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83|回复: 0

您在當孩子的“老闆”還是在當“顧問”?請看美國專家的精闢講解(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2-2020 1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lisa0270 于 7-2-2020 12:55 AM 编辑

如何教育好孩子,這是全世界的課題。它不僅牽扯孩子的前程,更關乎整個世界的未來。

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風俗不同,其特點也不同,所以教育方式千差萬別,但都有其好的一面。中國人有句話:取長補短。不妨大家也可藉鑑一下美國的教育專家們,對孩子是怎樣的教育理念?

我們現在居住在美國,我就把美國在教育孩子這方面做一些概述,雖然不全面但也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借鑒。

就從我家孩子說起。昨天我兒子亞歷克斯的學校放感恩節假,學校的童子軍組織他們去郊外野營。對野營和爬山超期等待的兒子昨晚早早就整理好了自己的行囊,但今早該出發時,他卻把自己反鎖在房裡,不管他爸和我怎麼催,死活不肯出來。

父子倆溝通了十幾分鐘,我們才知道他早上迷迷糊糊,把制服的褲子給尿溼了,怕他爸和我發現會說他,所以不願意出來。雖然他最後趕上了童子軍出發的巴士,但還是延誤了整個團隊的時間。

他爸爸對此事非常不滿的說:尿褲子換一條就好了,爲什麼害怕被說就變成這個樣子呢?都已經六年級了,這種小事還讓家長操心?

又跟我說:他很想傾盡全力來教育孩子,但卻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是的。無論是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缺乏自控,做功課和參加各種活動時缺乏時間管理,還是對未來缺乏自我驅動,我們對如何有效地幫助他並沒有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圖片:pixabay)

同樣對教養兒子發愁的還有我的同事老邁。他昨天跟我抱怨,11歲的兒子去參加電子鼓八級考試,卻忘了帶樂譜,真是很荒唐。他老婆不得不從公司請假回家幫兒子取譜子送過去……

幾個月前,我在中國大陸的朋友讓我給她一個建議。她不清楚已經在美國讀本科的女兒應該回國找工作好呢?還是留美繼續讀研好?
我說:“你操啥心啊,這應該是你女兒自己思考的問題啊!” 她說:“這麼重要的決定,我怎麼能不操心呢?萬一她選擇錯了,怎麼辦!最近海歸很不好找工作。”可以聽出她很焦慮。

在中國大部分70、80後的父母受教育程度都不高,家庭條件和經濟狀況也不太好,孩子全靠放養,但放養的孩子也出了不少優秀的人才,現在在國內外各領域裡都挑起了大樑。

那為什麼受過高等教育,經濟條件更好的70、80後自己在教養孩子時,就那麼糾結、焦慮和失控呢?

美國暢銷書《自我驅動的孩子》的兩位作者:臨床神經心理學家威廉·斯蒂克斯魯德和課外輔導機構準備事項的創始人內德·約翰遜認為:我們這一代空前焦慮的家長正在撫養迷茫和焦慮的新一代。

越來越多“虎媽”、“直升飛機”家長和“割草機”家長正在按照自己的意圖(出於為了孩子好)行使控制權,撫養出了沒有計劃性、缺乏目標和方向,缺乏自我控制、沒有“內驅力”的年輕一代。

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應該是家長停止干預,賦予孩子更多的選擇和決策自由。

威廉·斯蒂克斯魯德博士認為:孩子只有感到自己能夠主導生活並獲得想要的人生方向時,才可真正的產生“自主性”。

引導孩子,走自己的路(pixabay)

在過去三十幾年中,他一直為不同的美國家長和孩子提供家庭心理諮詢。很多家長向他抱怨:“我憎恨家裡晚餐後的時間,因為那簡直是第三次世界大戰。”而戰爭的導火線往往是因為父母強制孩子的學習,而發生爭吵使得孩子和家長產生對立。

家長應當停止充當孩子的“老闆”或“經理”,而嘗試著充當孩子的“顧問”這一角色。父母應當尊重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性,讓他認識到這是自己的作業,自己應該完成,父母只是在旁協助。

“放開手”,對很多焦慮的家長來說非常困難。他們覺得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複雜,也更加危險,所以必須不斷監督孩子,以確保他不會受到傷害或做出錯誤的決定。

他們擔心孩子在校學習成績,擔心孩子能否能考上精英大學,擔心孩子能否找到好工作等等。

恰恰是父母的這些狹隘的擔心,才會抓住孩子不願放手,給孩子的思想造成了無形的壓力。

為什麼孩子缺乏人生動力?美國心理學家說:因為父母剝奪了他們的“掌控權”

威廉·斯蒂克斯魯德博士說,多種研究顯示,孩子上大學和今後在經濟上或專業領域的成功與否並不“掛鉤”,甚至與孩子今後人生是否獲得滿足與快樂也毫無關聯。

他認為,家長不惜任何代價讓孩子上最精英的大學才有前途的理念,是錯誤的。現實是,我們不能“逼子成龍”,只能逐漸培養孩子的主動性,根據其興趣選擇努力學習的方向。

斯蒂克斯魯德在自己的孩子讀小學時,就做過很多研究:他認為學校成績與日後成功幾乎沒有關聯。

他對孩子說:我樂意看你的成績單,但我不看重,我更看重你努力發展自己——努力成為一名學生,更重要的是努力地成長,拓展自己人生的邊界。

如果你想成爲運動員或者音樂家,或其它你認爲重要的,那麼我會更重視你的這些理想,因爲這是你自發努力的動力,它將使你獲得成功,而僅靠學校成績並不能實現。

斯蒂克斯魯德博士的女兒上高中時,他曾對女兒說:如果你的學校成績拿了C,我將給你一百元的獎勵。這是為了讓孩子知道人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得成功,一時的挫折並沒什麼。後來,斯蒂克斯魯德的女兒獲得名牌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

同樣,斯蒂克斯魯德的兒子小學成績並不理想,甚至難以畢業。斯蒂克斯魯德採用相同的辦法鼓勵他。他從不監管他的學校作業,當兒子沒做好時,只是給予一些建議和幫助,通常孩子都會接受。

他認為,應啟發孩子如何學習,杜絕社交媒體和電腦遊戲,充分利用在家的時間,從多種渠道獲取知識。後來兒子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成為成功人士。

斯蒂克斯魯德提到,一位專門研究青少年學習專注動力的科學家瑞德.萊森(里德·拉森)的研究結論是:如果孩子投入到其喜愛的事物中去,就會開發其腦力,提升專注力、活力、動力而且沒有壓力。

所以,給予孩子自主性,讓孩子找到感興趣的專業和努力學習的方向,給孩子創造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就可教養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孩子的路自己選擇(pixabay)

斯蒂克斯魯德指出:對動機的研究表明,強烈的自主意識是發展健康的自我激勵的關鍵,這種自我激勵使兒童和青少年能夠熱情地追求自己的目標並享受自己的成就。

但是,在我們所測試或輔導的許多孩子中,我們看到的是一種激勵模式,一種極端的動機,一種是對成功的執著追求,另一種是極端的功利主義,對努力工作毫無意義。

根據心理學上廣泛認可的自決理論,人類具有三個基本需求:自主意識、能力意識和親和力。

可以說,“自主意識”是深深刻在我們的身體中的本能,就像飢餓或口渴一樣。當我們缺乏這種基本需求時,我們的動力會下降,或者我們從有驅動力變成基於恐懼,兩者都非常不健康。

如果您沒有感覺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就不能成為一個自我約束的人。

現在啃老族和禦宅男那麼多,部分原因是年輕人沒有像以前那樣擁有獨立的動力。他們想坐在家裡玩手機,不願意工作、談戀愛、結婚。他們習慣於其他人掌管自己的生活,沒有目標和方向。

我們真的不應該控制孩子,這樣做不應該成為我們的目標。我們的作用是教會他們獨立思考和行動,以便他們擁有在學校乃至生活中最重要的判斷力。

與其強迫他們去做他們抗拒的事情,不如去幫助他們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併發展內在動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11-2024 02:37 PM , Processed in 1.15165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