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8-10-2008 0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8-10-2008 0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1# 奴家还要嘛 的帖子
同样有一个股票经纪朋友,不断提到这个高峰会议,说会议之后经济将好转。
??
奇怪的是,这个高峰应该是讨论未来的金融管制和改革制度。如果会议成功,顶多可以为投资者强化一些心理因素造成的信心问题。
拯救计划在之前已经开会了。
这个会议,不会改变之前发生的经济问题,只是,减少未来的金融危机。 |
|
|
|
|
|
|
|
发表于 28-10-2008 03: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危机蔓延范围扩大、加重、恐慌性抛售、资产严重低估就是信心不足
而老兄忽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重建国际社会金融秩序比什么都重要,期货、外汇、能源、国际金融组织通通由美国把持,现在是大家互相比拼内功时候,美国有些抗不住迹象,欧盟趁机上位利益瓜分,否则全球救市只是一张空头支票,为美国买单。
经济家玩经济是为钱,政治家玩经济则为了“势”
你现在看到所有救市政策,美国维护信用、争取时间,欧盟建立防火墙阻止进一步恶化、日本、中国海外抄低。真正意义救市政策都没有出手,8000亿美国国债到现在可还没有分配噢,很简单啦~条件没谈好
所以11月15日才是真正英雄大会。
目前来看中国有意借危机,与东盟、日韩达成10+3计划,获取领导地位,并推销RMB为东盟流通货币 |
|
|
|
|
|
|
|
发表于 28-10-2008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危机是美国的阴谋吗?
来源:环球时报 时间:2008-10-28 03:04 网友评分:0分
到底谁在关注金融危机?没有人,至少在沃思堡这个小城是这样的。我走出书店,周末的夜晚,让沃思堡难得有一份热闹,那个名字意译为"阳光舞动"(sundance square)的广场,果然名副其实,到处都是人头攒动,数以百人计的啤酒派对,西部风格的摇滚乐队,演奏着疯狂却动听的曲子,迎着和煦的微风,我丝毫没有感觉到,当前是有些媒体所说的"美国处在最危难的时候"。
继续一个人行走,我非常喜欢这种感觉。每到一个陌生城市,或者百无聊赖时,我都会用这种漫不经心的"11路车"方式。前面那个名叫"柯切纳 (Cocina)"的酒吧人满为患,外面还零星了站着至少10个人,一边聊天,一边张望着到底有没有人从里面出来,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等座位"方式。中国人不会陌生。
对面又走来一群人,同样数以百计,陆陆续续地从不远处那座高达20层的停车场方向走过来,个个衣着光鲜,男的西装革履,女的身着晚礼服,急匆匆地奔向我身后的那个剧院。这种不约而同地"赶场",让我相信,在这个路宽人少的城市里,人们都掐着表从家里出发,分秒不差地赶到剧院,然而参加周末的派对或者看戏剧的。这就是美国人所谓的"确定性"。
对于"确定性" 这个词,最印象深刻的一次,是近两一年前美国《新闻周刊》驻京记者安思乔对我说的。那时,我邀请他到报社作客,参加一个主题是"老外讲中国"的圆桌论坛。他提前到了半个小时,然后开始自我调侃说,"你知道吗?在北京,甚至在中国,每天发生的事情都太不确定的。今天我开车到这里,只需要20分钟,但是,明天说不定就需要一个小时。"当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这种说法的深层含义,现在走在这个中南部小城市的路上,看着那些几乎同时到达一个地点聚会的人们,我才开始真正理解"确定性"在美国人生活中的含义。
但是,更关键的是,美国这种对于娱乐、周末派对的一如既往,让我有理由相信,这或许仅仅是一场华尔街危机。我们无须用数据、用理论、用金融现象来说明问题,只要用眼睛扫一下华尔街以外的场景,便会很直接地得出这个结论。
在华盛顿时,我曾经问过一位能够让我相信的华人学者,有中国人认为,这是美国人的一次金融阴谋。这位学者立刻否认,不是,绝对不是,这是美国整个金融大厦的倒塌。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没有买股票,不从事金融业,这种需要仅仅7000亿美元来拯救的危机,到底有什么冲击呢?难道真的能动摇美国高达14万亿美元GDP经济大厦和高达200万亿的金融堡垒吗?我这个"经济盲",实在搞不懂这一点。
我的大脑中又跳出两段经历。一是上月末,瑞士苏黎世银行北京首席代表刘志勤先生给我们《环球时报》国际论坛写的文章,其中说道:金融危机再大,也没有影响总统选举的热潮以及最近美国高尔夫球赛的如火如荼。另一件事则是,在我来美国之前,一位美国外交官朋友对我说,他反对救市,因为那是用老百姓的钱,去补贴那些金融精英。所以,从我所经历的事实看,我宁可相信,这只是一次美国精英和权贵集团的"苦肉计":一边哭穷,要求全世界为他们埋单,一边大鱼大肉,躲在被窝里偷着乐。
不过,对于世界的其他国家来说,是否参与"救市大行动",根本不取决于是否有没有必要救市,而是取决于世界权贵之间的权力合谋。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质疑的严重问题。但是,没有人能说得清。
(编辑:豌小豆)
1 |
|
|
|
|
|
|
|
发表于 12-4-2009 0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可能制造“超级通胀”祸害世界
去年十月所担心的, 现在已开始发生。
原帖由 PeterTan 于 22-10-2008 01:45 PM 发表 ![](http://cforum6.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美元大量发行,还要从 2001年算起。
现在的美元 还靠 印刷发行 的吗?
美元还没变废纸, 靠的是政治力量。
美元变废纸的那一天, 也可能就是欧洲主导的,新的金融市场秩序 的来到。
世界并不会一起 ...
随着金融危机不断发展,美国政府为救市,打算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对此,世界各地都保持高度警惕。香港《文汇报》10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美国的强权意识不会改变,要警惕其输出通货膨胀。
美国已故经济大师弗里德曼曾经说过:“只要美联储坐直升机撒钱,就可解决经济衰退和通缩的问题。”这就是说,只要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开足马力大印钞票就可以救市。2002年学院派出身的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亦引用此言,阐释其货币政策理论,并身体力行。不知是巧合、还是对美国的经济实证早有预见,大师的高论,竟成为伯南克运用的现实。
通胀救通缩 泡沫救泡沫
英国率先公布启动落实“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透过英伦银行购入政府债券,以压低长期利率,恢复信贷循环。3月18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立马跟进,宣布将于未来6个月内,购入3000亿美元的较长期国债,以缓解私人信贷市场的压力。看来美国政府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惟有将印钞机开足马力,大印特印,继续上演“以通胀救通缩,以泡沫救泡沫”的神话。最后的买单者,仍是那些恐惧外债资产大幅贬值缩水,却又无可奈何的债主们。
市场普遍预期欧、日等国可能效法美联储,相继采取极端货币策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威力不可小视。如果各国处于自身进出口贸易保护、货币安全和改善通缩等考虑,而纷纷效法,虽然短期内有刺激经济的作用,但中长期而言,势必激发全球更大规模的恶性通胀。若如巴菲特所言:此次恶性通胀“或将超过1973年 ”的全球通胀危机,那么,等待全球的不仅仅是严酷的经济寒冬,很可能是漫长的滞胀冰河岁月。
量化宽松是一把双刃剑
由于美元持续超发,已导致美式经济泡沫不断释出,失业率加速上升(现已突破8.5%)和经济加剧衰退,更加推动了美欧游资向亚洲区域等新兴市场外流。
同时,随着美英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全面实施,全球基础货币供应将持续上升,新一轮恶性通胀已在悄然酝酿之中。据统计:仅今年1 月,MO(货币基础结余)增长就高达107%,是1908年有纪录以来首次出现3位数增幅。这也许能为我们预测和把握全球恶性通胀爆发的时间,提供依据和启示。
优化金融结构 应对恶性通胀
中国已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未来更应调整外汇储备结构的战略配置,增加战略能源、资源、技术储备,并多着眼于自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能结构的平衡,进一步健全完善确保真正启动庞大内需市场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安排,以积极应对这场可能到来的恶性通胀危机。还是那句话,不要相信鳄鱼的眼泪。美国虽有历届政党轮替,总统更新,但骨子里的霸主意识、强权逻辑和恃强凌弱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
|
|
|
|
|
|
|
发表于 12-4-2009 0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规模“美元注水” 再次让世界震颤
中国经济周刊 2009-04-07
又一轮大规模的“美元注水”,再次让世界震颤。
北京时间2009年3月19日凌晨,有“世界央行”之称的美联储再次传出令世界瞠目的消息,美联储当季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将在未来6个月内,收购价值3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并在未来12个月内,收购价值7500亿美元的房利美、房地美抵押贷款证券,外加1000亿美元“两房”债券。
这是一种什么行为?通俗解释是美国开动印钞机大量“印钞”;专业说法是美国将在12个月内投放基础货币1.15万亿美元。
1.15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金融危机发生后,美联储奋不顾身地破例允许全美商业性金融机构用那些已经毫无流通性的垃圾资产作为抵押品,从联储获得抵押贷款,而且一再延长这些抵押贷款的期限,这实际就是美联储投放基础货币——印钞,其新增规模高达2.3万亿美元;现在,如果再加上即将投放的 1.15万亿美元,美联储新投放的基础货币共计3.45万亿美元。
而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约为基础货币量)也就1万亿美元;但现在,美国的基础货币总投放量已经达到了4.45万亿美元。
从1万亿骤增至4.45万亿,历史罕见。所以,美联储3月19日“印钞”的消息一出,美股大涨、美债大涨、油价大涨、金价大涨……这一天,美国国债价格坚挺、收益率被进一步压低。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前一日的3.01%下降至2.48%,创下美国自10年期国债发行以来的历史最低点。
一夜之间,世人对全球性通缩的担忧骤然转向了通胀,而几乎所有美元资产的持有者也都再次调动起敏感的神经,算计着自己多年积累下的财富将蒙受怎样的损失。
更为残酷的是,如果美国的行为稍有失当,很有可能将把世界经济导入一场新的灾难——全球性滞胀。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