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生活中,我們常聽見『你這話沒有邏輯』,『你很沒邏輯』,『這樣很不邏輯』,那到底什麼是邏輯?如果在我們連邏輯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底下去和別人討論邏輯或常把邏輯掛在嘴邊當成是一種口頭攻擊的武器不會覺得可笑嗎?邏輯也有歷史發展的歷程,從亞里斯多德的傳統三段論證開始,一直到當代邏輯實證論,乃至其他學科(如法律三階論,心理學9大方法,科學方法論等)都在使用邏輯作為工具。
三段論
在傳統邏輯中,三段論是在其中一個命題(結論)必然的從另外兩個命題(叫做前提)中得出的一種推論。這個定義是傳統的,可以寬鬆的從亞里士多德的前分析篇 Book I, c. 1 中推出來。希臘語 "sullogismos" 的意思是"演繹"。對傳統意義上的三段論的詳細描述請參見直言三段論。
三段論由三個部分組成: 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它在邏輯上從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來的。大前提是一般性的原則。小前提是一個特殊陳述。在邏輯上,結論是從應用大前提于小前提之上得到的。
是在其中一個命題(結論)必然的從另外兩個命題(叫做前提)中得出的一種推論。這個定義是傳統的,可以寬鬆的從亞里士多德的前分析篇 Book I, c. 1 中推出來。希臘語 "sullogismos" 的意思是"演繹"。對傳統意義上的三段論的詳細描述請參見直言三段論。
三段論由三個部分組成: 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它在邏輯上從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來的。大前提是一般性的原則。小前提是一個特殊陳述。在邏輯上,結論是從應用大前提于小前提之上得到的。
這個例子是亞里士多德給出的經典的「Barbara」三段論:
如果所有人(M)都是必死的(P),(大前提)
並且所有希臘人(S)都是人(M),(小前提)
那麼所有希臘人(S)都是必死的(P)。(結論)
如,所有人都是必死的。(普遍原理)
蘇格拉底是人。(特殊陳述)
蘇格拉底是必死的。[把特殊(小)代換入一般(大)]
又如,
金屬可以導電。(大前提)
銅是金屬。(小前提)
銅可以導電。(結論)
有效性
之相對的是隱喻,它組織叫做肯定後件的一種形式的三段論,是邏輯謬論:
草(P)會死(M).
人(S)會死(M).
人(S)是草(P).
Barbara 三段論涉及文法和邏輯類型;它有一個主詞(比如蘇格拉底)和一個謂詞(必死的)。肯定後件,是隱喻的基礎。這種形式的三段論是邏輯上無效的。
三段論也可以是無效的,如果它們有四個項或者中項不周延。
歸納論證(epagoge)是依賴於歸納推理的弱三段論。
重點
結論是雙條件,只在所有前提是雙條件的時候。這個陳述是非常有實際價值的。在成功的推理中我們必須小心注意看從一個命題到另一個命題的轉換是通過雙條件還是只通過條件的方式進行的。在這兩個極端命題之間沒有等價關係,除非所有中間的演繹都是等價的;換句話說,如果在鏈條中有一個單一蘊涵,兩個極端命題之間的關係只能是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