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dical check up&,“一滴血”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31-12-2007 0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的帖子
有关报导是03/2001年,该有6~7年了吧。你的链接有问题,接不上,能不能大概介绍一下莊光日医生的背景。
西方医学就是找到时已经晚了,中医就好像有“预见”从脸色,神情。。。。。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31-12-2007 02:13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31-12-2007 03: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1-12-2007 04: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1-12-2007 04: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个
也談抗癌之研究--分子探針與蛋白體生物指標
2007/02/20 11:22
http://www.ettoday.com/2007/02/20/141-2056710.htm
作者劉競明,現任林口長庚醫院總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台灣醫務管理學會高階醫管師認證及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
日前報載:中研院長翁啟惠日前發表其初步的研究成果,利用腫瘤細胞表面之醣蛋白與其他細胞結合的「專一性」試圖找出被「侵入」之細胞表面之特殊醣蛋白結構及相關的蛋白體生物標記,及其中關鍵的生物訊號傳導(signal transduction)的作用機制,若能找到特殊的癌細胞轉移或逐漸形成的過程指標,將有助於發展化學藥物來「阻斷」癌細胞病變的滋長。若再利用其抗體所結合的探針做成生物晶片,則可以用媒體所報導為用「一滴血」可驗出癌細胞。
吾人先慶幸於國人的癌症研究成果已經卓然有成,不過仍然應該注意到:
一、對於已經成形的癌症,譬如說子宮頸癌,有時在肉眼診斷有懷疑時,經病理切片檢查立見分明。同時在癌症病變形成的同時,可能癌細胞已經開始尋找其試圖「轉移」及遷徙之可能路徑,若能利用此醣蛋白體生物探針晶片,或許可亦早期對病患癌症之轉移做出警告,但是其「診斷價值」若僅在探測何時癌細胞轉移,可能會有其盲點。
因為光憑抽一滴血,要檢測其中是否含可疑癌細胞之成份,尤如「大海撈針」,同時剝落下來的癌細胞,以及早期的「正常」細胞如何「轉化」成癌細胞等生化反應之途徑及機制未明;加上「一滴血」中是否存在低量的相互反應之蛋白質(low abundance protein)仍然是難能純化及驗證之步驟。
再者蛋白質體學研究為何近年來大張旗鼓,緣自於西元2002年諾貝爾醫學獎對化學傳統的基本儀器-質譜儀之研究蛋白質學之肯定。然而蛋白質之研究異於基因之定序。
因為在不同反應、不同條件、甚至於不同時段的實驗中,蛋白質研究條件之控制及純化複雜;加上生物體中各器官、反應蛋白質、訊息蛋白質、不同空間結構之蛋白質、或者是反應結果之發炎性反應蛋白質、或蛋白質轉折及結構變異等均有不同之產物,因此要確定何種「專一性」夠,及「特異性」高的蛋白質體生物探針(proteomic biomarkers)可做為早期診斷之利器,本身即是難度很高的挑戰。
更何況人體各部門系統、器官、組織、細胞等層次的關係錯綜複雜,且人之癌症病變形成,常非單一的原因。其涉及其遺傳基因訊息的表現(gene expression),免疫功能之適切性,體內各器官老化過程之快慢,以及外在環境污染的長期效果,個體基因與環境之交互影響,標靶細胞(癌症)對訊息傳遞及受體結合及藥物基因體學相關反應及親合力之不同,除非以系統生物學(system biology)的角度來「宏觀」癌症之病因;利用各種跨專業領域的科學家與醫師、生物資訊研究者等,並廣泛運用各式新潁的檢測儀器及方法方能「調控」且探知癌症病變成因之一二。
何況就醫學之角度而言,攝護腺癌與子宮頸癌;肝癌、肺癌、大腸直腸癌之病因就不一定完全相同。然而無論如何這些疾病均會演化成重症,都可能威脅到你我寶貴的生命,因此在癌症晶片尚未經過廣泛的人體臨床試驗之前,筆者對「一滴血,醣晶片一秒測癌100%」這句話,仍然是持保留的態度,仍然需要醫界之客觀且嚴謹的臨床驗證,才能有具體的成果展現。
筆者認為:中研院的專家學者們在做此類醫學領域有關的研究時不妨多與醫學中心的主治醫師們合作,其研究成果才更能獲得跨領域與臨床實用性的成就,讓吾人拭目以待吧。 |
|
|
|
|
|
|
|
发表于 31-12-2007 04: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讲的和我心里想的大概一样.
为什么这种好的技术,多由直销来引进,如NU SKIN的量 OXIDANT的那个什么PHOTO机(望了名称).而不是从传统医学引用?
现在很多医院也做PREVENTIVE HEALTHCARE. |
|
|
|
|
|
|
|
发表于 31-12-2007 1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的帖子
谢谢你的链接,从在这个帖子看到这一句 :
癌是身體內的細胞無限制繁殖的結果,初時毫無痕跡,當它繁殖30回後,就形成1公分大的腫瘤,才能在檢查中發現它的存在,但裡面已有10億個細胞。
验血是否能看到这个细胞分裂繁殖过程,用简单的说法来理解,“一滴血”在显微镜下能看到莊医生说的無限制繁殖下去的这个癌化“带有异常分裂尾巴的细胞”,在研究中的一些药物,包括保健品,中药在内,有能“切断”和“阻断”这个尾巴的药物,抑制这个细胞不再反常无限的繁殖下去。
科学仪器产品是为人类服务,不分中西医学,各行各业,都可应用,你再不用,保健推销行业好像都已经挺足先登。(保健品商家必证明他的产品能有效“切断”这个尾巴,抑制癌细胞无限繁殖下去,才能更好利用这个仪器达到促销目的。网友们要注意,别一看“血象”就信,就买,服后再试,尾巴不见,血细胞恢复正常,如图。 可以再买,千万别花钱上当。)上帖不就说过,目前多数搞医学的,对于所谓的营养学好像根本就看不在眼里。个人见解,营养学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不知你的看法如何。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1-1-2008 12:09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1-2008 10: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骨大夫 于 31-12-2007 09:04 AM 发表 
这一点就要问西方医学求教,什么叫做Tumor Marker, 癌抗原19-9,癌胚抗原(CEA)、如果如莊医生说的,那么现代医学又如何正确的去诊断患者可能的确是患上了癌症?你也是医学生,如你说的,那么毕业以后,你好像是没有什 ...
癌症的多元性表示所謂的癌症標志也應該是多元性的,所以很難下定論說可以找到一個全面性的標志, universal marker。 今天醫學上廣泛用的 marker 大多不是肯定性的,也就是不是 pathognomonic(這個要翻譯難度很高,就是說你看到一樣東西呈現陽性就可以肯定一個病人有這個病,譬如說看到 koplik's spot 就可診斷是麻疹)。
例子是 PSA,今天很多所謂的18K 驗血都做這個抗原,問題是陽性不代表一定有病,即使是有病也不一定是前列腺癌,而且即使是前列腺癌也不一定是最終病人的死因。所以用PSA 來篩檢前列腺癌是不被鼓勵的,也就是為什么很多健保都不付費的理由。那么是不是PSA就沒有用途了,不是。PSA主要用于追蹤一個已知患有前列腺癌的病患,進行治療前后的指數能夠告訴醫師病患對治療的反應程度,也能夠追蹤是否有可能復發。
但是很多人舉一反三,拿它來當作篩檢用途,畢竟"預防勝于治療"這個口號太過吸引人。
[ 本帖最后由 范逍遥 于 1-1-2008 10:44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1-2008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的帖子
只怕有些技术未成熟就言过其实.
我们真的只好拭目以待.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008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跟我朋友拿到单张了。。。是Pantai医院的。
Premier Healthcheck 9 (PHC 9) consists more than 50 tests on blood & urine - blood picture, liver function and kidney function tests, coronary risks, diabetes screen, hepatitis B profile, thyroid & rheumatoid arthritis screening. (RM90)
Tag on Package - PHC9 (full blood & urine tests) + chest X-Ray + electro cardiogram (ECG) + physical examination. (RM180)
Tag on Package - PHC9 (full blood & urine tests) + special women's screen (gynae consultation, breast examination, pap smear, pelvic ultrasound). (RM260) |
|
|
|
|
|
|
|
发表于 7-1-2008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P与pathlab不同之处,在于BP有专业医生帮你做扫描,pap-smear等。而且有machine test: BCA,BMD,ECG,LFT..等等。
肿瘤标志检验,加上ultrasound,能够更准确地告诉你你有没有得到癌症的风险,或已经患上了癌症。所以我也是鼓励身边人亲戚朋友们每年做个身体检验,买个放心。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