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456|回复: 8

學佛之後的體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3-2023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任何的佛教經典,都是在講人的故事,說明教育的重要,
人從初生是一張白紙,慢慢的累積了知識,遇到了很多人事物,
如果你學到了善的知識,你的人生會一帆風順就像活在天堂,
但如果你學到的是惡的知識,你的人生會一落千丈像活在地獄,
而佛經就是要告訴人們就算現在活在天堂或地獄都沒關係,
因為時間到了、還是會回到原本一無所有的狀態,所以不用太執著於痛苦或快樂,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一切唯心造,
但是如果你想轉換你不好的宿命,就只有信仰正確的佛法,學習和修行正確的善的知識,
而不是因為信仰之後去鑽牛角尖,一天到晚去糾結人生的意義,煩惱學佛的意義,
天天去想一些有的沒有的對生活進步毫無幫助的課題。

信仰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活得更好,而不是更差。
如果你信仰多年,你的生活沒有改變,反而更差,那麼是代表你學佛學錯了方向,那麼還不如不信仰。
這只是我個人學佛之後的體悟,可以接受任何人的批評指教,謝謝閲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3-2023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ps: 善知識在佛典裡面指的是正直,德行好,可以引導我們的好人,

而我指的是善的知識,意指正念的知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3-2023 10:11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入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3-2023 10: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裡面有講,任何東西都是相對的。

有苦,才有樂,
有悲,才有喜。
同樣的,
有魔,才有佛。

既然你覺悟到你入魔,這樣其實是好事,
因為你很快就可以領悟到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3-2023 10:15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弱水3000 发表于 20-3-2023 10:14 AM
佛法裡面有講,任何東西都是相對的。

有苦,才有樂,

色即是空,空就是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3-2023 10: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真伪的问题,可以分成两个方向说:一是翻译史上无法查证其时代和译者的经典;另一是从鸾坛或者乩童以降神托梦的方式,传授出来似是而非的佛经。第一类是正式的经典,与佛法不相违背;第二类是假冒的经典,实质是民间信仰的产物。

早期的印度佛教史上,学者间就有大乘非佛说的论调,因为大乘经典的出现和流传,是在佛灭之后数百年。但是大乘佛法有其原始佛教的根据,只不过把思想的层面提高,予以哲学化,使它更博大、精深、玄妙,从人间推广而至于无限,所以说,原始的经典是以人间为物件,而大乘经典则是以菩萨为物件。

可是,大乘经典绝对没有离开原始佛法的基本原则,据因缘法而讲空、无,讲实相无相,据因果法而讲有、真有、妙有。其实这是一体的两面,空和有本不相离,这是因缘、因果基本法则的极致。所以,大乘佛法不论是否为佛说,或者菩萨说,或者其他众生说,都不可以真伪来做取舍,只要符合佛法的原则就好。

至于第二类民间信仰的产物,是由附佛法外道的鬼神所传授,利用有人在修行之时,或者某一神鬼特定的场所,化现佛菩萨的形象,以民间大众所熟悉的语句,说出一部一部的短经,比如说《高王观世音经》、《血盆经》、《太阴经》、《太上感应篇》等。有的近于佛,有的近于道,有的是儒、释、道三教合流。以人间道德标准来劝化、教善、教孝、教恩义,都有它一定的作用,所以,虽为伪经而非真的佛经,民间的佛教徒们,都在传诵,没有不良的后果。

另外,也有属于第二种的流类,虽称是佛经,为佛说,但内容却违背因果的原则和因缘的观点。讲空便否定因果,讲有即恋著于世间,将佛菩萨和神道混为一体,平等对待,所谓五教合流、三教平等、佛佛同道、道道相通等的理论,其实非佛、非道、非儒,亦非耶教与回教。他们虽用佛经,也解释佛经,但他们自己各有其神示的所谓“真经‘为其根本,这种以假冒佛经为名的书籍,当然不是佛经。

尚有一类,由于某些人的盲修瞎练,获得一些神秘经验,感应魔道降示和鬼神的附体。为了建立他们的教化根据,达到广招徒众的目的,也看佛经,解佛书,不过他们是以自己的所见,或似是而非的定境,或魔道鬼神的指示,用属于自己的语言、意象,任意解释经句和经义;类似的书籍,虽以佛经的注解为名,其目的则在于离经叛道,毁谤正法,损伤慧命。这就是古来祖师所说:”离经一字,即同魔说“的例子。

据此判断,如果称为佛经而无法确定是佛经或非佛经时,最好的办法是查对藏经的目录,如明载于目录,虽被列为”疑伪“部类,仍属可信、可读;若在经录所无,就要考虑是否和佛法的基本原则相背。再有,除了解经用经义,引经名,述古大德的发明,如孔子所说:”述而不作“的态度所写的佛书之外,最好少看为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0-3-2023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ckc509 发表于 20-3-2023 10:20 AM
佛经真伪的问题,可以分成两个方向说:一是翻译史上无法查证其时代和译者的经典;另一是从鸾坛或者乩童以降 ...

這個世界上,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也難判斷。

特別是年代久遠的佛典。

我個人認為,是真,是假,也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重要的是我們信仰之後,自己的人生是不是起了積極的作用?
會不會改善我們不好的缺點?

有些人說他修行的是正信宗教,
但是一天到晚敲經念佛,不問世事,好像活在另外一個世界。

當然這些也沒有說對錯,有可能他修行的是真正佛法,

但是這樣的修行並不適合我,也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3-2023 1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生只是緣起, 所有遇見的人,用到的事物都是過客,緣滅時什麼也帶不走,
所有的經書跟善知識,都是要教導我們能心存善念感恩,無憂無慮的活在這世間;

善良的人才會將心比心,看到他人的痛苦,不去別人的痛苦上灑鹽巴;
如果您看別人還有不順眼,代表心中還有痛苦;
成為一個知足快樂的人,才能帶給身邊的人也知足快樂。

生命只是一段短暫的旅程,我們所遇到的人和事物都只是短暫停留的過客。當這些緣分結束時,我們不能帶走任何東西。我們從經書和善知識中學到的,是如何將感恩和善意融入生活中,並且無憂無慮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唯有善良的人才能夠真正理解他人的痛苦,並且不會加深他人的傷口。如果我們還有對某些人不滿或不順眼的情緒,那可能是因為我們內心還存在痛苦。成為一個滿足和快樂的人,才能夠傳遞正面的能量給身邊的人,讓他們也能感到滿足和快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3-2023 03: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每個人都具有佛性,「四德」中「常,樂,我,淨」的「我」就是佛界及佛性的真實的「我」,是不受任何事物所破壞的主體性。

人的迷惘令自己看不到生命內的佛性.明明幸福就在身邊,但卻不斷去向外尋.修行正確佛法令我們的佛性湧現。當念念是佛時,魔也會成為護法的諸天。

正如在現實生活內,就算有些障礙我們的人,只要我們每一刻都記著「自他是佛」,堅定地立於佛界的境界來與對方相處,最後對方也將會成為維護我們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2-10-2025 06:43 PM , Processed in 0.81577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