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4355|回复: 50
|
正史三国与小说《三国演义》不同处
[复制链接]
|
|
|
觉得很有意思,不知道放在这合不合适。。。。
人物的字:张飞字益德,不是翼德;张松字子乔,不是永年。
刘备破张宝:刘备以牛血破张宝妖法,实乃封建迷信。
三英战吕布: 吕布在虎牢关是为孙坚所败,刘备等人并未参加伐董联合军.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华雄实际上是死于与孙坚部队的对抗中。
十常侍:历史上十常侍乃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
桃园结义:虚构剧情,刘关张只是情若兄弟,作者是为了突出下文三人的义薄云天而虚构的,真实的事情是,当时刘备招募乡勇,张飞和关羽去应募。
著名兵器:名兵器如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青釭剑等为虚构。
张飞鞭督邮:是刘备干的,因督邮拒见刘备,刘备大怒下杖打督邮,并不是张飞所为。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邮、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 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只有这十三家。
马腾讨董卓: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
曹操献七星刀:同样也是虚构,演义中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未遂,《三国志》中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连夜赶回乡。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的名言原话应该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演义里描述别有用心,实为贬低曹操。
孙坚之死:由于只带几名随从追击敌军,中了黄祖伏兵,中流矢死于岘山。
董太后之死:董太后实为病死,并非何后毒杀。
陶谦:陶谦为人与史实不符。
关羽徐州诛车胄:也是刘备干的,并不是关羽所为。
土山约三事:史实并无此事。
左慈戏曹操:史书并无记载此事。
衣带血诏:确有此事,但是马腾是一个带有强盗性质的军阀,攻打李郭不过是私人恩怨。
赤兔马: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并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
关羽诛文丑:文丑死于曹军乱军之中。可能是关羽、张辽或徐晃的士兵所杀。
孙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刺客是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奴与门客,并非于吉的妖术致死。
过五关斩六将: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没有经过五关,而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都不见史书记载。
郭嘉遗计定辽东:虚构剧情,郭嘉暴毙而亡,年三十八,没留下任何计策,此计是曹操自己的计谋。
关羽古城斩蔡阳:还是刘备干的,地点也并非古城。
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不多,是作者为了在下文突出诸葛之智而极力描写的人物。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徐庶跟随刘备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及后更当上魏国重臣。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刘备干的,当时诸葛亮并未出山。
诸葛亮火烧新野:历史上没有记载,为罗贯中杜撰。
长坂坡赵云七进七出:历史上,赵云只是救出甘夫人与阿斗,但没有记载七进七出之事。
长坂坡文聘战刘备:历史上应为曹操亲率的虎豹骑五千打败的刘备军。
糜夫人跳井:正史没有记载。
张飞怒吼长坂坡:正史并无记载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
刘琮遇害: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更迁为谏议大夫。
吴国太:虚构出的一个人物,孙权的母亲在甘露寺前早已病逝。
舌战群儒:只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诸葛亮只是节使。
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之战之后游说周瑜不成。
太史慈之死:太史慈在207年就病逝,没有参加合肥之战。
诸葛亮智激周瑜:应该是周瑜智激孙权。
草船借箭:赤壁之战时并无此事,孙权于濡须坞之战中才曾有过类似草船借箭的事例。
苦肉计:确有黄盖诈降,但苦肉计之事并无史料记载。
阚泽:阚泽为东吴重臣,是受孙权尊重的人物,从未参与过军事行动。
庞统献连环计: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孔明求东风:纯属虚构,是罗贯中为了夸耀诸葛亮的“神算”而添加进小说中的,和后面的七星灯续命一样,同为虚构,神化诸葛亮。
赤壁之战:无论《魏书》还是《蜀书》都记载曹操是与刘备交战败退,孙权军确有参加此场战役,但难获全功。实为周瑜火攻在前,曹操烧船在后。
华容道:刘备领兵追截兵败的曹操,但是去晚了,被曹操跑掉。
南郡之争:没有发生,是周瑜死后鲁肃劝孙权将江陵借给刘备。借江陵(当时荆州被曹,孙,刘三人瓜分,孙权并没有“借荆州”),为了给曹操多一个强敌。
关羽战黄忠:刘备征荆南,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
孙刘联婚: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只是政治性联姻,不过在《烈女传》中确有描写她投江的记载。而且也不是周瑜出的主意,而是孙权自愿的。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未采用周瑜之美人计,只是自愿把妹妹嫁给刘备的。
三气周瑜:史书记载了周瑜恢廓理智、大度友善的作风。而与诸葛甚至未曾见面,故三气周瑜纯属虚构。周瑜在伐蜀途中病死于巴丘而,并非被诸葛亮的才智气死。
三江口卧龙吊孝:吊周瑜是庞统,不是诸葛亮。
马超兴兵:正与史实相反,马超起兵在先,令其父马腾遇害。
向曹操告密的小人物:秦庆童、苗泽不见史书记载
张松献图:应为刘备询问张松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地图给刘备。
落凤坡:该为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不是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
马超战张飞: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小说中张飞和马超大战两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后被诸葛亮招降一事。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总指挥是刘备,法正参谋。
计夺天荡山:纯粹虚构,所以也没法正出谋划策。
定军山之战:夏侯渊阵亡于黄忠突袭,虽然确实是被黄忠所斩,但绝非像演义中所说的未及上马便被斩杀。
曹操杀杨修:杨修并非在曹操撤兵前夕被杀,实际上是曹操撤兵后才杀的,在正史中并无曹操杀杨修后与蜀军再战,并被魏延射掉门牙险些丧命的事。
五虎大将:刘备并没有封“五虎大将”,只封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分别为前,左,右,后镇东四大将。五虎大将是因为三国志中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的传记放在同一章,后世称为五虎大将。
周仓、胡班: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记载。
关羽单刀会:事实上是鲁肃在阵前邀请关羽讨论荆州的事情,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刮骨疗伤:刮骨疗伤确有其事,但主刀并非华佗,因为华佗在赤壁之战前就已经逝世,关羽中箭时,华佗死了十几年了,所以主刀医生是当时军队的军医。
关羽麦城拒降:未有记载,是被擒后拒降被斩。
玉泉显圣、追命吕蒙:玉泉显圣改编自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而吕蒙则是病死。
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
黄忠之死:黄忠病逝于220年,没有参加夷陵之战,更不可能被马忠射死。
张飞:张飞应为美男子,且书画双全,有史书和雕像为证。
关平:关羽长子,不是义子,随羽临军,三国志里只出现两次名字。
关兴:弱冠(近二十岁)就因才高任侍中、中监军,文武双全,深得诸葛亮器重。于夷陵之战后数年死去。
张苞:虽称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张遵。
刘岱:讨伐董卓的刘岱和曹操手下刘岱是两个人。
乔国老:应该为“桥国老”,与乔玄并非一人。
糜芳:未见逃回蜀营被凌迟处死情事,夷陵战后倒有随贺齐出征魏国蕲春地区的事情。
吕布:曾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术效力,曾被封为徐州牧,后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198)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由于小说《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影响,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范疆、张达:同样未见孙权为了避免战争,将他二人押送回蜀国之事,他们投靠孙权后就再无下文。
阚泽推荐陆逊:陆逊在荆州原本就是吕蒙的副手,吕蒙去世之后,自然是陆逊接管东吴西线防务。
夷陵之战:吴军五六万,蜀军四万,并非以少胜多,不过蜀军确实士气较低。
潘璋之死: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砍杀冯习等人,死于234年。
马忠之死:历史上马忠没射死黄忠,有马忠被糜芳所杀的记载。
白帝托孤:刘备临终是托孤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对诸葛亮说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此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后来李严筹粮不力,结果被诸葛亮贬为庶民。
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所作的兵法图阵,不是神怪石阵、迷宫(另有一说为黄帝所作)
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七擒孟获。但《汉晋春秋》及《华阳国志》中有说过“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而鄂焕、祝融、孟优、木鹿大王等都是小说所创作。
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其中五次战绩分别为:第一次因马谡违反节度,败于街亭;第二次配合东吴作战,攻陈仓不下,但在撤退中斩杀大将王双(出去陈仓之事,与演义基本相同);第三次攻取武都和阴平两郡成功,并击败郭淮;第四次大败司马懿;第五次司马懿不敢出战,但是诸葛亮病死(此役蜀军将国境线向前推进了很多,而后姜维北伐又一次推进)。
姜维:姜维并没有战过赵云,也没有败过诸葛亮。而是因为马遵疑姜维等人有异心,于是,也乘夜随郭淮至上邽。姜维发现马遵已走,对遵无可奈何。姜维回到翼县,翼县吏民大喜,推举姜维去见诸葛亮。
郝昭:推荐郝昭守陈仓的是曹真,不是司马懿。
后出师表:非诸葛亮所做,是后人伪托的。
司马懿与诸葛亮:诸葛亮头三次北伐时,魏军并非司马懿统领而是曹真。
曹真:正史中的曹真可不是演义里那样的废物,不仅勇力非凡,其各方面也都很优秀,而且他和诸葛亮交手基本未占下风。
失街亭:魏军总指挥为张郃,非司马懿。
空城计:街亭战败后,魏军并未对蜀军进行追击。诸葛亮只是曾把西县的民众与粮草迁移而已。且当时魏军主将也非司马懿,真正空城计则是由魏武帝曹操,魏将文聘,蜀将赵云用过的。
气死曹真:曹真病死于洛阳。
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败:史书上未曾记载苟安此人,实际上这次北伐失败是因为李严因筹粮误时,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虚构这么一个小人物估计是罗贯中想显示这次司马懿是靠运气取胜
火烧上方谷:诸葛亮大破魏军于卤城,司马懿仅以身还保营。《三国志》未提用何种战法大破魏军。陕西乡野传说与演义无大异;上方谷,一说葫芦谷,疑为卤城的浑称。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军相近时,蜀将姜维和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谷然后发丧。当时在各地就传开了“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笑话。
七星灯续命:演义虚构的,明显就不可能。
魏延反叛:杨仪和魏延争权,魏延政权失败,魏延并无造反,是被杨仪诬陷的,
姜维北伐:姜维北伐是十一次,不是九次,战绩为大胜2次,小胜3次,大小败各1次,平手4次。
姜维兵败牛头山:纯属虚构情节,当时姜维还没有举行北伐。罗贯中为了再次显示诸葛亮的作用而虚构这次故事。
姜维败邓艾:北伐中没有击败过邓艾,但是在魏攻蜀的一次战役中,姜维和邓艾打野战战胜邓艾。
诸葛亮与姜维北伐的兵数:诸葛亮与姜维北伐出的兵数从来没有超过5万,更别说30万了。当时蜀国的兵数在10万左右,没有30万。且魏国的兵数也只是在60万左右。
司马昭杀黄皓:蜀汉灭亡后就无黄皓记载。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发表于 13-11-2013 0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得很好,但不知道着文章的真实性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11-2013 0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是啊。有空可以查查三国志。
就觉得很好,所以想分享给大家看看。 |
|
|
|
|
|
|
|
|
|
|
发表于 13-11-2013 0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志才是真正的历史,三国演义只不过是小说而已
小说里美化了刘备,丑化了曹操
因为总要有个好人来对抗坏人,故事才会好看嘛 |
|
|
|
|
|
|
|
|
|
|
发表于 13-11-2013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志才是真正的历史,三国演义只不过是小说而已 +1
同意。。。
日本人做的游戏如三国无双才是真的史记~~ |
|
|
|
|
|
|
|
|
|
|
发表于 13-11-2013 03: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 ~~ 其实赵子龙是女人 ?
赵子龙 这麽好打英勇的将军怎麽可能是 ~~ 女人 我接受不到 。。.gif)
一九九九年三月,中央政府的一支考古队伍将刘备墓出土,发现了一大批东汉未年的文物。当中最叫人咋舌的,是发现了汉先主刘备的手稿,揭开了二千年来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三国名将赵云,竟然是女扮男装的花木兰,而且与刘备有著不只是君臣的关系!手稿中刘备多次提到与诸葛亮讨论赵云的名份问题。可惜因为内部政策关系,官方只公开了部分的手稿内容,且不多提到关键内容。可是有学者就本身三国广为人知的故事作出分析,提出多点指出本身赵云的性别也是有迹可寻的,且看以下分析。

一、赵云廿十岁出头便跟著刘备,从界桥到长阪坡的时候十八年,後来还跟著刘备、诸葛亮几次出访东吴,但照样年轻貌美,面孔白晰,不象别的那些男人,胡子拉碴的。
二、长阪坡一战,刘备自己也把妻儿老小都丢了,自个儿逃命。反倒是赵云,单枪匹马七进七出,把小阿斗 救了出来,这不是女人的母性是什么?而且恶战当中,小阿斗不但不哭,反而睡得香甜,试问哪个大男人有这样的本事?
三,赵云救出了小阿斗,回到刘备阵?。刘备居然说出“小娃儿险折吾大将!”的说话,再扔低自己的孩子?调赵云的重要性。这分明是刘备无法用言语表?赵云对自己所奉献的感激,只好扔阿斗表示赵云的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
四,赵云本身跟从公孙瓒,在北海救孔融一役中与刘备懈逅,根据陈寿三国志的说法,刘备与赵云临别时“执云之手依依不舍”。男人见到男人,顶多是识英雄重英雄,互相尊重,何来依依不舍?可见赵云是一个清丽脱俗的美女。
五,赵云不愿意结婚,赵范要把守寡的嫂子介绍给赵云。按照常理,赵云不愿意也就算了,但他竟然和和赵范翻脸,逼得赵范再次反对刘备。一个男人为甚麼会对娶一个女子那麼厌恶?这一点也是十分可疑的。
六、赵云是女扮男装,刘备、诸葛亮肯定是知道的,所以刘备安排赵云保护家小,换了别人,关羽憋得红著脸,既不忍心也不放心,张飞又是粗人,不够细心,别的人就更信不过了。
七、赵云本领高强,对刘备这么忠心耿耿,刘备、诸葛亮却一直不肯重用赵云,极少给予赵云独领三军的机会。赵云从未试过当一城太守,每次也只是跟随刘备当私人保镳。如果说门第之见,那关、张不也是出身低微?如果说是不信任,那也不会把一家老小的性命托付给赵云;如果说不知道他的胆略,刘备自己不也说过“子龙一身都是胆”。一个一身都是胆的武将为其麼会不被重用?原因很简单,就是刘备不太愿意自己的女人冒太多的险。
八、曹在长阪坡为什么下令不准放箭,只要活捉赵云?如果说爱惜人才,文的如审配、 陈宫,武的有?良、文丑,还有活捉的吕布,他都照杀可也,毫不在乎,为什么这么在乎赵云?只要想想曹是个花心的老色鬼,就该知道答案了。曹怎么会知道这个秘密呢?最大的可能该是徐庶告诉他的。
九,刘备在策封五虎将时,关羽曾大发雷霆,表示不与黄忠等老将为伍。可是关羽在效力曹时曾谦虚地说自己不如张飞勇猛,试问一个如此谦虚的人为甚麼会为与老将为伍发怒?可见事实的真相是关羽根本不是为与老将为伍发怒,而是为与女子为伍而发怒。
十、正因为赵云是女扮男装,又长期跟随刘备,所以和刘备的几个夫人也有恩恩怨怨。麋夫人跳井自杀,只是赵云一面之词,死无对证,难保这不是争风吃醋,趁乱加害的一起谋杀。
十一、赵云和刘备的特殊关系,使他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跨江截阿斗,赵云作为一个武将,却能管刘备的家事,还能对孙夫人拔剑相向,差一点把孙夫人逼得跳江,连张飞这个结义的大老粗都觉得过分了,赵云却做得出,这完全由赵云在刘家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
十一、刘备去东吴娶亲,带著赵云去,诸葛亮给赵云三个锦囊,过去的密信有蜡丸,或者象曹那样送个盒子,偏偏诸葛亮给赵云的却是女人用的锦囊,本来送给别人女人的东西会惹得别人不高兴的,诸葛亮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在五丈原把女人的衣服送给司马懿,目的是为了激怒他。可他送赵云锦囊,一个送得,一个收得,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十二、赵云之死,是给赵夫人用针扎死的,赵夫人为什么这么深仇大恨?分析起来,一定是赵云为了掩人耳目,假意娶了亲,还领养了两个孩子,但赵夫人肯定是知道真相的,想到一辈子就这么给骗了,能不生气吗?
所以说,赵云其实和圣女贞德一样,是个在乱世年头,敢於在男权社会中,以自己本领和胆量展示自己才华的独特女性。只是在那个封建社会裏,她们只能乔装改扮,扮演了一个扭曲的男性形象以逃避社会的排斥。圣女贞德阻止了英国人的南侵,历史性地拯救了整个法兰西。赵云虽然没有圣女贞德般的影响力,可是两千年过去了,她依然以特殊的魅力活在世人心裏。
本帖最后由 yming2475 于 13-11-2013 03:04 PM 编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发表于 13-11-2013 03: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3-11-2013 03: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志是本家,
三国演义则是同人小说 |
|
|
|
|
|
|
|
|
|
|
发表于 13-11-2013 05: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3-11-2013 05: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劉備幹的
也是劉備幹的
還是劉備幹的
我笑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13-11-2013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3-11-2013 06: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本來就是不一樣的書籍阿 0.0
一個是正史
一個是創作 |
|
|
|
|
|
|
|
|
|
|
发表于 13-11-2013 06: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受人们认同如何成名作?
正史怎样来?
马国的sejarah你信? |
|
|
|
|
|
|
|
|
|
|
发表于 14-11-2013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13 12: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13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象中有個叫司馬雲信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13 12: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演义本来就是说书人的故事,除了三国,还有说岳,隋唐。 |
|
|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13 0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13 0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13 09: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gif)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