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整整一个月,终于都拿车了。(主要是等车牌,JPJ 的效率真的是无敌,running 车牌出了都还轮不到tender 的车牌)。 等车的时候,常上网找vellfire用户体验,发觉还蛮少的。所以试着写一些报告,希望给有兴趣买这款车的朋友一些参考和帮助。 我买的Vellfire是2012年款的facelift 3.5L ZG版,跟车原装Modellista 包围。因时常会需要一家大小跑2-3小时(山路加平路)的路途而买的。 好,先从外观说起。Vellfire 和 Alphard 基本都是一样的,除了头灯与尾灯的设计不同而已。
有些车进口就已经有了大包围。我这款的是原厂Modellista大包围,看起来还不错,但前面就稍微低了一点,有时过bump会担心刮到车头底的部分。而且旁边的包围在开着门的时候会让人错觉是脚踏板,如果不小心踩上去就悲剧了。
2012改版后外观有一些变化。前面的雾灯从原本的方形改去圆形,我屁股痒误听谗言,把雾灯改了去HID,之后听说会刺到对头车司机的眼睛,赶快去换回普通的。前面的鬼面罩电镀饰条变粗了。屁股的尾灯变得更长了一些,而且加了电镀装饰条。下面的反光灯本来是红色的,我改了去白色。而车轮是18吋轮圈,不懂是不是车轮尺寸太大,跑泊油路很好,但跑凹凸不平时震动会很明显。
全车合共4个镜头,分别在车头,左右倒后镜,尾门各一个。4个镜头合成一个可以从上面俯瞰车身360度周围的画面。对倒车,泊车,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说说内装和一些的功能。 改版后的内装换了黑桃木饰板。我的这部是ZG版黑色内装。
如图所示: 方向盘右手边的按钮从上排左至右开始依序是:仪表板亮度调节,行车旅程指示,车镜头切换按钮,TFC开关,车室氛围灯开关,泊车警号声开关,引擎启动开关,nonoe空气净化开关,车头灯自动转向开关,Eco Mode开关,挡风玻璃融雪开关,倒后镜折合开关(连自动模式)。
仪表分2大2小共4个圈圈。中间是多功能显示,可以切换不同的显示模式包括:行车旅程,外温度,油耗,Eco Mode指示,剩余燃油可行驶距离等。 而 上面就是车门开关显示和波段显示。
而左手边的按钮就有:AC Power开关,电动门Power开关,驾驶座电热开关(分高低模式),最后一个是after market的Navi/Tv切换按钮。
方向盘功能包括音量控制,中控台切换,显示切换,电话免提控制,还有一个就是一按下去就会有个甜美的日本女孩和你说话的按钮。我不会日文所以不懂她说什么。不知有哪位大大明白,可以帮忙解释一下到底是什么功能。我个人怀疑是声控功能,哈哈!
驾驶座车门有3组座驾位置记忆功能,可以供不同司机调整座椅。倒后镜调整,中央锁开关,自动窗开关和控制键全部集合在驾驶座车门这一边。
再来是中控台。触控式大屏幕可以控制车内大大小小的设定,这部车大部分有英文字菜单,只有一些细部调整的选项是日文的,需要谷歌先生帮忙。但一些常要用到的选项都是英文,所以操作起来没什么大问题。下来就是林林总总的按键,最上两排是中央系统控制键,下来是左右恒温控制键,后座空调控制键,前方空调同步,花粉过滤开关,空调开关,紧急灯开关等。
3.5L的Vellfire配备了6 Super ECT (Super intelligent 6-speedautomatic) + 6-speed sequential shift-matic。我时常要跑山路,还要是很斜很陡的山路(跨越东马克劳克山脉),当然这些都是泊油路。所以需要到比较大马力的车子,跑了一次,车载两人和一些行李,基本上山没问题,波箱换牙平顺,引擎声在上山用低档时会有一些噪音传到车厢内,但还是在舒适范围内的。Shift mode在下山时很有用,可以控制车子下山惯性滑落的速度,同时车子下山时不会像land cruiser那样大的车子般会感觉很重并且很难要控制下滑的速度,证明制动方面和车身重量还是匹配的。但为了更好的安全性,可能会考虑换掉原厂的disc盘,因为对Toyota原装disc盘没有很大的信心。
再来就是中央储物柜了。从前面到后面依序是杯架,冷热箱,电插座与控制钮,储物柜。这一整个装备是原厂add-on accessories,原车是没有的。车主可以要求Toyota原厂加钱安装。个人觉得这东西最大好处就是好看,实用性不强。杯架和电插座是有用到,但那个冷热箱的设计就比较多余,只可以放一些像酒樽类又长又瘦的瓶子或罐装饮料。而那个储物柜就太深了,如果要拿最里面的东西,基本需要把上面的东西拿完出来才能拿到。电插座里有2个usb充电插头,1个12V插头。另外控制冷热箱的开关也在这里。有个按钮写着illumination :blue - off - white的,但我试了试也看不出哪里的灯光有变色,有哪位可以说明一下?在储物柜的背后是USB链接,Video AVI 链接和1个100V的电源。Pen Drive插在这里才会链接到主机播放,前面两个只是供充电用而已。而Video链接我就还没试过。
这部车是全车黑色打孔真皮椅。驾驶座有8向电动调整,同时可以设定车子熄火后自动退后,方便司机上下车。另外驾驶座和副驾驶座都有可调整角度的手托增加乘坐舒适度。
副驾驶座比驾驶座多了个小腿托的福利。只要把座椅向后移动调整,身高178cm(本人)的乘客可以很舒适的用半躺的姿势来乘坐而不影响后座的空间,当然如果后座乘客也是178cm的话,那后座乘客就用不了脚托了。副驾驶也有座椅电热功能(可选高或低)和6向电动调整功能。前面的储物箱里有一个隐藏式的小抽屉,两个空间加起来可以放足够多的杂物了。改版后的副驾驶座右手边近肩膀位置侧面有两个调整座椅的按钮,方便后座的乘客对副驾驶座做出调整,很贴心的设计。
在有自动防眩光功能的倒后镜上方,有控制全车3个电门和天窗的开关按钮,左右阅读灯,车室灯控制开关和一个可以放墨镜的小空间。驾驶座与副驾驶座的遮光板都有镜子,把镜子盖打开,上方的照明灯会自动亮起,方便乘客整理仪容。
轮到第二排座椅了。中排座椅是全车乘坐最舒适的位置,配有两个独立4向电动调整Ottoman座椅。座椅的大型头枕配有可调整角度的侧面头托,让乘客在睡觉的时候头部不会东倒西歪。座椅下面部分配有电动调整的小腿托。除此之外,在第一排座位后面可以放下脚托供中排乘客使用。如果把座椅放至最后,放躺45度并且配上小腿托与脚托,中排座椅的乘客身高只要不超过170cm,基本上就可以非常舒服的完全把脚伸直并睡上个好觉了。重点是依照这样的安排,第1排和第3排乘客的乘坐空间依然能保持在一个非常舒适的程度。中排座椅前后移动需要手动调整而不是电动调整。在前排座椅的背后都有一个可以负重4kg的挂钩供中排乘客使用。座椅手托各附有一个杯架,但深度有些浅,只能放普通罐装汽水。如果放500ml樽装水的话会站不稳。两张座椅中央有一个可以折放并附2个杯架的小台子。
中排电动门的玻璃窗是电动的,门上附有一个杯架和长形杂物格。这部车里最多的可算是杯架了,全车前前后后居然一共有14个,设计师很明显是要乘客多喝一点水。车门上面是手扶把,冷气出风口,阅读灯和nanoe空气净化器风口。这部车配有双天窗,前面的天窗只能手动往上推开。而后面的大型天窗则是电动开关。中排乘客可以舒服的躺下打开天窗看星星。
再来就是影音系统了。中排座位上方是电动控制的荧幕。荧幕可以通过前方中控台或者遥控器打开操作。荧幕前方有室内氛围灯开关,空调控制按钮和天窗开关按钮。这部车配有Home Theater系统,全车18个喇叭音箱,前后的荧幕可以分开执行任务。后座的荧幕控制大部分都需要用到遥控器。开始那个买车的SA居然和我说没遥控器的,好彩我坚持要他找出来。
第3排座椅的舒适度当然没有第2排的出众。如果要进入第3排座椅的话,乘客需要通过第2 排座椅之间的通道,如果身材高大的话,通过通道时会比较局促。如果把第3排座椅推到最后面,乘坐空间会比一般房车的后座阔,但就要牺牲行李箱空间了(基本放不到东西,除了塞在座椅底下)。178cm身材坐在第3排,膝盖还能有两个拳头以上的空位。第3 排座位可以坐3个人(但坐两个是最舒服的,3个就显得狭窄了),如果坐两个人还可以把手托放下。而中间乘客也有专属的安全带。左右都有杯架与杂物格。窗口上方是冷气出风口,手扶把和阅读灯。乘客也可以使用中排座位后面的手动调整装置调整中排座位的前后位置,非常方便。
行李箱方面,如果平时第3排没坐人,可以把座椅推到最靠近中排座椅的位置,那会腾出很大一个的空间放行李,足够一般日常所需了。如果还是不够用,那可以把第3排座椅收折起来,那就连洗衣机也可以放进去了。千斤顶和工具收藏在左手边上面的收纳箱,而在下面有另一个受纳杂物的空间。右手边有照明灯。
Vellfire 3.5L配备了3500cc V6 引擎。引擎盖小小的,整个引擎室有一半是藏在里面的,引擎室一目了然,整整齐齐的。
其他图片。
本帖最后由 kimpang 于 17-9-2013 08:15 AM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