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21|回复: 22
|
中国跤-保定摔跤 常東昇师傅
[复制链接]
|
|
常东昇(1910-1986),字曼天,河北保定将军庙人,人。回族。出身摔跤世家,九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常兰亭练习摔跤基本功,接受极为严格的身体训练,十二岁时对摔跤的各种基本动作已精通自如,便拜在清廷“布库”出身的摔跤高手张凤岩先生门下,接受张先生的指导和训练。到十六岁时,已练成一幅强健多力而又灵活敏捷的体格,掌握了摔跤基本技巧和许多跤绊,成为保定摔跤场上一位引人瞩目的少年英雄。常氏兄弟四人个个强健能摔,老大东如,东昇居行二,老三东坡,老四东起,后来都是赫赫有名的摔跤能手,有“常家四虎”之号,但其中以常东昇实力最强,成就最高。
常东昇从十七岁就开始他“徒手天涯”的摔跤家征程。
这一年,保定南乡的小富村举行摔跤比赛,保定四乡的摔跤好手无不踊跃参加。小富村的李老吉实力很强,实际是南乡摔跤擂台的主将。常东昇上场头一轮就遇上李老吉。比赛规距是三跤两胜,常连胜李老吉两跤,一跤用的是“检腿”, 一跤用的是“麻花摆”。接下来又胜了另一名高手李老春,也是连胜两跤,第二跤用的“摇扯踢”,这是常的拿手戏。这下子,这位初出茅庐的英雄,如猛虎下山岗,精神抖擞,一连嬴了好几场,最后以一场不败的记录稳拿了第一名,“常东昇”三个字也就在保定一带传扬开来。
不久,民国十七年(1928)二月二十三日,保定北乡曹河镇举行摔跤比赛,外号“黑塔”的当地名手王世文是曹河镇的首席跤手。常东昇一行数十人赶到曹河,同行的有前辈阎景春、于老俊、吴老庆、白选章、安义德等;师兄弟有石乃堂、阎善益、刘静波、尹世杰、张景泉、米有祥、金月波、马文奎、安松泉、安寿山、马耀先、马朝栋等,都是张凤岩麾下的精兵强将,声势颇壮。这是一次对抗赛,双方仔细研究了比赛程序,确定由常东昇与王世文对垒。一场真正的龙虎之争开始了。王世文人高马大,但对常却很谨慎。一上手,他用“上把蹩子”进攻,被常一个“里蹩子”摔倒,跌得很重。第二跤又被常摔出去,倒在地上五六分钟才起来,王世文地分沮丧地败下阵来。接下来,对方又举出刘庆、杨得山两位跤手,也都败在常的跤绊之下。曹河镇一战后,常东昇的名声就更大了。
张凤岩先生非常喜欢这位身手不凡的弟子,但总是提醒他要小心临阵,凡有比赛,一定要有充分准备,要有必胜把握,“不胜不摔”,不然就不摔,那怕甘拜下风都行。东昇牢牢记住老师这些话,从此更加努力练功。早晨六点,到城外空地上练习各种辅助器材和摔、跌的凌空动作;中午在老师的场子里跟着老师和师兄们一起练跤,晚上在家练习。每逢一、三、五听老师讲解和示范动作,老师最看重这位既聪明又勤奋的弟子,时常还会单独传授些要诀和临场经验。张老师看中常东昇是个可以传承他的跤场绝活的难得人材,便托人向常家提亲,愿意将二女儿张少芝许配给东昇,因张老师膝下无儿男,要东昇做倒插门女婿,撑持门户。常家非常敬重张老师的品德功夫,欣然领受了这份深情厚义。从此,张老师更加全心全意培养东昇,东昇终于得到张氏保定快跤摔法的真传。常张姻缘是我国百年摔跤史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
清末到民国初,保定是我国北方摔跤运动的中心地之一,跤场林立,人材辈出,风气之盛,居天下之冠。老一辈的代表人物有平敬一、张凤岩、白俊峰、顾瑞年、满老明、石老俊、安老华、吴四等;民国年间代表人物有常家四虎、石乃堂、刘静波、阎善益、马文奎等。五、六十年代也涌现了一批名手,其中以杨子明、王恩信、张建中、申金刚成绩最突出。常东昇是保定跤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个技术全面、品德出众的中国式摔跤顶级人物。在技术上,无疑地他得益于张凤岩的精心培养。张凤岩在保定摔跤界德高望重,他不但设场子教徒弟,颇有收益,而且还开着酱园和饭庄,家境比较富裕,这对从事摔跤运动非常重要,太穷了,吃不好,便没法练摔跤。他培养常东昇,除了正常的基本功训纸外,还要他拉酱园里一人多高的大风箱,借以提高腰背和腹肌的力量;另外,还要常每天站在大酱缸上用大棍子搅拌黄豆酱。这些都是一般跤场所没有的训练手段,是张老师就地取材的巧妙办法,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张凤岩非常重视实摔训练,经常带着常东昇等一帮弟子出门去参加比赛,足迹遍布华北大地,包括摔跤非常兴盛的蒙古草原,多次与蒙古跤手举行对抗赛。常东昇充分发挥保定跤的特长,重技巧,轻蛮力,跤法精细,架势漂亮,常常以轻捷精巧取胜,在上百次的比赛中,他保持常胜不败的记录,于是早就有了“常胜将军”、“跤王”等美名。
少年英发的常东昇,早就名扬天下。民国二十一年(1932),经马良推荐,只有二十二岁的常东昇受聘出任中央国术馆首席摔跤教师。当时,张之江先生所倡导的“国术”,包括了中国式摔跤等多项民族体育项目,许多武术家,如曾在中央国林馆执教的王子平、佟忠义、马英图、马裕甫等先生,都是武术、摔跤兼而擅之,而年轻一辈的摔跤教师如常东昇、杨法武、马文奎等,也都能练武术,武术与摔跤的结合正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一大特点。常东昇在国术馆执教凡五年,不但培养了许多摔跤人才,而且在继承和总结传统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实践,潜心探求,创造出不少新的训练手段,使民族摔跤从选材、训练到竞技,都形成一套更加完备严密的教程,理论水平大为提高。可以说,在张之江的“国术”体系里,民族式摔跤发育得最饱满最成熟,最具备一个现代体育项目所应有的特点,这固然与摔跤本身的历史经历等诸多因素分不开,但当时中央国术馆的总结提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毫无疑问,这里面有常东昇的一份功劳。
抗战军兴,常东昇勇赴国难,先后在第七、第八师和第四、第五路军任中校体育教官,陆军军官学校中校体育教官,伞兵总队上校体育校官等职。到处积极推广和普及摔跤,培养了大批人才。当时,拘押在广西的日本战俘中有几个柔道高手,曾公开以柔道向中国人挑战,气焰张狂,号称“打遍中国无对手”。常东昇闻讯后单人前往应战,凭着他超绝的技巧和一片爱国之心,接连将日俘柔道尖子北义熊、道正夫二人摔倒在地,其它日俘面面相 ,没有那个敢再挑战。北义熊等对常的功夫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再也不提比赛了。这是抗战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抗战胜利后,他调任中央训练团上校体育教官,曾在业余时间担任南京民间自强摔跤社社长,经常亲自带领学员练习摔跤,为南京和江苏省的摔跤培养了一批人才。
常东昇是旧中国多次全运会的摔跤冠军获得者。1933年在南京举行的五运会上,摔跤是个热门项目,报名人数多达数百人,常东昇一路斩关破将,轻而易举夺得冠军(中量级)桂冠。1948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七运会上,他代表陆军参赛,夺得中丙级冠军,他的弟弟常东起也获得中乙级冠军。
1949年常东昇迁居台湾,后转到警界工作凡三十多年。在台湾,他不论在什么部门,在什么地方,都满腔热心地提倡和传播摔跤。他先后在警官学校、台北大学、政治大学、文化大学、建国中学等学校兼任国术教师,风雨无阻地传播武术和摔跤,受业者多达万人。1975年退休后,仍积极致力于推广的发展中国式摔跤,特别热衷于在世界各地宣传中国功夫,传授中国摔跤。他先后应邀去香港、新加坡、西德、瑞典、墨西哥、美国等国讲学和表演。他在世界各地享有崇高的声望,经常成为新闻媒体追踪的对象,见过他表演的外国朋友,无不为他强健洒脱的体魄和气质所折服,人们从他的身上领略到了真正的中国功夫的魅力,也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武术大师深厚的学养和谦敬儒雅的仪态。1975年他应摩洛哥国王海珊的邀请,前去表演中国功夫。常先生以65岁高龄与王国卫队的卫士比试,卫士是柔道和空手道高手,又年轻气盛,频频主动出击,不想始终采取守势的常乘势一个双推掌,那卫士一个屁股墩坐在地上。第二次交手,卫士刚刚拉开势子,立站未隐,就被常一个“抹脖朴脚”,将卫士凌空踢翻。顿时,掌声腾起,国王和大臣们为常先生的精彩表演大加赞赏。晚宴上,国王亲自将一柄镶有宝古的佩刀赠给常先生,这是阿拉伯人给予武士的最高荣誉。
1983年,年逾古稀的常先生应邀赴美三藩市参加中国功夫表演大会,他多次为华侨和美国观众表演太极拳和摔跤技术,每次表演都引起轰动。为促进中国式摔跤的发展,他的学生在美国成立了世界中国摔跤协会,一致选他担任名誉会长。这个协会在美国东、西、南和中部都已建立了分会。如今中国摔跤已被俄亥俄州立大学体育系作为选修课程,计二个学分。常先生在有生之年不遗余力地为宣扬和推广中国摔跤而奔走,表现了这位体坛巨子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真知和深爱。他坚信,只要国家重视,中国摔跤总有一天会像日本的柔道,韩国的骀拳道一样,堂而皇之地走进奥运会的神圣殿堂!
常先生一生从事中国摔跤的教学和研究,历时五十多年,成就卓著,德业恢宏。他技艺绝伦而为人正直谦和,不保守,不搞神秘玄虚,坦诚待人,既使是对手,也总能亲近相处,毫无骄得之色。他具有一个传统武人,或者说是民族体育家的优秀品质,他是上一个时代所造就的“国术家”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民族体育史上一定会占据崇高的位置。
常先生以一生心血所汲汲弘扬的中国摔跤,“文革”中经历了极左思潮的浸蚀和打击,又长期遭受对民族文化庸浅无知者的漠视和鄙夷,目前只能在民间自生自灭,处境凄凉,不绝如线。聊以欣慰的是,中国摔跤在世界许多地方正受到青睐,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早在90年代初,法国就举办了中国摔跤锦标赛,在美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士、波兰等国都成立了中国摔跤协会。据说近年来发展势头不错,会员国已有增加,世界性的锦标赛渐成规模。这是一个讽刺,一个令人无法理解的悖谬现象,与官办武术存在的一系列悖谬现象如出一辄。记得早在1992的就有人写过题为《中国式摔跤的两种命运》的文章,呼吁主管部门及早注意摔跤的命运,警惕它在世界上可能被“杂交”而导致“变种”的危险性。快十年了,不曾听到对这一呼吁的任何回应,作为一个老体育工作者,作为民族体育的爱好者,我们真觉得辗转反侧,不能安枕。再想到常东昇先生直到临终前还在以“推广摔跤,任重道远”的字幅赠送给弟子张光明的情景时,更加令人悲从中来。我们真诚地为中国摔跤祈福,盼望着这份极其珍贵的民族体育遗产能世世代代传存下去,盼望它终有一天能重振雄伟,代表着中华民族走上世界体育的竞技场,只有这样才能告慰常先生的在天之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gPzk85BYIg&mode=related&sear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G85WLsBUiY&mode=related&sear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sakrgK0h6Y&mode=related&search=
http://www.wretch.cc/blog/baoding&article_id=5655969
http://www.wretch.cc/blog/baoding&article_id=1773393
[ 本帖最后由 神兵将 于 6-2-2007 12:35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2-2007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又是六十多岁人,又是中国功夫。年轻人真的不够老家伙拼嘛?
哎~~~ |
|
|
|
|
|
|
|
发表于 6-2-2007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神兵将 于 6-2-2007 12:43 PM 发表
哎~又是六十多岁人,又是中国功夫。年轻人真的不够老家伙拼嘛?
哎~~~
老当益壮
比起那些肌肉侠
中年走下坡好很多吧 |
|
|
|
|
|
|
|
发表于 6-2-2007 01: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6-2-2007 04: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神兵将 于 6-2-2007 12:34 发表
常东昇(1910-1986),字曼天,河北保定将军庙人,人。回族。出身摔跤世家,九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常兰亭练习摔跤基本功,接受极为严格的身体训练,十二岁时对摔跤的各种基本动作已精通自如,便拜在清廷“布库”出 ...
针对video给予意见~~~
希望不要在像之前那位这么take it personal~~~
video 1
是表演性节目,
徒弟上台让师傅摔~~~而且还是慢慢走过去伸手给他摔的那种~
师傅使的技巧,与柔道有异曲同工之处,里面不乏过肩摔,大外割等~~
可是表演师傅的速度太慢了~~或许是年纪大了~~
一些摔技,连自己都站不稳~~~也许真的老了~~~
video 2
和video1 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场地换了`~~
补充一点~~这video里的徒弟们跌得比video1 还假~~
师傅还没割,他已经跌了~~~或许是老师傅发暗劲~~~~
后面老师傅穿西装裤打起太极拳来了~~
video 3
也是表演项目~~~和video 1 & 2没两样~~~
徒弟又在慢慢让师傅摔罗~~~~
此video有广播员报导~~~对老师傅称赞有加~~~
基本3个video是在播着同样的东西~~
后面2个link是某人的blog....
应该是老师傅的弟子吧~~
不懂该看什么~~~不过歌曲很好听~~抒情~~~
结论~~
看看pahangjudo的video~~
你会看到摔法的爆发力!!实用性~~!!
真打噢~~~!!不是老师傅摔徒弟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2-2007 04: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eewei23 的帖子
常东昇是旧中国多次全运会的摔跤冠军获得者。1933年在南京举行的五运会上,摔跤是个热门项目,报名人数多达数百人,常东昇一路斩关破将,轻而易举夺得冠军(中量级)桂冠。1948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七运会上,他代表陆军参赛,夺得中丙级冠军,他的弟弟常东起也获得中乙级冠军。
----------------------------------------------------
1975年他应摩洛哥国王海珊的邀请,前去表演中国功夫。常先生以65岁高龄与王国卫队的卫士比试,卫士是柔道和空手道高手,又年轻气盛,频频主动出击,不想始终采取守势的常乘势一个双推掌,那卫士一个屁股墩坐在地上。第二次交手,卫士刚刚拉开势子,立站未隐,就被常一个“抹脖朴脚”,将卫士凌空踢翻。顿时,掌声腾起,国王和大臣们为常先生的精彩表演大加赞赏。晚宴上,国王亲自将一柄镶有宝古的佩刀赠给常先生,这是阿拉伯人给予武士的最高荣誉。
你说得对,那些摩洛哥王国卫队的学柔道和空手道高手卫士都是慢慢给他摔得。呵!呵!
不知那些国卫队的学柔道和空手道高手卫士为什么要让他老人家呢?是不是看他人老,故意让他呢?那些卫士有真功夫不出实在可惜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2-2007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ewei23 于 6-2-2007 04:22 PM 发表
针对video给予意见~~~
希望不要在像之前那位这么take it personal~~~
video 1
是表演性节浚?br /> 徒弟上台让师傅摔~~~而且还是慢慢走过去伸手给他摔的那种~
师傅使的技巧,与柔道有异曲同工之处, ...
没讲不是表演性啊?他们根本是在示范摔跤啊!你想到那里去了?
没办法,人老了,站都站不稳,65岁高龄还要与王国卫队的卫士比试。哎~ |
|
|
|
|
|
|
|
发表于 6-2-2007 07: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神兵将 的帖子
中国现代摔跤
[GoogleVideo]1046049225156855212&hl=en[/GoogleVideo]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2-2007 07: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pahangjudo 的帖子
其实嘛~武术谁胜谁败也无所谓。今天就算你胜了,下次未必会赢。但不知道为什么那些人把输赢看得那么重,学什么武术不重要,重要是能强身建体就好. |
|
|
|
|
|
|
|
发表于 7-2-2007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ahangjudo 于 6-2-2007 07:39 PM 发表
中国现代摔跤
1046049225156855212&hl=en
呀~,这个我有下载,不是youtube 的,分上下两集。上集是示范练基本功、如何锻炼腰力、臂力、脚力等。下集是示范各种摔法。但是我忘记在那里下载了,可能是eMule,但现在telekom都block BT, eMule了,真是岂有此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2-2007 05: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潇郎 的帖子
给我一份. |
|
|
|
|
|
|
|
发表于 8-2-2007 0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神兵将 于 7-2-2007 05:11 PM 发表
给我一份.
怎样?你来找我咯,不然给个地址,我烧了寄过去 |
|
|
|
|
|
|
|
发表于 21-1-2011 09: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一部连续剧~《跤王》(点按线上看)。
|
|
|
|
|
|
|
|
发表于 21-1-2011 1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大大~~~
可否比较下~~柔道,jujitsu和中国跤各有什么不同。 |
|
|
|
|
|
|
|
发表于 21-1-2011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呀~,这个我有下载,不是youtube 的,分上下两集。上集是示范练基本功、如何锻炼腰力、臂力、脚力等。下 ...
潇郎 发表于 7-2-2007 03:50 PM
大哥,可否pm小弟这个Link。 |
|
|
|
|
|
|
|
发表于 21-1-2011 06: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2-1-2011 09: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唔讲得
谢谢大大的这篇文章。 |
|
|
|
|
|
|
|
发表于 13-12-2011 0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過中國摔跤跟柔道在立技還是挺相似的~原理也一樣~只是有點不同~大概是招式進法不一樣吧~ |
|
|
|
|
|
|
|
发表于 19-3-2013 07: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亚跤术都大同小异,日本相扑就可推撞拍打,反而南亚与古罗马(入侵历史?)的有相似之处……。
|
|
|
|
|
|
|
|
发表于 19-3-2013 07: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跤流派
北京摔跤:北平摔跤是繼承清代善撲營的正統流派,因是在滿族中間開展的,所以也稱為「滿人摔跤」。北京跤重視力量,比賽時動作看似緩慢而拘緊,架式相較其他流派的小,所以也稱為「小架式」,俗稱「黃瓜架」。這派近代名手有:閃電寶,其後繼承的人有:沈有三、寶善林、楊春恒等。
天津摔跤:保定摔跤和北平摔跤的中間型摔法,動作非常粗野剛猛。比賽時,動作比保定摔跤慢比北平摔跤快,從各方面來看,都是兩者的中間型。這派近代名手有:李瑞東與其後穆祥魁、劉少增、卜恩富等人。
保定摔跤:又稱「保定快跤」,流傳於回族中,因在漢族人中間開展,所以也稱為「漢人摔跤」。比賽時,兩人未及站好就敏捷的靠近,手一搭上就立即摔倒。因這種技術快速,也被稱為「快跤」。這種摔跤重視技術速度,是大架式。保定摔跤以擅用「撕、崩、捅」技巧聞名。這派近代著名的摔跤手有:平敬一、張鳳岩、白俊峰等人。後繼者有:常東昇、常東如、常東坡、常東起四兄弟和閻益善、馬文奎等。
山西摔跤:傳說為宋朝源流,這種摔跤流行與山西中部到大同,忻州一代山西北部的礦都之間。山西摔跤長於各式的抱腿,摟腿技巧,而且他們只穿跤褲,跤褲多半只到膝蓋下緣處,且不著靴與上衣。由於多以扣腰抱腿為主,又常在泥巴裡進行,也有『摸泥鰍』一俗稱。
蒙古摔跤:搏克,意指「攻不破、摔不爛、持久永恒」,即蒙古式摔跤,是蒙古族和其他一些草原民族的传统竞技,与射箭和赛马并称为“男儿三艺”之一。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