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请教给我们祈祷
张神父
在路18:1—8中,主耶稣为门徒讲了不义判官与寡妇的比喻。透过比喻,主耶稣告诫门徒祈祷要恒心。同时我们也看到寡妇因诚心诚意、恒心不懈地恳求,获得了所求的恩典。
对于祈祷这个名词我们最熟悉不过,可我们虽然对祈祷这个名词很熟悉,对祈祷却不一定能做得很好。所以我们应该看一看:我们的祈祷做得怎样?祈祷中我们应怀有什么态度?祈祷与我们的生活又是什么关系?
祈祷是与天主交心,与天主进行沟通,加深与天主的关系,同时向天主表达我们的心声,使我们与天主的关系更密切。从此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祈祷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祈祷的目的,就在于更接近天主,加深与天主的关系。
虽然我们是基督徒,但很多时我们不愿意祈祷,祈祷疏忽,诵念经文只走形式,不能口诵心维。祈祷时间稍长一点就分心走意,不能集中精力,无法投入。有时我们不知道该如何祈祷;更多时候我们忽略了祈祷的重要,所以至今我们还没有掌握祈祷的要领、祈祷的方法。
首先我们当培养祈祷的需要。
如果我们没有祈祷的需要时,我们是不会从祈祷中获得神益的。这就像一桌丰富的隹肴摆在一个没有食欲的人面前一样。他没有进食的需要,即使他勉强吃了,也不会被吸收的。当宗徒们有了祈祷的需要时,才请求主耶稣教给他们祈祷,主耶稣教给了他们念天主经。我们有很多的时候没有祈祷的需要,也就是祈祷不恳切,因而在祈祷中没有收获。路18:1—8中,如果那个寡妇没有恳切的心,她不会恒久在求判官,自然也不会得到祈求的结果。我们要培养祈求的需要,就要明白祈祷的重要。
我们要想知道祈祷的重要,就要看福音中耶稣所做的。耶稣传教之前在旷野中接受魔鬼的试探的时候,他在祈祷;在重大事件之前,如拣选宗徒之前,他在祈祷;(路6:12)派谴七十二门徒之后,他感谢天父,(路10:21—22)教导门徒工如何祈祷;(路11:1—4)受难前他在山园祈祷;(路22:42)这些都说明了祈祷的重要性。祈祷中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幅度:钦崇、感恩、求恩、补赎,因为天主是主宰宇宙的君王,他应受钦崇;在生活中我们屡次接受了天主的施恩,我们应该感恩;未来的生活仍然需要天主的恩惠,我们要求恩;在生活中因着我们的不顺,犯了很多的罪过,我们应该补赎。从祈祷涵盖的四个幅度,我们也会看出祈祷的重要。有谁不在天主的统治之下呢?有谁没有接受天主的施恩呢?不论越性本性,有谁不需要天主施恩呢?又有谁没有犯过罪过呢?可惜在祈祷中,我们只注重求恩幅度,忽略了祈祷中涵盖的其他幅度。如在日课的诵念中,本来有钦崇、求恩、感恩、补赎为主题的圣咏,而在我们诵念时,却没有意识到。所以一提到祈祷,马上与求恩联系起来。我们应该意识到,不但明白应该求恩,也应该钦崇、感恩、补赎,使我们祈祷的内容更丰富。
很多时候,我们也表现出不会祈祷,不知道求什么才对。就像雅名伯的母亲向耶稣祈求的那样:“你叫我的这两个儿子在你王国内,一个座在你的左边,一个座在你的右边。”(玛20:21)显然她不知道自己求的是什么;我们也会像宗徒若望一样,当主耶稣同宗徒向耶路撒冷走去时,路过一个撒玛黎雅人的村庄,村中人不愿意收留他们,若望向主说:“主你愿意我们求从天降火烧死他们吗?”他不知道自己如何祈求才对。
不要想我们比起他们我们会祈祷,有时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祈求的是什么。我们自以为我们向天主求的是饼、鱼、鸡蛋,可实际我们向天主祈求的是石头、毒蛇、蝎子。我们的祈求不自觉转向本性利益,以自我为中心,祈祷中会排斥与我们敌对的人,与我们意见不投的人。这与正说明我们像他们一样。我们有时会觉得他们的祈求会引我们发笑。所以我们也应像他们一样转变自己。我们也不要自傲地认为自己会祈祷。当我们看宗徒成长的历程,也正是我们灵修成长的历程。
也正因为我们不知我们求的是什么,求的错误,天主也没有给予。
在实际生活中,不可否认,我们处于这样无知的祈祷状态,能有什么效验呢?我们不知道怎样祈祷,但是不要怕。圣神亲自以不可言喻的叹息代我们转求(罗8:20)。虽然我们祈求的恩典不利于我们的灵魂,虽然天主不会赐给我们这样恩典,但因我们是善意的祈求,天主也一定会把对我们对救灵魂有益的恩赐给我们,并且所赐的恩典是我们所意想不到的。(我们求得不正确,但圣神求的是正确的。)
有时我们在祈祷也会有负罪感,因而心怀恐惧,担心因我以前所犯的罪过,天主能否俯允我?我们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伯多禄就是这样,当他看到因主耶稣的一句话,网了满满两船鱼时,他意识到自己是罪人,立刻向主说:“主啊!请离开我,因为我是个罪人。”但主耶稣并没有因伯多禄意识到自己是罪人而远离他。当我们有负罪感时,自然信心会减弱。我们应知道:我们的罪因主耶稣已被天主接纳,被他的爱所融化。我们应清楚这一点:在我们还在罪恶中时,天主就派遣圣子走向我们。在今天他也不会因我们以前所犯的罪而不俯听我们的祈祷。所以在祈祷时应该怀着亚巴郎为索多玛城祈祷时的那种信心。
在祈祷中,我们往往缺乏恒心。我们希望祈祷马上见效,我们没有忍耐,我们不能等待。通过福音我们看到:那个寡妇并不因为自己一两次地祈求判官对之置之不理而丧气、灰心,她反而不间断自己的恳求,直到判官司允了她的祈求为止。我们在祈祷中要有这寡妇那样的诚心与恒心。不义的判官都能垂允了寡妇的祈求,更何况我们祈求的是仁慈的天主呢?所以通过比喻耶稣也告诉我们:“天主听到他所召选的人日夜呼吁……他会延迟援助他们吗?”
有时我们会问,在我们祈求他之前,天主已经知道了我们的愿望,但在我们祈祷之后,又为什么不会立刻给予我们呢?我们得因信德进入了现在所站处的恩宠中,并因希望分享天主的光荣而欢跃。不但如此,我们在磨练中也欢跃,因为我们知道:磨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望德,望德不叫人蒙羞。(罗5:2—5)无论撒种者如何期盼,他撒下的种子长出来都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我们需要耐心地等待。我们知道:早产儿是不成熟的,所以我们不能因我们一次两次没有发生效验的祈祷而灰心。我们要有耐心,我们也要等待,要恒心不懈,应有寡妇一般的恒心。
我们应清楚:一次好的祈祷决不是由自己的意愿而发,是由天主圣神而发。一个会祈祷的人,一定会呼求圣神的助佑,总不会以自己为中心。在祈祷时他一定会意识到天主是主宰,他所怀有的是钦崇的心,承认天主的全能,认识自己的卑微。当他在生活中接受天主的恩赐,一定会心怀感恩之心来领受。他在祈祷中不会忘记向天主感恩。从主耶稣所讲的法利塞人的比喻中,我们看到与此相反的祈祷态度。法利塞人在祈祷中以自我为中心,他口中感谢天主,但把因恩宠所结的果实归于自己,没有承认天主至高无上的权威,把这些功劳摆在天主面前。他的祈祷中认为自己无罪,不像他人,更不像税吏满身罪污,因此,他不需要天主。
一个好的祈祷,一个会祈祷的人,他会意识到自己是罪人,会为已往所犯下的罪过而忏悔,他也会借祈祷的善功来补赎自己的罪。好的祈祷应该是:“主啊,如果你愿意,或为你有光荣,你就赐予我……”我们看圣经中那个癞病人就是这样祈祷:“如果你愿意,你就能洁净我。” 这个人应该成为我们祈祷时效法的榜样。
好的祈祷是求天主改变我们自己为他人,而不是求天主改变他人为我们。好的祈祷是求天主助佑我们帮助他人,而不是求天主助佑他人来帮助我们。好的祈祷是求天主让我能奉献、牺牲、施予,而不是一味收获、接受……
总之,我们要向天主奉献好的祈祷,成为会祈祷的人。但在生活中也应该活出我们祈祷的精神。我们不能在生活中祈求天主的助佑,而我们自己不勉励;我们在生活中其实就是这样的:祈求天主帮助我们背十字架,总想把十字架放在一边;我们祈求天主增加我们的信德,对天主赐予增信德的方法却不接受;我们祈求天主赐予我们效法主耶稣谦逊,但我们对人对事总是傲慢;我们祈求天主赏赐我们洁德,但我们自己不固守心门,不谨守眼目,对色情的书刊又非常感兴趣;我们求天主让我们爱人,我们对人的缺点总不能忍耐,对比我能力强的人心怀嫉妒……
我们祈求天主助佑我们的,也正是我们自己应该努力的。我们不能把天主在我们的生活中受我们摆布,我们不能什么也不做,只等天主替我们成就。
经过认真查考会发现:我们可能不是一个愿意祈祷的人,不是一个会祈祷的人,也可能是一个对祈祷没有感到需要的人。我们应努力转变自己,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个愿意祈祷的人。在圣神的推动、启迪之下成为一个会祈祷的人。
也真正能成为一个借祈祷让生活得到改变的人。
厄玛乌的门徒
厄玛乌的故事是在耶稣复活的当天下午发生的。门徒中有两个人看到耶稣死亡、埋葬而灰心失望,离开了耶路撒冷走向厄玛乌(厄玛乌在耶路撒冷以西十一公里)。在这条路上,主耶稣进入了他们的旅程,伴他们同行,他们却没有认出耶稣。
也许是因为他们向西行走,太阳的光辉耀人眼目,没有认出耶稣来;也许是因为他们灰心失望,心情沮丧,无心专注与他们同行的是谁,因此耶稣就在眼前,他们也不认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我们愿意跟随耶稣,但我们与两位门徒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被一些“耀人眼目”的东西,蒙蔽我们的眼睛。使我们在神修上有朦胧的感觉,看不清走在信仰路上,有耶稣与我们同行。在许多事上,我们专注于他人的弱点,看不到希望,心情沮丧忧伤,看不到有耶稣与我们同行。
但主耶稣并不因为门徒没有认出他来而远离他们,不在他们的行程中。信仰的路上,虽然有时看不出有主耶稣与我们同行,可我们应该相信:耶稣一直伴随我们。他就在我们身边,有时会借我们身边的一个人,或身边发生的一件事,向我们昭示他自己。所以需要我们用信德的眼光去看。
从他们与耶稣的对话中,我们会发现:他们原来希望耶稣是拯救以色列的那一位,与他们希望的恰恰相反——主耶稣没有按他们设想的拯救以色列,却屈辱的死了。门徒的答话,不仅是他们两人对耶稣的想法,也可以代表当时所有门徒的思想。他们以为耶稣是一位先知,是百姓所信任的天主派遣来拯救世主以色列的先知。
福音中的耶稣静听他们讲话,然后责备他们,因为他们错懂了圣经,以为先知所预言的默西亚是征服世界统治万邦的君王,他们还不明白默西亚必须经过苦难,然后才能进入光荣的道理。
一个有信仰人在他灵性成长的历程中,一定要清楚默西亚先经过苦难,然后才进入他的光荣。这是基督的逾越奥迹,也是一个基督徒的逾越奥迹:与基督一起进入苦难,死于自己。死于自己需要克服自己的欲念与想法。一个不能限制自己、克制自己的人,是不能死于自己的;一个不能死于自己的人,不能活于耶稣。所以一个活于基督的人,就必须进入逾越奥迹。
有人说自己喜欢基督的苦难,有人说自己喜欢基督的复活;但只有苦难没有复活,所受的苦是没意义的;但只有复活没有苦难,复活是人的空想。因为复活是经死亡产生的结果。所以苦难、死亡、复活是整个的,逾越奥迹是一个整体,是不能分开的。
两位门徒跟随耶稣至少有一段时间,本应该明了耶稣的话。他们一定也听过耶稣对自己死而复活的预言,可是他们还错误地以为耶稣应做强权的君王。同样,我们也不要以为我们自己的信仰有了多么多么深。很多时候我们与两位门徒一样,明白自己是有信仰的人,很多事却不能怀有信仰的看法。更多时候我们看人、看事很人性化,阻碍了我们发展信仰。
人性的看法与神性的看法有一定的出入。一个有信仰的人应从人性的看法转向灵性的看法,不从人性的看法转向灵性的看法上,他的信仰是肤浅的。如果不能从人性的看法上转向灵性的看法,我们在接受世人看来的“失败”时,会像两位门徒一样灰心失望,感到没有出路。
两位门徒认为耶稣办事、讲话都很有权能,所以人性的看法,很容易把一个有能力的人与政治挂勾。因此门徒认为耶稣应成为强权的君王,拯救以色列王国。
同样,一个有信仰的人不注向灵性的看法,有办事、说话的能力,他也能像一个政治家一样玩弄政治手腕,强权争取社会的地位,以达个人之目的。偏离主耶稣召叫我们的目的。
我们总有类似的倾向:做一件事时,往往在人群中会找一个会说话,有办事能力的人。当然我不是说这样做错误,但我们的倾向是过于依赖人,自然不会把自己托付在天主手中。
在福音中,耶稣把梅瑟五书和先知书中有关默西亚的预言,一一都给两位门徒解释了,关于默西亚必须受苦的预言,已经实现了。因此那有关复活和光荣的预言也必定实现。
一个有信仰的人必须在这一点上持坚定的信仰。如果不能持有坚定的信心,在信仰就上会摇摆不定。当然关于复活,有我们不明白的内容,会有疑惑,但至少我们应该明确,基督复活是一个事实,更是我们的信仰。
保禄宗徒对基督的复活抱着坚定的信心。当他向人介绍死人复活时,有人嘲笑他,他说:“如果说死人复活是没有的事,基督就没有复活;如果基督没有复活,我们信仰是假的,我们的宣讲是空的。”“我们现在所受的苦楚,与将来所要显示的光荣是不能比较的。”如果一个基督徒认为基督做的都是“傻事”,不仅是他的价值取向有问题,他的信仰更有问题。
当我们看到耶稣对两位门徒的责备:责备他们的无知,对灵性反应迟钝,我有什么感觉?可以想像我们的心也应被刺痛。当我们反省自己的生活时,也有信仰上的无知,在属灵事物上的迟钝。主耶稣对两位门徒的责备,也是对我们的责备。
本来两位门徒在耶路撒冷之前,已经听到了耶稣复活的消息,并且到坟墓上去看过。坟墓确实已空,但他们也没有探寻究竟,就草率地离开了耶路撒冷;耶稣曾预言过自己死而复活,他们一定听过耶稣的预言,但耶稣的话没有深入他们的内心。因此,当耶稣复活时,他们内心毫无意识、毫无准备。
当我们反省自己时,也有与两位门徒一样的地方。福音没有在自己内心扎根,所以做事的时候,不是福音精神的取向,而是自我认定的价值取向。由于我们对福音精神记忆的不够深刻,圣言不能进入我们内心,我们会不知不觉地以本性的方式对人对事。
一个基督徒应该对圣言有聆听的心态。把圣言默存于心、反复思索,深刻领悟,让圣言充实我们的头脑,圣言扎根于内心,并不断努力实践于生活,使生活福音化,并让圣言成为我们的一部份或全部。
基督徒的生活,就是放下自己,把一切放在基督内,在基督内行动、存在、生活、工作、休息……与基督相似。一个越相似基督的人,他越有把人带向基督的能力。
当耶稣做完了让门徒正确认识默西亚的工作以后,他隐没了。隐没后,两位门徒的生命历程开始转变。由厄玛乌返回耶路撒冷,迷途知返,由背离生命之路回到生命之源。这也是基督徒回归的路程。他们两位满心火热,连夜返回了耶路撒冷。
一个基督徒,也应该有一颗火热的心,应让圣神充满。一个让圣神充满的人,他才能有为主工作的热诚,不辞辛劳去传扬福音。
我们是厄玛乌的门徒,但我们愿意走向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