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16|回复: 1

我所知道的李小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9-2016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據《新世紀周刊》)


電視劇《李小龍傳奇》讓中國觀眾重新開始關注這位英年早逝的天王巨星,在被各種傳奇方式塑造的背後,李小龍到底僅僅是個功夫演員、武林高手還是一位真正的武術家?李小龍師弟的徒弟朱江明撰寫此文,講述他所知道的李小龍。
拜師唐樓

生於美國舊金山的李小龍,在香港度過了他的童年,8歲的時候,他在電影《細路祥》中的扮相頗似三毛,完全是豆芽型的身材。更糟糕的是,據截拳道研究會主席史旭光介紹:「李小龍不僅體弱而且雙腿還不一樣長,即便是他成年後,以武會友馳名中外,左右兩條小腿還是相差了0.12寸。另外,他下蹲時足跟還不能沾地。」依照現在的運動員選拔標準,他是很難被市一級的武術隊選上的。

李小龍的父親是當時著名的粵劇名伶李海泉,一直堅持練習太極拳,在很長一段時間粵劇團曾經是反清志士的藏身之處,作為老式戲班出身的李海泉即便不是一個武術高手,也曾經接觸了多年的武術,他才是李小龍的武術啟蒙師傅。



李小龍拜詠春拳名宿葉問為師。葉問本人原是佛山一位富家公子,20世紀40年代末移居香港,以教授武術為職業。現在有很多人以為葉問的武館像黃飛鴻的寶芝林一樣有個很大的院子,實際上這個武館只是在「唐樓」樓上的一個100多平方米大的門廳而已,葉問本人就住在隔壁。唐樓是一種盛行於20世紀50、60年代的香港樓宇建築,特點是高約六七層,沒有電梯且樓梯狹窄只夠一人通過。現在這種樓宇還大量存在於香港市區之中,至今幾個比較有名的詠春武館還是在當年葉問武館附近的唐樓上開業。李小龍當初拜師並不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與影視作品不同的是,沒有證據顯示李小龍拜葉問為師是因為他父親的緣故。大部分見證人的追述都認為其拜師是基於葉問徒弟的推薦,其中張卓慶的可能最大。在拜師的一刻,李小龍並不知道自己的師傅有多厲害,只是基於朋友間的信任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進了這個並不大的武館。

重歸詠春派

但是李小龍很快就離開了,只學了三天就失去了耐性。剛開始傳授李小龍武術的並不是葉問本人,而是幾個師兄,其中包括著名的黃淳梁,他帶李小龍的時間最長且和李小龍存在半師半友的關係。葉問當時之所以不親自教授李小龍並非對其存在什麼偏見,在傳統武術教學中師兄替代師傅教授初級技術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有點類似現在大學中的研究生助教制度。李小龍之所以很快就退出也並非因為感覺受到了歧視,用現在的話就是覺得詠春拳不夠酷,初級的武術訓練枯燥而且單調,詠春派的特點又是動作短促力量內斂,標誌性的動作就是雙腿內扣的二字鉗羊馬步,生性活潑的李小龍並不認為這種看起來不夠花哨的武功有用。

然而,之後發生的事情改變了李小龍的看法,李小龍在街頭遭遇了一個欺負過他的男同學,此人身高和體重遠在瘦弱的李小龍之上,結果李小龍用新學的一招攤手沖拳打敗了這個曾經的「強敵」。有趣的是,據傳說當年詠春派的祖師嚴詠春在第一次與人決鬥的時候,也正是用這招攤手沖拳擊敗了對手。於是李小龍老老實實回到了武館中去學習詠春武術。直到他成年後去美國讀書,才離開了這個門面不大的武館。

城寨五虎

詠春派武者的修煉途徑是非常傳統的,這種武術的招數和所有的訓練只是個目的,例如入門的小念頭套路主要是為了讓練習者具有更好的格鬥柔韌性,及熟練手部的格鬥技術。後面的黏手和木人樁訓練則是為了給真實格鬥預熱和鍛鍊反應。但這些都不是這門神秘武術的本質,而是為了其最終的目的「戰勝對手」而服務的過程。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武者,詠春派的弟子必須通過最後一關「講手」才能完滿。所謂「講手」就是和其他人比武來認識自己的不足。李小龍及其師兄弟當時非常喜歡這種活動,經常到處和人講手。如果其他武館的師傅不願意動手,他們往往會出言挑釁,逼迫對方不得不和自己動手。

當時比武的地點大多不是在荒山野嶺,而是在市中心的九龍城寨,在當時的香港這是個著名的三不管地帶。原因可以追溯到清朝,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割讓香港的條約中規定九龍城寨雖然在香港境內,但仍然為清政府管轄範圍,並且派駐了官員,相當於香港內部的「中國特區」。其後雖然政權幾經更迭,中國政府已經不再派出駐守九龍城寨的官員了,可是港英政府仍然信守當時的約定,香港警察不得進入城寨執法,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英談判才終結了這個條款,90年代中期基於城市發展的需要,九龍城寨最終被拆毀。李小龍青年時代此地成為比武決鬥的最佳場合,有些英國紳士為了體驗古代紳士決鬥的樂趣,也經常去那裡比武。

李小龍和他的四個師兄弟被稱為城寨五虎,因為他們經常在比武中獲勝。李小龍除了參加私下的決鬥之外,他就讀的喇沙書院本身也是一所歷史悠久的英式男子中校,至今香港不少運動健將或者中考狀元都出自該校,自建校以來喇沙書院就有運動的傳統。在英國統治期間,拳擊運動曾經搞得非常紅火,香港青年拳擊賽中喇沙書院一向是奪冠的熱門,李小龍也曾經多次代表中學出賽,並且獲得過名次。據說有一次比賽,他面對一位體重和身高占有優勢的英國學生,憑藉詠春連環沖拳成功擊倒了對手。可惜當時的攝影技術不發達,並沒有相關的資料留存。

學哲學 思武學

李小龍21歲時回到他的出生地美國,並加入了美國國籍,根據香港的法律承認雙重國籍的身份。李小龍在華盛頓大學主修哲學專業。詠春武術的大師有不少最終學習了哲學專業,葉問師傅的關門弟子梁挺也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現在已經無從知道李小龍為何選擇了這個專業,武術家和武林高手最大的區別在於對武術指導思想的推動,而不單單是自己有多厲害。

從大學時代開始,李小龍便教授大學生們學習武術。他選擇了肄業,和妻子琳達一起在奧克蘭開設了自己的武館,正式成為一名真正的武術教練。雖然有很多傳聞說李小龍曾經在美國擊敗了多少武林高手等等,唯一真正有據可查的是李小龍曾經與一名黃姓中國武師進行了比武,這次比武雖然勝利,但是李小龍認清了自己技術上的一些弱點,最終創立了自己的截拳道流派武術。

隨著李小龍名氣越來越大,很多美國的名人、明星也開始跟隨其學習武術,這也為李小龍後來再闖影壇奠定了基礎。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傳聞,說李小龍曾經在長灘參加世界空手道大賽並且獲得冠軍。其實這是個無稽之談,先不說李小龍的遺孀和子女都曾親口否認李小龍曾經在該次比賽獲得名次,就以空手道聯盟的組織形態來看,要參加這種級別的比賽,必須有道館推薦並且獲得國際空手道組織相關的段位證明才能報名參賽,而李小龍早就自立門戶,也不可能在哪個道館獲得空手道的資歷認可。所以李小龍根本不能報名參加這種比賽。

根據現在留下的視頻資料和當事人的回憶來看,李小龍只是擔任了比賽的表演嘉賓,現場表演中國功夫而已。

截拳道是種精神認識

李小龍是截拳道的創始人,即使對於武術不太了解的人也都聽說過「截拳道」這一名稱。實際上截拳道並不是一個武術的流派,而是李小龍對於武術的一種精神認識。李小龍提出「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的武術哲學思想,並且加以系統化提煉成了「截拳道」。截字本身有攔截、截停的意思,但是截在粵語中的發音與哲學的「哲」字相同。制定這個名字的時候,李小龍經過了深思熟慮以一語雙關的截字來表現其體用的攔截和精神上的哲學含義。

實際上截拳道是個開放的系統,李小龍認為世界上的武術並無高下之分,真正的自由搏擊在於突破自己的極限,運用多種技能去打擊對手。所以截拳道本身並不介意吸收任何門派的武術招式、技巧乃至訓練方法去提高自己的功力。而且李小龍是個很愛動腦筋的人,他頗有點愛迪生的作風,在他的團隊中有兩個很重要的門徒李鴻新和嚴鏡海,李小龍常常有一些關於武術鍛鍊器材的構想,然後告訴這兩名弟子,並且讓他們負責製造出這種訓練器材。

這種制度頗有點類似愛迪生的發明辦公室,實際上愛迪生當年的很多發明也是由其本人提出設想,他的助手負責去具體製造和完善。李小龍的發明中最為人熟知的是「寸拳練習器」。寸勁是詠春武術中常用的一門技術,可以在很短的距離內發力傷人。李小龍在截拳道中也繼承了這種發力的辦法,過去詠春拳師在訓練寸拳功夫的時候也有輔助器械,就是像電影《功夫》裡邊鐵線拳用的那種鐵環。可是練功用的鐵環製造困難而且攜帶不便,李小龍發明了一種手握式的寸拳練習器,如果發力正確則裡邊的金屬片會相互撞擊發聲,如果發力不正確則不會響,極大地提高了練習的趣味和效率,而且能夠很有效地糾正錯誤的動作。

李小龍主要弟子如伊魯山度、羅禮士等人本身就是著名的武術家,他們精通菲律賓武術或者空手道、跆拳道,在李小龍死後他們根據自己的對於武術的認識又發展出了新的截拳道流派。雖然有不少人質疑截拳道是否能在現在的格鬥比賽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李小龍的徒孫保羅·凡奈克現在仍然是美國海豹特種部隊的格鬥教官之一,從來沒有人能否認這種武術思想和訓練體系的實用性及其對武術界的重大影響。

用銀幕預言未來格鬥趨勢

李小龍的功夫電影雖然只有4部半,但是至今仍然有很多年輕人對他主演的功夫片如痴如醉,並且走上了習武的道路。李小龍電影特別之處並不在於動作的刺激與情節的緊張,而是在於李小龍用電影作為載體以傳道,實際上他並不是一開始就能夠做到這一點的。

作為中國功夫電影在世界的代言人,李小龍在好萊塢開闢了一個新的片種,功夫片不同於動作片,這點在李小龍的電影中被充分體現出來。作為一名擅長運用哲學思考格鬥藝術的武者,李小龍通過他的電影去表現了他對武學的思考和理解。

李小龍的電影都是講一個人如何成長的,他的第一部功夫電影《唐山大兄》中,講述一個武藝高強的青年從朦朧的是非觀中覺醒,為工友報仇。其後的《精武門》和《猛龍過江》都延續了這樣的模式,並且加入了濃厚的民族主義色彩。《龍爭虎鬥》是李小龍武術思想的一次集中體現,在片中李小龍通過與少林方丈的對話和在鏡屋中的決鬥描述了一個武者如何發現自己的心路歷程。如果說頭幾部片子只是李小龍個人功夫的表演,那麼這部電影就是他武學思想的表現。在這部電影的開場,李小龍和洪金寶的決鬥表現出了李小龍對格鬥的理解,按照原本功夫片的套路洪金寶倒地之後勝負便已判定,然而在這部片子中卻進行了地面纏鬥,最終制服洪金寶。在今天的觀眾眼中,這樣的鏡頭見怪不怪,但是當年這組鏡頭跟星球大戰的特技一樣震撼。

李小龍是詠春拳的叛徒嗎?

坊間有很多關於李小龍成名後的傳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說詠春拳把李小龍視為叛徒,任何在詠春拳拜師的年輕人入門前必須踩過李小龍的相片。製造這個傳言的人顯然是武俠小說看多了,並且對於整個詠春拳的發展缺乏基本的了解。首先詠春拳是個秘密流傳的門派,直到清代末年從來沒有人公開過這個拳種。清代末年佛山樑贊開設贊生堂公開收徒,這門武術才被世人所知道。與太極拳或者少林拳等北方傳統武術不同,詠春拳根本沒有所謂的掌門人。

這裡必須說明的,世人所熟知的掌門人制度其實是武俠小說杜撰出來的事情,真正的古代武林中掌門人雖然也存在,但是主要存在於以自然村為特徵的氏族武術體系,陳式太極拳這樣的地方宗族武術,其掌門人就是陳家溝的族長,除了負責傳授武術之外其實也是當地的鄉紳領袖,幾乎相當於現在村幹部的角色。而少林這樣以寺廟為主體的武術流派,掌門人自然是寺廟的最高主管方丈。其他秘密流傳或者傳播範圍較廣的武術流派根本就沒有什麼掌門人,大家只是學習的武術內容接近而已,由於地域和交通不便很難變成一個組織。詠春拳就是這樣一種鬆散的武術流派,很難說哪位曾經是詠春拳的掌門人,只是作為一個傳統武術拳種存在於世上,所以沒有任何人有能力約束整個拳種必須按照某一規則去行事。這樣的組織形態,自然不可能要求門人如何如何。據梁挺師傅介紹:「現在國內外詠春拳共有幾十個分支,有的是葉問在香港及海外的弟子所開設的武館,有些則是原佛山詠春拳改革開放後被重新挖掘出來的。這些分支互相之間聯繫並不緊密。」

其次是當時香港的詠春拳都是葉問所傳授的,所以李小龍和詠春拳的關係其實就是他們師徒間的關係。黃淳梁的弟子回憶,李小龍和葉問之間並非完全沒有分歧。尤其是李小龍從美國回到香港發展後,李小龍曾經要求師傅葉問表演木人樁的技巧給他看,並且用電影膠片記錄下來。當時還曾許諾給葉問3萬元的報酬,在當時這是一筆不小的錢,足夠買下一個公寓。但是被葉拒絕了,實際上葉問的拒絕並非因為不想將詠春拳的秘密外泄,後來葉問也曾為了保存視頻資料而允許徒弟把自己練功的過程拍攝下來。葉問主要是覺得徒弟在和自己做生意,雖然葉問本人授武為生,畢竟是舊武林人士,而且出身大戶人家,在他眼中的師徒關係,並不是拿了錢教功夫,純粹的金錢交易。

所以在葉問看來,李小龍這種舉動很不尊重自己。

在之後的歲月里,李小龍和當年詠春的師兄弟關係融洽。有很多當時聚會的合影可以佐證這一點。李小龍和葉問的關係也沒有到不可收拾的程度,李小龍在香港拍電影期間仍然有和葉問一起吃飯敘舊的記錄。

當然,李小龍和香港詠春拳同仁的關係也並非毫無問題。梁挺師傅的徒弟回憶認為,很多師叔伯認為李小龍的截拳道根本仍是詠春拳,而且李小龍當年走得太早,對於詠春拳的秘密其實掌握有限,所以所謂修正詠春拳的問題根本是其見識少導致的。他們師傅梁挺就曾公開說過:「李小龍識個屁。」

但是無論詠春的人對李小龍的評價如何,都不能改變他對這門武術貢獻良多的事實。詠春拳從一個只有幾十人練習的南方小拳種發展至今,已經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學習者多達百萬人。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力僅次於太極拳,能做到這一點,非常得益於李小龍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高等教育、博採眾長和電影的發展成就了李小龍

李小龍1973年7月20日猝然離開了人世,這是當時轟動世界的新聞。關於李小龍的死因,坊間有種種猜測,但是唯一作為法律依據的是香港死因法庭的裁決書,結論是「死因不明」。對於這樣一個傳奇人物的忽然去世,免不了讓人產生種種猜疑。

種種猜測固然都稱有其一定的根據,但是並沒有形成任何結論性的答案。甚至很多李小龍的影迷認為他只是假死,進入了深山修煉去追求武術更高的境界。離奇的猝死成為李小龍傳奇一生的傳奇句號。

李小龍死後他的遺孀帶著子女離開了香港,回到美國重新開始生活。李小龍的故居多次轉手之後變成了一家專供情侶敘舊的時鐘酒店。

李小龍早先居住的九龍塘區曾是一個文化名人和富豪聚集的區域,但是隨著移民潮的興起和香港樓市的震盪,大部分曾經的豪宅院落都變成了情侶酒店。李小龍當年親手設計的練功床已經不知去向,原地只留下一個圓圓的大水床供客人休息。

李小龍是第一個揚威好萊塢的華人影星,即便後來的成龍和李連杰都在好萊塢闖出名堂,但是其影響力仍然無法和李小龍相比,更不可能被西方武術界尊為一代宗師。在他死後的10多年裡,綜合格鬥技(MMA)開始盛行,現在《龍爭虎鬥》中與洪金寶開場的對打已經成為格鬥擂台常見的場面,練習綜合格鬥技多年的尤先生說:「MMA界無論是世界冠軍還是著名教練都對李小龍懷著神明一般的崇敬。」

物是人非的地方,總難免讓人心生感慨。為什麼是李小龍,為什麼他的成就在當時沒有別的武術家可以做到?截拳道推廣會史旭光認為:「李小龍不同於各國擂台上的無敵者,他接受過高等教育,還有正統東西方哲學學院教育的經歷。從歷史上來看,任何一個武術宗師都不會是一個只會武功的莽夫。泰森即便無敵於擂台也無法成為宗師,因為他沒有自己的思想。真正的武術宗師必須有自己的思想和武術訓練體系,而李小龍用其短短的一生創立了一門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門武術的截拳道,並且超越時空地指出了未來擂台格鬥的發展方向。如果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和超越常人的智慧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香港生活多年、曾經學習過截拳道、詠春拳的SAM認為:「李小龍善於博採眾流派之長。李小龍本身有著多年的習武經歷,並且接觸過東西方各種不同流派的武術。他的武術閱歷在那個時代很少有人可以超越。」青年時代李小龍並不是只學習詠春一家武術,他具有強大的武術求知慾望,還通過各種關係接觸到了虎鶴雙形拳、洪拳、蔡李佛拳等門派的武術,李小龍父親的一位朋友,是當時香港的武術指導,系虎鶴雙形拳的正宗傳人,有一段時間天天被李小龍纏著學習虎鶴雙形拳的功夫。李小龍只用了不到一個月便學會了全部的套路動作,說明其對於武術確實很有天分。當然,由於參加拳擊比賽的緣故,西洋拳擊也是李小龍的愛好之一。

第三個原因是客觀的,電影給了李小龍世界級的影響力,使他成為天王巨星。因此他武術哲學才會被很多人接觸到,進而進行學習和弘揚。如果孔子只是閉門寫書,而沒有弟子三千的話,儒家思想也很難傳播開來。李小龍的思想之所以在幾十年後被發揚光大也是因為足夠多的傳播基數支持。

正是因為這三個超越常人的因素,他成了明星中的武術家,武術家中的明星,而別人只能是明星或者武術家。

雖然李小龍的故居依舊紅男綠女,但是星光大道上的李小龍銅像成為香港的標誌之一,告訴所有人他是電影、他是武術、他是哲學、他是傳奇。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合气求道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9-2016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戰爭與平和 于 19-9-2016 09:57 AM 编辑

兒子死了,沒後代

老婆和情婦,先後跟了別人

紅了詠春,錢都流入 香港那群師兄弟的口袋

自己的截拳道反而沒有如此受到 世人的青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12-2024 03:07 AM , Processed in 0.115570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