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05|回复: 0

2023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西藏4000年前「神话时代」人类足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2024 04: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西藏4000年前「神话时代」人类足迹


▲浙江湖州毗山先秦文化遗址。(图/翻摄浙江日报)

岁末年终,整理中国大陆2023年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主要集中在夏商周三代前后及先秦以前的古人类历史遗迹,最早可追溯到在青藏高原上的人类史前洞穴,距今约4千年,甚至更早出土的古物超万件,证明当时在青藏高原已有人类居住


(十)浙江湖州毗山遗址:晚商高等级建筑群
毗山遗址位于湖城龙溪港东岸毗山脚下,面积约100万平方公尺,最早发现于1950年代,是浙江先秦时期最具研究价值的遗址。考古人员陆续在此采集到卜骨、卜甲、铜器、玉器等重要文物,先后进行6次发掘,发现「毗山大沟」、崧泽至良渚文化的土台和墓葬群等。

就在2023年10月,大陆考古专家首次对外界公布,发现4座基槽式房址和7处建筑基址,其中,建筑基址6最为完整,由三排主柱和一排廊柱组成。令人震撼的是,在建筑基址群1,发掘出干栏加土筑高台建筑组合遗存,面积约3400平方公尺,高台建筑由人工堆筑而成,面积约628平方公尺,推断应是礼制礼仪的重要场所,也是南方地区同时期所见规模最大的同类建筑遗存。


▲湖北荆门熊家岭水坝遗址。(图/翻摄上观新闻)
(九)湖北荆门屈家岭:5100年「史前水坝」
屈家岭遗址是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地,地处大洪山南麓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长江中游文明起源的重要遗址发现。该遗址自1950年代起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从2015年至今由湖北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进行持续性考古工作。

研究发现,屈家岭遗址群东北部的熊家岭有一片完整的水利系统,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距今5100年的熊家岭水坝土筑而成,连接南北两端山体,现存坝顶高约2公尺、宽约13公尺,坝底宽约27公尺,南北长约180公尺。

水坝东侧为蓄水区,与自然岗地合拢面积约19万平方公尺;西侧为灌溉区,约8.5万平方公尺,植物考古显示该区域存在史前稻田。这座史前水坝也是大陆迄今发现最早的水利设施。


▲甘肃礼县秦代大型礼制建筑群复原图。(图/翻摄台海网)
(八)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秦代大型礼制建筑群
甘肃礼县以「礼」为名,也是秦人最早都邑所在地,曾因发现「秦公墓」而闻名。礼县四角坪遗址经过专家经年研究,逐渐还原出以中部大方形夯土基台、四周附属建筑及四角曲尺形附属建筑组成的大型礼制建筑群。

值得注意的是,遗址内由密密麻麻鹅卵石砌成的散水如同数条小径,还有云纹瓦当、绳纹板瓦、回纹地砖散落满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李岗透露,「这些云纹瓦当和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出土的瓦当基本一致,说明该遗址和秦始皇帝陵园修建年代相近。」

中部夯土基台还有座神秘「半地穴」空间,种种迹象显示可能是一座「水池」,但中间被竖井状大坑破坏。外界分析,秦人尚水德,这处蓄水装置恰巧在整体建筑中心,推测整个建筑群或为秦人祭祀「水德」的场所。


▲西藏梅龙达普洞穴遗址内的岩画。(图/翻摄新华视点)
(七)西藏梅龙达普洞穴遗址:距今4000年前「远古神话」时代古人类
西藏阿里地区在2018年发现一处保有丰富古人类文化遗存的梅龙达普史前洞穴遗址,距今约4000多年,也就是在中原地带已经产生的伏羲、女娲,蚩尤,黄帝等「远古神话」时代,青藏高原上也出现股人类生活的纪录。

该遗址由两个独立洞穴组成,其中,1号洞规模巨大,面积达1000余平方公尺,2号洞面积约250平方公尺。洞穴内外发现许多两种系统的文物,一种为利用燧石等优质材料制作成的细石核、剥取细石叶和加工端刮器等,与陶片共生;另一种则是使用板岩、角页岩生产石片和工具。

除丰富的文化遗物和动物骨骼外,在洞内还发现有以红色赭石绘制的岩画,岩画以几何纹为主,包括整齐的竖条纹、人形轮廓、手掌以及太阳等纹饰。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内的祭祀沟。(图/翻摄新华网)
(六)陕西清涧寨沟遗址:「9座贵族墓地」陕西最大规模商代聚落
陕西榆林市清涧县解家沟镇寨沟村位于黄土高原核心地带,此处发现大面积夯土建筑、大型墓葬、小型墓地、灰坑、陶范等不同遗存,散布在相邻的11座山丘上,是黄土高原上中心聚落典型「多峁一体」的特征形象。

遗址内发现9处高等级贵族墓地,包括3处共7座「甲」字形方国一级大墓,出土大量青铜车马器、玉器、骨器、漆器、龟甲等,与殷墟上层阶级物质文化相同,反映出黄土丘陵区与商王朝间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及商王朝对周边地区的强烈影响。



▲吉林和龙大洞。(图/翻摄延边晨报)
(五)吉林和龙大洞遗址:东北亚最早使用黑曜石制作石器遗址之一
和龙大洞遗址位于吉林和龙市崇善镇大洞村,坐落在长白山东麓的玄武岩熔岩台地上,分布范围超过4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50万平方公尺,是大陆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旷野遗址。该遗址自2021年起进行连续三年考古挖掘,出土石制品及动物化石近2万件。

大洞遗址在距今5万年地层中发现数量丰富、保存良好的动物化石;距今2.8至2.4万年地层中发现东北亚最早采用压制剥片的细石叶技术产品,就地取材使用黑曜石制作,进一步证明长白山区是东北亚细石叶技术起源的关键区域。


▲广东清远英德岩山寨遗址。(图/翻摄人民资讯)
(四)广东清远英德岩山寨遗址:岭南新石器晚期至商周聚落遗址
位于广东清远英德市青塘镇榄村的岩山寨遗址发现于2017年,经过考古人员研究,岩山寨遗址发现墓葬、灰坑、灰沟、柱洞、灶、烧土坑等重要遗迹,出土陶器、磨制石器、玉器、青铜器、人骨及植物遗存等3000余件文物。

该遗址是迄今岭南地区考古发现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中心聚落遗址,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葬制习俗、石峡文化传播至石峡文化与良渚文化互动等,对考究岭南文明起源空白部分提供补充。


▲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兆域出土的金覆面(面具)。(图/翻摄)
(三)郑州商都遗址:早于殷墟王陵的中国最早贵族墓地
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自2021年起进行考古工作,直至2023年,发现一处商代中期的高等级贵族墓地。这座大型墓地距今约3400年,现存面积约2万平方公尺,由兆沟、出入墓地的通道、墓葬、祭祀遗迹等组成,结构清晰,功能明确,具有兆域(大型墓葬地)的整体性、系统性。

兆域内已发现墓葬20座、祭祀坑9座,出土文物包括扇贝形金覆面、绿松石、青铜器、玉器等。新发现的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是目前大陆发现时代最早的兆域,为殷墟王陵东西并列方形兆域的来源提供直接证据。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图/CFP)
(二)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遗址:遗址群350多处点位调查全部完成
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市西北25公里处,经历多年多轮次的发掘,良渚古城遗址2015年发现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直至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至2023年,考古单位对北村、凤凰山、南王庙等良渚早期遗址进行发掘。

过程中,在北村遗址考古发现8座贵族墓葬,出土玉器占整个遗址的95%。其中,M106为良渚早期女性墓,出土随葬品72件,含玉器66件,为北村发现等级最高的墓葬。玉器有冠状器、玉璜、龙首镯、玉镯、玉蝉、玉圆牌、锥形器、隧孔珠等,均为透闪石质。

此外,良渚遗址最具价值性的水利建设,包括早期的山塘、陂塘类外围水利设施以往在大陆相关考古研究中发现较少,这类设施与早期聚落规划具有重大关联性,成为水利考古研究指标性行动。


▲南海一号沉船处附近的瓷器。(图/翻摄文博中国)
(一)南海两艘明代古沉船:捞出超10万件陶瓷器和原木见证「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及二号沉船是在2022年由「深海勇士」号科学研究潜水器发现,一号船文物以陶瓷器为主,散落范围达上万平方公尺,数量超过10万件;二号沉船则发现大量原木,也是大陆首次在1500公尺深海处发现明代沉船。

经考古研究发现,一号沉船年代大致在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至1521年),船货以景德镇瓷器为主,推测路线是由福建或广东出发,欲前往麻六甲等贸易中继点的民间商船。

至于二号沉船位于一号船遗址东北约12浬处,核心区发现大量排列整齐、摆放有序的原木。年代大约在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至1505年),推测是从麻六甲等海上贸易中转站出发,欲运载乌木等货物返航中国的民用商船。



图文摘自     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6-2024 10:43 AM , Processed in 0.05831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