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29|回复: 0

MBA学位值不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5-2008 1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0年前,1908年4月8日,33名企业经理进入哈佛大学,世界上第一个MBA课程由此诞生。当时的MBA学生只需修习经济学、会计学和商业合同课,两年后仅有8名学生顺利通过考试,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00年后的今天,MBA课程早已遍布世界各地,每年培养出近50万工商管理人才。MBA课程本身也发展成拥有十几个学科、上百种类课程的庞大群体。无论在校园内还是在社会上,MBA都是一门显学,为有志从商的精英们提供平步青云的第一个台阶。

财富500强企业的CEO中,有近1/4拥有MBA或类似学历。美国大型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中,有40%拥有MBA学历。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新招员工中,超过一半拥有名校MBA学位。 MBA学位,无疑是许多商界、金融界成功人士的一个象征。

不过,MBA课程内容如何帮助这些人士取得成功,却是见仁见智的。三年前,一家投资银行曾对持有MBA学位的员工作内部调查,发现课堂所学其实与工作时所用相去甚远。但是拥有名校MBA学位,的确是进入好的领域、好的公司的敲门砖,是从众多应征者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几乎所有一流企业每年都在名校招募毕业生(campus recruitment),作为争夺未来精英的重要一环,高额工资之余还许下签约奖金。

同时,MBA课程为毕业生编织出巨大的社会、商业关系网。从同班同学到年龄相差几十岁的校友,网络从来都是学生中进入社会的一个倚赖,而MBA学生往往将这层关系网发展得最远、运用得最多。 MBA学生在商界的成功率相当高,课程、训练当然是重要的原因。它们的招生门槛高,生源丰富也起到关键效果。招收精英、培养精英、产出精英是MBA长期兴旺的良性循环。当然,大量的捐款也使商学院的资源比较丰富,留得住好的教授。

不过白手起家的第一代成功企业家中,MBA学位持有人的数量并不多,倒是中途缀学MBA中出现了比尔•盖茨这样的名人。某种程度上,这反映出MBA培养的是职业管理人,不是企业家、发明家。

MBA课程中,系统性、理论性有余,鼓励冒险性不足。学校可以传授分析能力,却难传授判断能力;学校可以传授知识,却难传授实践;学校可以传授专业,却难传授发明;学校可以传授企划策略,却难传授领袖才能。尽管MBA课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它和其它学科毕业生相比,商业知识面仍算宽阔。入学前必须有实践经验的要求,也使得学生的目标性、主动性好过其他由大学直接升上来的研究生。商学院MBA班目前仍然是为全球商界、金融界提供新鲜血液的最佳产地。这个在学生报考的踊跃程度以及毕业生在公司面试受欢迎程度上略见一斑。

在哈佛大学取得一个MBA学位,两年的课程需要86,000美元,毕业生的中位数年薪为115,000美元,平均签约奖金达20,000美元,工作三年后的平均年薪(不含奖金)为170,000美元。在美国,MBA学位平均入职时收入,较其它同等学位持有人的高40%,媒体/娱乐、金融/银行两个行业中, MBA对非MBA的收入差距最为突出。拥有MBA学位人士毕业十年后的平均晋升情况,也明显好过非MBA硕士毕业生。从生命投资角度看,投资于MBA学位似乎是值得的。

中国内地的MBA课程是近十几年兴起的新事物,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在1991年9所高等院校正式开办MBA课程后,至2007年已有127所MBA招生院校,共录取14624名MBA学生。

师资是内地MBA课程的瓶颈,教学理念更成问题。国内MBA教授素质参差不齐,滥竽充数的远多过合乎标准的、敬业爱教的。中国的MBA课堂上,时常有国际一流学者客串授课,但是系统性不足,连贯性欠缺是通病。课程与案例照抄国外,完全无视中国与美国之间国情的不同、商业文化的不同、企业结构的不同。“向钱看”在全世界MBA课程中都可以见到,但是中国的不少学校则将其发展到误人子弟的地步。有商学院请国外著名学者担当院长、系主任,但是对方一年仅有1-2 个月在华,实际管理效果并不理想。笔者看来,内地的MBA课程不仅难同国际一流学府竞争,连与香港、台湾的同类课程相比也有显著差距。

“拿来主义”、“速食文化”、“金钱第一”,成为中国MBA课程的癌症。如果笔者有大学毕业的子女,一定不会送去读中国的MBA。

(本文原载于新财富,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1-2025 01:22 AM , Processed in 0.114038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