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649|回复: 4

李小龙第一代弟子冯天伦先生答众“龙迷”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9-2016 0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年由本论坛PAUL先生牵线主持并从中翻译的帖子“亲自向李小龙第一代弟子提问”,经本斑竹编辑整理,于今年3月投稿《拳击与格斗》杂志,杂志主编对此类问答非常感兴趣,并于近日发表在《拳击与格斗》第6期上。表现出了《一剑封喉》论坛帖子质量的提高,现把全文贴出来(原帖子已经丢失),希望论坛上更多的帖子能走向期刊,被更多的朋友接受!



李小龙第一代弟子冯天伦先生答众“龙迷”问
整理者:z9788

“中国武术散打王”官方网站设《华山论剑》“一剑封喉”论坛。此论坛吸引注册会员数千人,网友不分国籍、种族,共同探讨、关注中国武术及各种搏击运动。经香港PAUL先生穿针引线,得以使论坛 “龙迷” 网友就李小龙及截拳道疑惑亲自向李小龙第一代弟子冯天伦先生(Mr. Leo T. Fong)提问。 是次冯先生接受PAUL先生及众多“龙迷”网友邀请,并回复“亲自向李小龙第一代弟子提问”,澄清了一些关于李小龙及截拳道的曲解,以及解开了一些宣传过了度的“盲点”。现将论坛资料整理如下,希望广大武友“龙迷”能从中窥之一二,并引起讨论。

回应者简介:
冯天伦先生(Mr. Leo T. Fong),现年72岁,1928年11月23日在广东出生,1934年随父母移民美国阿肯色州(ARKANSAS)。由于离乡时年纪太少,冯先生已不能讲写中文,亦未曾再踏足过中国(最近一次到香港旅游的日期是1984年)。
少时候,冯先生饱尝种族歧视滋味,而他选择的应付方法,不是一般华侨的哑忍,而是奋起反击。为此,冯先生开始接受西洋拳击锻练,并在1949至1951年连续赢得大学“校际拳击赛”羽量级冠军。

1951年,冯先生代表阿肯色州参加全美业余拳击赛(AAU)及金拳套(GOLDEN GLOVE)大赛,最佳成绩是羽量级排名第2,并录得25战6负19胜(18场为KO胜)战绩。
1954年,冯先生体重已达中量级,并因专心修读神学关系退出拳圈。
1956年,冯先生正式获得晋品,成为美国“基督教循道卫理会”牧师(至1996年方正式退休)。

冯先生即使身为牧师,对武术依旧未减热爱,除开始接触拳击以外的武学外,也在辅导年轻教众时,开始作出注入武术训练的尝试。在此段期间,冯先生曾研习过蔡李佛拳、少林拳、跆拳道、柔道及菲律宾武术。当1962年被教会调派至加州会堂时,冯先生因兴趣关系,开始与“武痴”严镜海论交,其后更在严氏推介下,与李小龙发展一段长达九年的亦友亦徒关系。
由于冯先生将武术训练加附于辅导牧民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及广泛认同,故《黑带杂志》便于1970年将冯天伦先生列入“黑带群英殿”的名人堂(Significant Achievers),以表扬其宏扬武术的功勋(至今,能挤身《黑带杂志》的“黑带群英殿——名人堂”者,亦仅得22人而已)。
(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9-9-2016 0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第一节)

在挤身《黑带杂志》的“黑带群英殿——名人堂”时,冯先生曾在专文表示:『在综合武术优点,取精用宏上,李小龙对我有莫大影响。无论作为男子汉及武术家,我对李小龙均抱着至大敬意!』(其时,李小龙正遭传统武术界围堵,亦尚未晋身《黑带杂志》的“黑带群英殿”)。

于李小龙过世后,冯先生仍积极探索各类武术,甚至专程赴菲律宾跟随REMY PRESAS大师深造。由于冯先生是少数抱着『截拳道已随李小龙而逝』的首代弟子,故在截拳道界,绝非活跃份子,也不曾设馆教授截拳道谋利。不过,在美国武术界中,冯先生则被列为“殿堂级”宗师,地位崇高。例如应邀担任“德州武术训练营”首次聚会导师,便是一大明证。(按:“德州武术训练营”,本为拳王奇利当年的备战总部。奇利基于与美国新派空手道名家佐治·招文(GEORGE A. DILLMAN)的交情及敬意,便将该郊野别墅物业转售予招文,以作为发展新派空手道的根据地。于该根据地正式启用前,招文便广邀意念相同的宗师级友好先为其得意弟子来次“论武”)

冯天伦先生退休后,虽乐于将李小龙所授向外间宏扬,却拒绝借用截拳道盛名作为招徕,其武术作品,由于没有冠上截拳道名堂,故销量反不及他撰写的思想性读物般畅销和驰名(冯先生亲着的《学会怎样去爱异族人》“LEARNING TO LOVE UNLOVING PEOPLE”,曾多度取得赞誉、推荐及奖项)。

是次冯先生接受PAUL先生邀请,以实际行动支持这个“亲自向李小龙第一代弟子提问”构思,并不是为了在小龙及自己家乡开拓“市场”、宣传截拳道或搅自我宣传,只是希望透过这个近距离接触机会,澄清一些关于李小龙及截拳道的曲解,以及解开一些宣传过了度的“盲点”。
由于冯先生年事已高,又不能讲汉语,此次提问仅限15条,并由PAUL先生从中翻译、联络及代为复贴。

问题及回复:

1. 如今的截拳道和李小龙的截拳道有什么区别(主要在理念、训练方法、主要技法等方面)?
答:截拳道是李小龙的个人武学历练,由于欠缺制度化,故不存在薪火相传的本质,故其他人若要研练已跟随小龙湮没的截拳道,只可按照自己的理解而行。然而,今日大部份截拳道习者,却忽略了小龙武学其实难以模仿或复制,故只可抄袭及演绎极浮面的手腿运用部份,而非已与小龙埋葬在一起的深层精髓。

2. 李小龙先生的功力和反应速度达到了怎样的境界?
答:我只可说小龙在世时,他的武学层次,确超越其处身之年代。小龙对武术的认知,就如其速度、力劲般出类拔萃。

3. I would ask Mr.Fong a question: How can I combine 截拳道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kungfu, like 太极 or 形意?
答:首先要就己条件找寻最适合发挥的技巧,然后再将可用技术范围扩充及完整化,当技术可随须要灵活施运,便可以此基础采纳其他武学的长处,例如有助放松身心的修练或运动(如太极拳及其他类似艺术)。不过于面对实战时,还是以简单、直接为主导。
(二)

(接第二节)

4. 冯先生能说说和李小龙相识相知的过程吗?
答:当参观过李小龙在谢伟利举办的1962年“屋仑”表演大会后,于严镜海家中首次遇上年仅22岁的李小龙。

5. 请教一个不礼貌问题,冯先生年事已高,如果他让自己认为最得意的弟子参加此次散打王擂台赛,胜算会如何?
答:现时我没有训练学员参赛,但根据70年代培养搏击拳手成绩,以及1952年六个月内协助五名街童参加德克萨斯州金手套拳击比赛的经验(3位夺冠军、2位挤身总决赛),我是有信心栽培出有意向K-1及UFC发展的学生——因为我深信自己是有足够眼光及能力,去发掘与推展具备潜质者。

6. 李小龙的截拳道是在其精通东西方武技的基础上创编的,有人认为李小龙的功力是空前绝后的,后世人是渴望不可及的,作为李的弟子您是怎么看的?
答:由于小龙所教导及提倡的,可能遭到误解,就如人们熟读书经之余,亦会因体验不同而衍生各别相异路向。故对于李小龙自己的武学,我认为没有人可以胜过他本人;至于将李小龙的武学造诣与其他人相比,亦因欠缺比较准则而显得不切实际。若真的要比对竞争,倒不如将目标由小龙或他人转为自我评估好了。

7. 现在广大媒体对李小龙宗师的宣传有夸大的成分吗?
答:不单止有夸大的成分,我简直认为是误解。至于原因,首先是传媒对武术认识本已十分肤浅,在有限程度下再遇到像小龙这号完全有异传统常规的人物与思维,估价失准自在所难免。

8. 李小龙当时为影片《龙争虎斗》粤语配音时,曾莫名其妙的昏倒于片场,后来曾飞赴美国,医生做了令李小龙满意的答复。各种资料对此位医生的诊断以及病历绝少提及,不知冯先生是否知道此中真相?
答:据我认知,小龙到美作全身体检时,体重确明显减降,但彻底察验后,却找不到任何毛病,惟《龙争虎斗》遗下的镜头,依然反映出小龙在该段期间,是存有健康问题。

9. 众家想知道的问题我都想听听冯先生的解释,虽然世面上有着很多的版本。 不过我想请教冯先生对“铁指寸劲拳”的看法观点?
答:寸劲拳没有任何神秘,只是在极短距离下蓄聚及发挥巨大爆发力的展现,至于此等技术能否在搏击应用,我认为尚待进一步求证。

10. 截拳道的传人有否参加一些重大的国际上的格斗赛事(如K-1,UFC等),有否取得较好的成绩?其归结到一起,就是说,截拳道是否有(实战)价值?
答:没有。只靠截拳道或李小龙的“标签”,是不足以作为胜出竞赛的保证,因为擂台比赛是十分个人化,除所习所学外,参实者的态度、本质及诸如状态、情绪、锐劲、拚劲、身形步法……方为胜负关键。
(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9-2016 02: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第三节)

11. 李小龙的功夫到了什么程度,有些客观的事例吗?
答:我亲自体受过小龙的力劲。蹴断五块半悬木板等姑且不说,单是挥击手靶,其重拳已可令受击者无法自控地全身急转;与其搏击时,更觉难以捉摸的,是其灵活异常的攻防、进退速度。

12. 李小龙除了拍电影,有想过参加一些搏击比赛吗?
答:李小龙从未在美国参加公开赛事,但以个人观点而言,我认为他即使在这方面发展亦会创出佳绩,原因是李小龙确具有优秀拳手的本质。

13. 李小龙如何对待传统武术?当时和传统武术界发生了什么摩擦?
答:在六十年代,小龙在批评传统武术时确绝不手软。

14. 李的众多弟子或是后世截拳道的传人中是否出现过大师级的人物?他们中的代表是谁?
答:没有。现存的截拳道授者,只可说是满足人们对小龙武术的好奇和渴求,而不能视为延续或衍扬李小龙的武学。请记着,武学层次并非与曝光率知名度亦步亦趋。

15. 众所周知,李小龙是死于药物过敏,冯先生认为此说是否牵强;另据资料:李小龙暴逝前已一反常态,就您认为,如果李小龙没服“止痛药”而突然辞世的话,是否也会因为自身因素英年早逝呢?
答:我曾与多位医生及专科学者查询小龙死因,他们皆同意小龙乃先天畸形脑血管发病所致,我个人亦认为小龙之逝与滥用药物无关。

结束语:感谢“中国武术散打王”网站《华山论剑》“一剑封喉”论坛,使得广大武术爱好者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空间;感谢冯天伦先生(Mr. Leo T. Fong)对我等“龙迷”就李小龙及截拳道问题的疑惑解答;感谢香港李志远先生(Paul)在百忙中对我等网友的激情相助;更多谢《拳击与格斗》杂志社公开发表此次论坛内容,给予民间研讨有力的肯定及鼓励。
(全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9-2016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回 葉准 來大馬開幕 葉問的首幕禮


有談到 截拳道的 系統還沒有成熟完善 李小龍就已經逝世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9-2016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戰爭與平和 于 9-9-2016 08:51 AM 编辑

唯一的兒子也英年早逝!
失去了唯一的號召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6-2024 06:32 PM , Processed in 0.09531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