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11|回复: 0

新娘 新的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1-2020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new001 于 30-1-2020 02:23 PM 编辑
中國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媽。男人找的新娘,其實是新的娘。




老公還是兒子?何潔老公赫子銘被列出了三大「罪狀」:
老婆身材走樣事業停滯焦慮極了,他卻認為老婆情緒暴躁,不知道老婆真正惱怒的點在哪裡;
老婆積極進取要買大房子、好裝修、提高生活品質,他卻覺得老婆大手大腳,完全get不到老婆的心思;
老婆面對兩個孩子手忙腳亂不肯求助父母家人,他卻帶著兒子玩著遊戲,不明白應該怎樣為人父。
跟很多男人類似,戀愛時浪漫有餘,結婚後穩重不足,有網友評論說:把老婆熬成自己媽的男人最可恨。
愛情中,我們在尋找什麼?至少,中國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媽。男人找的新娘,其實是新的娘
為什麼要找媽?
因為在嬰兒期,我們得到的母愛質量普遍不怎麼樣。中國父母容易認為,孩子在3歲前怎麼對待都可以,反正孩子也記不住。
實際上,孩子越小,越需要呵護和照顧,如果孩子嚴重缺乏愛,就會導致最嚴重的心理問題。帶來的後果是,我們內心裡都有一個匱乏的嬰兒,渴望再有一次機會,找到好的母愛,以治療生命最早期的傷痛。
具體的表現,就是在到處找媽,不願生活自理,總想找人照顧自己,幫自己「擦屁股」。
這就是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巨嬰國》一書中所說的,中國人其實都是沒長大的——嬰兒
這有什麼科學根據嗎?
心理學是這麼解釋的:嬰兒的世界混沌未開,沒有「我」的意識,還處於一個叫做共生的特別階段。這時的嬰兒會覺得,他和媽媽是一體的,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嬰兒的各種需求,都有賴於媽媽滿足他。
精神分析學派的理論認為,媽媽對孩子自我的影響,是決定性的。俗話也說過,「爸爸熊,熊一個;媽媽熊,熊一窩」。
但是,我們的產假只是給媽媽一個身體恢復的時間,中國的老人又習慣將孩子從媽媽身邊搶走,社會與家庭一起製造了媽媽與嬰兒的分離
長不大的巨嬰到處找媽還只是我們社會病症的冰山一角。
世界混沌未開的嬰兒,除了共生之外,還有一個叫做全能自戀的重要心理特徵,即嬰兒覺得,他一動念頭,世界就應該圍繞著他的意志運轉。
這樣的嬰兒長大後,就成了巨嬰,即成年嬰兒,身體和年齡上,已經是大人了,但心理與內在,卻還是個嬰兒。
在中國,有一種隱秘的巨嬰現象,即充斥在多數國人心中的皇帝夢和皇太后夢
因為巨嬰的核心特徵是全能自戀,而皇帝,就是全能自戀被充分滿足的人,他一發號施令,整個世界就得圍繞著他的意志運轉。可以說,中國男人多有一個皇帝夢,而中國女人則多有皇太后夢。
影視中的乾隆戲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在講皇帝夢,而《甄嬛傳》、《羋月傳》等受歡迎,則是在講皇太后夢。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的事,中國人在熒幕里偷偷過了一把癮。
更糟糕的是,以武志紅的業內觀察,大多數的中國父母面對嬰兒時,常是各種忽略加懲罰。如果當嬰兒表達出一個渴望,渴望卻被忽略和受阻後,就會產生失望、悲傷、憤怒乃至怨恨,長久積壓,遺留下嚴重的心理問題。
譬如國內屢屢曝光的新聞:老人倒地。好心人去扶了一把,結果老人卻說,我就是你撞倒的。
怎麼解釋呢?因為這些老人是巨嬰,巨嬰不會為自己的失控負責,他們失控後一定要找一個人去怪罪,用怪罪對方的方式,為自己的失控開脫。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一位來訪者跟武志紅說,她爸爸永遠都在怪罪別人。譬如有一次她爸爸飯沒做好,卻怪罪她說:誰讓你在這兒礙手礙腳,害得我連飯都做不好!
這個說法讓武志紅覺得太奇葩,就發微博詢問大家遭遇過的奇葩歸罪事件,結果引起了很多人的吐槽:
「前任四級沒過,他父母打電話罵了我一通;
小時候父母愛打麻將,周末他們去打麻將的時候,我就去書店。他們要是哪天輸了的話,就說因為我去『輸』店了;
我不小心撞到柜子,把柜子打了一頓。」
這些歸罪別人的例子,都有這樣的共同點:自己遭遇了或大或小的挫敗,立即找一個身邊人或物去怪罪,覺得這個挫敗是這個身邊人或物所導致的
此外我們都知道,因為嬰兒還小,沒有力量,所以在嬰兒身上,共生和全能自戀還不會構成問題,但在巨嬰身上,一旦共生和全能自戀結合在一起,就成了共生絞殺這種可怕的玩意兒:我必須和你在一起,而且你必須聽我的
這種現象在中國其實很日常,譬如家庭關係:父母必須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而孩子必須聽父母的。
武志紅常年致力於心理諮詢,他見過的離婚案,六成都是因為老人進入小家庭後,想當家作主或爭風吃醋而引起的。
待成長的巨嬰國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以上種種現象,看似是我們的日常,卻深深根源於我們的心理狀態——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這樣的成年人,是巨嬰。
巨嬰有著全能自戀心理,這樣的心理機制下,催生了中國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症、無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鬱症等一系列當下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如果一個國家,國人集體心理發展水準還處於嬰兒期,那這個國家,就是巨嬰國了。
中國,你說是不是呢?
作為中國人,你我都是不同程度上的巨嬰。
所以,也不要輕易拿巨嬰這個概念,去攻擊其他人,而是應該思考一下,我們如何相處?
巨嬰最重要的心理特徵是共生與全能自戀,結合在一起構成共生絞殺。和巨嬰相處的核心,就是該如何面對這份共生絞殺。
第一個關鍵是,懂得界限,即,你是你我是我,特別是,每個人要為自己的感受負責。
中國是集體主義傳統的國家,如果用一句話來傳達中國式關係,「剪不斷理還亂」最為傳神,「難得糊塗」則是處理中國式關係默認的規則。守住界限,可以說是國人複雜關係中的第一難點,但也是第一要素。
那些不太重要的關係,比如朋友、同事、同鄉等,要守住界限。
那些很重要但不是必須住在一起的關係,也要學習守住界限。比如最好不要是大家庭住一起,已成家的孩子,如無非如此不可的必要,不要和父母等老人住在一個屋檐下。
那些最親密的關係如夫妻關係中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psychology/6kqo6pq.html
老公還是兒子?何潔老公赫子銘被列出了三大「罪狀」:
老婆身材走樣事業停滯焦慮極了,他卻認為老婆情緒暴躁,不知道老婆真正惱怒的點在哪裡;
老婆積極進取要買大房子、好裝修、提高生活品質,他卻覺得老婆大手大腳,完全get不到老婆的心思;
老婆面對兩個孩子手忙腳亂不肯求助父母家人,他卻帶著兒子玩著遊戲,不明白應該怎樣為人父。
跟很多男人類似,戀愛時浪漫有餘,結婚後穩重不足,有網友評論說:把老婆熬成自己媽的男人最可恨。
愛情中,我們在尋找什麼?至少,中國人的情感模式,都是在找媽。男人找的新娘,其實是新的娘
為什麼要找媽?
因為在嬰兒期,我們得到的母愛質量普遍不怎麼樣。中國父母容易認為,孩子在3歲前怎麼對待都可以,反正孩子也記不住。
實際上,孩子越小,越需要呵護和照顧,如果孩子嚴重缺乏愛,就會導致最嚴重的心理問題。帶來的後果是,我們內心裡都有一個匱乏的嬰兒,渴望再有一次機會,找到好的母愛,以治療生命最早期的傷痛。
具體的表現,就是在到處找媽,不願生活自理,總想找人照顧自己,幫自己「擦屁股」。
這就是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巨嬰國》一書中所說的,中國人其實都是沒長大的——嬰兒
這有什麼科學根據嗎?
心理學是這麼解釋的:嬰兒的世界混沌未開,沒有「我」的意識,還處於一個叫做共生的特別階段。這時的嬰兒會覺得,他和媽媽是一體的,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嬰兒的各種需求,都有賴於媽媽滿足他。
精神分析學派的理論認為,媽媽對孩子自我的影響,是決定性的。俗話也說過,「爸爸熊,熊一個;媽媽熊,熊一窩」。
但是,我們的產假只是給媽媽一個身體恢復的時間,中國的老人又習慣將孩子從媽媽身邊搶走,社會與家庭一起製造了媽媽與嬰兒的分離
長不大的巨嬰到處找媽還只是我們社會病症的冰山一角。
世界混沌未開的嬰兒,除了共生之外,還有一個叫做全能自戀的重要心理特徵,即嬰兒覺得,他一動念頭,世界就應該圍繞著他的意志運轉。
這樣的嬰兒長大後,就成了巨嬰,即成年嬰兒,身體和年齡上,已經是大人了,但心理與內在,卻還是個嬰兒。
在中國,有一種隱秘的巨嬰現象,即充斥在多數國人心中的皇帝夢和皇太后夢
因為巨嬰的核心特徵是全能自戀,而皇帝,就是全能自戀被充分滿足的人,他一發號施令,整個世界就得圍繞著他的意志運轉。可以說,中國男人多有一個皇帝夢,而中國女人則多有皇太后夢。
影視中的乾隆戲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在講皇帝夢,而《甄嬛傳》、《羋月傳》等受歡迎,則是在講皇太后夢。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的事,中國人在熒幕里偷偷過了一把癮。
更糟糕的是,以武志紅的業內觀察,大多數的中國父母面對嬰兒時,常是各種忽略加懲罰。如果當嬰兒表達出一個渴望,渴望卻被忽略和受阻後,就會產生失望、悲傷、憤怒乃至怨恨,長久積壓,遺留下嚴重的心理問題。
譬如國內屢屢曝光的新聞:老人倒地。好心人去扶了一把,結果老人卻說,我就是你撞倒的。
怎麼解釋呢?因為這些老人是巨嬰,巨嬰不會為自己的失控負責,他們失控後一定要找一個人去怪罪,用怪罪對方的方式,為自己的失控開脫。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一位來訪者跟武志紅說,她爸爸永遠都在怪罪別人。譬如有一次她爸爸飯沒做好,卻怪罪她說:誰讓你在這兒礙手礙腳,害得我連飯都做不好!
這個說法讓武志紅覺得太奇葩,就發微博詢問大家遭遇過的奇葩歸罪事件,結果引起了很多人的吐槽:
「前任四級沒過,他父母打電話罵了我一通;
小時候父母愛打麻將,周末他們去打麻將的時候,我就去書店。他們要是哪天輸了的話,就說因為我去『輸』店了;
我不小心撞到柜子,把柜子打了一頓。」
這些歸罪別人的例子,都有這樣的共同點:自己遭遇了或大或小的挫敗,立即找一個身邊人或物去怪罪,覺得這個挫敗是這個身邊人或物所導致的
此外我們都知道,因為嬰兒還小,沒有力量,所以在嬰兒身上,共生和全能自戀還不會構成問題,但在巨嬰身上,一旦共生和全能自戀結合在一起,就成了共生絞殺這種可怕的玩意兒:我必須和你在一起,而且你必須聽我的
這種現象在中國其實很日常,譬如家庭關係:父母必須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而孩子必須聽父母的。
武志紅常年致力於心理諮詢,他見過的離婚案,六成都是因為老人進入小家庭後,想當家作主或爭風吃醋而引起的。
待成長的巨嬰國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以上種種現象,看似是我們的日常,卻深深根源於我們的心理狀態——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這樣的成年人,是巨嬰。
巨嬰有著全能自戀心理,這樣的心理機制下,催生了中國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症、無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鬱症等一系列當下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如果一個國家,國人集體心理發展水準還處於嬰兒期,那這個國家,就是巨嬰國了。
中國,你說是不是呢?
作為中國人,你我都是不同程度上的巨嬰。
所以,也不要輕易拿巨嬰這個概念,去攻擊其他人,而是應該思考一下,我們如何相處?
巨嬰最重要的心理特徵是共生與全能自戀,結合在一起構成共生絞殺。和巨嬰相處的核心,就是該如何面對這份共生絞殺。
第一個關鍵是,懂得界限,即,你是你我是我,特別是,每個人要為自己的感受負責。
中國是集體主義傳統的國家,如果用一句話來傳達中國式關係,「剪不斷理還亂」最為傳神,「難得糊塗」則是處理中國式關係默認的規則。守住界限,可以說是國人複雜關係中的第一難點,但也是第一要素。
那些不太重要的關係,比如朋友、同事、同鄉等,要守住界限。
那些很重要但不是必須住在一起的關係,也要學習守住界限。比如最好不要是大家庭住一起,已成家的孩子,如無非如此不可的必要,不要和父母等老人住在一個屋檐下。
那些最親密的關係如夫妻關係中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psychology/6kqo6pq.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3-2-2025 02:00 AM , Processed in 0.11121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