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壺:泥、形、工、款、功
品一把好的紫砂壺,可用五個字來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個字為藝術標準,後一字為功用標準。
一是“泥”:紫砂壺得名於世,其根本的原因,是其製作原材料紫砂泥的優越。一句“玩賞揩摩在人手”就能說明紫砂質表感覺的重要性。紫砂手感不同於其他陶泥,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細而不膩,而非紫砂物件就如膜玻璃質器物——粘手,近年來時行的鋪砂壺,正是強調這種質表手感的產物。
二是“形”:紫砂壺之形,在存世各類器皿中最為豐富,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之讚譽。大度的愛大度,清秀的愛清秀,古拙的愛古拙,喜玩的愛趣味。從文化角度講,筆者認為古拙為最佳,大度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最末。首先紫砂壺是整個茶文化的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應為茶道所追求的“淡泊和平,超世脫俗”,而古拙正與這種氣氛最為融洽。例如石桃、井欄、僧帽、掇球、茄段、孤菱、梅椿、仿古等等傳統造型,皆是時代沖刷後僅存的優秀作品,以今眼光細細打量,其仍在閃光。
三是“工”:紫砂壺在“工”上,融匯了國畫大寫意的豪放、京劇唱段的嚴謹。在點、線、面三元素上,猶如工筆繪畫一樣,轉彎曲折、抑揚頓挫。面,須光則光,須毛則毛;線,須直則直,須曲則曲;點,須方則方,須圓則圓,無半點含糊。按照紫砂壺成型工藝的特殊要求來說,壺嘴與壺把要絕對在一直線上,並且分量要均衡,壺口與壺蓋結合要嚴緊。
四是“款”:“款”即壺的款識。鑒賞紫砂壺款的意思有兩層:一層意思是鑒別壺的作者是誰,或題詩鐫銘的作者是誰。另一層意思是欣賞題詞的內容、鐫刻的書畫,還有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壺的裝飾藝術集中國傳統藝術“詩、書、畫、印”四為一體。一把好的紫砂壺不僅在泥色、造型、製作工夫以外,而且在文學、書法、繪畫、金石諸多方面,給賞壺人帶去美的享受。
五是“功”:“功”是指壺的功能美。近年來,紫砂壺新品層出不窮,如群星璀璨,目不暇接。制壺人在講究造型的形式美時,容易忽視其功能美。紫砂壺與別的藝術品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是實用性很強的藝術品,它的“藝”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義,“藝”亦不復存在。
選壺:實用、工藝、藝術
紫砂壺將功能性實用品與欣賞性藝術品集於一身,壺藝愛好者在選購紫砂壺時,不妨考慮這三方面:
一是紫砂壺的實用性。紫砂壺用於泡茶注茶功能性是優先考慮的。優良的實用功能是指其容積和容量恰當,高矮得當,大者容水數升,小者僅納一杯之量;壺把便於端拿,重心穩當;口蓋嚴謹,出水流暢;讓品茗沏茶可以得心應手。按目前家庭的飲茶習慣,一般二至五人聚飲,宜採用容量350毫升為佳,無論手拿手提都只需舉手之勞,所以人稱“一手壺”。
二是紫砂壺的工藝性。既是指製作的技術水準,也是評審壺藝優劣的準則。一把好的紫砂壺除了壺的流、把、鈕、蓋、肩、腹、圈足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調,包括長短、粗細、高矮、方圓、線條的曲直、剛柔和穩重飽滿。點、線、面的過渡轉折交待清楚與流暢。注意觀察壺面是否圓潤、光滑而又質感。用手觸摸壺內壁,看是否精細,察看壺蓋是否有破損,壺身傾注是否落帽,總體上感覺壺形是否自然。
三是紫砂壺的藝術性。紫砂藝術是一種“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創作形式。一把好的紫砂壺,除了講究形式的完美與製作技巧的精湛,還要審視紋樣的適合,裝飾的取材以及製作的手法。再說陶藝家在其創作中會融入獨特的心裏體會,所以必須能夠抒發藝術的語言。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夠陶冶性情,啟迪心靈,給人油然而生的藝術感受。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