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online game越來越不能玩了 大家還繼續玩的原因是?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9-2-2009 10: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玩了5年guild wars,虽然游戏的玩法和任务等等的都已经觉得很无聊了,但是跟许许多多其他F2P游戏比,我还是最喜欢guild wars. 想想已经离开guild wars5-6年了,也试了超过15种网络游戏,结果没有一个会要呆超过6个月,有些只玩了几分钟就删了。
最烂的还是叫runes of magic,天天都看到有人不小心aggro被杀。由于游戏做的烂,许多怪物哪怕是近身战类都可以远远打到玩家,所以升级时一不小心aggro到超过两个怪物死翘翘。我还玩了一星期,后来实在是忍受不了了,才将它删了。
offline游戏还是比较好玩些,设计一般比较讲究  |
|
|
|
|
|
|
|
发表于 10-2-2009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0-2-2009 07: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4-2-2009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作为一个拥有十年网游并曾经拥有GM工作经验的我可以告诉大家,其实每个国家的人在玩网游的心态和该国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关联性,根据我以前上班被逼做调查报告的资料显示,网游玩家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玩家:
病态玩家:这类玩家泡在网游的时间占日常生活的50%以上的时间都属于是病态玩家,这类玩家沉迷在网游的虚拟世界里并没有任何特定的目的,他们只要可以连接进服务器里看着自己的角色就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如果有任何因素导致他们不能上线就会感到焦躁不安。
职业玩家:这类玩家就是大家通俗称为的“抢手”角色,这类玩家多半是为了某些利益而渗入各种网游当中,也是对网游市场带来最大利益冲击性的玩家群,角色代练/代刷,提供外挂程式,恶意炒作游戏贸易系统,贩卖虚拟宝物都是这类玩家的杰作
休闲玩家:这类玩家纯粹为了消磨现实时间,这类玩家的特点多半不会把心思放置在游戏里的系统设计和Gameplay,多半上线寻找其他线上的玩家聊天哈拉打屁
狂热型玩家:这类玩家和病态玩家的分别之处在于这类玩家在他们热爱的网游里有着明确的目标,也非常热烈地参与该网游的设计特色。这类玩家和病态玩家不同,大部分狂热型玩家都拥有自制的辨识能力
分析过以上类型的玩家之后,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本地的网游文化。首先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大马第一个真正引入网络游戏文化的网游应该算是金庸Online。这款网游以查良庸先生笔下的十三步武侠小说为故事主轴,这款网游虽然是由2D Engine作为影像平台,但这技术在当时的年代的确让第一次接触网游的国人眼前一亮。当然金庸的成功除了新奇的包装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这篇文章前面所提到的文化部分。有玩过金庸的老玩家们都依稀还记得当初金庸这款网游推出时是采用月费制度的吧,在当时网游文化正式在我国开跑的年代可以轻松拿出RM50来储值的玩家绝对不是普通的学生或社会新鲜人阶级所能负担的,换言之早期的金庸玩家半数以上都是有稳定收入的社会人士,玩家的平均年龄都在23岁起跳。或许大家都会有疑问这到底干文化问题有什么关联,答案就是在这些社会人士的成长过程都处于物质缺乏的年代,武侠小说的情节已经根深地固地在这群玩家的思想中萌芽。熟悉的游戏背景和新奇的操作轻易的受到他们的青睐。至于后来演变出的外挂文化这个课题多半和玩家本身的教育程度所衍生出来。我在这里做个有趣的比喻,在武侠小说里出现的这些江湖派别以现今的社会眼光看来其实就是所谓的私会党,金庸时代逐渐形成的低俗网络文化得以成型绝对是有迹可寻。这类网游文化辗转被流传到接下来的接班网游世界里。
随着金庸年代的没落(当然关于金庸没落的原因有玩过网游的都知道,所以在此省略不提),接踵而来的RO属于本地网游文化中段的代表作。可爱逗趣的角色设定和神秘的北欧故事为骨干,而游戏的操作自由度从金庸年代的死板界面提供了更多的趣味性,再加上代理商的华丽的推销策略成功地把这款游戏推向了广大的民众。在经过金庸年代让一些业者看到了网游市场的潜质,网游市场渐渐从原本简单的开发商,代理商这两大架构慢慢地延伸出各式各样的副产品,而网咖正是其中一个占据大部分市场的副产品之一。除此以外,国民所得开始有所成长,高科技的电脑产品不再是豪华的奢侈品,这间接让当时时下的青少年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网游。RO这款网游的确在当时的青少年市场激起了巨大的浪花。
RO由风行了几年以后也开始重复了金庸Online的下场,网游市场上开始冒出许多的本地代理商瓜分RO开拓的广大网游市场。本地的网游界正式宣布踏入战国年代,各式不同类型的网游就像雨后春荀一般纷纷出现。但换汤不换药又缺乏新意的设计内容已经无法吸引新生代的玩家口味和思维。占不到便宜的代理商开始把经营模式改为终生免费制,但改革后的结果依旧是差强人意。新生代消费者反而在即时战略对战游戏里更能找到激情而且更符合他们的经济负担条件。2008年岁末全球刮起了金融风暴,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更是让本地的网游界雪上加霜,而且精明的消费者也因为思维的开放逐渐拆穿代理商的假面具而纷纷不买账。短短几年崛起的特种行业顿时显得遥遥欲坠。
以上是个人对本地网游界的一些观点,欢迎大家有兴趣来讨论。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