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351|回复: 3
|
美籍華裔鋼琴家陸逸軒蕭邦鋼琴大賽奪冠 三甲均為華裔
[复制链接]
|
|
|
本帖最后由 dalap 于 21-10-2025 06:37 PM 编辑
第19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由美國華裔鋼琴家陸逸軒奪冠,第二名是加拿大華人陳禹同,第三名是中國的王紫桐。
古典樂是家庭一部分
27歲的陸逸軒從小成長於美國,母親是上海人。陸逸軒對音樂有一種天生的直覺,他對音樂的喜愛遺傳自父母。兩人都是電腦工程師,卻都喜歡音樂,尤其是來自台灣高雄的父親,年輕時就愛收集古典唱片。
古典樂一直是他們家庭的一部分。陸逸軒的母親謝女士,畢業於復旦大學。謝女士表示陸逸軒五歲時,展現出了對鋼琴的敏感和熱愛。他會全神貫注地聽姐姐練琴,然後主動要求學習。
陸逸軒幼年的音樂之路,始於前中央樂團鋼琴伴奏家楊鏡釧。楊鏡釧是上海音樂學院校友,她以堅實的基本功訓練,為陸逸軒的音樂之路奠定了基石。此外,陸逸軒亦曾跟隨美籍華裔音樂家殷承宗練琴。
相關新聞:台灣青年鋼琴家楊堤安開「最後直播」後墜亡 冷血網民:「趕快跳」
陸逸軒後來進入新英格蘭音樂院預備學校,師事喬治亞鋼琴家柯桑提亞與鋼琴家李維拉(A. Ramón Rivera)。2013年,他進入美國費城知名的柯蒂斯音樂學院,師從美國鋼琴家比斯和羅伯特‧唐納德(Robert McDonald)。
陸逸軒曾師事越南知名鋼琴家鄧泰山七年,他形容在其門下學習,每次回到家都非常疲累,不是身體上的累,而是被老師批評得體無完膚。只能以更多的練習完成老帥要求的細膩。
據澎湃新聞,音樂之外,陸逸軒喜歡籃球、足球,他是勒邦·占士的球迷,不過他不太會去打球,因為怕手指受傷,只能看看NBA解解渴。
不能像普通男孩一樣打球,他也不覺遺憾,「音樂讓我有機會周遊世界,去那麼多地方,見那麼多文化,這是我快樂的源泉之一,我沒有任何遺憾。」
來源網址 : 蕭邦國際鋼琴賽27歲美籍華人陸逸軒奪冠-啟蒙老師畢業於上音 | 星島頭條
https://www.stheadline.com/realtime-china/3510449/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10-2025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籍華裔鋼琴家陸逸軒蕭邦鋼琴大賽奪冠 三甲均為華裔
古典樂界最高水平賽事之一、第19屆蕭邦鋼琴大賽決賽結果出爐,冠軍由27歲的美籍華裔鋼琴家陸逸軒奪得。
【本報綜合訊】古典樂界最高水平賽事之一、第19屆蕭邦鋼琴大賽決賽結果出爐,冠軍由27歲的美籍華裔鋼琴家陸逸軒奪得,而第二及第三名亦由華裔鋼琴家包辦。
27歲的陸逸軒在決賽中分別演奏了蕭邦的降A大調波蘭舞曲幻想曲作品61,以及F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作品21。
由17人組成的評審團經過商討後宣布,陸逸軒奪得這項被公認為世界上最高水平及評審最嚴格的國際鋼琴大賽冠軍。他在賽後表示感到非常榮幸,又形容得獎是夢想成真。
陸逸軒父親和母親分別來自台灣高雄和上海,曾師承越南知名鋼琴家鄧泰山。2010年開始參加國際鋼琴比賽,曾榮獲國際青少年蕭邦鋼琴大賽、美國蕭邦鋼琴大賽及英國里茲國際鋼琴大賽等多項重要鋼琴大賽冠軍。
奪得第二名的同樣是華裔,來自加拿大、年僅18歲的陳禹同,他在2022年及2023年分別贏得日內瓦國際音樂大賽和特拉維夫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
至於第三名的得主是在內蒙古出生、26歲的王紫桐,她亦是師從鋼琴家鄧泰山,曾獲第33屆西班牙費羅爾國際鋼琴比賽冠軍,她今次除了獲得第三名,亦奪得最佳奏鳴曲獎。
蕭邦國際鋼琴大賽每五年舉辦一次,中國鋼琴家李雲迪是冠軍得主之一。今屆共有84人參賽,11人晉身周日舉行的決賽,他們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波蘭、日本、格魯吉亞和馬來西亞,其中有七人是華裔,而冠軍可獲得6萬歐元獎金,以及一面由波蘭總統贊助的金牌。 |
|
|
|
|
|
|
|
|
|
|
发表于 21-10-2025 06: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馬來西亞的王文升拿了第5名~!恭喜~!恭喜~!Malaysia boleh~!……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10-2025 09: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蕭邦鋼琴大賽由27歲的美國台裔鋼琴家陸逸軒(Eric Lu)獲得首獎,台灣的音樂人梁秀玲說,陸逸軒的得獎彰顯了一種「老派精神」。
陸逸軒曾說「無處不可以為師,我喜歡聽各種錄音,尤其是現場音樂會。」他曾表示,好的音樂會跟不好的音樂會都可以讓他有所收穫,「但聽很多錄音、很多名家,不代表要全盤接受,這一切還是取決於你自己。」
台灣年底登場的蕭邦金獎大賽得主訪台音樂會,由梁秀玲負責主辦。她接受中央社波蘭越洋訪問時表示,陸逸軒已拿過英國里茲國際鋼琴大賽冠軍,也有自己的音樂事業,「他藉著蕭邦大賽這個平台這種很高壓的環境,重新認識他自己在藝術上的目標。這是一個非常老派的精神跟作法,也提醒世人,古典音樂的精神正是永無止境的追求。」
梁秀玲認為,陸逸軒是個彷彿活在古代、擁有老靈魂的現代人,個性淡雅沉靜,音樂不炫技,不喜歡社交媒體,跟現代社會有點格格不入,「但他的音樂讓我們反思,我們追求票房,追求自己是不是受歡迎的音樂家,卻常常忘記了古典音樂的核心,是那個深刻到感動人的藝術性。陸逸軒讓我們重新看到這一點。」
陸逸軒從柯蒂斯音樂學院畢業,與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金獎得主鄧泰山習琴,音樂細膩、層次豐富,技巧性、歌唱性與詩意俱足。
美國台裔鋼琴家陸逸軒(Eric Lu)獲得蕭邦鋼琴大賽首獎。(歐新社)
美國台裔鋼琴家陸逸軒(Eric Lu)獲得蕭邦鋼琴大賽首獎。(歐新社)
評審團主席歐爾森(Garrick Ohlsson)公布得獎名單之後,問陸逸軒有沒有甚麼想說,陸逸軒只說了「No Words」(盡在不言中、無法用言語表達之意),讓現場一片安靜。
梁秀玲說,陸逸軒第三輪因身體不適被大會調整到最後一個參賽,但事實證明他克服身體的苦痛,展現了藝術的極致,感動了在場甚至是所有連線樂迷,這非常令人佩服。
蕭邦大賽歷年來重要的獎項得主有:波里尼、阿格麗希、齊瑪曼、內田光子、阿胥肯納吉、傅聰、布雷查茲、特里福諾夫、趙成珍、劉曉禹、郎朗、李雲迪等鋼琴家。
蕭邦大賽共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演奏蕭邦不同類型的曲目,參賽者必須能夠完整表現蕭邦音樂的各個層面。因為蕭邦的作品數量眾多,樂曲形式多元,足以判斷出鋼琴家的技巧與藝術深度。大賽優勝者,尤其是首獎得主,大都能屹立於國際樂壇或成為名師。
比賽的第一階段包含夜曲、練習曲和詼諧曲;第二階段為敘事曲、船歌、幻想曲、前奏曲圓舞曲和波蘭舞曲;第三階段為即興曲、馬厝卡舞曲和奏鳴曲;第四階段為總決賽,參賽者必須和指揮與樂團合作演出蕭邦的協奏曲。龐大的曲目考驗參賽者的智力、體力、技術和音色,參賽者必須長時間準備龐大的曲目,才能充分詮釋各種不同類型的作品。
評審委員注重的是蕭邦音樂中的「詩意」。蕭邦之所以被稱為「鋼琴詩人」,就是因為即使在最簡單的音符中,都有深刻的意境。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