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bsyeo

巴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2010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混了那么久,要找你发过的帖子不难

除非你完全没有发过帖咯。。。

按在头像上面的ID,然后里 ...
ong_alien69 发表于 1-1-2010 11:54 PM



哇,又学到了,谢谢。。。原来你是汽车论坛的常客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2010 1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模一样。。。啊!!!!难怪我打了几年都打不出来!!

从小到大老师都是教mo2,从来不曾听过 ...
ong_alien69 发表于 2-1-2010 12:00 AM



对啊,我也是听以前的老师教MO2的,直到去年才发现是MU2 。。 我有问过其他老前辈老师,他们说以前的确是读MO2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10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啊,我也是听以前的老师教MO2的,直到去年才发现是MU2 。。 我有问过其他老前辈老师,他们说以前的 ...
alfredthg 发表于 2-1-2010 12:07 AM


去年才发现。。。之前就奇怪电脑怎么打不出,mu2的音又没听过所以也没打过。。。

今天学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10 12: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才发现。。。之前就奇怪电脑怎么打不出,mu2的音又没听过所以也没打过。。。

今天学到了
ong_alien69 发表于 2-1-2010 12:21 AM



那一模一样你TYPE YI MU YI YANG打得到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10 0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一模一样你TYPE YI MU YI YANG打得到吗?
alfredthg 发表于 2-1-2010 12:47 AM


就是一模一样 yi mu yi yang 才打得出。。。

手机也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010 0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意當年這位老師的說法。當年,畢竟這個課題已經有兩年了。

甚麼叫規範?甚麼叫標準?

中國的辭典,包含「胡同」、「串門兒」、「土豆」這類詞。它們也都沒有被冠上「方言」,顯然就是被認定爲規範、標準。但它們都是北京方言。「里弄」被標註爲方言,因爲它來自上海話。「婆娘」幾乎大家都知道,但它也被標籤爲方言。

說白了,馬來西亞的在地華文詞彙到底有多少?一般溝通中使用馬來西亞特有詞彙到底會對理解造成的影響有多少?語言是活的。我們不理解「巴點」的時候,中國的朋友可以告訴你這是「巴士停靠點」。同樣,當他們不理解「散錢」的時候,我們也能告訴他們這個就是中國人指的「零錢」。

如果同一種語言偶爾出現的地方性用語都不能融會貫通,那我們憑甚麼能耐去學習其它語系、語種截然不同的外語呢?英國人可以理解美國人;法國人可以理解加拿大人;德國人甚至有可能可以理解荷蘭人,爲甚麼咱們就不能抬頭正視自己生活環境中衍生的本地詞彙呢?

規範和標準,不是盲從跟風。我們作爲有尊嚴的馬來西亞華人,可以吸收別人豐富的詞彙,當然也可以坦然面對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我可以從中國學習「清眞寺」就是「回教堂」,我也希望中國從馬來西亞學習「茶室」就是「小吃店」。

如果規範和標準就是以北京爲基礎,那,這個世界太獨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8-2-2010 10: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认为如此。
你有听过澳洲人要学习英国英文吗?
又或者加拿大人需要学习法国的法文吗?
这是无理的。 ...
carte82 发表于 18-3-2008 01:46 AM



    在大马使用“春节”的确是不适合的,因为大马没有四级之分。
    但是老师教你女儿用的“菜市场”,我是赞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2-2010 07: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6# aokh1979


   你先去买北京方言词典等再回来发表伟论吧。北京话有那么多的词汇甚至语法都不被普通话接受你又怎么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2010 0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okh1979 于 20-2-2010 03:04 AM 编辑

可是我的重點是北京方言出現在普通話但不被冠上「方言」,加上中國連續劇不斷灌輸「唄兒好」、「賊漂亮」、「嘛事兒」等等這類北方方言在一般的普通話對話中。我知道北京方言很多詞彙都不被普及,但我們針對的不就是一些個別例子嗎?不是所有,個別。如果方言中的某些詞彙可以被「普通化」,那「巴剎」這類詞(注意,並不是所有,只是個別含地方色彩,已經深入民心的詞彙)被接納也不是無理的。

而且,先有語言還是先有辭典?自古不是有很多生活上約定俗成的俚語、熟語漸漸被收錄的嗎?如果這是有違發展規律的話,那抱歉,算我說錯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010 03: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建议凡是反对汉语规范化的朋友,最好是先到书局买本“现代汉语”(对不起,我的软件打不出书名号)的书好好读一下再说吧!

马来文在七十和八十年代先后进行过两三次的规范化运动(pembakuan),当年我就学得很幸苦,今天年轻的朋友们学的就是规范化的马来文了,如果要你们回学当初的马来文,你们是死也不肯的。如batok,今天成了batuk。你们在学英文和马来文时会细心,不是标准的不学,但学汉语则态度马虎,这不是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010 1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okh1979 于 20-2-2010 12:44 PM 编辑

我想我們得弄清楚這個課題的定位。我們討論的是「巴剎」是否可以被接納爲一個在地化的規範用語。支持使用「巴剎」的不代表反對語言的規範化,「巴剎」一詞在本地和「菜市」哪個更容易被接受,哪個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得更早?

如果說「把東西做便便」成爲規範,我個人不同意。
如果說「我眞是頂不順你」成爲規範,我個人也不同意。
如果說「你就是醬」成爲規範,我個人更不同意。

但是,「巴剎」是一個名詞,如同「出租車」可以被喚作「的士、得士」;「公車」可以被喚作「巴士」;「複製」可以被喚作「拷貝」;「互聯網」可以被喚作「因特網」。

今天,究竟有多少中國人(既然非得要遵照中國出版的《漢語詞典》我們才能算規範)不知道「巴剎」的意思?我住在中國,我身邊沒有一個朋友不知道。就連我正在使用的電腦輸入法也收錄這個名詞。那,使用「巴剎」,應該不算過份。

語言規範化是一個嚴肅的課題,要顧及詞彙跟詞彙間對溝通造成的影響,也要吸納地方和地方之間的習慣。語言是人類創造的,辭典也是人類編寫的。「唾手可得」和「垂手可得」到底誰先誰後?「垃圾」唸樂色或拉機,到底誰先誰後?我不專業,不敢發表「偉論」,只能提出個人的質疑,不同意的朋友不需要接受我的謬論。但我希望看這個課題的朋友,得先老老實實回答這些問題。

我學英文的時候,University 在馬來西亞有個在地化的叫法 Varsity;Parking Lot 貌似也是一個在地化的用語;麵粉 Flour 的發音我也以馬來西亞的習慣爲主;拖鞋我同樣叫 Slippers;複印我也叫 Photostat;度假的大別墅我也叫 Bungalow。這些是不是「規範」的英式、美式英語,我們不妨好好研究一下。語言應該是活的,如果我們說話的人基於幾個在地化的詞彙就沒有辦法融會貫通,我想,有問題的不一定是語言本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4-2010 03: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師,在課堂上無論是多麼嚴格的要求,都是對的!

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孩子學習進步,更希望,不要為難了我們孩子的的老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6-2024 03:42 AM , Processed in 0.05794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