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37|回复: 4

[转帖]古晋观棋 梁羽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3-2006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橘中逐鹿消闲日,鸿鹄高飞拜弈秋。
    收拾诗囊挟棋谱,乘风汗漫作南游。

  生平最喜欢两件事,一是旅行,一是下棋。旅行要挤时间,下棋要找对手,两者有时都很难“恰到好处”。资质所限,今生是难望成为一流棋手的了,所以更喜欢看一流高手下棋。
  两年一度的亚洲象棋赛,上一届(第七届)于去年(一九七九)十一月下旬在马来西亚的古晋举行,我恰巧比较有空,就随香港棋队前往观棋,当作度假。
  古晋是东马名城,以风景幽美著称。能够参加亚洲象棋赛的选手当然是各地棋坛的一流高手,大过棋瘾与旅游之乐,此行可说是兼而有之了。因此虽说是“昨日黄花”,似乎也还值得一记。
  古晋给我的印象,令我想起一部古代棋谱的名称《适情雅趣》。它靠山面水,气候宜人,一年四季都好像香港初夏的气候,不会感觉太热。在市中心区,到处也都可以见到花草树木。人们在街上悠闲的走着,毫无香港那种挤逼的现象。
  亚洲棋赛的举行,给古晋平添了热闹气氛,人们对棋赛的欢迎,也是十分热烈。而对我来说,古晋朋友的热情,更是令我永远难忘。
  棋赛的地点,是在古晋最宏伟的一座建筑物——敦拉萨馆,每晚都是座无虚席。
  报纸以大量的篇幅,报道棋赛消息(古晋有七家报纸之多),街头巷尾,到处都可以听见人们谈论昨晚的赛事。
  我们这些从外地来的客人,在街上行走,往往有车子在身旁停下,车子的主人热情地招呼我们,问我们要到什么地方,他可以义务送我们一程。
  唯一美中不足之处,是中国棋队未获签证,不能参加比赛。
  但中国棋队虽然没有参加,在棋赛进行期间,好几家报纸,包括当地销量最大的《国际时报》、《世界早报》,以及在吉隆坡出版的《南洋商报》等等,都以很大的篇幅,刊载了去年中国全国象棋赛的名手对局,我在《新晚报》所写的杨官磷与胡荣华对局,许多报纸也转载了。有人笑说:“中国棋队是没出场的主角。”可以见到他们对中国的重视。
  这次亚洲棋赛办得成功,和古晋报界朋友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棋赛大会的主席就是《国际时报》的社长王文彬,负责宣传的是《沙捞越晚报》的总编辑黄优才。(为棋赛出力的朋友,恕我不一一列举了)
  说起《国际时报》,倒是和我有一段渊源。
  十年前《国际时报》创刊的时候(一九六八年十月一日),该报的总经理兼总编辑郑宪文先生有信给我,请我为该报创刊号题辞,我就以《国际时报》四字填了一首“嵌名词”,调寄《菩萨蛮》,词道:

    当今国际风雷激,天南要仗如椽笔。描画好江山,雄文万众看。
    时评多卓识,报道夸翔实。公正自撑持,风行信可期。

  时隔十年,《国际时报》如今已是古晋销数最多的一张报纸,“风行信可期”也可说是给我言中了。
  我和郑先生并不相识,之后也没通讯过,这次在古晋方始会面,可说一见如故。他在报上写了一篇《神交十载的梁羽生》(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廿四日《国际时报》)对我表示欢迎,并有赠诗一首。诗道:

    神交十载仰高风,世事沧桑雁断鸿。
    文史论丛敷正义,诗词笔下尽英雄。
    猫城今日喜相会,香岛明春愿再逢。
    促膝谈心关社稷,萍踪侠影羡丹枫。

  古晋别号“猫城”,《萍踪侠影》则是我一部武侠小说的书名,书中主角名张丹枫。
  郑君盛情可感,但他对我的谬赞,则我是不敢当的。
  我要感谢的不仅是《国际时报》,还有许许多多的热情朋友。这次我不过是随香港棋队来古晋观棋,并没列名报上此次棋赛的筹委会,想不到报界的朋友早已打听到我要来的消息,一到古晋,各报的总编辑和记者都来访问,不但是古晋的报纸,外省的报纸如诗巫的《诗华日报》,美里的《美里日报》,吉隆坡的《南洋商报》等等都派了记者来访问,我只能用句套语:厚谊隆情,在此一并致谢了。
  回头再说棋赛,还有一件小事是和我有关的。
  亚洲各地区的棋会,这次在古晋开会,成立了一个统一机构,名为亚洲象棋联合会,蒙该会邀请,我为亚洲象棋联合会写了会歌,由槟城的作曲家黄振文先生配曲。黄先生也是西马象棋总会的秘书长。歌辞是:

    小小棋盘,妙趣无穷。
    这是亚洲人民的智慧创造,
    这古老的东方艺术啊,
    历时千百载,
    今日更繁荣。
    飞车跃马争雄,
    平和竞赛乐融融,
    友谊花开遍西东,
    交流文化拓心胸。
    啊,请把这艺术之花遍栽世界,
    这是我们的衷心愿望啊,
    五洲四海一枰通!
    (最后两句重复一遍)

  歌辞匆匆写成,我自己并不满意。想不到在大会的闭幕礼中,沙捞越州的副地方政府部长罗佛机先生致闭幕辞,引用了“飞车跃马争雄,平和竞赛乐融融,友谊花开遍西东,交流文化拓心胸”四句,来说明“比赛的主要意义在于促进友谊,观摩棋艺”这一原则。对我的虚誉,我也实是愧不敢当。
  但对我来说,“棋艺友谊,丰收双获,十日鏖兵亦快哉”却是我和参加棋赛的棋手们有着同样感受的。

一九八零年一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2006 1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請問梁羽生現在人在何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3-2006 08: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香港访梁羽生

[日期:2005-6-13]          来源:《今古传奇·武侠版》  作者:陈青眉         

  香港的地铁令人惊叹,从铜锣湾时代广场入口下去,四通八达,不由地感慨这地下迷宫的工程浩大。行人来去匆匆步履如风,看不清和你擦肩而过的人的面孔。

  长长的甬道两旁挂着周星驰《功夫》的巨幅海报,星爷白色衫裤,摆了个太极的招式,眉头紧锁神情冷峻。那架势,分明是大宗师的派头。

  忽然想起半个世纪前的一桩旧事,有关功夫,有关宗师。

  那是1954年1月17日,香港太极派掌门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陈克夫签下“各安天命”的生死状,在澳门新花园摆开擂台一决高下。正是这三分钟打擂,新派武侠开始了自己的道路。

  走出这一步的,是梁羽生。

  新派武侠,大宗师——还有什么字眼能够比这两个词更准确也更妥帖的形容他的存在呢?

  而我们,竟然就要去见梁羽生了。真的,我们就要见到梁羽生了,就是写出《萍踪侠影》创造出张丹枫的梁羽生呀。从这趟地铁到那趟地铁,从铜锣湾到九龙——是的,我知道,我紧张得糊里糊涂,所以弄错了位置,梁羽生住的九龙并不是地铁上的“九龙”站,在地图上,那一站叫做“尖沙嘴”。

  不停的换车、走路,紧张情绪慢慢消磨,满脑子都被即将迟到的焦虑困扰着。

  约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半。香港的十二月十四日阳光是那么灿烂,从高楼大厦的缝隙里可以看到蓝蓝的天。天地图书的执行董事刘文良先生气度谦和神情洒脱,我奔上去握住他的手,边想着幸好我们这边先到,虽然与约定中会面的地点不同。

  尽管知道我们来香港,为的就是见到梁羽生,可直到站在香港基督教青年会客房的门前,我才猛然醒悟:门里面就是梁羽生啊。

  应门的是梁老自己,不是我想象中的助手或梁夫人,因此有刹那间呆滞,不能把眼前这位三分像邻家老爷爷、另七分倒像老顽童的白眉老者与“梁羽生”三字联系起来。

  刘文良先生的声音很温和:“这就是梁羽生。”

  啊呀呀,这就是梁羽生啊,就是被徐克弄得轰轰烈烈的《七剑下天山》的原著作者呀!我乐傻了,冲口就是一句:“我小学五年级开始看您的武侠小说,没想到今天可以看到您本人。”

  梁老把我们迎进去,让我们随便坐。他哪里知道,面对传说中的新派武侠宗师,无论让我坐在哪里都是如坐针毡的。

  寒暄几句,傲月寒拿出礼物,我端起了相机。梁老笑着站起来:“要拍照啊,那我先去化个妆。”刘生跟了上去,拿出把梳子梳理梁老的头发,一下一下,梳得很慢。

  原来,这就是梁老所谓的“化妆”。

  梁老的头发已花白了,怎么能不白呢?距离“龙虎斗京华”至今已整整五十一年,“金盆洗手”都有二十年了,当时那盆水如果放到现在,也该蒸发完了吧。

  他微低着头,任刘生打理自己的头发,侧着脸向我们说:“他是我的专职化妆师。”后来,刘生告诉我们,天地图书出的梁羽生全传《名士风流》里,那张公认最自然的梁老夫妇合照就是他“导演”的。

  照片里,梁老正要接过梁夫人递过来的一杯水,似在低眉细语,端地鹣鲽情深。

  我示意傲月寒站在梁老身边,我来拍照,她却接过相机,让我坐了过去。莫非,她竟看出我对梁老的“垂涎”了?

  嗳,我居然可以离梁羽生这么近!手像是有意识般的,在我还没发现的时候已自动挽上了梁老的手臂。

  我开始抒发积累了十五年仰慕之情,从《云海玉弓缘》说到《萍踪侠影录》,从厉胜男说到张丹枫。梁老对我的滔滔不绝很耐心,等我终于告一段落后,这才笑着向刘生说:“她是真的看过我的小说的。”

  他说,香港的女孩子是不看武侠小说的。不知道言下有无憾意呢?我立即说:大陆有好多女孩子都是您的书迷,很多您的书迷为你建了网站和论坛,把您的小说和资料都搜集齐了!

  梁老很感兴趣,我告诉他一些梁迷正在讨论的问题,关于才播的两部剧集和还没有和观众见面的《七剑》。

  梁老指了指刘生说:“我的作品都由他打理,我很放心。”刘生问我们对《七剑》的感想如何。哎呀,新派武侠宗师遇上徐老怪,我们当然是很期待的。

  刘生笑笑地说:“第一部出来,大家可能会有点失望。因为徐克做的是系列,要讲很多东西,在第一部里不能完全表现,第二部就会好了。”

  梁老对他的作品翻拍成电影电视剧没有表现出很大的关注,只是一直问,大家在网上都怎么说呢?

  林峰离金世遗究竟有多远?张丹枫和云蕾怎么可以青梅竹马……武侠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历来都是件不太讨好的事,梁老怎么看呢?他不答反问:你觉得谁来演张丹枫最好?

  答案是肯定的:谁演都不好!因为张丹枫的惊才绝艳是谁都无法演绎的,所以最好只存在于梁老的笔下。早年刘松仁版的张丹枫不错,我笑着说。梁老也笑了:“是不是觉得有书卷气?”

  我看着梁老,他已经不再年轻,不再书生意气,可是,他仍然是那个风标绝世的才子,纵然眼里闪烁着顽童般的光芒,那种温文儒雅只会历久弥坚。

  羽客传奇,万纸入胜;生公说法,千石通灵——这幅台湾“联圣”张佛千亲笔书写的嵌名联是梁老最形象的写照。我抱着梁老的手臂,要把他这幅嵌名联写在赠书上,他却说:“这幅是别人写的,我有个自己写的。”

  他走进工作间,在台灯下边写边给我们讲解,在纸上写个不停。小小的工作间里摆着个书架,放满了他各种版本的著作。

  台灯在书桌上投射出一圈小小的光晕,他的背影在黑暗里从容而沉静。

  对联如此写:文心侠骨,统览孤怀——实是他老人家的自况。这也是嵌名联,嵌的是梁老的本名,我脱口而出“陈文统”,方觉自己太过没大没小。梁老不以为意,笑着说:“陈文统有四种解法。”

  我们移师到客厅,他写下“陈文统论”四字,笔尖在纸上划着,声音平缓而温和:“‘陈’可作陈述解,‘文统’就是文学的传统,‘陈文统论’呢就是陈述文学传统的论文;‘陈文’是旧体文,‘陈文统论’就是旧体文的总论;‘陈文’也可以说是陈朝的文学,那‘陈文统论’就是陈朝的文学论;当然,最通常的讲法,还是关于‘陈文统’的讨论喽。”

  讲起心爱的联语,梁老更为健谈。七十万字,我在心里默默地说,梁老曾写过七十万字联语。

  梁老定居澳洲之后,曾受邀在当地讲学,对听众讲诗词和对联。我终于逮到机会问了:他们听得懂这些吗?

  梁老微笑:“懂的,还有人想用英语写对联呢。”“哈,那怎么可能。”汉字的特殊性是不可复制的。梁老低下头开始写字:“还真有幅对联是汉语没有能对上,就有人用英文对上了。”哦,竟有这种事?

  到前门,买前门,前门无前门 ,后门有前门。
  To china,for china,china with china,dinner on china。

  梁老说:“你们年纪小,恐怕不知道‘前门’的意思吧?”“知道,大前门是一种烟。”我们异口同声。梁老对我们说:“上联是双关,说到北京一个叫‘前门’的地方买‘大前门’香烟,可是,前门没有,但是呢,走‘后门’就有了。”他抬头看看我们,“这是那个年代的特定产物,现在的年轻人很难理解了。”

  那句英文下联妙就妙在英语中“China”是双关,既指中国,又指瓷器,中国盛产瓷器,所以很多外国人都把瓷器等同于中国。而巧的是某些地方的方言中的“dinner”与“China”是压韵的。

  原来对联也可以这样的!我们惊叹。梁老笑着说:“这只是个特例,英语可不是都能对对联的。”

  聊了这么久,梁老的声音有些低哑,却仍是笑着的。我不由自主地说出心里话:“真没想到您本人这么的……这么的平易近人。我们想象中,以您的身份地位……”梁老接过话头:“以为我高不可攀是吧?我可是拿你们当孙女一样。”



  得新派武侠宗师如此一说,我得意忘形,立刻开始发挥八卦本色:“您有几个孙子啊?”“孙子只有一个。”梁老的笑容分明是颇得意的,“孙女有两个,还是三胞胎。”

  哇,三胞胎,六百万分之一的机会,好厉害!

  我刨根问底:“是您哪个儿子生的?”在我如此这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知道了梁老的长子已婚未育、次子生了这三胞胎、幼子未婚……才四岁的三胞胎,那有多么可爱……

  也许,儿孙才是梁老最得意的作品吧,他提起三胞胎的口气中充满了疼惜与宠爱:“三胞胎中女孩比较白,像妈妈,妈妈是美国人,男孩比较像爸爸。他们住在美国,两年才能见一次,但经常寄录影带到澳洲给我。”

  梁老老顽童似的笑容慈祥温暖,令人恋恋不舍,但时间已经很晚了,梁老晚上还有同学会,我们该告辞了。

  两个半小时,一百多分钟,居然这么短。我们走到门口,回转身道别,梁老笑着挥手说“再见”。

  这个动作在我脑海里定格了很久,很久。

  这样一位书生,写了三十年武侠小说,有三十五部作品,而他,就在我们面前,静静地坐着,娓娓细语。

  眼前依稀是张丹枫云蕾纵马江湖的图画,有诗曰: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

http://www.oldrain.com/szlj/show.aspx?id=1066&cid=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3-2006 08: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火仔 于 2-3-2006 11:21 PM 发表
請問梁羽生現在人在何處?


按照上面文章所说,现在应该是在澳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3-2006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最近世风日下,往日的逐鹿中原之风已不复当时.现下大多数的学生甚至还不知道什么是象棋.虽然一直有老棋手不断的培养新棋手,不过若仔细的观察,每次比赛的参赛者都是相同的脸孔.就算是大型的比赛如学校之间也会出现开局使用炮2进2的选手.(狂晕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9-2024 04:18 AM , Processed in 0.12776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