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coffee-ping

李小龙的理论- 强侧置前或置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12-2007 1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后发先制,是非常难练的。。。但是在搏击里,确实是非常有效快速制服对手的技术。
如果能在防身上采用,就太好了。。。因为可以迅速的击倒歹徒。让自己逃离危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2-2007 1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截拳道是个IDEA,CONCEPT,哲学,思想。。。
不是形式。。
所以为什么李小龙会说“以无法为有法。。”

练什么都好,都可以把“截拳道”的idea放进去。

李小龙的截拳道强调“最好的防守就是攻击”,“以攻为守”以及“乘胜追击”。
Bruce:"My longest weapon against the nearest target"
当对手进攻时,李小龙以侧踢踢向对手的膝盖说道。
说明截拳道的攻守概念。

并不是什么“敌不动,我不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07 06: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en0925 于 29-12-2007 11:15 AM 发表
李先生已经去世,拿他的东西来看。是为了学习。。。并非完全活在他的影子里。
看现在世界武术的发展,和他的那个时代相比。已经非常开放了。
每个人的体质,性格,生活环境。都不一样,所以武术才会这么的精彩。
...


易筋经?那里有的学?很上乘的功法来的嗄!我比较想学九阴真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2007 08: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李小龍最吸引人的地方我想是在他那獨特的打斗方式,例如他的叫聲,看了那樣多格斗家只有他會那樣喊叫。

李小龍最利害是他出招的速度,還有他那獨特的打斗節奏。我覺得他不成熟的地方就是他不會使用“粘”字訣和“靠”字訣。

在第三個片段中,我看到了幾次使出“粘”字訣和“靠”字訣的最佳時機,可是李小龍就不會使用而選擇退出幾步。這使得戰斗更慢結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008 09: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的帖子

易筋经是导引养身功。。。就象YOGA一样。
由身体摆出一些动作并配合呼吸的一种养身功法。

武侠小说所讲的别当真。。。

五禽戏也是导引养身功啦。。。

有时,我真想怪一怪金大侠,,。但是也因为他的小说,很多人因此对武术产生兴趣。。。

我还是喜欢他书里的人物刻划。以及对人性的探讨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008 10: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的帖子

龙老大,

他本人曾经说过,那是为了增加娱乐性。。。他在练习和与学生练习对打训练是是不会那样发出声音的。。。所以那是他的电影武术的形象(商标),我们才会对他这位武术演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就如罗志祥(小猪),给我们的娱乐印象是会跳舞。或是周杰伦的咬字不清一样。。。是为了引起我们的注意。。他们才有饭吃。。

毕竟这是一部电影。实际搏击里"粘"和"靠"的确能迅速打倒对手。但是动作很小,一般观众是看不明白的。。。

电影的武术动作,很多是为了让观众看明白以及为了美观精彩的。

电影里的退后或打了停(双方互相瞪眼),是为了让观众有喘息的机会。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李先生在当时对传统香港武术电影的,一般从"头打到尾"的模式的大胆改革。。。所以他的武术电影才这么有票房。
如果你细看现代的武术电影,就是采用了他的模式。。。

我觉得这几部短片里的特色,是他对武术的速度节奏和心理素质的对白。。。请留意他与DAN INOSATO(菲律宾人) 和 ABU JABA(篮球高手(高黑人) 的对话和旁白。就有提出他个人对节奏速度,搏击实战的心理素质的看法。。。给了我一些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1-2008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影武者神风 于 28-12-2007 07:15 PM 发表
有些人因为没有机会学截拳道所以就找咏春去代替,但是却不知道截拳道和咏春的距离有多大。这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系实行“以无限为有限”。就算要融合各种流派的武术都是可能性比较少,就算能达成一致都不一定能够显现完美。尤其是比较新兴的门户,因为每个人对武术的要求并且不是一样的。就好像吃东西一样,就算口味天天换都好到回头还是吃中餐。(即使Nasi Lemak、Roti Canai都多么好吃)
其实有没有学"截拳道"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何"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英文:"HAVING NO METHODS AS METHODS,HAVING NO LIMITATIONS AS LIMITATIONS。"

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自由地运用和变化自己已经会的东西
原帖由 kien0925 于 29-12-2007 11:15 AM 发表
李先生已经去世,拿他的东西来看。是为了学习。。。并非完全活在他的影子里。
看现在世界武术的发展,和他的那个时代相比。已经非常开放了。
每个人的体质,性格,生活环境。都不一样,所以武术才会这么的精彩。
在全球化的世界里,我们选择固步自封?与时并进?引领潮流?都是个人的选择。
对,我看李小龙电影并不是以"看偶像"的心情去看
而是看能不能从他的动作轨迹学到什么

李小龙实践武术的经验很丰富
也很多人认同他的理论
所以,研究一下他写的东西也并不为过
原帖由 kien0925 于 29-12-2007 11:24 AM 发表
后发先制,是非常难练的。。。但是在搏击里,确实是非常有效快速制服对手的技术。
如果能在防身上采用,就太好了。。。因为可以迅速的击倒歹徒。让自己逃离危险。
是啊,"后发先至"是个高级技巧
当然,条件要求会比较高咯

但是呢,我觉得防身就要远离危险越快越好
而"后发先至"这技巧似乎只适合对打哦
原帖由 厉害的人 于 31-12-2007 06:47 PM 发表
易筋经?那里有的学?很上乘的功法来的嗄!我比较想学九阴真经
是一种体操来的
象YOGA酱的东西
原帖由 龙五 于 31-12-2007 08:24 PM 发表
其實李小龍最吸引人的地方我想是在他那獨特的打斗方式,例如他的叫聲,看了那樣多格斗家只有他會那樣喊叫。

李小龍最利害是他出招的速度,還有他那獨特的打斗節奏。我覺得他不成熟的地方就是他不會使用“粘”字訣 ...
你是说他退的时候吗?

1-电影的表现技巧,真正实用的技巧也许搬上营幕不是最好看
有时候武打片段太快结束也不太好看

2-在对付象ABU JABA那样高大强壮的对手时,最危险就是被他抓着头发打
而且"一力抗十技",很多技术遇上高大强壮的对手效果就减少很多,靠身跟他纠缠下去就要事倍功半。所以,为免节外生枝,退一步从长计议比较实际

3-条条大路通罗马,无论你用的是哪一套,都行得通的
如果硬觉得只有你的那一套行得通的话,那不就太限制自己了吗?
李小龙有他的作法,你有你的作法
你的东西对,不代表他的东西错
同意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008 0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en0925 于 1-1-2008 10:22 AM 发表
他本人曾经说过,那是为了增加娱乐性。。。他在练习和与学生练习对打训练是是不会那样发出声音的。。。所以那是他的电影武术的形象(商标),我们才会对他这位武术演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还有,李小龙的呐喊声还可以表达武打情节
不同的剧情就以不同的声音大小和长短

1-李小龙以迷踪艺接招,把对方的招式都接下来
2-李小龙猛踢石坚叔(的假人),储势待发的时候有在喊叫
3-对OHARA全力猛踢一脚的喊叫声

这是电影的艺术,研究了电影表现方法很久,我目前为止还没有想到比呐喊更加有效的表现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2008 1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的帖子

咖啡冰,
"后发先至"在防身的用途方面是相当有用的。。。
当然,逃离危险是自卫防身的先绝条件。这点我赞同你。。。
如果避无可避,"后发先至"却能帮你把侵犯者先架开。。。

如,匪徒举手欲抬起椅子砸你。你可在他举起椅子时,来一个侧踢,或推踢,把匪徒推得远一点。。。让出一段距离逃跑。。。

或是,某小姐在手被无赖拉住前,她先来个手刀尖虚插无赖的眼睛。利用无赖一瞬间的分神,逃离现场。。。

"后发先至"能更快的,事先的采取主动。。。就无怪乎李先生能率先打败敌手。。。

"后发先至"对我来说还有一个防身方面的联想。

当某小姐在走进一条较僻静的街道前,她便看见有个男人站在街尾似乎窥视自己。。。她可以提高警惕。刚好后面来了一群男性中学生。。她机警的放慢脚步让他们走到接近身后,在以相同的步伐与这批中学生走过那个男人的身前。。。

虽然以上情况不算完全为"后发先至",但却在敌欲进犯前,展开反应并采取预防措施,使敌因此受制,不能突施进犯。。。

不知你赞同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008 06: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的帖子

非常同意

总结来说,
"主动","被动","后发先至"等都是很好的手法

要训练自己把这些手法运用自如
才能让自己的武术运用得更淋漓尽致
大家共勉之

另外,我想请问大家对"强侧置前"与"强侧置后"这两种站法给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9-2-2025 12:37 AM , Processed in 0.11215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