,在管弦乐团、军乐队、管乐队、爵士乐团中都可听见它那干净澄澈的声音。由于它的多变性,使它能够表现各类型的曲子。以下引用一篇文章专谈单簧管:


如果长笛是一个温柔的女子,那么竖笛就是一个豪爽的大哥哥。竖笛,别名单簧管,黑管,是木管乐器家族中很特别的一个成员。在管弦乐团里面,他的加入算是木管组最晚的一个,乐器技术的成熟也只是十九世纪的事。但是他独有的丰富表现力和广阔音域,使得它成为管弦乐团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而晚近兴起的管乐团,对单簧管更是倍加礼遇,其地位已经类似于管弦乐团中的小提琴了。

单簧管出现得较晚,纽伦堡的丹诺 (Johann Christoph Denner,1655-1707) 在1690年左右将原本是民间乐器的Chalumeau,改进成类似现在的单簧管。在早期作曲家的乐谱上,通常将单簧管标示成Chalumeau,同时因为其中高音声部的音质,很像小号的音色(这和当时吹奏的习惯有关,与现代的吹奏方式已经有所不同),遂将小号的华丽奏(clarino)之名与单簧管相并论,现代单簧管的名字clarinet,就是这样来的。

一直到十八世纪后半,单簧管才被慢慢用到古典管弦乐团的编制中,但并不是像双簧管一样在乐团中有固定的席次。莫扎特是第一个将单簧管的音乐美充分发挥的作曲家,我们可以从他1777年造访曼海姆之后的作品里,发现他对单簧管运用的技巧日渐卓越,到了晚年的单簧管协奏曲(A大调),达到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精美境界。

另外一位对单簧管音乐有重要影响的作曲家是韦伯,他的年代里有两位非常出色的单簧管演奏家,也就是Karl & Heinrich Be ä rmann,如同Anton Stadler启发莫扎特,这两位演奏家也启发了当时的作曲家,为他们写下了许多作品。韦伯的协奏曲是今天仍享大名的曲子,但其它一些现在已经很少人知道的作曲家,也为他们留下了不少优美的协奏曲和室内乐。在此同时,单簧管的按键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变革,1843年,著名的单簧管演奏家Klose和巴黎的乐器制造家Buffet合作改进了单簧管原本简陋的按键系统,他们借用在长笛上已经实验成功的贝姆式按键,改良后的单簧管性能大进,像韦伯作品中那些复杂的旋律之演奏才变得较为可行。 在贝多芬之后,单簧管已经成为管弦乐团固定的一分子。贝多芬本人也十分爱用单簧管,在他的交响曲中屡屡出现令人叹赏的精采片段。接下来又出现一位德国大师布拉姆斯,在他即将封笔的晚年,因为遇见了单簧管演奏家缪费特,又燃起了创作的意志,写下了单簧管五重奏和奏鸣曲,每首都是经典。 二十世纪以来,单簧管的音乐除了在既有的技巧上再加以开发以外,更受到了爵士乐和犹太音乐的影响。这两种音乐将单簧管的表现力带到了非常特别的境界。不论是爵士乐中单簧管极其炫丽的色彩,或是犹太音乐中将单簧管当作人声般的使用,都非常值得一听。

最早为人所知的单簧管音乐收在阿姆斯特丹罗杰(Estienne Roger)出版的曲集内(1716年再版,尚有藏书)。从大约1780年起,它被一些最大的管弦乐队采用。现代单簧管则是在1800-1850年发展而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0-2008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短号


短号是唇振动气鸣乐器,与小号同音域,不过因为圆锥管占的比例高,管的弯曲多,所以有圆滑柔和的音,转音也很顺畅。在英式的钢管乐团是完全不用小號,而以短号为主要的旋律乐器。在英式的铜管乐团是完全不用小号,而以短号为主要的旋律乐器。短号常用于军乐队、各类轻音乐乐队,尤其在爵士乐队中,它常担任着主奏的重要角色。管弦乐队和各式混合乐队也常使用,情况大致是:刻意追求短号的柔和华丽的音色和它通俗的尘世般的情调;乐队要求用三~四支小号演奏,而小号数量不足或乐队中没有小号,仅有短号,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用短号来代替小号(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非专业管弦乐队中)。短号是小号的变形乐器,通常只用于军乐队和舞厅乐队,很少用于管弦乐队。另外还有降E调短号,使用较少。



短号 - 由来法国一名乐器制造商于1820年代在德国的驿车号上添加活塞机制,结果演变为今日的短号(Cornet)。短号的形与小号或军用步号相似,但其声音比较嘹亮圆润,而且功能大得多。1828年后,巴黎管弦乐团首先采用短号。短号有活塞与变音管,其音域颇广,从低降D音到C音。现代短号的基本音高通常定为降B音。1834年,制造商又在短号上加装「钟锤键」,以便能吹出颤音。  
早期的短号演奏家都是法国号手,他们能利用短号轻易吹出各种艰难的技巧,因此短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大受欢迎,特别是在轻音乐演奏会与舞厅里。 短号从法国立刻流传到全欧洲与美国。19世纪末叶,许多管弦乐曲的小号声部都用短号代替。多种特制的短号顺应而问世,喇叭口可以随意调整方向,甚至出现过可以吹出比一般乐器高八度音程的小型短号。另一方面,备受威胁的小号也开始朝向多元化发展。因此小号在20世纪的管弦乐团里还是占有相当地位,甚至可以演奏原本写给短号的部分。不过短号仍是很受欢迎的铜管乐器,现今多半用于英国军乐队、铜管乐队舞厅乐队爵士乐队中。               
形状如小号。号管比小号粗,管弯曲或比小号宽,比小号短的形状。管长的三分之二为圆锥形,三分之一为圆柱形,与小号的相反。短号号嘴呈深杯形,音色较柔和,介于小号和圆号之间,音域为#f?C(3),与小号相同,甚至能吹更高的音。使用弱音器能奏出遥远的回声效果。演奏上比小号灵敏。近年来演奏家在小号上能奏出短号的音色,在管弦乐队中常用小号取替短号。



短号 - 种类
英国为中心,短型是在欧洲具有传统的类型。管的弯曲多,外型小,所以可发挥短号特有的柔和音色。管的弯曲多,外型小,所以可发挥短号特有的柔和音色;长型是创于美国,并于美国广为使用的类型。管的弯曲少,圆锥度也小,与小号相似。

短号长度从35.5公分(14英寸)到66公分为(26英寸)不等。短号手把气慢慢吹入吹嘴,空气循着铜管拐弯经过变音管回流。铜管继续向前延伸,经过另一条变音管回流,进入第三个活塞。从第一个活塞可以通到钟形喇叭口,让短号发出优美流畅的声音。短号的音高由活塞控制。第一个活塞降低一个全音,第一个活塞降低一个全音,第二个活塞降低半音,第三个活塞则可以降低一个半全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0-2008 1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磬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它造型古朴,制作精美。謦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磬曾被称为"石"和"鸣球"。当时人们以渔猎为生,劳动之后敲击着石头,装扮成各种野兽的形象跳舞娱乐。这种敲击的石头就被逐渐演变为后来的打击乐器謦。
謦最早主要用在先民的乐舞活动中,后来 它和编钟一样,用于历代上层统治者配合征战和祭祀等各种活动的雅乐中。  
按照使用场所和演奏方式,謦可以分为特磬和编磬两种:特磬是皇帝祭祀天地和祖先时演奏的乐器;编磬是若干个磬编成一组,挂在木架上演奏,主要用于宫廷音乐。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楚地的编謦制造工艺达到了较高水平。    1978年8月,中国考古学家在湖北省随县擂鼓墩发掘了一座距今2400多年的古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具有古代楚文化特色的编钟、编磬、琴、瑟、箫、鼓等一百二十多件古代乐器和大批文物。同时出土的曾侯乙编磬总共32枚,分上下两层依次悬挂在青铜磬架上。全套编磬用石灰石、青石和玉石制成,音色清脆明亮。遗憾的是,出土时大多数断裂破碎,已经无法敲击发音了。1980年湖北省博物馆和武汉物理研究所合作,制成了曾侯乙编磬的复制品。它的发音和原编磬的标音基本相符,音色优美动听。    1983年,湖北省歌舞团按十二平均律排列制成了32枚一套的石编磬。1984年9月,苏州的民族乐器厂和玉石雕刻厂又用碧玉精制了一套18枚编磬。 编钟
编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编钟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也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不过那时的编钟多为三枚一套。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每套编钟的个数也不断增加。古代的编钟多用于宫廷的演奏,在民间很少流传,每逢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时,都要演奏编钟。 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近代,在中国云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王侯贵族的墓葬中,曾先后出土了许多古代的编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现的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工艺精美,音域可以达到五个八度,音阶结构接近于现代的C大调七声音阶。另外,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曾侯乙编钟是目前中国出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编钟,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 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钟之称。 1982年,武汉民族乐器厂和武汉精密仪器铸造厂,根据曾侯乙编钟制成了一套仿古新编钟。这套编钟还根据舞台演出和现代音乐的需要作了一系列改革。全套编钟共24枚,每个钟可以发两个音,分三列悬挂。 用曾侯乙编钟演奏的乐曲《楚商》。乐曲表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被流放时的悲愤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0-2008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竖琴


竖琴(harp ),是一种大型弹拨乐器。它主要有一垂直的前柱、一斜立的长条形音箱和位于上方的弯曲的琴颈,形成一三角形琴架,琴弦自上而下与前柱平行地绷于琴颈与音箱上,琴身是木制结构。据埃及古图记载,此种乐器出现于公元前三、四千年。当时的形状犹如一个有弦之弓,传说这是受射箭时发弦鸣的启发而发明的。至中世纪有记载说古代竖琴就是里拉琴(Lyre,一种最古老的用缎带吊在身上或套在左手演奏的弹拨乐器)。形体大的竖琴当时被称为奇塔拉琴(Cithara)。经过许多年的逐次改良,才形成现代竖琴。

竖琴 - 基本知识
竖琴
乐器名称:
竖琴(Harp)                 
乐器本调:降C大调。
实用音域:大字组降C-小字四组升F。
应用谱号:高声部:高音谱号,移调高大一度半记谱;
                低声部: 低谱号,移调高大一度半记谱。
结构组成:琴身(包括琴柱、挂弦板、共鸣箱和底座)琴弦系统(包括琴弦、弦轴、变音传动机件装置和踏板)。
使用材质:琴身:木制结构;
                 琴弦:通常(即最理想搭配方式)
高音区用尼龙弦,中音区用肠衣弦,低音区用金属缠弦;变音传动机件:使用曲型铜板。
乐器特色:具有无以伦比的美妙音色,尤其在演奏琶音音阶时更有行云流水之境界;音量虽不算大,但柔如彩虹,诗意盎然,时而温存时而神秘,是自然美景的集中体现。


竖琴 - 竖琴的简史
竖琴
“Harpa”这个字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公元600年左右;早期文献内对竖琴的记载,使用名称并不统一。目前被发掘的第一把拱形竖琴(arched harp),是出现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它与缅甸竖琴相似,有13或14条琴弦。从当时古墓上的图片可以看出,演奏者以左手拨弦,右手则负责按弦止音。现在有些中、西非地区,仍能见到这样的竖琴。
现存最古老的爱尔兰竖琴(Irish harp),是制造于14世纪。一般有30到36弦,最大的特色是使用指甲弹奏的声音。当时欧洲其它地区的竖琴,与爱尔兰竖琴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使用指尖而非指甲弹奏,而且它不像爱尔兰竖琴的琴身,并没有一个大共鸣箱
竖琴乐器的演变,有一大部分是为了克服调性及半音的限制。16世纪时,Juan Bermudo比照键盘乐器,发明了双排弦竖琴(double-strung harp)。这种竖琴,有两排平行的弦,加上去的那一排,就像钢琴的黑键,负责半音的弹奏。后来,蒙台威尔地(Monteverdi)的歌剧 ''Orfeo(1607)'' 里所使用的竖琴,就是双排弦竖琴。
在双排弦竖琴后,又出现了三排弦竖琴(triple harp,17世纪初)及镰钩竖琴(hook harp)。镰钩竖琴的原理,与后来发展的半音器竖琴(lever harp)很相似,它是先将几个特定的音调低半音,然后以左手操纵镰钩(hooks)而将音升高半音。
继双排弦与三排弦竖琴之后,在19世纪时出现了交叉弦竖琴(cross-strung chromatic harp)。交叉弦竖琴共有76根弦,44根在左边,32根在右边。德布西著名的“'Danse sacree et danse profane(1904)”就是写给这种竖琴的。但是这些竖琴,因为在弹奏上的困难与乐器本身的限制,现在几乎都不使用了,只有在特殊表演或展览中出现。这个世纪,在爱尔兰竖琴方面,John Egan也发明了半音器(levers)。藉由手来调整位于琴弦上端的半音器,可以改变琴弦长短,而得到所需要的调性;这就是现在还普遍使用的半音器竖琴。
踏板竖琴(pedal harp)的演变,可推至17世纪末、18世纪初。当时有单一动作踏板竖琴(single-action pedal harp),莫扎特的长笛与竖琴协奏曲,第一次就是用这种竖琴演出。踏板竖琴就是用脚控制踏板来升高半音。单一动作的踏板,只有两个凹槽(sluts),踏板由上凹槽到下凹槽,只动作一次,能演奏的调性仍然有限。到了19世纪初,
Sebastien Erard发明了双次动作踏板竖琴(double-action pedal harp),因为有多加一个凹槽,踏板可以动作两次,所以每根弦可以弹奏三个半音。至此,竖琴发展为可以弹奏所有调性的乐器,而现今音乐会中所使用的音乐会用踏板竖琴(concert harp),就是从Erard竖琴慢慢改进而来。
目前世界上保有竖琴最原始风貌的地方,其实不在欧洲,而是中南美洲。中南美洲的竖琴构造,仍旧保有当时西班牙移民时期的原貌,虽然不同地域会有一些不同的改良方法。曾经在墨西哥,看过他们的街头艺人,抱着竖琴当场即兴,弹几个chords,然后念唱一段当时他想到的歌词,这就很像中古世纪的吟游诗人;还有在他们最具代表性的ensemble:Mariachi(有小提琴曼陀林小喇叭)中,竖琴也是原来必有的乐器(现在因为这样的竖琴手已经减少,且竖琴这个乐器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经济负担,只有大的Mariachi才用竖琴)。


竖琴 - 竖琴的构造
竖琴
竖琴是一种包括了弧形颈部(或称为“梁”)(neck)、共鸣箱(resonator)、五金装置(它的主要作用相当于钢琴或小提琴的琴轸一样,放松或拉紧某条特定的弦)及琴弦(parallel strings)的弦乐器。她在每个地域,如中国缅甸爱尔兰、欧洲大陆、拉丁美洲等等,又有各种不同的形状、琴弦数、弹奏法。(中国的箜篌就是其中一种,“诗鬼”李贺曾写过《李凭箜篌引》。)
现在最常见的音乐会用踏板竖琴,除了颈部及共鸣箱,还有一跟圆柱(column)。竖琴的底部(base)有七个踏板,这些踏板系在圆柱里的七根踏板杆(pedal rods)下端,再由踏板杆连接到颈部里的动盘(action),负责掌管七个音(左脚si-do-re 右脚mi-fa-sol-la)的升降。动盘里有两千多个小零件环环相扣,再牵动外面的小圆盘(discs),藉由改变琴弦长度而得到所需要的音高(每个踏板呼应八度音程中的一个,并有上、中、下三个可以固定位置的凹槽。每个踏板都配有弹簧,你可以用脚去推踏板,或是放开它们,在各个凹槽间变换位置)。正因为竖琴是经过精密计算和设计的乐器,再加上木料与雕工,所以贵也是有原因的。

琴弦由共鸣箱穿出,再固定到颈部上的铁栓(pin)。把所有调好音的琴弦加起来,它们的拉力(tension)是730公斤。
踏板竖琴因需要的不同,琴弦数与琴的大小也有不同,最常见的是47根弦,包含6个八度再加一组最高音的do、re、mi、fa、sol,重量在80磅左右。最下面的一个半八度,用的是钢弦(wire strings),中间音域用羊肠弦(gut strings),高音则因每个人对声音的喜好不同,有时候最高一个八度、或者一个半八度,使用尼龙弦(nylon strings);也有人因为不喜欢尼龙弦又脆又亮的音色,而从中间音域以上全部用羊肠弦。
琴弦一般有钢弦、羊肠弦跟尼龙弦。有一届以色列竖琴大赛的冠军,是出身于罗马尼亚一个贫穷家庭的小男生。他说小时候练的琴,根本没有钱装上琴弦,只能用钓鱼线代替!
竖琴同其他弦乐器一样,每次演奏前都需要调音。演奏者必须在开演或预演前都至少47分钟到场,竖琴的47根弦,每根都需要调音!在调音时,竖琴家还要戴一副耳机,这副耳机连接到一个看起来像随身听的调音装置上,这个装置可以让他听到他想要的音高,他的工作就是让弦的声音听起来正好符合那些音高。
所有的弦都涂上了颜色,所有C弦都是红色的,F弦都是蓝色的,竖琴家就靠这这两根弦,继续辨认其中从C到E的各个音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0-2008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圆号


圆号又称法国号,在传统上与狩猎有关。19世纪以前,管弦乐队中的圆号大多限于泛音列的 各音使用,其基本音高可以通过“附管”改变乐器的长度来改变。1840年以后,阀键逐渐取代了“附管”的作用


圆号 - 简介
圆号
乐器名称
圆号French Horn
乐器本调:F调(常见的圆号有F/降E双调,F/降B双调和 F/A/降B三调等多种)。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按本调F调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大字一组B-小字二组F。
结构组成号嘴,管体和机械三部分,管长3.930米(F调圆号) 管体弯成圆型,整个管体拐弯较多机械部分使用回旋式 活塞,通过按下活塞键使活塞回转接通旁路管以达到 延长号管的作用。常见有三键,四键和五键圆号。
使用材质铜管。
乐器特色:音色具有铜管的特色,但又温和高雅,带有哀愁和诗意,在铜管和木管乐器之间起到 媒介作用,表现力极其丰富,是铜管乐器中音域最宽,应用最广泛的乐器。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圆号 - 历史及发展
圆号是从兽角而演变过来的一种乐器。古代人在森林里或山谷中打猎时用它来做为一种相互发呼讯号的特殊声响传递工具。随着社会的逐步变革和发展,这种富有独特音质的角猎号也相应地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良与演变。慢慢地被运用到乐队中来,成为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乐器。
圆号的这一名称得来正是由于它的整体形状和脖颈喇叭均是以圆形样式制成的,故圆号这个统称在我国流传至今。目前圆号的称呼在世界上仍存在着几种不同的叫法,如美国至今仍称号角,也许这是因为他们已经称惯了古代的叫法。而欧洲的一些国家却仍保持着他们自己的惯称,即法国号。这又是因为圆号最早起源于法兰西为中心的文化地带之故吧。虽然在称呼上存在着不同的叫法,但在使用的价值上是一样的。对于圆号的名称记法现在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如意大利为Corno-m;法国为Cor—s;德国为 Horn—Hornerner;俄国为Baltopha;等。
圆号
追踪十七世纪后期,当时乐队中所使用的圆号多是自然圆号(即无有任何活塞键子,只能演奏出一些自然的泛音),这样在运用的范围上造成了极大的不方便和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无法满足当时作曲家的需要,随之人们开始对圆号进行了各种大胆地改革和试制,到了十八世纪中叶,人们采用了增加号管长度及管道圈数以加多管的方祛,使圆号的声音比原先有了明显的改变。后来又由于音数少不够用而发明了活塞圆号,这种加有活塞指法的圆号虽然在使用范围上更加广泛,但因为当时的制作模型和内在结构仍处于一个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代,故在许多方面均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与改革的地方,又逢西方国家的工业不断发展和兴盛,以及在文艺复兴运动的直接影响下,这种社会的变革和音乐文化的新型局面,为圆号的发展进人一个初步完备的新阶段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时的圆号在工艺上及质量上均得到了巨大的改革,从只有三个活塞键发展到附加变调键(即原F管可变为降B管)和阻塞音键,又从原来的单排管发展到现有的双排管。这种进步将使圆号处于一个基本成熟与完善的稳定时期。因此,圆号的音色就更加丰富多变了,在演奏庄严的乐曲时富有一种神圣地、不可侵犯地、史诗性地音响演奏优美与流畅的曲调就仿佛是绵润的天鹅绒一般,温顺、柔和;在演奏乐队中常有的四部和声时又象透明的玻璃柱一样,纯净、无形。圆号它能富有的各种音响变化是其它任何乐器都无法替代及效仿的。对此,它的特性在这里我并不想多加渲染,详细地剖析将在以后的文章节中具体—一陈述。能够使读者初步地获悉一些圆号的知识,是笔者撰写本文的初衷。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圆号 - 结构组成
号嘴

圆号的号嘴是一个雏型样式的,一般常用的号嘴长度约为6.5公分,上膛外径为2.5公分左右,膛内直径为1.6公分。由于各乐器厂在制造的工艺上不同,故在规格上、型号上、以及样式上和尺寸圆号的概述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我国现有的多种号嘴样式,吹奏者在学习时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用。

号管

圆号所有号管均是乐器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最有用途的号管共有八个(指天津产的伊思曼双排管号)即三个活塞上的六个管及两个定音管。其它类型的乐器可能更复杂一些。(如德国产的亚历山大牌三排管圆号和附加高音键圆号)。这些管子的长度和样式是不一样的,但它们的作用是一样的。在这里只是想多说一下活塞键子上的三个附管、因为这三个最为重要的管道均有自身的若干音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这三个活塞的组合祛列出七种音列: 可见这三个活塞键上的管道能含有的音数是多么的丰富和复杂,精通这些对于吹奏者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键盘

圆号
键盘是圆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圆号的整个音域多达近五个八度,这在铜管乐器中是极难做到的。因为圆号与其它乐器不同,如键盘乐器有它的高低音键子;木管乐器也有它特定的音域变化指法。而圆号欲求得音程上的变化则全靠同一泛音列内的指法,再加上口型的变化和气息的运用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因此,从这一方面讲,圆号在指法上不存在着类似其它乐器那样的复杂和烦琐,但从使用价值上来看,它又蕴含着与其它乐器所不存在的特殊难度。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繁中有简,简中有繁”之。活塞键为核心的,其它的键子及管道均是些与中心键子有直接联系的有机附件品,其中缺少任何一方也难以做到统一配合,成为一体。这在前面已经讲过,在此不加详述。从圆号的结构与模型上来观察,最为复杂和壮观的部位仍在键盘上,它就象一个“大本营”一样,每个管道与副管全部集中在它周围左右,由键盘来指派它们的各自任务。
号碗(喇叭口)

号碗是圆号声响的传播器,它可以使声音传播的很远,并有它那种特殊的音响效果。圆号的号碗就象是一朵绽开的“喇叭花”,从它的脖颈到碗口约有十公分之多,无论是吹奏出什么声响都必须经由此处才能使出体外,可想而知它起的作用并不单单是一个传声器,而是直接管辖着声音的发声与震动。在某种意义上讲圆号的号碗对本身乐器的音响确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初学者在开始学习圆号时就应懂得如何去运用圆号的号碗,准确地使用好号碗及掌握好号碗的角度和方向,以及右手的托号姿态,这些对音色发出的好坏都有直接的关系。
变音键

从目前圆号吹奏者所使用的乐器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只有一个变音键的圆号,它的作用是调控‘B管与F管的转换。因为使用此键将使号管的整个长度增加许多,以致气流的运动过程比原来的时值长,这样在音色上就更加浑厚圆润了。故之现在仍有许多吹奏者一直坚持使用长管道的F调号,其原因就在这里。

第二种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再附加一个小键,按下去时可使原音的高度降低半音,小键主要是为演奏有弱音器音乐片段而设置的。这种圆号用途上还有其他吹奏方便之处,比如演奏阻塞音、简便的代用指法等等,就其后一种作用来讲,它能够使圆号的指法进一步完善,弥补了以前的不足与局限性,但这种乐器如今在市面上已不多见。

第三种是在一、二种圆号上再加一个为吹奏高音而设计的高音变音键,当然,这种号主要是三排管圆号才有,由于三排管圆号的管路更长,相对演奏起来难度加大,因此为方便演奏,乐器设计者才专门为它安装上了一个高音键,以便吹奏方便简洁,但此种圆号在吹奏者中不很普及。

使用圆号型号最多的演奏者多为第一种,因此,学习者能掌握好第一种是最为重要的。

圆号 - 音区、音色与力度
圆号的全部音域大致划分为四个音区。低音区最下方的#F(1)到B(1)(记谱音)数音发音含糊不清,演奏困难。极高音区g(2)(记谱音)以上的音发音如“呼号”,一般,仅用在独奏中。乐队常用音域Cg(2)(记谱音)中所有的音发音都很准确均匀。常用低音区的音,适应用mf?ff的力度演奏,在这一音区气息消耗量较大;中、高音区,尤其是中音区强弱随意,气息损耗也较小,弱奏时一口气可延续较长的时间。
圆号的音色富于诗意的,表现力很丰富,强奏时饱满有力,其中高音区具有洪亮、辉煌的气质。圆号的音色还能与弦乐组乐器很好地融合。在圆号上还有几种常用的特殊音色,它们是随着演奏手法的不同而产生变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5-10-2008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军鼓


小军鼓
小军鼓又称“小鼓”,在各类乐队中与大鼓的重要性相同,常与大鼓同时使用。但小鼓不象大鼓那样用来加强强拍,而是在弱拍上敲击细小的节奏,以调和音色,增强乐曲的节奏感。小鼓音响穿透力强,力度变化大,还可以通过在鼓面上盖绒布,或使用不同硬度的鼓槌来改变音色,能奏出各种气氛,表现力非常丰富。属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高,但发音频率高于大鼓。  音色清晰、明快,并伴有沙沙的声音,别具特色。双棰极迅速地交替敲击,发出颗粒清晰的音响,各种处理效果(如轻、重、缓、急的区别)可以表达出不同的音乐情绪。



小军鼓 - 简介结构组成:类似大鼓,但体积小得多。 使用材质:基本与大鼓相同,只是鼓皮为羊皮,且不敲的一面绷有多条响弦;鼓棰使用两条硬木棰,棰头较小,且不包任何外物。                                          
小军鼓
乐器特色:属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高,但发音频率高于大鼓。音色清晰、明快,并伴有沙沙的声音,别具特色。演奏方式分为单奏、双奏和滚奏三种,其中滚奏法最具小鼓特色,双棰极迅速地交替敲击,发出颗粒清晰的音响,各种处理效果(如轻、重、缓、急的区别)可以表达出不同的音乐情绪。
小军鼓又称“小鼓”,在各类乐队中与大鼓的重要性相同,常与大鼓同时使用。但小鼓不象大鼓那样用来加强强拍,而是在弱拍上敲击细小的节奏,以调和音色,增强乐曲的节奏感。小鼓的音响穿透力强,力度变化大,还可以通过在鼓面上盖绒布,或使用不同硬度的鼓槌来改变音色,能奏出各种气氛,表现力非常丰富。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小军鼓 - 使用材质
基本与大鼓相同,只是鼓皮为羊皮,且不敲的一面 绷有多条响弦;鼓棰使用两条硬木棰,棰头较小,且不包任何外物。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小军鼓 - 乐器特色
小军鼓
属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高,但发音频率高于大鼓。音色清晰、明快,并伴有沙沙的声音,别具特色。演奏方式分为单奏双奏滚奏三种,其中滚奏法最具小鼓特色,双棰极迅速地交替敲击,发出颗粒清晰的音响,各种处理效果(如轻、重、缓、急的区别)可以表达出不同的音乐情绪。

小军鼓又称“小鼓”,在各类乐队中与大鼓的重要性相同,常与大鼓同时使用。但小鼓不象大鼓那样用来加强强拍,而是在弱拍上敲击细小的节奏,以调和音色,增强乐曲的节奏感。小鼓的音响穿透力强,力度变化大,还可以通过在鼓面上盖绒布,或使用不同硬度的鼓槌来改变音色,能奏出各种气氛,表现力非常丰富。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小军鼓 - 研制
根据所介绍的新庄响仁和鼓厂的製鼓步骤,一共分为取皮、除毛、去脂、晒皮、製框、烘鼓、装胆、绷皮、调音、打钉、装环、上漆等步骤。在台湾製鼓所採用的皮是水牛皮或黄牛皮,以手工方式製鼓,牛皮的去脂和除毛是製鼓过程中重要的步骤,关系著鼓皮的品质。鼓胆用铁丝绕成螺旋圆柱状,使敲击鼓面后,鼓声能起共鸣,延长振动的时间。小鼓的製作,和大鼓一致,只是鼓框只用一块木头製成,没有大鼓需多块木头籀绕成圈的手续。

编辑本段 回目录 小军鼓 - 技巧基础
小军鼓
小鼓的技巧可说是所有打击乐器中最基本且共通的技巧,所以说想要学好其他的打击乐器,首先一定得具备相当程度的小鼓技巧才行,要不然可会事倍功半喔!!
小鼓棒的握法:
小鼓棒的握法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式的握法,另一种是相对式(对称式)的握法。因为传统式的握棒法较难入门,所以在此只为大家介绍相对式的握棒法。
当我们拿到棒子时,首先要先找到棒子的支点。如果说我们将棒子分为三等份,那么支点的地方大约就是在靠近棒子尾端3分之1等份的地方。为何说这个点是支点呢?其实当你对一件事情产生疑问的时候最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去做实验,证明为何答案是如此!所以试着抓抓棒子的其他位置当支点看看。你便会发现,只有在大约靠近棒子尾端3分之1的地方抓起来敲打的感觉是平衡感及弹性最好的地方。接下来用食指与拇指抓住支点。鼓棒在食指的位置是食指的第一关节处。而拇指则是用关节上半的位置与食指对称的抓住鼓棒。施力的方法是让棒子在两指中间可以很放松的上下移动却又不会掉棒为原则。接下来其他三指轻扣鼓棒,掌心完全向下,尽量试着让棒子与手臂成一直线以便有更多的肌肉可以控制鼓棒。左手的握法与右手一样。所以称之为相对式的握法。接下来不管是座姿或站姿的打击方法,身体都必须是放松的。挺直腰杆,手臂自然的举起,当你觉得身体有任何一个部分的肌肉感到僵硬的时候,那么就是姿势不正确了。请确实的作到每一步骤的要求之后再继续下面的内容。请不要问我双手的角度该成几度!!只要你做到了上述的要求,手臂自然的举起将鼓棒头放在下面所述的最
小军鼓
佳打击位置,那就是正确的敲击准备姿势了。
打击方式及位置:
手臂不动,用手腕打击。打击时不论高低.轻重.快慢都不能影响手腕自然顺畅的动作。鼓棒头的打击位置两点要越靠近越好。因为音色的关系,如果两点距离太远的话,音色会产生很明显的两种不同的声音,如此便影响了演奏的品质了。所以一开始练习时,一定得养成这个好习惯。在小鼓上的打击位置通常不是在小鼓的正中心。因为直接打正中心的音色太直接且太暴了。假想小鼓中心有一8到10公分直径的圆。此圆的圆周位置便是在小鼓上最佳的打击位置。不要问为什么?试了就知道。关于打击时的运动方式,简单的来说是一种连续性的动作,就有如拍皮球时弹动的感觉。所以练习时或许可以想象自己的双手是颗球,多去想象弹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0-2008 03: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强了,多谢你的分享,不知如何形容对你的感激。好人必有好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10-2008 05: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独孤余恨 的帖子

不用啦!我也只找到2,3个种族的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影音娱乐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9-2025 07:45 PM , Processed in 0.13437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