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20|回复: 5
|
汉译南传大藏经chm和阿含部chm(可以搜索chm文件并看搜索结果的佛经经文)(可下载)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信佛修行76 于 17-2-2022 07:57 AM 编辑
南无文殊菩萨。
汉译南传大藏经chm和阿含部chm(可以搜索chm文件并看搜索结果的佛经经文)(可下载)
文件分成4部分,共有4个文件(aaaa 汉译南传大藏经chm阿含部chm.part01~aaaa 汉译南传大藏经chm阿含部chm.part4)
上述四个文件在本帖子的第二楼至第五楼。
上述四个文件在本帖子的第二楼至第五楼。
想请并下载aaaa 汉译南传大藏经chm阿含部chm的同修,把下载的全部4个压缩文件(必须下载全部4个压缩文件,缺一不可)放在硬盘同一个位置,然后解压,解压完成后,即可有一个完整的aaaa 汉译南传大藏经chm阿含部chm
必须下载4个文件(缺一不可),才可以正常解压。
电脑必须安装有winrar软件,才能解压已经下载的文件和正常使用文件。
解压后有两个文件aaaa 汉译南传大藏经chm和aaaa 阿含部chm
由于网站不支持上传rar文件,所以我在上传前先把4个压缩文件的文件名的扩展名从rar修改为doc 。同修如果想请并下载上述aaaa 汉译南传大藏经chm阿含部chm,在下载完全部4个修改了扩展名的文件后,要把4个修改了扩展名的文件的扩展名从doc修改为rar 。然后再用winrar软件解压。例如“aaaa 汉译南传大藏经chm阿含部chm.part03.rar”在上传前我先把文件的名称修改为“aaaa 汉译南传大藏经chm阿含部chm.part03.doc” 。
同修在下载完全部4个修改了扩展名的文件后,要看看自己的电脑能不能显示文件的扩展名。不能显示文件的扩展名,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打开任意文件夹,单击左上角的“组织”,打开“文件夹和搜索选项”; 2、单击弹出窗口左上角的“查看”,如下图所示; 如果要显示文件类型(扩展名),在下面的“高级设置”中往下找到“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将其前面的勾去掉。
或者用搜索网站查询一下,例如windows7的用户用google搜索:
windows 7怎样显示扩展名
文本文档的扩展名为txt,office word 的扩展名为doc。一个命名aaaa文本文档文件的完整名称为aaaa.txt
同修可以选择在我的电脑中存储下载的多个压缩文件的地方→按鼠标右键→选择查看文件指令→选择列表,然后再把扩展名doc修改为rar。
南无文殊菩萨。
注:禅定入门(一至四)是我学习佛经佛法以及修行得到的个人理解和佛经、佛经注解部份请录。个人理解内容来源于佛经、佛经经论、佛经注解或个人理解、个人论述(个人理解来源于个人对佛经、其他佛经经论的理解)。来源于个人理解、个人论述部份如果有错误,敬请佛、菩萨、僧给予指正。个人论述如果有错误,本人诚心忏悔罪业,并改正错误。
华严经中说:
恒以智慧观见无边诸佛国土,永不发起二乘之心。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戒。何等为十?所谓:不舍菩提心戒;远离二乘地戒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不染一切世间法深心;不杂一切二乘道深心
诽谤正法退失佛法;断菩萨行退失佛法;乐二乘道退失佛法
华严经中搜索:二乘。或者搜索:菩提心。当中有多处说法。
华严经中搜索:菩提心(584个搜索结果)。菩提之心(33个搜索结果)。二乘(86个搜索结果)。辟支佛(49个搜索结果,以后略)。声闻(197)。独觉(91)。
为什么说华严经中说远离二乘的意思并非不读讲小乘法的佛经?
答:讲小乘法的佛经有很多说法、部分说法是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共同的基础和共同的核心义理,所以发菩提心、学习大乘的信佛修行者既要努力学习大乘佛法,也要努力学习讲小乘法的佛经。
例如,诸恶莫作,因果(做善因得到善果、善报,做恶因会得到恶果、恶报)、用六根修行是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共同的核心义理。
禅定入门(二)中说:
问:怎样看待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关系?(难解部、争议部)
答:很多大乘佛经会说大乘法的智慧、境界会远超小乘法。大乘经并没有说修大乘法者不要去看小乘佛经。而且小乘佛经部分内容既是小乘法的重要内容、基础,同时也是大乘法的重要内容、基础,例如小乘佛经中说的因果,守戒,学佛修行,布施,忍辱,精进,禅定,发大愿,诸恶莫作,修行行门,六根、六尘、十八界、五蕴的意思,皈依礼拜礼敬佛法僧,六道众生的特征,部分有神通众生的神通、特征,当中很多内容会在小乘佛经中详细讲。所以发菩提心的信乐大乘的信佛修行者既要认真读、多读大乘佛经,也要认真读、多读小乘佛经。只要发菩提心,安住菩提心,就能依大乘佛法修行,就能于大乘佛法中修行得好。
信乐大乘法、以大乘法修行的初心修行者不可轻慢小乘法,要礼拜礼敬大乘法、小乘法,要礼拜礼敬一切佛法。
禅定入门(三)中说:
大乘佛法和小乘法有什么差别,简而言之,修小乘法而了生死的阿罗汉、辟支佛能悟入人空我空的义理,厌离生死,诸恶莫作,严守戒律,努力修行,证得人空我空而了生死,小乘法未能离开法执,不能通达大乘法,未能通达大乘法的核心义理,性空、离法相、无相、离一切诸相。金刚经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里差别指三乘(声闻乘、缘觉乘、大乘佛法)差别,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的佛菩萨果与小乘阿罗汉果辟支佛果的差别。小乘法与大乘法差别,小乘法未离法执,未完全离法相,所以未能通达一乘佛法的智慧。
很多佛经、佛经注解有讲大乘佛法智慧远超小乘法,例如维摩诘所说经的说法,例如在华严经中搜索:二乘。当中有多处说法。 禅定入门略说(二)中说:如大藏经中澄观大师著的华严经疏,有说大乘法、小乘法的区别。
《大藏经名。佛教网站。佛经名及注解。佛经经文部分请录。》一文中请录的部分经论: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
初小乘中。但说七十五法。但说人空。纵少说法空。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搜索:人空
二但观下明法空观。菩萨既了法空。安有我耶。故上云人空非如二乘人空法有。
二离我我所释成空义离我人空离所法空。
禅定入门(四)中说:
(8)大乘佛法和小乘法的区别。大乘佛法、一乘佛法的核心义理。
五苦章句经中说:三恶道者,是一切众生之家,暂得为人,暂得为天。譬如作客日少、归家日多。依佛经中说,六道轮回的众生,大约超过85%的时间或者超过90%的时间在三恶道。
发心修大乘佛法的信佛修行者,如果于生死有恐惧,有烦恼而产生法执(于佛法产生执著),就不能开悟大智慧,或者于世间法产生执著,或者有其他执著,也不能开悟大智慧。修行者如果对生死无恐惧,懈怠修行,做诸恶业,则等同凡夫。
修小乘法、二乘法的修行者,有法执,于生死有大恐惧,守戒修行,证人空我空时能了生死。修二乘法证果的阿罗汉、辟支佛,即无六道轮回的众生之苦,也不通达大乘的离法相离相性空的智慧,所以讲楞严经中说:声闻、缘觉不成增进。所以小乘果难以向上增进。
所以发心修大乘的修行者,要了解六道轮回众生之苦,要诸恶莫作,不应因恐惧而产生法执,努力修行即可。
所以讲:
于生死有大恐惧,不做恶业,守戒修行,执著佛法而修行,是二乘境界。
迷惑作恶,于生死无大恐惧,于作恶无恐惧,六道轮回,不能出离,受无量苦,是众生境界。
了解六道轮回众生之苦,于做恶有大恐惧,自身不做诸恶,守戒修行,发菩提心,离法执,离一切诸相,精进修行,求成佛果,普度众生,是菩萨境界。
或者说:了解六道轮回众生之苦,自身不做诸恶,没有恐惧,守戒修行,发菩提心,离法执,离一切诸相,精进修行,求成佛果,普度众生,是菩萨境界。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中说:世尊,阿罗汉、辟支佛有怖畏,是故阿罗汉、辟支佛,有余生法不尽故,有生有余梵行不成故,不纯事不究竟故。
华严经的经义,佛的神通智慧境界远远超过十地菩萨,十地菩萨神通智慧境界远超阿罗汉、辟支佛。阿罗汉、辟支佛不可普度众生。阿罗汉、辟支佛求道时于无上菩提发心小或无发心。阿罗汉、辟支佛求道时于普度众生发心小或无发心。
佛说处处经中说:佛本行共学道者。有八十亿万人。皆求菩萨道。唯有两人得道耳。一有释迦文。二者弥勒。其余人有得阿罗汉辟支佛者。
维摩诘所说经中说:月盖比丘以守护法,勤行精进,即于此身,化百万亿人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立不退转;十四那由他人,深发声闻、辟支佛心;无量众生得生天上。天帝!时王宝盖岂异人乎?今现得佛,号宝炎如来;其王千子,即贤劫中千佛是也。从迦罗鸠孙驮为始得佛,最后如来号曰楼至。月盖比丘,即我身是。如是,天帝!当知此要,以法供养于诸供养为上为最,第一无比。是故天帝!当以法之供养,供养于佛。
个人理解,信佛修行者要修行了生死依大乘法修行和依小乘法修行,难度相近,由于法界有很多众生处于多苦难中,所以信佛修行者要发大乘心,发菩提心,求成佛道,普度众生。如果修行者证菩萨果了生死后,还可以向上增进,求成佛果。所以信佛修行者要发大乘心,不要发起二乘之心。
华严经中搜索:二乘。或者搜索:菩提心。当中有多处说法。
华严经中搜索:菩提心(584个搜索结果)。菩提之心(33个搜索结果)。二乘(86个搜索结果)。辟支佛(49个搜索结果,以后略)。声闻(197)。独觉(91)。
华严经中说:
恒以智慧观见无边诸佛国土,永不发起二乘之心。
愿一切众生于诸佛所修行施行,离二乘愿,逮得如来无碍解脱一切智智。
佛子,如来智慧大药王树唯于二处不能为作生长利益,所谓:二乘堕于无为广大深坑及坏善根非器众生溺大邪见贪爱之水;然亦于彼曾无厌舍。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戒。何等为十?所谓:不舍菩提心戒;远离二乘地戒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不染一切世间法深心;不杂一切二乘道深心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退失佛法,应当远离。何等为十?所谓:轻慢善知识退失佛法;畏生死苦退失佛法;厌修菩萨行退失佛法;不乐住世间退失佛法;耽著三昧退失佛法;执取善根退失佛法;诽谤正法退失佛法;断菩萨行退失佛法;乐二乘道退失佛法;嫌恨诸菩萨退失佛法。是为十。若诸菩萨远离此法,则入菩萨离生道。
诽谤正法退失佛法;断菩萨行退失佛法;乐二乘道退失佛法
为应以二乘而得度者,出无数百千亿声闻、独觉;为着我者,说无有我;为执常者,说一切行皆悉无常
菩提心者,犹如君主,胜出一切二乘人故
菩提心者,如帝青宝,出过世间二乘智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举要言之,应知悉与一切佛法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诸菩萨行,三世如来从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已出生无量功德,普能摄取一切智道。
禅定入门(三)中说:
(争议部)个人的理解,不知是否符合佛经义理?修小乘法而证阿罗汉、辟支佛的圣人的眼耳鼻色身五根能做到不取相(眼根不取明暗二相,耳根不取动静二相,鼻根不取通塞二相,舌根不取恬变二相,身根不取合离二相),但意根依然有法执,因为能信受小乘法,知道生死可畏,厌离生死,严守戒律,诸恶莫作,努力修行,求出生死,证得人空我空而了生死。证阿罗汉、辟支佛的圣人能做到眼耳鼻色身五根不取相,意根不染情,信乐小乘法,修小乘法而了生死。初禅或初禅以上的天人能做到长时间远离情欲,部分初禅以上的天人与佛教无缘,但能修五戒十善,远离情欲,而升至初禅天以上,个人理解,这些与佛教无缘的初禅以上的天人能做到身不取离合二相,同时其他五根不染情,但未能修学小乘法或大乘佛法,不能厌离生死、修行求出生死或求证菩提,所以长时间远离情欲也始终在六道轮回。还有一种理解,是上述与佛教无缘的初禅以上的天人能做到眼耳鼻色身五根不取相,意根不染情,不能厌离生死或求证菩提,所以长时间远离情欲,也始终在六道轮回。我较为认同前一种理解,而不选择后一种理解。(注:从“个人的理解,不知是否”至“而不选择后一种理解。”均为争议部内容)。
楞严经中说: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楞严经说用耳根修行的速度远超其他行门,用耳根修行,如果耳根能做到离开动静二相,但如果其他五根中有任何一根取相,耳根也会因此而落入相待而不可见实相。其他五根要做到不取相,难度大小排序为:
(1.1)最难的是身根和意根。宣化上人著的楞严经浅释中说:意根所缘的是法尘,只是前五尘的影子,五尘的实法,绝不会走入意根里面。华严经说: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意根是妄想产生最多的地方。身取相是远离情欲的最大障碍。所以讲身是容易产生颠倒、很多微细惑的地方。所以讲六根要做到不取相,最难的是身根和意根。
(1.2)眼根要做到不取相,难度要远少于身根和意根。
(1.3)鼻根、舌根要做到不取相,难度要少于眼根。
禅定入门(四)中说:
大乘佛法、一乘佛法和小乘法、二乘法的区别,在禅定入门(三)中也有论述。
禅定入门(三)的问答:“大乘佛法和小乘法有什么差别?”中的部分内容:
(争议部)个人的理解,不知是否符合佛经义理?修小乘法而证阿罗汉、辟支佛的圣人的眼耳鼻色身五根能做到不取相(眼根不取明暗二相,耳根不取动静二相,鼻根不取通塞二相,舌根不取恬变二相,身根不取合离二相),但意根依然有法执,因为能信受小乘法,知道生死可畏,厌离生死,严守戒律,诸恶莫作,努力修行,求出生死,证得人空我空而了生死。证阿罗汉、辟支佛的圣人能做到眼耳鼻色身五根不取相,意根不染情,信乐小乘法,修小乘法而了生死。初禅或初禅以上的天人能做到长时间远离情欲,部分初禅以上的天人与佛教无缘,但能修五戒十善,远离情欲,而升至初禅天以上,个人理解,这些与佛教无缘的初禅以上的天人能做到身不取离合二相,同时其他五根不染情,但未能修学小乘法或大乘佛法,不能厌离生死、修行求出生死或求证菩提,所以长时间远离情欲也始终在六道轮回。还有一种理解,是上述与佛教无缘的初禅以上的天人能做到眼耳鼻色身五根不取相,意根不染情,不能厌离生死或求证菩提,所以长时间远离情欲,也始终在六道轮回。我较为认同前一种理解,而不选择后一种理解。(注:从“个人的理解,不知是否”至“而不选择后一种理解。”均为争议部内容)。
金刚经中说: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一个信佛修行者六根都离相,即可离一切诸相。 六根中的身要做到离相,是六根中要做到离相难度最大的。对于很多信佛修行者,五戒中,要做到远离情欲,难度最大。很多众生的六根中的身取相、执著、染情是染情的最大的原因。个人的理解、猜测,修行二乘法而了生死的阿罗汉、辟支佛有以下特点:阿罗汉、辟支佛能做到眼不取明暗二相,耳不取动静二相,鼻不取通塞二相,舌不取恬变二相,身不取离合二相,意根虽然有法执,执著佛法,但意根能做到远离情欲。阿罗汉、辟支佛因为有求出生死的出离心,修行二乘法而证得人空我空而了生死。阿罗汉、辟支佛有法执,所以不能通达大乘的离法相、离相、性空的智慧,所以阿罗汉、辟支佛的意根并未做到离相。任何一个众生、任何一个信佛修行者,只要六根中的身能离相,则要做到远离情欲的难度大减。任何一个众生、任何一个信佛修行者,只要六根中的身不取离合二相,眼耳鼻舌四处均不染情,则意根即使对世间法有执著,意根要做到远离情欲也是容易的。
部分初禅或者初禅以上的天人与佛无缘,这些初禅以上的天人能做到长时间远离情欲。个人的理解、猜测,上述与佛无缘的初禅以上的天人能够做到长时间远离情欲的原因,是因为六根中的身不取离合二相,其他五根能做到远离情欲,因为没有出离心,执著世间法或者执著外道法,堕入于妄想之中所以不能了生死。
个人的理解、猜测,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信佛修行人,如果六根中的眼耳鼻舌意五根均能做到远离情欲,但六根中的身却执著离合二相,这个人要做到远离情欲难度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2-2022 1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2-2022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2-2022 1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2-2022 1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信佛修行76 于 17-2-2022 07:41 AM 编辑
南无文殊菩萨。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2-2022 1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