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252|回复: 17

中国嫦娥三号登陆月球成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12-2013 09: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14日晚上9点11分登陆月球成功,成为全球第三个成功将仪器登陆月球的国家。
Capture 1.PNG Capture3.PNG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cyberjaye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12-2013 09: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民族之光!

这也证明了中国的长程导弹技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2013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三号的整个登月过程持续大约12分钟,以下是登月文字实录。

20点42分:

嫦娥三号在距月球近月点12公里、远月点103公里的椭圆轨道上,正以1.6公里每秒的速度绕月飞行。

20点49分:

嫦娥三号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不断下降,北京时间20时49分,嫦娥三号已经下降至19公里。

20点50分:

北京飞控中心发出指令:10分钟准备。

20点52分:

长城报告:太阳翼收拢到位。

20点56分:

动力下降各敏感器工作正常。

20点57分:

探测器工作正常,遥测正常。

20点59分:

一分钟准备。

21点:

动力下降开始。

21点05分:

降落相机开机。

21点06分:

各项跟踪正常,遥测数据正常。

21点09分:

降落相机图像出现在北京飞控中心的大屏幕上,现场发出一片惊叹声。

21点10分:

动力下降各敏感器工作正常。

21点11分:

着陆器正在缓速下降。

21点11分:

发动机关机。

21点12分08秒:

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

21点13分:

长城报告:嫦娥三号探测器安全着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2013 10: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中国为我们中华民族争光!
星球大战正式拉开序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2013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太空竞争时代正式到高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2013 1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1214220256.jpg
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 总设计师双手捂脸疑似擦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5-12-2013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2.jpg

3.jpg

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2013 0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这是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嫦娥三号探测器监视相机传回的月球表面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12-2013 0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jpg
北京时间12月14日21时许,嫦娥三号携带“玉兔”探测车在月球虹湾成功实施软着陆。图为着陆器太阳翼展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2013 08: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为这消息感到振奋。
相对的,我想日本可能会有酸溜溜的感觉。
印度马上发言,要是中国分享情报,能够帮助印度省很多钱~~~ 一句话,无话可说。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cyberjaye + 5 反中阿邱: 照片是PS! hahaha...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12-2013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HY~G 发表于 15-12-2013 08:55 PM
大家都为这消息感到振奋。
相对的,我想日本可能会有酸溜溜的感觉。
印度马上发言,要是中国分享情报,能 ...




嫦娥玉兔分离 开始探测月面

中国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的月球车“玉兔号”,周日凌晨4时许与着陆器分离,开始为期3个月的科学探测。凌晨4时35分,玉兔号踏上月球,在月面印出一道深深的痕迹。着陆器监视相机完整地记录下这一过程,并及时将成像数据传回地面。

《光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2013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为这消息感到振奋。
相对的,我想日本可能会有酸溜溜的感觉。
太空科技是展示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平台,在这方面日本还是落在中国后面的,中国已经把人送上太空好几次了,日本到现在都还没送人上去,中国就是必须在科技方面凌架日本之上,就是要让他们继续酸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2-2013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联要是还在就行了,人类都登上火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2-2013 03: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实说,我真的很怀疑美国是不是真的有在 1969年送人上月球。。。。60年代送登陆器我还比较相信...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kooops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2-2013 0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YouXin~ 发表于 17-12-2013 03:34 AM
老实说,我真的很怀疑美国是不是真的有在 1969年送人上月球。。。。60年代送登陆器我还比较相信...


氦-3的巨大应用前景以及登月计划   

月球是解决地球能源危机的理想之地,“氦-3”是一种、已被世界公认的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根据科学统计表明,10吨氦-3就 能满足中国全国一年所有的能源需求,100吨氦-3便能提供全世界使用一年的能源总量。但氦-3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很少,人类已知的容易取用的氦-3全球仅 有500千克左右。而根据人类已得出的初步探测结果表明,月球地壳的浅层内竟含有上百万吨氦-3。如此丰富的核燃料,足够地球人使用上万年。中国探月工程 的一项重要计划,就是对月球氦-3含量和分布进行一次由空间到实地的详细勘察,为人类未来利用月球核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 

中国的探月计划中,有一件事情是外国从未涉足的:中国计划测量月球的土壤层到底有多厚,这对于我们计算月球氦-3含量意义重大,如果工程顺利,估算氦-3的资源含量可能要比前人前进一步。

氦-3 - 未来新能源
① 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率的核融合发电燃料。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② 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它有许多特殊的性质。根据稀释制冷理论,当氦-3和氦-4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温度可以降低到 无限接近绝对零度。在温度达到2.18k以下的时候,液体状态的氦-3还会出现“超流”现象,即没有粘滞性,它甚至可以从盛放的杯子中“爬”出去。然而, 当前氦-3最被人重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氦-3可以和氢的同位素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3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 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科学家发现,虽然地球上氦-3的储 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球上,它的储量却是非常可观的。   

③ 氦大部分集中在颗粒小于50微米的富含钛铁矿的月壤中。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71.5万吨氦-3。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1985年美 国发电量的4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250。这个偿还比和铀235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 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比约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此外,从月壤中提取1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6300吨的氢、70吨的氮和1600吨碳。这 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要的。俄罗斯科 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年人类只需发射2到3艘载重100吨的宇宙飞船,从月球上运回的氦-3即可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 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施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 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似的费用将在2500亿到3000亿美元之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2-2013 1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玉兔可以拍下阿波罗11插的美国国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12-2013 06: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lven@cari 发表于 24-12-2013 12:06 PM
期待玉兔可以拍下阿波罗11插的美国国旗


应该不可能
1.两者距离很远
2.可能已破损或可能美国载人登月造假
本帖最后由 cyberjaye 于 24-12-2013 06:22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2014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格瓦拉的长征 发表于 16-12-2013 10:37 PM
苏联要是还在就行了,人类都登上火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8-9-2025 09:51 PM , Processed in 0.180868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