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09|回复: 44
|
到底有没有[醉拳]的武功?
[复制链接]
|
|
想问问在座的高手们,到底有没有[醉拳]这样的的武功?[由于年少时,受成龙那套"醉拳戏"的影响,所以会对这武学带有好奇] |
|
|
|
|
|
|
|
发表于 29-8-2006 1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9-8-2006 1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吉隆坡蕉赖举行的“第一届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开幕典礼上,就有中国河北武术运动员表演醉拳,并赢取全场如雷掌声。
# |
|
|
|
|
|
|
|
发表于 30-8-2006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0-8-2006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0-8-2006 03: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孔雀明王 于 29-8-2006 23:20 发表
在吉隆坡蕉赖举行的“第一届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开幕典礼上,就有中国河北武术运动员表演醉拳,并赢取全场如雷掌声。
#
是醉剑,不是醉拳。![](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weat.gif) |
|
|
|
|
|
|
|
发表于 30-8-2006 04: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有拉 ^^........... 我有 3gp 的大约 1.5mb... 要吗?
不过只是醉剑一小段 O.o |
|
|
|
|
|
|
|
发表于 30-8-2006 09: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0-8-2006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aluba 的帖子
若没错的话,醉八仙该是后期的拳法。
如木兰拳、剑,三星太极拳等。
上礼拜在雪隆精武下面的上海书局看到相关的书,不妨到那儿找找。
[ 本帖最后由 过路侠 于 30-8-2006 11:16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31-8-2006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门功夫,邵善康老师就是这门功夫的高手,他还在大马,您打听打听,有机会向他学习吧。。。![](static/image/smiley/default/biggrin.gif)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biggrin.gif) |
|
|
|
|
|
|
|
发表于 31-8-2006 0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师兄们会哦!
从中国佛山那里学回来的..
听说那里的教练打醉拳时脸红红的,很像喝醉似的...
[ 本帖最后由 霹雳武术小侠 于 6-9-2006 12:04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31-8-2006 0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1-8-2006 0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uuga11 于 31-8-2006 12:46 AM 发表
有这门功夫,邵善康老师就是这门功夫的高手,他还在大马,您打听打听,有机会向他学习吧。。。![](static/image/smiley/default/biggrin.gif)
看来古老大该是本土的“墓前人”吧。。。 |
|
|
|
|
|
|
|
发表于 31-8-2006 05: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精武会中的翻子门鹰爪派有一套“醉”鹰爪拳,叫“醉八趟”。马来西亚好像已失传了,不过听说中国还有保留。 |
|
|
|
|
|
|
|
发表于 31-8-2006 07: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hpin_2000 于 31-8-2006 05:12 PM 发表
精武会中的翻子门鹰爪派有一套“醉”鹰爪拳,叫“醉八趟”。马来西亚好像已失传了,不过听说中国还有保留。
我会翻子拳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
|
|
|
|
|
|
|
发表于 31-8-2006 09: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醉拳”是现代表演性武术的重要拳种,又称醉酒拳、醉八仙拳,其拳术招式和步态如醉者形姿,故名。考其醉意醉形曾借鉴于古代之醉舞。其醉技法则吸收了各种拳法的攻打捷要,以柔中有刚,声东击西,顿挫多变为特色。作为成熟的套路传承,大约在明清时代。张孔昭《拳经拳法备要》即载《醉八仙歌》。醉拳由于模拟醉者形态,把地趟拳中的滚翻技法溶于拳法和腿法。至今其流行地区极广,四川、陕西、山东、河北、北京、上海和江淮一带均有流传。
作为一个独特的富于表演性的拳种,以其不同的风格特色分有三大类:一类重形,多以模拟滑稽可笑的醉态为主;一类重技,在醉中发展攻击性技巧,即是三指象杯的动作,亦藏扼喉取睛的杀着;再一类是技形并重,既有醉态的酷肖,又有技法的凌厉。不管哪一类,都要掌握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醉中有拳,拳法似醉,拳法的核心在于一个醉字,以醉取势,以醉惑人,以醉进招,其手法有刁、拿、采、扣、劈、点、搂、插等,以刁、点、搂、扣为主;腿法有蹬、弹、勾、挂、缠、踹、撩、踢等,以勾、挂、缠、踢为主;步法有提、落、进、撤、碎、击、碾、盖等,以踉跄步(即醉步)为主;眼法有视、瞧、藐、瞟;身法有挨、撞、挤、靠等,这四种身法浑成有力;跌法分佯跌、硬跌、化险跌三类;练法要求神传意发,心动形随,步碎身活,形神合一。要练到 周身“无一处惧打,亦无一处不打人”,挨上就着力,出手就制敌;用法讲究眼捷手快,形醉意清,随机就势,避实就虚,闪摆进身,跌撞发招。
关于醉拳,有一个歌诀:颠倾吞吐浮不倒,踉跄跌撞翻滚巧。滚进为高滚出妙,随势跌扑人难逃。这个歌诀对醉拳的特点进行了准确而生动的概括。醉拳中的关键在一个醉字,而这种醉仅是一种醉态而非真醉,在攻防中,踉踉跄跄,似乎醉得站都站不稳,然而在跌撞翻滚之中,随势进招,使人防不胜防,这就是醉拳的精妙之处。
正因为醉拳在形态动作中有一副醉态,所以就把地趟拳法一些技巧很自然地溶合进来,以跌扑滚翻动作的运用较多,主要动作有扑虎、栽碑、扑地蹦、金绞剪、盘腿跌、乌龙绞柱、鹞子翻身、鲤鱼打挺、剪腿跌、拔浪子、折腰提、跌叉、窜毛、磕子、小翻、单提等。 醉拳套路有多种:醉八仙以模拟吕洞宾、铁拐李、张果老、韩湘子、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和蓝采和等八仙道家神化的形姿和武艺为特色,动作名称多以这些人物动作特点创编。如“吕洞宾剑斩黄龙”、“韩湘子横笛”、“张果老倒骑驴”等。“太白醉酒”的套路则是以模拟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形姿为主;“武松醉酒”、“燕青醉酒”、“鲁智深醉打山门”等套路,则以《水浒传》英雄命名,自然更显示了醉拳深厚的内涵,使其不同于一般武术拳种。 武松醉酒一套,来源于《水浒传》中两段描写武松的文字,一是景阳岗武松打虎,一是快活林武松醉打蒋门神。前者武松是真醉,后者则是似醉而实醒。就文学家而言,是就《水浒传》的艺术性而加以研究评述的,而作为武林人士,却从中受到启发,为丰富拳术套路进行创造。
中国武术是独特的东方人体文化之一种,东方人体文化的核心是身心一元论,要求内外五关俱要相合,外五关即手眼身步劲,内五关即精气神力功。扶醉上岗打虎的武松,在这一场人兽博斗中,充分显示了他内外五关的功夫。 武松打虎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老虎逞凶,醉者武松防御。吊睛白额猛虎首先施出了它一扑二掀三剪的看家招数,醉者武松面对老虎的凌厉攻势,连续躲闪,以武学“让其锋锐,攻其疲惫”的战术先求自保,之后再伺机而攻。
第二阶段是人虎搏斗相持。武松逢闪必进,守中有攻。他拿棒在手,双手抡起,劈打老虎,不想误中枯树,梢棒折断。武松只能徒手与猛虎相斗,更显示其拳法、腿法功夫。
第三阶段是武松反攻取胜,徒手力毙猛虎。这一段充分显示了武松的神威武勇,他一见老虎显出疲相,立刻迎上掀虎,捺虎,踢虎,打虎,毙虎! 明代学者李卓吾曾在《水浒》眉批写道:一幅打虎图,活虎活人,俱在眼前。
快活林醉打蒋门神中的武松,虽然也喝了不少酒,但他却没有醉,只身迎强敌,而且知道蒋门神武艺了得,“三年上泰岳争跤,不曾有对”,“那厮不说长大,原来有一身好本事,使得好棍棒,拽拳飞腿,相扑为最。”不知他的门道路数的武松,自然要谨慎小心。武松佯醉动拳,用的完全是醉拳的招法,就可以摸清蒋的路数,以便击败他。他以醉态,大用醉拳三跌法、身法,都是为了战胜强敌。醉拳外形特点是“身范儿,如狂似颠,步趋儿,东扯西牵”。其跌法则有“挨、傍、挤、靠”、“乘虚用势”的技击特长。正如拳谚所谓;乘虚而入好用机,见势随之跌更奇,一跌连踹何处去,千斤重体似蝶飞。武松前颠后偃,东倒西歪,形态醉极,但神意不醉,以醉诈敌,以跌迷敌,使蒋难辨真假,一时摸不着武松的路数。这一套醉跌为后面的玉环鸳鸯腿的巧踢妙用作了充分铺垫。 醉拳的腿法极重,中国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说,以勾、挂、缠、踢为妙用的醉拳腿法,在武松醉打快活林中显示了神威。《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武松与蒋忠大斗,武松佯醉诈败,掉头便走时,“突然转身,却先飞起左腿,踢中了,便转过身上,再飞起右腿,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 在关键时刻“玉环鸳鸯腿”发挥了威力,这威力显示醉拳形醉神不醉、身醉腿不醉的特色。双腿连环、左右开弓,显示了腿法的平稳。武松起腿时,重心掌握变换自如,根底坚实才能左中,右旋随之又中,同时显示了醉拳腿法的刁钻;武松的第一腿是后挑腿(左腿),醉败中,不转身而突然后挑一腿,自然令追者防不胜防,而正在蒋门神招架之际,武松紧跟着已踢出第二腿(右腿),这是难度极大的“飞转身回旋踢”,左脚沾地身子即立旋右转,借飞转身腾跃力,右腿循弧旋腿,快速而角度多变,神妙而出人意料,腿腿相连如环,前后相伴似鸳鸯,怎不让蒋门神中腿!没有高超的弹跳、平衡能力和扎实的腰腿功夫是发不出玉环鸳鸯腿的;这一腿踢中蒋门神额角,亦即祖窍穴位,而且是凌空急速拧转中踢出的,力猛异常,全身之力量、重量皆集中在腿上,而又恰中额角,怎能不使身高马大的蒋门神望后便倒,在地下告饶呢。 对于武林人士来说,这些具体而生动的描写,也为丰富醉拳的套路、技法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价值。 |
|
|
|
|
|
|
|
发表于 31-8-2006 09: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除醉拳之外,还有醉剑。剑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附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被奉为百兵之君,它曾经被尊为帝王的权威的象征,神佛仙家修炼的法器,更成为文人墨客抒情明志的寄托,也是艺术家在舞台上表现人物,以舞动人的道具。
醉剑是酒文化浸润的剑术,它的风格独特,深受人们欢迎,尤其适用于表演,多为戏曲、舞蹈艺术吸收。它的运动特点:奔放如醉,乍徐还疾 ,往复奇变,忽纵忽收,形如醉酒毫无规律可循,但招招势势却讲究东倒西歪中暗藏杀着,扑跌滚翻中透出狠手。剑器作为一种武器早已从战场上消失了,现在剑器主要是一种健身器械,而剑术已经纯粹是一种和舞蹈结合起来的表演项目,而醉剑由于它那如醉如痴,往复多变和动作极强的特点,在舞剑中更占据着一个特殊重要的地位,如电影《少林寺》中的醉剑就是。在1980年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得创作二等奖、表演一等奖的独舞《剑》,就是利用醉剑的动作素材创作的。该剑舞通过借酒消愁,醉后舞剑,表现了剧中人物空怀绝技,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表演者张玉照运用醉剑摆浪技巧,以及结束时空中转体的一剑砍掉灯台的表演,扬剑直指云霄的静止造型等,显示了醉剑艺术的独特感染力和创作者的巧妙构思,以及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除醉拳与醉剑之外,还有醉棍。醉棍是棍术的一种,它是把醉拳的佯攻巧跌与棍术的弓、马、仆、虚、歇、旋的步法与、劈、崩、抡、戳、绕、点、撩、拨、点、云、挑、醉舞花、醉踢、醉蹬连棍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极为实用的套路,传统醉棍有流传于江苏、河南的《少林醉棍》,每套36式,这里就不详加介绍了。
醉拳醉剑以及醉棍,作为极富表演性的拳种,它的产生的机制,鲜明地表现了东方人体象形取意的包容性和化腐朽为神奇的特点。象形取意本是人类在取法自然中的自强手段,中国武术的象形取意有四种表现,一是模拟一种传统文化背景下深藏民心的精神,如对龙的模拟是此种,另如武技中舞姿动作中的单凤展翅、仙人指路、韦陀献杵都是此类;另一种则是对禽兽体能的象形取意,如戏曲武匣的虎跳、旋子、鹞子翻身等;第三种是根据武术攻防规律,选取摹仿具有攻防功能的动作和形态编制的套路或招法,螳螂拳、蛇拳都是此类;醉拳的产生则是第四类象形取意。不可否认,醉酒是一种不正常的体态,然而东方人体文化却能化丑为美。醉拳不只有特殊的攻防价值,而其观赏性尤为人喜爱,醉拳、醉剑、醉者戏猴、醉棍不只是武术中的表演项目,根据这些素材创作的电影《大醉拳》和舞蹈《醉剑》都曾经是深受欢迎的节目。 |
|
|
|
|
|
|
|
发表于 1-9-2006 05: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etlew 于 31-8-2006 07:41 PM 发表
我会翻子拳 ^^....................
教我!教我!!!![](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l.gif) |
|
|
|
|
|
|
|
发表于 1-9-2006 1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hpin_2000 于 1-9-2006 05:49 PM 发表
教我!教我!!!
你住哪里? 。。。。。。。。。 ……… |
|
|
|
|
|
|
|
发表于 2-9-2006 1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etlew 于 1-9-2006 11:44 PM 发表
你住哪里? 。。。。。。。。。 ………
UID 52550
精华 1
积分 1427
帖子 1514
阅读权限 7
注册 20-3-2005
来自 Penang,Malaysia
酱大个字都没有看到?![](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l.gif)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l.gif)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