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17|回复: 0
|
是功夫更是文化瑰宝 散打技法源自各大门派
[复制链接]
|
|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作为竞技武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近年来,散打运动在市场化和职业化的道路上发展迅速,成为中国武术一面响亮的招牌。陕西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散打运动在陕西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散打技法源自各大门派 散打又称散手,是中国武术的 精华。散手从先辈的生产劳动、生存斗争中萌生,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中国散手以踢、打、摔、拿四大技击法为主,技法来源于中国武术各个门派,中国武术门派多如繁星,其用法更浩如烟海,相互之间盘根错节。 散手古时称为手搏、相搏等,近代称为搏击、散打等。清朝末年,散手擂台赛的形式在华夏大地广泛流传,涌现了霍元甲、王五、杜心武等一批民间武术高手。1979年,随着中国武术热的再度兴起,国家体委按照竞技体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体委、北京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进行了武术对抗性项目的试点训练,并于同年5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做了首次汇报表演。1982年,国家体委制定了《散打比赛规则》,1987年,散打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并设“团体锦标赛”和“个人锦标赛”赛制。1991年,散打成为世界锦标赛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举行了6届世界锦标赛,并且举办了首届散打世界杯比赛。1998年,散打被列为第12届亚运会竞赛项目。1999年,散打全面发展,新规则规定参赛选手除保留护裆、拳套外,去除了所有的护具,从而大大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和激烈程度,为散打运动走向市场打下了基础。近年来,在新规则的指引下,国内外赛事频繁,无论是国内的“散打王”还是对抗美国职业拳击、泰国职业泰拳等赛事,都进入了良性发展,并逐步走向正轨。 功夫是中国武术在海外的代言词,影视作品和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武打明星的推广,使中国功夫在海外深入人心,成为华夏文化的精髓之一,以至于在外国人眼中,功夫即是武术、武术就是功夫。 陕西散打名震国内 陕西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散打如今已成为陕西武术的一面招牌。改革开放后,在文革期间曾被明令禁止的散打运动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在全国开展起来,在张根学的积极奔走下,1993年,陕西散打队应运而生了。经过刻苦的磨砺,陕西散打队迅速成长起来,并培养出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优秀运动员。在上海举行的八运会堪称陕西散打崛起的标志。陕西武术套路队在八运会上未能有所起色,甚至没有一人领到决赛的入场券,可是陕西散打队却勇敢地撑起了陕西武术的半边天,他们有三名选手获得决赛资格,在团体赛中队员孟和巴特尔获得无差别级第一,全队夺得团体铜牌。此后陕西散打队再接再厉创造了一批令国内同行侧目的战绩,世界锦标赛冠军陈龙、全国冠军赛冠军陈军奇、散打王冠军高磊的风光表现为陕西武术赢得不少光彩。在九运会上,陕西散打也有不俗表现,陈龙和广东选手联袂勇夺一枚金牌。九运会后,高磊、陈军奇等名将相继退役,不过一大批内蒙散打人才加盟了我省队,为陕西散打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近年来,陕西先后举行了中法功夫争霸赛、中国散打王争霸赛,为扩大陕西武术的影响力,推广陕西武术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中日功夫争霸赛对陕西武术来说又将是一次发展的契机。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