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27|回复: 1

《心經》到底在說什麼?(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8-2019 0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經》
經文:「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經文的意思是:「真心的實際理地沒有十二因緣所說的無明,當然也就沒有無明盡這件事,乃至沒有十二因緣所說的老死,也沒有老死盡;真心的實際理地沒有苦、集、滅、道四聖諦可言,沒有智慧、也沒有任何所得,因為真心無所得的緣故,親證此真心的人名為菩提薩埵,也就是菩薩摩訶薩。」從經文的開示可知,真心的實際理地沒有所謂的十二因緣、四聖諦可言,也沒有智慧可說,衪的體性就是無所得;菩薩親證無所得真心之後,就從凡夫位的名義菩薩變成真實義菩薩。
真心離見聞覺知,不在六塵中分別,所以無所得,是清淨的體性。但是喇嘛教的應成派中觀六識論者,由於不相信經中開示「真心清淨」的道理,所以不承認真心存在,認為一切都是緣起性空、性空唯名,成為 佛所說的斷見外道;他們又執意識心為常,認為意識心是一切染淨法之根本,因此是佛所說的常見外道,所以具足了常見與斷見二種錯誤知見。
又,經中開示︰「真心的體性沒有間雜,衪言語道斷、離見聞覺知,名非有;卻藉種種緣出生有見聞覺知的七轉識,名非無;合稱為非有非無。衪本身不在六塵中分別,名非知;卻出生了七轉識在六塵中廣作分別,名非不知;合稱為非知非不知。」這敘述了真心、空相、以及真心與空相兩者之間的關係。
接下來分別探討聲聞四聖諦、緣覺十因緣、十二因緣等法與真心的關係。聲聞是因為聽聞 佛語開示,從四聖諦開始觀察,了知世間的種種法都是生滅不已、沒有真實不壞的體性,所以是苦,包括三苦與八苦,名為苦聖諦。再觀察這些苦聚集的原因是什麼?最主要是因為有了這個色身,這個色身具足五陰十八界,因而造作種種業,才導致有情在三界中不斷地受苦;聲聞如實了知蘊處界是眾生諸苦聚集之因的真實道理,名為苦集聖諦。
既然已知諸苦聚集的原因是因為有五陰身的關係,因此把這個五陰身滅了,種種苦就不會再出現;知道如何將諸苦聚集原因消滅的真實道理,名為苦集滅聖諦。然而要將種種苦聚集的原因消滅,一定要有方法才能成就,所以聲聞透過四念處觀、八正道等法將五陰身滅了,種種苦也就不存在了,於捨壽時,可以入無餘涅槃,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如是了知將種種苦聚集消滅的真實道理,名為苦集道聖諦。
緣覺也是透過 佛語開示,觀察十因緣、十二因緣而斷結證果。緣覺先從十因緣的老、病、死往上逆推,知道有生才有老、病、死出現;如是再往上逆推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等,到這個識為止,就不能再往上逆推了。所以佛在經中開示:「齊識而還,不能過彼。」因此緣覺知道:十因緣中有一個識存在,而這個識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沒有任何一法可以超過衪。再以這個識為基礎,由十二因緣往上逆推,如何使十二因緣之每一支消滅?一一推究的結果,了知都是因為無明的關係,使得眾生造作種種善行、惡行,如果將無明滅了,行也就滅了;行滅了,識陰六識也就跟著滅了;乃至生滅了,老病死也就跟著滅了,純大苦聚也就滅了。
從以上的分析可知:一者、聲聞是觀察蘊處界虛妄,緣覺是觀察十因緣、十二因緣,因而斷了三縛結成為初果,乃至斷了五上分結成為四果阿羅漢,於捨壽時,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將自我消失入無餘涅槃;捨壽前,證得還有餘苦所依的有餘涅槃。二者、緣覺與阿羅漢都因為信受 佛語開示,知道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還有本際存在,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可是卻不知道這個本際在哪裡?三者、緣覺與阿羅漢於捨壽時入無餘涅槃,但他們都沒有證得涅槃,因為自己的蘊處界都滅盡了,還有誰證涅槃?已無蘊處界任何一法存在,不可能證涅槃。
二乘人僅是將自己的蘊處界滅盡而入無餘涅槃,其實沒有證涅槃,只是 佛方便說他們證涅槃。然而菩薩如果不證涅槃的話,則終將無法成佛,所以 佛才要為菩薩詳細解說涅槃的種種內涵,讓菩薩於三大無量數劫之後,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真心的另一個體性是無智,就是說真心的實際理地沒有智慧可言,有智慧的是真心所生的七轉識中的意識,祂能詳細分別諸法,使三乘行者變得很有智慧。譬如聲聞透過意識來觀察蘊處界虛妄,了知蘊處界無有一法真實,使得意識不再以自己為真實我,於捨壽時,運用智慧來滅盡自己的蘊處界,讓自我消失而入無餘涅槃,所以說意識很有智慧。
同樣的,緣覺觀察蘊處界虛妄,並且知道有一個「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識存在,了知祂是十因緣、十二因緣背後的原動力,如果缺少祂,一切都無所能為,可是卻不知道這個識在哪裡?此外,緣覺也知道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因此運用智慧來滅盡自己的蘊處界而入無餘涅槃。這都是意識所行的境界,所以說意識很有智慧,而真心則無所謂智慧可言。
菩薩則是透過意識去參禪而證得真心之所在,成為名符其實的觀自在菩薩,因而有了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脫德出現。三乘都同樣具有解脫德;但是菩薩的法身德與般若德,卻是二乘人窮盡神通與智慧所無法了知的智慧境界。譬如二乘人入無餘涅槃,但不知道無餘涅槃本際在哪裡?不知道無餘涅槃究竟是什麼?可是菩薩卻可以很詳細說明無餘涅槃是沒有六根、六塵、六識的極寂靜境界;菩薩證此無餘涅槃本際,當下就是涅槃,不必像二乘人想要灰飛煙滅成為涅槃;菩薩為了成就佛道,故意留惑潤生不入涅槃,繼續入胎受生,取得未來世五蘊身繼續佛菩提道的修行。
從以上分析可知,有情的意識能觀察蘊處界虛妄,能親證一切有情真心之所在,使三乘行者變得很有智慧。然而意識卻是真心藉緣輾轉出生的法,為識陰六識所攝,因為意識能夠很詳細地分別法塵,因而有眾生所了知的諸法出現;可是真心不會六塵,只是配合意識所需,所以仍然沒有智慧可言,因此說真心無智。
                                                                                                                                                                                                                                 
真心還有另外一個體性——無得。由於真心的實際理地無有一法存在,所以說真心無所得;若依現象界而言,當然是有得、有失,可是轉依真心無所得之後,也變成無得無失了。譬如布施,布施者將自己的財物布施出去,是有失,可是得到歡喜的布施以及未來世可以獲得福德的果報,是有得;被布施者得到布施的財物,並且很歡喜地接受布施,是為有得,可是未來還是要償還布施者的財物,是為有失;所以,對布施者與受施者來說是有得有失。可是對菩薩而言,轉依了真心無所得之後,哪裡有三施呢?怎麼會有得有失呢?顯然沒有!所以說,菩薩依真心的實際理地來觀待一切布施行,無有施者、受者與所施之物,這才是真正的三輪體空,這樣的布施也才是真正的智慧到彼岸。不是透過意識思惟想像,將施者、受者與所施之物當作沒有這件事發生,叫作三輪體空。
又譬如,菩薩在沒有找到真心之前,是有所失,如今找到真心之所在,名為有所得;可是這個真心是菩薩本有的東西,並不是另外找到一個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所以菩薩找到本有的真心,仍然是無所得。菩薩如果能夠這樣看待世間的所有一切法,知道在現象界中雖然有得有失,可是轉依真心無所得的體性之後,則亦是無得無失,才知道真心是真正的無所得法。
真心的實際理地沒有無明等十二因緣存在,也沒有苦集滅道之四聖諦存在,所以沒有任何智慧可言;既然沒有智慧可言,當然是無所得,菩薩就在無所得之中成為真正的菩提薩埵,也就是成為真正的菩薩摩訶薩。菩薩證此無所得心,並轉依真心無所得之體性,在佛菩提道上繼續用功修行、廣度有情,雖然示現有所得,可是實際理地仍然是無所得;如是於三大阿僧祇劫後,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1-2021 0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懂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12-2024 07:22 AM , Processed in 0.11571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