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古代墓葬史,西周便出现夫妻「异穴合葬」,不过有一座帝陵同时埋葬一对夫妻、两朝天子,在全球独树一帜,它便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的干陵。最知名的当属屹立千年的「无字碑」,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无字碑为何没有字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但主要有3种可能。
从「异穴」到「同穴」的帝后合葬
合葬有这漫长的发展过程,西周时期一些大墓曾出现「夫妻异穴」合葬,战国时代秦王陵也已实行了夫妻合葬制。秦朝起出现皇帝和皇后的称呼。到了西汉时代,帝陵中「同茔」的皇帝与皇后陵墓布局存在规律,由于当时以西为尊、以西为尚,因此一般而言皇帝陵在西,皇后陵在东。
唐代是继秦汉以后中国古代第二次陵墓建设高潮,亦实行「帝后同穴」合葬,即帝后同葬于陵山同一墓穴之中。其中,唐高宗李治和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合葬的干陵,在古代历史中独一无二。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在唐高宗驾崩后20余年病死于洛阳上阳宫,遗诏合葬干陵,但当时曾引起非议。给事中严善思说,「今启干陵,是以卑动尊,术家所忌。」但唐中宗并未理会,之后的帝后均如制合葬。
清朝的帝后合葬标准是「卑不动尊」,在一般情况下,若皇后在皇帝驾崩后才离世,是无法再葬入帝陵地宫内,例如孝庄太后葬在东陵风水墙外,名为「昭西陵」。
▲沿干陵神道向北,两旁现有华表、飞马、朱雀各1对,仗马及牵马人5等。(图/记者蔡仪洁摄)
独一无二的干陵
干陵位于陕西干县的帝陵建在海拔1047公尺的梁山上,陵寝在最高的北峰,地宫修建在山里面;南面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地人俗称「奶头山」。
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干陵的特点是延续了昭陵的「依山为陵」建筑形制,并在该基础上发展成完整的陵园格局,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之后的唐陵基本仿效该形制,但规模远不及干陵。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成千上万民工在军队监督下,花费至少23年时间,才建造这座宏伟的干陵。
▲干陵朱雀门外的61尊石像却都断头。(图/记者蔡仪洁摄)
神秘答卷「无字碑」和断头石人
干陵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巨碑没有字」和「石人没有头」。干陵的石刻举世闻名,但朱雀门外的61尊石像却都断头。
据官方介绍,石人像是唐朝61个藩臣的雕像,大多穿窄袖长袍,个别袖胡较长;发型有卷发,亦有披发;背部多刻有国籍、职位和姓名,可辨识的有「木俱罕国主斯陁勒」、「于阗国尉迟璥」、「吐火罗王子羯达健」等。
这些石像早年到破坏,但确切原因仍是未解之谜。据干陵工作人员介绍,第一种可能,是使节的后人发现祖先给唐朝皇帝守陵,认为有损国格和人格,因此设法破坏石像;第二种可能,是公元1555年当地曾发生地震,因此石像破损。
▲干陵无字碑。(图/记者蔡仪洁摄)
至于家喻户晓的「无字碑」,更是惹人注目。古话常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对于追求永恒的皇帝来说,碑文是死后永垂不朽的重要承载,但武则天的通碑却是留下无字的空白,彷佛留下一份神秘的答卷。
干陵工作人员指出,无字碑为何没有字主要流传3种说法,第一是武则天一生功过难论,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论;第二是当时政局动荡,站在李唐的角度 ,武则天开创武周是篡权夺政的女皇帝,所以碑文被搁置;第三是功高德大无须说。
不过,该工作人员表示,唐朝立这通碑时虽一字未刻,但不代表上面没有任何装饰,或者没有任何图案,实际上,呈半圆形的碑顶象征古人认为圆形的天,东西两侧一边四条龙,均为龙身朝上、龙头朝下,它们是古代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的「螭龙」,喜欢登高望远。
另外,无字碑侧面有线刻的龙,造型徐徐腾空,是中国发现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圣龙图之一。该工作人员指出,尽管碑上没有文字,但出现象征皇帝身分的龙,其实也是对她帝王身分的认可。
现在再走进无字碑看,它依然散发古朴沈重的气息,上方留有宋、金以后游人的题字。千百年来,干陵的独特和神秘,令不少文人墨客「诗性大发」,例如刘伯温的「蕃王俨侍立层层,天马排行势欲腾。自是登临多好景,岐山望足看昭陵」。
视频
图文摘自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