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103|回复: 14

吸风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12-2005 08: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最近买了一套吸风罐 , 类似竹筒吸风浆的。 我想问问大家有用过吗?要怎样用才正确?需注意些舌么呢?
我是买来吸风和刮沙的,因为腰酸痛。
它有一本说明书,可是我还是觉得它讲的不够详细!
我去书局找书,也找不到这方面的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12-2005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名是拔罐器啦,不是啥吸风罐啦,传统名称是拔火罐。
俺用的是“北京康祝”牌子,它的说明书还不错。
用拔罐器来刮沙,俺还是第一次听说……。
首都的大型中文书店都有一些关于拔罐治疗的书籍和光盘呀。
如你不在雪隆区,可去http://www.xuelin.com.my里邮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5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祝拔罐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5 0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产品介绍:

    ◆不用电、不用找穴位、看图即会

    ◆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用具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人之所以生病,就是在风、寒、暑、湿、燥、火等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紊乱所致。同时疾病的发生还与人体的正气有着极密切的关系。《素问遗篇》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正气不足,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传导障碍等各种病理表现。

    ■康祝拔罐器正是在中医气血、经络原理的指导下,通过对人体体表穴位的局部刺激,利用经络的传导功能和双向调节作用,来扶助正气,祛除体内的风、寒、湿、热毒等病邪,以通行气血,疏通经络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拔罐器的特点】:
    北京康祝拔罐器,早在一九九五年获得国家专利,其吸收了传统罐具的优点,利用高科技手段,克服了传统拔罐的缺点,使中医古老的拔罐法又焕发了青春。康祝拔罐器的主要特点是罐体透明,罐内负压可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和病情随意调整,易于观察罐内皮肤变化,便于掌握拔罐时间,较之传统意义上的火罐,疗效一致,但使用更安全,无烫伤之优,操作简便,不易破碎,所以既适用于医院,又更广泛的适用于家庭。


【用法用量】:
□1、根据病情选好穴位;
□2、选取适当罐具及舒适的体位;
□3、将选好的罐具顶部活塞向上提一下,以保证通气;
□4、将负压枪口轻轻套住罐县顶部活塞后,垂直快速提拉拉杆数次,至罐内皮肤隆起,病人可耐受为度。
□5、在不能直接拔罐的部位(如脊部、腰部)可使用连接器。连接器安装方法:先将连接器一端的连接杆大头连接备用前嘴的大孔,再将另一端连接杆小头连接负压枪口,使之成为一端,然后前嘴与罐有活塞的一头套在一起,再将罐放在治疗的部位,同4操作将罐吸附于体表。
□6、罐具吸附于体表之后,将负压枪口左右轻轻旋动向后退下,轻按一下罐具活塞以防漏气。
□7、拔罐可分如下几种:1、留罐法;2、走罐法;3、闪罐法;
□8、治疗结束时,提一下活塞即可。
□9、疗程:每天拔一次,儿童五天,成人七天为一疗程。间隔三日,继续下一疗程。
□10、罐具使用后,常规用消毒液、酒精棉擦试。不可浸泡,水煮或高温处理等。
□11、罐疗时拔不上,请检查罐内黑色胶塞是否封严(不严*),负压枪和罐连接是否过紧(过紧*),负压枪和罐是否垂直(不垂直*),负压枪和罐担拉时对皮肤压力在否过大(达大*)。

其他说明:

【主治内容】:
    感冒、气管炎、哮喘、头痛、高血压、心脏病、呃逆、呕吐、胃痛、腹痛、泄泻、便秘、失眠、中风后遗症、阳萎、面瘫、颈椎病、落枕、肩周炎、腰痛、坐骨神经痛、背痛、膝关节痛、痔疮、直肠脱垂(脱肛)、肱骨外上髁炎、虫蛇咬伤、疖病、月经不调、小儿腹泻、小儿遗尿、产后身痛、更年期综合症、小儿疳疾、小儿腹泻、小儿遗尿、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惊风、麦粒肿、结膜炎、咽喉肿痛、耳聋、慢性鼻炎、牙痛、近视、带状胞疹、痤疮、荨麻诊、湿疹、丹毒、脑栓血、慢性前列腺炎等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5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1. 常見的拔罐法
        拔罐法是以罐為工具,使罐內形成負壓,以致罐吸附於皮膚或穴位,產生溫熱刺激,使被拔部位有充血、瘀血,以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外治法,盛行於唐朝、明清時期,用於治療癰疽腫毒。目前大陸上用以協助風濕痛、胃痛、咳喘、扭傷、腹痛泄瀉、神經性皮炎、面癱、毒蟲咬傷、癰疽之病患克服病痛。
        罐的種類很多,有竹罐、陶罐、玻璃罐,亦有用口圈平整光滑的瓶罐、茶杯或竹筒等。常用的有火罐法、藥罐法、水罐法、走罐法、刺血拔罐法等。火罐法是最常用、最方便的一種,乃利用燃燒時火焰的熱力排出空氣,使罐內形成負壓,將罐吸附著在皮膚上的外治法。
            
         竹罐 玻璃罐
            
         真空抽氣罐 真空抽氣罐
        藥罐法也叫煮竹筒法,是把藥與竹罐一同煮,趁熱急按皮膚或穴位、患部的外治法。唐朝王壽所著的外台秘要,就已經有煮竹筒法,治療結核病的記載,所選取之藥,以芳香走竄、疏散風寒、行氣活血為主(如艾葉、紫蘇、防風、石菖蒲、白芷、當歸、生薑等),操作時要注意把罐內之藥水倒掉,以防止沸水燙傷,然後按壓在皮膚上。走罐法是在玻璃罐口,和患處周圍,塗一些潤滑油,按病情需要,即時用雙手推罐上、下、左、右滑動的外治法,此法可用以協助腰背竄痛。刺血拔罐法是拔罐與刺血作用於患部的綜合外治法,此法用在癰疽將潰、膿毒無以外發,或挫傷血腫等。
        目前因為科學技術突飛猛進,新的醫療器械紛紛出現,拔罐之工具有用橡皮塞封口的罐子,緊扣在需上罐的部位,再用注射器通過橡皮塞,抽出罐內空氣,使之產生負壓,即能吸住皮膚,或用抽氣筒套在塑膠罐的活塞上,將空氣吸出,抽氣罐漸漸演變為當今的負壓罐,也出現了電溫罐、磁罐等。
        2. 拔罐部位的選擇
        人之腰背肌肉平坦,且各臟腑皆在腰背有對應之區域,如肝區、肺區、脾區、腎區、胃區,故在背腰兩側輪流上罐,不影響工作或休息,並減少上罐時的疼痛,故為拔罐的最佳選擇區;而頭部範圍小,胸腹部皮肉嫩,四肢要勞動,除非必要,暫不上罐。
        傳統中醫強調人體之陰陽平衡是藉經絡來協調,經絡學說中之奇經八脈,作用如湖泊,有溢蓄調節之作用,協助病人克服疾病,尤其是慢性病人,更該協助其加強自我調節的功能,故要考慮疏通奇經八脈,尤其是任督二脈(因其有自己的腧穴)。督脈在背正中的脊椎線上,又以大椎及腰俞穴所在部位最為重要。
        十二經脈中之六條陽經,皆經過大椎,而腰俞穴位在五臟六腑的下端,故大椎、腰俞為重要的上罐所在;胸前上罐不方便,故疏通任脈時,以尾閭穴,即尾根區,上罐較適宜。有些病如咳嗽,需在胸腹上罐,在華蓋區開罐才見速效,以迅速止咳;但若輕咳,不如在腰背區開罐,以減輕疼痛;風寒牙疼、風寒頭疼可在尾根區、臍中區上罐;發燒不退有可能腎水不足,水不能剋火,故可在腎區拔火罐,以增強腎功能,疏導腎經,以助降火。
        3. 拔罐留罐時間的長短
        拔火罐之吸力要達到一定的要求(也就是病人能承受的最大吸力),一般來說,也就是皮膚被吸起約2~4公分的高度。留罐時間約5~15分鐘,達到充血性罐或淤血性罐即可,在這幾分鐘內,有些患者皮膚出現水泡,又重複上罐者,在罐口部位出現黃、白、赤膿水,有些施術者用針挑破水泡,加速病氣的排除,但要注意防止感染。
        有些施術者卻加長留罐時間為40分鐘,其所依據的理論是在靈樞‧營衛生會篇,這個章節一文中提到「人受氣於谷…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衛不體,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指出了人體內氣血沿經脈運行一周,約需半小時,一天二十四小時約運行五十周,所以留罐40分鐘,約為氣血運行一周的時間,經絡各處的病氣,就可能由罐口部被排除。臨床上視疾病性質及病體狀況靈活運用,例如有些過敏性哮喘、心下痞硬,拔膻中、巨厥10分鐘即起水泡,有的患者因酒後困乏、胃痛、拔胃脘5分鐘即起滿水泡,水濕、酒濕、感冒者易起水泡,而有的拔30分鐘亦不見得起泡。
        4. 拔罐的方法
        臨床上依據患者之情況,施術者選用具體的施術方法,以協助病人。有坐罐法、排罐法、走罐法、閃罐法、熨罐和滾罐,搖罐和轉罐、提罐、發泡罐、針罐、血罐、藥罐等。
        把形成負壓的罐體,吸拔在體表的某一部位,或選好之穴位上,皮膚及淺層肌肉被吸拔至罐內,吸拔部位有皮膚潮紅或皮下瘀血成紫黑色之情況。此為坐罐法,是最普及也是使用最久之罐法;肩、腰、背、頭痛或疔疽排膿皆適用。依病情久暫及體質不同有輕、中、重三種拔罐法。一般以單手上提罐體,帶動肌肉為度。若用重手手法,留罐時間不宜過久,以免出現水泡。
        排罐是以多個大罐,排列或交錯地吸拔於選定部位之一種增強手法,適用於腰背、胸腹、下肢等肌肉豐厚之處。
        走罐又稱為行罐、推罐,是在施術部位或火罐口內,塗以適量介質,罐體拔於皮膚後,循著經絡(膀胱經)推拉罐體,可急可緩、可輕可重,但要柔和,以單手或雙手握罐體,下拉上推,與皮膚接觸的過程中,罐口把皮膚刮出紅色,適用於急症、熱症。直行走罐多用於背部,單手握罐體,做直線移動,以疏理膀胱經或用於大腿及小腿肚處(股四頭肌及比目魚肌)。旋轉走罐是單手握住罐體,做順時鐘或逆時鐘或8字形之旋轉,常用在腰骶、腹部或肩關節,可同時疏理多條經脈。走罐要注意罐內應保持一定程度的負壓。
        閃罐法是把罐體反覆吸拔,開啟於施術部位或穴位上,通過彈性的一吸、一啟、一緊、一鬆,形成物理刺激,使皮膚經充血、不充血、再充血等階段,循環往復,以改善血液循環,臨床上在某處或某一穴位,反覆吸啟30~50次,施術者要隨時掌握罐體溫度。
        熨罐與滾罐法是由閃罐法演化而來。當反覆閃罐,罐體發熱時適時將罐體翻轉,以燙手之罐底,按到所選部位或穴位,再迅速抬起罐體,用另一隻手掌,按壓所熨部位,一方面保護皮膚,一方面使「熱」力深透。而滾罐法是操作者手持罐口,在相應穴位和皮膚上滾動。
        搖罐是罐體吸拔穴位後,用手輕按罐底,先順時針,再逆時針,輕輕搖動罐體各20~30次,力量要柔和,不宜快。轉罐為單手搖罐,向左作水平轉動達90°~180°,然後再向反方向轉動,反覆10~20次,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如此均勻而有節奏的吸拔在皮膚上的罐體,使穴位區域反覆受牽拉,而增加了刺激量。
        提罐是緩緩上提罐體,雖有力,但不將罐體拉脫為度,反覆上提拉動皮膚,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痛感,常用在胃痛不適、婦女痛經、肝鬱不舒脅痛、脘部腹悶。
        臨床上有體瘦、頸短者,很難在斜方肌及頸部吸拔,故在施術部位(如斜方肌上緣、脛骨前肌群)塗潤滑介質,手握罐體,在罐口邊緣,由上向下輕刮,與走罐、閃罐法同時並用。
        發泡罐是吸拔部位產生水泡,啟開罐後並無痛感,可以針挑破或不必挑破,1~2天後,組織自行吸收,此法需患者同意,並密切注意、防止感染。
        罐內針,是針刺入特定穴位後,再在針上拔火罐,留針5~10分鐘,選用玻璃火罐,並隨時觀察罐內變化,此法不得用在胸背,以免造成氣胸。針外罐法是針刺後,起針以火罐吸拔針孔;行坐罐、針挑罐是在選好的穴位作常規消毒,用針挑破皮膚(刺痕淺)後用罐吸拔。梅花針罐是選好部位,經常規消毒後,以梅花針叩擊,見皮膚潮紅,略有血樣滲出物,隨後用大號玻璃罐吸拔。血罐是以消毒過之三稜針,刺破皮膚,吸拔出一定血液。該法適用於風熱感冒,急性扭傷,要密切注意出血量,身體弱者,吸拔時間不可過久,起罐後要塗龍膽紫藥水,以防止感染。
        藥罐法是藥與罐同煮,可把活血袪風藥,如羌活、獨活、當歸、紅花、麻黃、艾葉、川椒、川烏、草烏、木瓜置鍋內煮沸,再放入竹罐或木罐煮10~20分鐘,取出後罐口朝下,以毛巾緊扣罐口,擦掉罐口熱水,立即吸拔,扣在選定之區域或穴位。
        5. 拔罐的臨床應用
        大陸學者張淳及王濱的臨床記載,拔火罐可協助患者克服的適應症有胃脘痛、腹痛、厭食、泄瀉、呃逆、噯氣、便秘、中風、面癱、精神情志病、心絞痛、高血壓、低血壓、咳嗽、哮喘、頭痛、頸肩部疼痛、胸痛、背痛、腰痛、下肢痛、腱鞘囊腫、痛經、經多、經少、經少、經遲、經閉、漏症、經行頭痛、黃褐斑、帶症、乳癰、產後身痛、閉尿、遺尿、癱瘓、肺炎、泄瀉、目赤腫痛、溢泪(不自主的流眼淚)、蕁麻疹、纏腰火丹(帶狀疱疹)及痤瘡等。他們治療41例風寒外襲型感冒,令患者取坐位,雙手撐床沿,裸露背部,在督脈及膀胱經,塗一層石蠟油,把罐體吸拔於大椎穴後,手扶罐體,沿督脈緩慢向下推移到至陽穴,再上推到大椎穴,共6~8次,留罐於大椎穴,同法沿膀胱經,循行於大杼穴與膈俞穴之間。坐罐留於風門穴,若有咳嗽加拔雙側肺俞,留罐5~8分鐘,總有效率95%。
        河北省杜豁然及杜洪飛以針、灸配合拔火罐,協助30為痙攣性斜頸患者。
        1983年福建省學者協助105位蕁麻疹(屬中醫癮疹、風疹塊之範疇,臨床上可分為風熱、風寒及陰血不足等型)患者,取神闕穴,每天拔火罐三次,每次3~5分鐘,三天為一療程,有效率達96%。
        大陸學者協助180位泄瀉(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如水樣)患者,用閃火罐法,取龜尾穴(尾椎骨端),留罐5~10分鐘,一天一次,療效顯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5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拔罐的反应处理

1.正常反应: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将罐吸附于施治部位,由于罐内的负压吸拔作用,局部组织可隆起于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觉得局部有牵拉发胀感,或感到发热、发紧、凉气外出、温暖、舒适等,这都是正常现象。起罐后,走罐后,治疗部位出现潮红、或紫红、或紫红色疹点等,均属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待1至数天后,可自行恢复,毋需作任何处理。

2.异常反应:拔罐后如果患者感到异常,或者烧灼感,则应立即拿掉火罐,并检查有无烫伤,患者是否过度紧张,或术者手法是否有误,或是否罐子吸力过大等。根据具体情况予处理。如此处不宜再行拔罐,可另选其它部位。如在拔罐过程中,患者感觉头晕、恶心、目眩、心悸、继则面色苍白、冷汗出、四肢厥逆、血压下降、脉搏微弱,甚至突然意识丧失,出现晕厥时(晕罐),应及时取下罐具,使患者平躺,取头低脚高体位。轻者喝些开水,静卧片刻即可恢复。重者可用卧龙散或通关散吹入鼻内,连吹2-3管,待打喷嚏数次后,神志即可清。或针刺百会、人中、中冲、少商、合谷等穴;必在时注射可拉明、安息香酸钠、咖啡因等中枢兴奋剂。如果术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恐惧,术中能很好掌握病人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8-12-2005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以下情况不可拔罐

1.高度神经质、狂躁不安、痉挛抽搐不合作者。
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友病、紫癜病或咯血,以及白血病。
3.中度或重度心脏病、心力衰竭。
4.全身高度浮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5 0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拔罐时注意事项

①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②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③ 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④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12-2005 06: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套多少钱? 哪里有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05 09: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franklin 的帖子

首都的友谊书斋有卖北京康祝拔罐器。
1) 12个罐 RM 128.00
2) 24个罐 RM 168.00
3) 精装24个罐 RM 24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2-2005 09: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拉! 我也是买"康祝" 我是在海鸥商店买的!你用的怎样?我买百五块,只有12个罐 !拔罐时,你用舌么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05 09: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是两年前跟某药材店买的,也是12个罐,百多块(忘了)。医疗效果蛮不错的,可惜俺不会放血,否则某些治疗效果会更好!俺是干性拔罐,只是拔后通常会用一些药油来按摩一下。另外,在音像店里买了张《拔罐疗法》VCD来作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006 1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里面不是已经付送VCD吗? 还是更详细的?你以上所提供的,在VCD里和说明书有讲! 舍么是放血?怎么听起来有点恐怖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06 10: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咦~怎么现在的有送VCD啊?!俺以前买只是附送一本册子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06 1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放血拔罐是指在选定的穴位上或脓肿处,用三棱针扎上几针,再在上面拔罐。体内的瘀血、脓血会沿着针眼流出。放血拔罐时应注意:起罐后应做好消毒工作。本法一般用于发热、热毒引起的疾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医疗保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6-2024 01:00 PM , Processed in 0.072884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