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7552|回复: 19

有害的污染物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2010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unchiang 于 12-5-2020 05:01 PM 编辑

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Q9L/zhongjinshu100129.html

          近日,环保部称2009年重金属污染事件致使4035人血铅超标、182人镉超标,引发32起群体性事件。其实,重金属污染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以虚拟的女白领嘉琪一天的生活为例,告诉你可能接触到的重金属污染。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5-3-2013 11: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汽车尾气有害物质

汽车尾气有害物质有: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250倍。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亲合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削弱血液向各组织输送氧的功能,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所以,即使是微量吸入一氧化碳,也可能给人造成可怕的缺氧性伤害。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指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它们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有危害。在二氧化氮浓度为9.4毫克/立方米的空气中暴露10分钟,即可造成人的呼吸系统功能失调。

  碳氢化合物:目前还不清楚它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但当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会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其中包含有臭氧、醛类、硝酸脂类等多种复杂化合物。这种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最突出的危害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喉炎。1952年12月,伦敦发生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的约为平时的2倍。

  铅:铅是有毒的重金属元素,汽车用油大多数掺有防爆剂四乙基铅或甲基铅,燃烧后生成的铅及其化合物均为有毒物质。城市大气中的铅60%以上来自汽车含铅汽油的燃烧。人体中铅含量超标可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并影响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及神经系统。由于铅尘比重大,通常积聚在1米左右高度的空气中,因此对儿童的威胁最大。
  
  
  汽车尾气不要含有CO,CO2,SO2等,特别是CO,可以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影响氧的释放,导致人缺氧。说简单一点,可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从世界范围看,空气污染的另一重大因素是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氧化氮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一些固体颗粒,尤其是含铅汽油,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铅在废气中呈微粒状态,随风扩散。农村居民,一般从空气中吸入体内的铅量每天约为一微克;城市居民,尤其是街道两旁的居民会大大超过农村居民。锡进入人体后,主要分布于肝、肾、脾、胆、脑中,以肝、肾中的浓度最高。几周后,铅由以上组织转移到骨骼,以不溶性磷酸铅形式沉积下来。人体内约90%~95%的铅积存于骨骼中,只有少量铅存在于肝、脾等脏器中。骨中的铅一般较稳定,当食物中缺钙或有感染、外伤、饮酒、服用酸碱类药物而破坏了酸碱平衡时,铅便由骨中转移到血液,引起铅中毒的症状。

    在汽车排出的废气中含有150~200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对人危害最大的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铅的化合物及颗粒物,这些有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汽车尾气中的苯并(a)芘是强致癌物,尾气中的二次污染物臭氧、过氧乙酰基硝酸酯,可使植物叶片出现坏死病斑和枯斑。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还会出现光化学烟雾污染。

    氮氧化物对我们的呼吸器官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其次是氮氧化物有毒。氮氧化物随着我们呼吸进入气管、支气管及肺泡,并缓慢地溶于气管、支气管和肺泡表面的水分中,形成亚硝酸、硝酸,产生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引起支气管炎、肺水肿等疾病。亚硝酸盐还可以进入到我们的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器官缺氧。在一般情况,当污染物以二氧化氮为主时,对肺的损害比较明显,可引发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当污染物以一氧化氮为主时,高铁血红蛋白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比较明显。

    除了氮氧化物,汽车尾气还可以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是指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的烟雾,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雾霾天气。烟雾中包含有臭氧、醛类、硝酸酯类等多种复杂化合物,不易扩散,使人眼和呼吸道受刺激或诱发各种呼吸道炎症,危机人体健康。例如臭氧可引起哮喘发作,导致上呼吸道疾患恶化,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在高浓度时,只要接触两小时就会出现气管刺激症状,引起胸骨下疼痛和肺通透性降低,使机体缺氧,会出现头痛,引发出现肺气肿。臭氧是强氧化剂,长时间接触,还会损害中枢神经,导致思维紊乱,甚至发生癌变。臭氧还可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酶的活性和溶血反应,影响甲状腺功能和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衰老,促使骨骼早期钙化等。

    汽车尾气中所包含的有害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恶英、二氧化硫、铅等。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大气的自净能力尚能化解汽车排出的毒素。但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拥堵成了家常便饭,汽车本应具备的便捷、舒适、高效的优势逐渐被过多的车辆所抵消。“汽车灾难”已经形成,由此带来的汽车尾气更是害人不浅。我们该如何去避免和预防汽车尾气给我们所带来的危害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13 06: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13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滥用灯光危害健康 家装光污染不容小觑



如今,很多家庭的灯具过于花哨,光影打在墙上五彩斑斓,虽然看起来很好看,却可能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光污染的侵害。

  如今在家庭装修时,人们已经把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看。殊不知,有一种污染——“光污染”正悄然而至……事实上,由于多数居民对光污染认知的欠缺,从而不注重家庭照明的合理性,才使漂亮的灯光成为危及人们健康的“美丽杀手”。

  根据国际上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光污染不仅能引发眼疾、肥胖、失眠等症状,更有甚者会导致抑郁症。

  室内光污染悄然来袭

  由于工作地点离家较远,家住东开发区的小张每天必须在早晨6点前起床,夏天还好,到了冬天,睡眼惺忪地打开灯,眼睛会被刺得生疼。

  即便到了办公室小张仍感觉提不起精神,似乎觉得一整天都被办公室的荧光灯烤着,所以下班回到家,她只愿打开泛着黄光的台灯,如果看电视,甚至会把灯全关了。“和电影院一样,这样感觉很放松!”小张说。

  可困扰小张的是,即便上述幽暗的光环境让她觉得很放松,但她的睡眠质量却一直不高。事实上,小张只是众多奋斗中的年轻人的一个缩影,甚至是都市人的常态。

  据美国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球约有2/3的人生活在光污染中。而且,人为光造成的污染逐年增加。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内分泌学家拉塞尔·雷特博士甚至将灯光比作毒品。他表示,滥用灯光就是危害健康。

  大都市从不缺乏亮闪闪的高楼大厦,而由此形成的城市夜光也一直被居民所诟病。可就危害程度高低而言,不科学的家庭照明或许才是潜伏在我国大多数家庭中的直接“杀手”。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在挑选灯具时,无论是设计师还是业主本人,9成以上的人只关注灯具外形是否与装修风格协调,以及节能性和功率的大小,至于灯具的照度如何、色温大小等关乎照明环境是否能达到健康标准的其它指标,很少有人关心。

  这位业内人士认为,“光污染不同于甲醛、苯等污染那么受业主重视,换句话说,很多业主不懂怎么用光,也不知道有光害的存在。可有资质的设计师对这些应该都懂,但他们现在却懒得提,甚至为了工作顺利,一味听从业主意见。这也是造成多数家庭存在光污染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多个灯具专卖店里,卖灯的人对灯也只知皮毛。甚至业内一线品牌雷士照明的销售员,面对顾客询问的一款卡通造型吸顶灯是否适合儿童房使用时,她也只是说“看个人喜好”。

  炫目灯光潜伏光污染

  人的眼睛由于瞳孔调节作用,对一定范围内的光辐射都能适应,但光辐射增至一定量时,就会对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称为光污染。

  光线是家居氛围的调节高手,如果灯具选用得当,不但能让时尚、温馨、明亮的情调随之而来,也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健康。但如今,很多家庭的灯具过于花哨,尤其现在流行的水晶灯,光影打在墙上五彩斑斓,虽然看起来很好看,却可能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光污染的侵害。而室内装修主要受到“白光污染”和“彩光污染”这两类。

  在很多家庭,人们总喜欢在床头柜上放置一台荧光灯,殊不知这种灯看似温馨,但却具有闪屏的缺点,而且使用时间一长,它的蒸馏气就会发出一种嗡嗡嗡的声响。在这种环境中看书、玩平板电脑等,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比如视力下降、头晕、失眠等。

  装修得太过豪华,在家装材料的用料上过于复杂,给人一种视觉压力,同时在用灯上又欠缺科学性。比如,光源过亮,不注意光谱分布,使室内环境偏蓝或偏红,同样属于光污染。这种环境下容易对视觉造成刺激,引起情绪的烦躁。

  家居是私人空间,其使用功能要求晚上照明不应像商场、专卖店等那样灯火辉煌、亮如白昼,家居更需要温和适中的光照度。但往往有一些人刻意追求明亮灿烂的装饰效果,大量使用吊灯、射灯、筒灯等灯具,结果太亮的光线对眼球造成很大的刺激,如果家居装修还采用了大量反光材料的话,强烈的反射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就更大。

  室内光线应尽量保持柔和、均匀、无炫目和阴影。一些人为了在某些空间营造特殊效果,在室内使用配有不透明灯罩的灯具,导致室内明暗分明,当人的视线由明区转向暗区时,眼睛看清暗区的物体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这样反反复复极易引起视觉疲劳。

  很多业主喜欢在居室中制造浪漫的气氛,采用不同色彩的灯具来烘托气氛,由于不同的色彩灯具颜色不同,因此产生了不同波长的光线,特别是一些蓝紫色灯发出的光波超过了人眼的适应波长,形成紫外光,对健康造成危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13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招巧避睡眠“光污染”



在日常生活中,睡眠往往是由荷尔蒙分泌来支配,而荷尔蒙又受到光的影响,因此,在睡眠的时候应当特别注意“光污染”,保证健康的睡眠。

  一、迂回闪躲法

  对于一些无法回避、被动接受的光污染,“躲避术”最为有效。

  避光术之一:将窗帘拉上,必要时不妨戴眼罩。

  夜间入睡时,应尽量处于黑暗的环境中。住房靠近街边,窗外的路灯太亮,车灯不时闪过,都会令你睡不安稳。这时可拉上厚窗帘遮光,必要时戴眼罩也是一种极佳的避免“光污染”的方法。

  避光术之二:可使用暖色小夜灯。

  如果你在夜里一定要用夜灯的话,可开一些暖色系灯光的小夜灯,比如红色或橙色。一般来说,这些小夜灯光线柔和,还不至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太大的危害。白炽灯、日光灯这类冷色的灯光对眼睛的刺激比较大。夜灯最好插在低矮的插座上,这样可减少刺激。

  二、循序渐进法

  开始时试着先关灯半小时,在这半小时内尽量入睡。若半小时后,还是睡不着,再开灯。每天晚上坚持这样的锻炼,慢慢增加关灯的时间,相信一段时间后你会解决伴灯入睡问题的。对于那些安全感特别缺乏的人来说,采用这种温和的方法也许并不管用,这些人应到医院进行心理治疗,找出害怕的根源,提升心理安全感。

  三、调理身心,补充营养

  对于那些长期值夜班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营养和辅助运动,以降低生物钟受影响的程度。富含维生素A、C、E及花青素的新鲜水果蔬菜,都可以抗氧化,多吃可补充和调节人体的激素。下夜班后睡眠,尽量营造黑暗的环境,这也能补充和调节人体激素的分泌。

  四、补充褪黑素,但勿过量

  褪黑素理论上可通过保健品来予以补充,但实际上,褪黑素最好由人体分泌,如果需要服用褪黑素药物,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在必要时才服用。

  前不久美国化学会曾刊登研究报告提醒公众:褪黑素在正常人体内含量非常低,如果从保健品中摄取了过多的褪黑素,反而会制造出伤害人体的“衍生自由基”,从而影响行为举止,造成意想不到的健康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5-2013 07: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点你身边10大“深藏不露”的毒素

牙膏中的氟化物:
市面上的牙膏或多或少都含有氟化物,它能起到预防蛀牙的功效。但氟化物也是一种潜在的“毒药”,即使只摄入极小的量,也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起中毒,且毒性可以日渐累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一项研究发现,氟化反应与美国每年发生的癌症死亡病例相关。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预防科博士王鹏提醒,一定要正确使用含氟牙膏,成人每天别超过3.4毫克,7岁到15岁儿童别超过1.9毫克到2.1毫克,3岁以下的孩子刷牙时容易误吞牙膏,建议暂时不要使用含氟牙膏。
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
时尚男女不断变换头发的颜色、中老年人为显年轻把花白头发染成黑色,殊不知市场上大多数染发剂中都用了一种化学物质——对苯二胺,它能帮助上色、让发色鲜亮,但也会导致皮肤过敏,甚至致癌。北京武警总医院血液科主任李昕权提醒,如果染发时需要加热,对健康危害更大,因为对苯二胺经加热,会通过头皮进入毛细血管,随着血液循环可能会引起白血病等血液疾病。此外,对苯二胺还易诱发皮肤癌、膀胱癌等。染发时,最好在发际旁边的皮肤上涂抹一些润肤露,这样沾上药水后很容易洗掉;如果头发局部花白,没必要全头都染黑,可以只染变白的部位,以减少对头皮的刺激和伤害程度。
漱口水中的酒精:
漱口水能帮助清洁牙齿和口腔,带来清新口气。但其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原料——酒精,却可能使身体更容易受到致癌物质的伤害。澳大利亚国家癌症研究所2009年公布的研究报告表明,漱口水的酒精含量为25%或者更高,它与口腔、舌头和咽喉的癌变相关。
婴儿护理产品中的发泡剂:
婴儿用的护理产品,原本应该让人最放心,但事实是,其中也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一种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最常用的发泡剂,氧化形成十二烷基醚硫酸钠,因其对眼睛刺激性较小,常被用于温和护理产品和婴儿护理用品中。但其氧化过程中会生成一种极其有害的化合物——1,4-二氧六环,它是一种激素干扰素,在越南战争结束后,大量越南军事人员曾因此陷入癌症的痛苦之中。此外,它还是种类雌激素,被认为会增加患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机会,并且与精子数量少且呈现病态有重大关联。
指甲油中的甲醛:
近年来,街头的美甲店越来越多,对美丽的热衷让很多人忽视了甲油散发出的刺鼻气味。实际上,这种气味的元凶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避之唯恐不及的甲醛。接触时间长了,会造成眼睛、鼻子、咽喉发炎,咳嗽、哮喘发作,呼吸急促、恶心、呕吐、皮疹、鼻出血、头痛和头晕等。从1987年起,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把甲醛列入了2A级致癌物。美国环境保护局(EPA)也声明,长期高频率使用含甲醛的物质,会有潜在致癌危险。
面包中的防腐剂:
面包松软可口,在很多人看来是顿健康早餐。但你知道吗,面包除了含小麦、牛奶和糖以外,还有一种名叫丙酸钙(E282)的防腐剂。这种防腐剂在20多年前被悄悄引入面包中,它是种无色、无味的白色粉末,人们无法通过外观、气味和味道分辨出来。它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点点慢慢积累起来的,研究证明,它与上肠道失调和偏头痛有关,还会导致孩子学习困难和持续性疲劳。
彩妆中的滑石粉:
女性在选购化妆品时,一定要记住,最细微的粉状化妆品,如眼影胭脂、粉底等,大部分都含有滑石粉。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润滑剂,化学性质类似于石棉,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与卵巢癌呼吸道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有关。一份发表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的报告表明,使用滑石粉的妇女患上卵巢癌的风险会增加60%。此外,滑石粉绝对不能应用于爽身粉等婴儿护肤品里面,除了致癌外,它吸入还可能导致急性呼吸道压力。
香水中的甲苯:
如果你患有哮喘,一定要记住,远离甲油、发胶、发蜡、香水这些化妆品,因为它们中几乎都含有甲苯,把它当作一种溶剂来使用。研究证明,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的甲苯,可能出现眼睛及上呼吸道明显受刺激的症状,表现为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等。如果长期接触,则可能引发慢性中毒,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或让女性月经异常、皮肤干燥、皲裂、皮肤炎等。如果你是一个特别迷恋香水的爱好者,很难放弃使用,可以考虑用植物精油来代替。
洗护产品中的二乙醇胺(DEA):
沐浴露、润肤乳虽然能起到清洁皮肤的作用,却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你的健康。其中含有一种叫二乙醇胺的物质,它被用作溶剂、乳化剂、洗涤剂、保湿剂。加拿大作家莎碧娜·德维塔在2002年出版的《拯救面子:香料塑造无皱纹肌肤》一书中介绍,在护肤乳中,二乙醇胺被用作软化剂,但它会和产品中的硝酸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潜在致癌物——亚硝胺。此外,二乙醇胺还可能刺激皮肤和黏膜。
湿巾中的丙二醇:
不管是普通湿纸巾还是婴儿湿巾中,都含有一种常见原料丙二醇,它是一种容易渗透到皮肤中的石油化工溶剂,对身体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会堆积于心脏、肝脏和肾脏中,导致它们畸变和损伤,还会削弱免疫系统。此外,它还会损伤细胞膜,造成皮疹、皮肤干燥、接触性皮炎和皮肤表面损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6-6-2013 08: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职场男人要防办公室“隐形污染”

7.jpg

高楼大厦缺氧的隐性污染已悄悄影响上班一族,职场男人要防办公室“隐形污染”。

  职场男人要防办公室“隐形污染”

  办公室里如办公桌、椅子、书柜等大都以人造板为主,如刨花板、三合板等,而这些材料里都可能含有甲醛、甲苯等挥发性有机物等。这都会影响办公室内的空气质量。

  另外,大多的办公环境里人员集中,而且还有人在办公室内吸烟,而由于空调的使用环境大多是密闭的,这就使室内存在空气质量差、氧气相对不足、二氧化碳超标等问题。

  目前多数写字楼用的都是中央空调,很多中央空调还需要靠通风管道来通风,管道里边阴暗潮湿,特别容易滋生细菌,时间长了还会有很多灰尘,这也会造成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增多。

  对策:

  1.多开窗,最好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窗户,自然通风,改善办公室的空气质量。

  2.最好隔一段时间到空气流通处或户外活动活动。

  3.打扫时提倡湿式清扫,就是拖地,擦拭桌面、窗台时要用湿布清洁。

  4.对中央空调一定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暖气清洗和维护。

  5.适当在室内放些绿色植物。

  办公设备带来电磁辐射

  走进写字楼,尤其是目前正流行的大办公平台,我们看到最多设备就是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等。这些现代办公室必备的办公设备,在给了我们工作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可能给我们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

  总的来说,电器设备对健康最大的威胁就是产生臭氧,而臭氧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如果通风不好,臭氧就会和人的肺争抢有限的氧气,使空气质量变差。而在这场“争夺”中,人是处于劣势的,因此就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等。怎样在获得这些设备使用价值的同时,又避免可能由此带来的健康威胁,就成了办公室一族首先要关注的问题。

  对策:

  1.要保证办公环境内的新风量,稀释有害气体。

  3.尽量远离电脑,或者使用液晶显示屏的电脑,有条件的可以穿防辐射服。

  2.注意办公环境内的清洁卫生,及时清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7-2013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文章,值得学习记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3-2014 07: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已經有排重金属的方案了~  各大媒體 4月就要辦醒覺運動了~  關丹 12/4 廣場 開始宣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4-2014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0妙方降低室内污染

螨虫、霉菌以及花粉等过敏原是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如果不加注意,甚至会使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还严重10倍。美国《读者文摘》近日刊文,教大家几个降低室内污染的妙方。

U10242P434T20D134245F1037DT20140429151243.jpg   
1.清晨不开窗。很多树木清晨会向空气中释放花粉,因此最好不要选择在清晨开窗通风。花粉可以附着在衣物上进入室内,所以外出运动最好选在下午。

2.进门先更衣。即使身上并不脏,但是花粉可以附着在头发和衣物上,因此,回家后要尽快脱掉外套,有条件的可以冲个澡。如果没有时间,至少要认真洗手,以去除污染物。

3.给花少浇水。过度浇水容易导致霉菌滋生,可以在花土上放置鹅卵石,能有效减少霉菌滋生。

4.冰箱撒盐粒。冰箱的托盘是霉菌滋生的温床,而且霉菌会随着冰箱压缩机的震动飘到房间的各个角落。建议定期清理冰箱底部,在托盘上撒些盐粒,可以抑制霉菌和细菌的滋生。

5.每周洗床单。这是清除床上螨虫和微生物最有效的途径,可以大大改善卧室的空气质量。

6.每月洗浴帘。浴帘也是霉菌的滋生地,建议每个月清洗或更换一次。浴室要经常通风,保持地面干燥,避免霉菌滋生。

7.冷冻毛绒玩具。毛绒玩具上可能布满螨虫,最便捷的应对办法是,把毛绒玩具装到袋子里密封,然后放入冰箱冷冻3~5小时。

8.湿度控制在50%。室内空气干燥可以防止霉菌滋生污染空气,但过于干燥会对肺等脏器产生影响,还容易诱发鼻窦炎,所以最理想的室内湿度应该保持在50%。

9.把鞋脱门口。把鞋放在门外不仅可以保持地板清洁,还可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10.开空调除湿。阴雨天可以用空调排出室内湿气,过滤细菌,但是必须确保空调滤网清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5-2014 05:2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5。

之前脸上很多痘痘
之后每个礼拜或两个礼拜就换一次床单枕头套

现在的脸改善了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0-2014 06: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室内污染影响健康

人类至少7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而城市人口在室内度过的时间超过了90%,尤其是婴幼儿和老弱残疾者在室内的时间更长。但是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一般是室外污染物浓度的2~5倍,在某些情况下是室外污染物的几十甚至上百倍。
室内污染主要来源:
1.室外空气:
大气污染物可通过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进入室内空气中,常见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铅、颗粒物等。
2.建筑物自身:
有的建筑物自身含有某些可逸出和可挥发的有害物质,如:防冻剂可渗出有毒气体氨;地基的地层、建筑石材、地板砖、瓷砖等可释放放射性氡及其子体
3.人为带入室内:
人们进出居室,很容易将室外和工作环境中的污染物带入室内,这些污染物主要有:大气颗粒物、苯、铅、石棉等。
4.相邻住宅污染:
从邻居家排烟道进入室内的毒物或熏蒸杀虫剂等,如一氧化碳、磷化氢等。
5.生活用水污染:
受到病原体或化学污染物污染的生活用水,通过淋浴器、空气加湿器、空调,以水雾的形式污染室内空气,这类污染物有:军团菌、苯和机油。
6. 室内燃烧或加热:
主要是指各种燃料的燃烧和烹调时食油和食物的加热后的产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烃类(包括苯丙a芘等致癌多环芳烃)及悬浮性颗粒物等。
7.室内活动:
人体排出的大量代谢废弃物以及谈话时喷出的飞沫等都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吸烟是重要的有害物质来源。烟草的烟气中至少含有3800种成分,其中致癌物不少于44种。此类污染物主要有:
(1)内原性的化合物:二氧化碳、水蒸气、氨类化合物,是由人们呼出的。
(2)外来物或外来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
(3)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和带菌(毒)者排出的病原体。
(4)家养宠物活动。
8.室内建筑材料:这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油漆、涂料、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充材料、塑料贴面等均含甲醛、苯、甲苯、乙醇、氯仿等挥发性有机物;建筑材料砖块、石板等本身含有镭、钍等氡的母元素较高时,室内氡气的浓度会明显增高,其致癌性越来越受关注。

如果您有室内污染这方面的问题,我公司所生产的SmartCoat Nano Tio2可以帮助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还你一个洁净空气的居住环境。欲知更多详情,敬请联系或短讯0192635335。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1-2014 10: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食物里的有害物质,你去除干净了吗?

食物导致机体受害中毒可以说是全方位的。食物里的有害物质可以促使机体老化,甚至引发中毒。如何防止体内蓄积过多的食物毒素,要掌握四个要素:有效的处理、妥善的烹调、恰当的搭配、合理的食量。现将如何减少食物毒素的几种方法列举如下:

12523095_11n.jpg   
1.择弃法

⑴常吃的茎叶菜,越接近根茎部位的叶片越老,营养素含量越少,有害物质越多,在择菜时这种叶子不妨多清掉一些。蔬果的保护层外皮多含有蜡质液胶,其内容易残留更多农药。常吃的黄瓜、冬瓜、萝卜、土豆、苹果、梨等一般以削皮吃为宜。

⑵食用禽类时,只清洗干净还不够,还需用镊子夹去体表的细毛。否则这些细毛容易积存在肠道,阻碍正常的消化吸收,加速肠道老化。

⑶彻底除掉禽畜类的甲状腺、淋巴腺、肾上腺等。禽类颈部及肛门皮下积有大量淋巴小结,其中含有大量细菌、病毒和致癌物,因此最好食用前剔除干净。一头猪甲状腺重10克左右,人只要吃进去1.5~3克就有可能发生中毒。因此对零碎碎肉,要检查、丢弃可疑物。

⑷鱼应彻底清除紧贴在腹腔内壁上的黑膜。这层黑膜集聚着大量细菌、农药及其他有毒成分。鲤鱼身体两侧像线一样的白筋腥臊味很重,不能食用。鳜鱼要剁掉背鳍(又称背束),否则这些有毒的硬刺很容易使食者受到伤害。

⑸米、豆、花生仁、银耳、香菇等,加工前均应丢弃霉变或外观异常的部分。

2.浸泡法

⑴蔬菜上的残留农药,宜采用先浸泡后水洗的做法。例如,可在淘米水或清水中加洗洁精,将蔬菜水果浸泡20分钟以上,再用自来水彻底冲洗(不少于3次)。一般经过清水浸洗,能去除45%左右的农药。使用洗洁精的清除率一般可达25%~87%。寒冬后的大棚菜生产环境相对密集,使用农药的浓度要高于大田,加之棚内无风、无雨,又不能接受自然光直晒,农药降解速度减缓。这样,吃大棚蔬菜时更应认真处理。

⑵煮豆前要把豆子在水里浸泡8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去掉大部分寡糖。豆类中的寡糖在体内难以消化,且被大肠菌群分解后容易发酵成二氧化碳等,使身体呈现不正常的排气反应。

⑶海蜇一般只有经过充分泡洗,才能将其所含的杂质及有害成分去掉。为了防范残存嗜盐菌、副溶血性弧菌的危害,食用时还宜在食醋中再浸泡10分钟,最后再用冷开水洗净。

⑷海带之类含有不同程度的砷及砷化合物,食用之前需要用清水浸泡。有实验表明,干海带即使经水浸泡5~10小时,其内含砷量仍然会高达5毫克/公斤。只有浸泡12~24小时后才能达到食用安全的标准。

⑸贝类在煮食前应用清水将外壳擦洗干净,并浸养在清水中7~8小时,从而使体内的泥沙及其他脏物吐出来。

⑹动物内脏要充分浸泡,尤其是肝脏,烹饪之前一定要用水反复泡洗。

⑺食物尽量不要切开后浸泡。以土豆中的维生素B1为例,未切开整个浸泡只损失8%左右,切成块状浸泡会损失15%或更多。

⑻大米中不少营养素会随着淘洗次数增多而增加损失。大米多次淘洗浸泡后,维生素B1有可能会损失30%~60%,维生素B2、烟酸会损失20%~25%。

3.去皮法

丝爪、黄瓜、莴苣、冬瓜等带皮果蔬均宜去外皮,可以减少摄入有害的化学物质。

4.汆焯法

⑴焯菜是清除菜中有害物的又一个好办法。焯后能显著减少草酸含量。香椿经开水处理后,亚硝酸盐含量大约能降到4.4毫克/千克。以香椿炒鸡蛋实验,烫过和未烫过的香椿相比较,亚硝酸盐含量能从原有的83.3毫克/千克减少到1.5毫克/千克。

⑵焯后能显著减少残存农药。青椒、黄瓜、番茄表皮蓄积的农药,经水汆能大大减少;苦瓜、菠菜、竹笋、茭白、青蒜、芹菜、菜花、圆白菜、豆角、洋葱、茄子、毛豆等,利用水汆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其农药含量。一般蔬菜经水焯后,表面农药能够清除90%以上。

⑶焯菜时要在滚沸状态下进行,水中宜放入少许盐,同时焯后要立刻以冷水降温。这样既能有效减少菜中的草酸、农药含量,又有助于防止菜中氧化酶对维生素C的破坏。

5.挂糊法

食物烹调适当上浆挂糊,有助于保护营养成分。譬如肉丝、肉片等上浆挂糊后,所做菜肴既鲜嫩可口,又更多地保存了营养物质。实验表明,食物原料上浆挂糊后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保存率都明显增高。以炒肉片为例,上浆比不上浆维生素B1保存率提高了19.5%,维生素B2保存率提高了13%,烟酸提高了14.6%。

6.曝晒法

香菇食用前经太阳紫外线直射,能促使所含维生素D原——麦角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有学者称,鲜菜水果在阳光下照射5分钟,残留的有机氯、有机汞等能消除60%左右。

7.加热法

⑴存放时间过久的红糖、白糖会寄生螨虫,不宜直接食用。在调制饮料或做凉菜时应先将糖加热处理。一般在70℃保持3分钟螨虫就会被杀灭。

⑵香肠、咸鱼、咸菜等容易含较多挥发性亚硝基化合物,将其煮沸15~20分钟能有效减少其含量。有人认为,肉品经微波炉加热90~120秒,有害物会随着肉汁而排出。

8.食物去毒法

⑴去除食物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花生、玉米等常含有非常耐热的黄曲霉毒素,只有当温度达到280℃时,才会发生裂解。去除的办法有:严格拣选,把已经霉变或开始霉变的一律弃之不食;用水浸泡清洗,尽管外观正常但也要彻底泡洗;黄曲霉毒素是水溶性物质,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受到破坏,因此最好使用碱性水。

⑵提高煎炸烧烤肉食的安全性。美国加州的国家实验室针对烧烤食物的弊端提出一个解毒的浸渍处理配方——“醋蒜六味方”:该方由食醋、大蒜、柠檬、芥末、食糖、橄榄油调制而成。对煎炸烧烤少于20分钟的食物,经其浸渍后可除掉90%左右的杂环胺等有害物。

http://health.sina.com.cn/zl/hc/2014-11-15/0949156981.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1-2014 06: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资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5-2016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温瓶不能装这种液体!不然把重金属喝下肚

6358688023447530437120032.jpg

现在市场上保温杯种类繁多,但是质量却参差不齐。如何买到质量好的保温杯,以及如何用保温杯饮水,你知道吗?

买到好质量保温杯的小技巧

1、保温性能的辨别。对于保温杯的保温性能主要是指保温杯的内胆。装满开水后,顺时针旋紧瓶塞或者是保温杯盖,过大概2~3分钟后,用手去触摸杯身外表和下部,若发现有温热感觉,表示保温性能不够好。

2、看保温杯的密封性。注满一杯水,旋紧杯盖,倒置几分钟,也可用力甩几下,如果没有渗漏的现象,就证明其密封性能良好。

3、配件是否健康环保。保温杯的塑料配件是否健康环保非常重要。可以通过闻来鉴别,如果保温杯是用食品级塑料制作的,其气味会较小、表面光亮,无毛刺、使用寿命长且不易老化;如果是普通塑料,则在各个方面都会劣逊食品级塑料。

4、不锈钢材料的鉴别。对于不锈钢保温杯来说,其材质好坏是非常重要的。不锈钢材料的规格很多,其中18/8表示不锈钢材料成分含18%铬,含8%的镍,只有达到此标准的材料才是绿色环保产品。




使用保温杯4不装


mp53936943_1452543603876_3.jpeg

1、保温杯不宜装酸性饮品

不锈钢由于熔点较高,不会因高温溶化释出不良物质。但是不锈钢最怕强酸,如果长时间装载酸性较强的饮品,很可能会对其内胆产生损伤。


406_090725_1.jpg

2、保温杯不宜装牛奶

一 些人会把热牛奶装在保温杯内,不过,这种做法却让牛奶中的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会迅速繁殖,导致腐败,容易引起腹泻、腹痛,牛奶在高温环境下,维生素等营养 物质会被破坏,同时牛奶中的酸性物质还会与保温杯内壁发生化学反应,影响人体健康。卞华伟表示,无论是牛奶还是酸性果汁,最好都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喝完。


1614540466512631231.jpg

3、保温杯不宜泡茶

有 报导指出,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单宁酸、茶碱、芳香油和多种维生素,只宜用80℃左右的水冲泡。如果用保温杯泡茶,使茶叶长时间浸泡在高温、恒温的水中,就如 用温火煎煮一般。茶中的维生素大量被破坏,芳香油挥发,单宁酸、茶碱大量浸出,不但降低了茶的营养价值,还会使茶汁无香味,茶味苦涩,有害物质增多。对 此,专家表示,茶叶的确不宜长时间浸泡,因为浸泡时间太久,茶叶可能会释出重金属物质,有害健康。


15.jpg

4、保温杯不宜携带中药

有些人也喜欢把中药泡在保温杯内,方便携带饮用。但煎好的中药中溶解了大量酸性物质,容易和保温杯内壁所含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并溶解到汤药里,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保温杯的使用注意事项

1、新品使用前,须用开水或用洗涤剂烫洗几遍,进行高温消毒。已达到杀死细菌的作用。

2、使用前,请用沸水预热5-10分钟,以使保温效果更佳。

3、水不要装得过满,以免拧紧杯盖时,开水溢出烫伤。

4、不要用保温杯泡茶叶。

5、饮用完毕后,请拧紧杯盖,确保卫生洁净。

6、清洗时宜用柔软的布和经温水稀释的食用清洁剂清洗。

7、不锈钢杯内侧有时会产生一些红色锈斑点,可用温水加入稀释的醋浸泡三十分钟后,充分清洗。

8、为防止异味或污渍的产生,且能长久清洁的使用。使用后,请清洗干净使其充分地干燥。

以上就是保温杯的使用注意事项,保温杯方便携带、持久保温,但是也要注意使用方法哦。




http://toments.com/374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16 1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宜泡茶就麻烦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6-2016 08: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年人長期暴露污染空氣,易患癌增加死亡率!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本地長者若長期暴露於空氣中,吸入或接觸與其他環境污染物混合的微細懸浮粒子,與多種癌症有關,並增加死亡風險。是此研究結果已於美國癌症研究協會2016年4月的《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記與預防》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內發表。


研究方法及結果


是次研究長達十三年,是全港首個就空氣污染而引發本地長者患癌的項目。研究團隊分析微細懸浮粒子(直徑2.5微米或以下的粒子,簡稱PM2.5)與癌症死亡風險的關係。是此研究對象為 66,820名65歲或以上長者,他們曾於1998至2001期間參與由衞生署舉辦的長者健康中心活動,團隊跟進至2011年,並從死亡登記處獲得參加者至2011年期間的死亡資料。此研究並運用固定空氣污染監測站和衞星監控的數據,以便推算他們的居所位置之PM2.5濃度。


經剔除吸煙因素影響,研究發現PM2.5濃度每上升10微克,整體癌症死亡風險增加22%;上消化道癌症死亡風險增加42%;包括肝、膽管、膽囊和胰腺在內的附屬消化器官癌症死亡風險增加35%。研究亦同時顯示,PM2.5濃度每上升10微克,女性患上乳癌死亡風險増加80%,而男性患肺癌死亡風險亦増加36%。





率領研究團隊的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榮譽副教授黃浙明博士指出:「這次研究的發現對公共衞生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空氣污染嚴重,但又缺乏長期空氣污染對健康影響研究的亞洲地區,提供有力數據支持空氣質素管理政策。」




研究意義


率領研究團隊的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名譽副教授黃浙明博士指出:「這次研究的發現對公共衞生有著重要意義,尤其是為那些空氣污染嚴重、但又缺乏相關研究項目的亞洲地區,提供了有力數據,以助制訂相關的空氣質素管理政策。」


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科學主任石國順博士是此次研究項目的主要研究員,他指出:「長者若長期暴露於微細懸浮粒子,已證實其心肺疾病和肺癌的死亡率是與此有關,但很少研究會顯示這與其他癌症的死亡率之關係。研究此項目正正是要得悉此污染物會否對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症有同樣的影響。」石博士補充:「飄浮於空氣中的微細懸浮粒子,是由運輸和發電等燃燒時所產生,當中包括碳氫化合物和重金屬等污染物質。」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科學主任、是次研究項目的主要研究員石國順博士指出,本地長者若長期暴露於空氣中,吸入或接觸與其他環境污染物混合的微細懸浮粒子,與多種癌症有關,並增加死亡風險。


政策建議


石博士解釋:「PM2.5和引發癌症之連帶關係有可能是由於空氣污染,而導致DNA修復功能受損、身體的免疫反應、發炎觸發血管增生導致腫瘤蔓延等相關。至於消化器官,由於PM2.5內含重金屬,影響腸道微生物,亦可引發癌症。」


研究團隊指出,需要進一步研究來確定PM2.5和癌症死亡之間的關係是否同樣可在其他國家顯現。根據現有科研證據顯示,此類風險極有可能存在於其他城市,故此有必要儘早減低空氣中PM2.5的污染物,從而改善空氣污染,以保障公眾健康。


石博士指出,愈來愈多新興研究探討由PM2.5及多種污染物而引發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他還警告,污染只是引發癌症的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其他因素如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缺少運動,也可能是引致增加患癌風險的重要因素。


有關研究團隊


此項研究由港大公共衞生學院名譽副教授黃浙明博士及科學主任石國順博士領導,並與多位分別來自香港和英國,包括:香港衞生署、香港科技大學環境學部,以及英國伯明翰大學衞生與人口科學學院的環境及公共衞生之研究員和醫療專業人員合作進行;並獲英國惠康信託基金(Wellcome Trust)資助研究。


關於港大公共衞生學院


港大公共衞生學院在公共衞生教育及科研方面成就卓越,歷史悠久,並致力於改善人類健康。通過結合流行病學及大規模的研究室實驗,以及對非傳染病的疾病控制,學院對提昇本地乃至國際的公共衞生及醫療研究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港大公共衞生學院為頂尖科研中心,其研究範疇包括流行性感冒、傳染病及非傳染性之慢性疾病控制、控煙、改善空氣質素、心理腫瘤學、健康服務研究、行為科學、生命歷程流行病學、醫療經濟效益、醫療服務規劃及管理等,當中不少研究更獲本地、國內以至國際組織,如世界衞生組織認同,納入其公共衞生政策當中。


香港癌症资讯网授权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6-2016 09: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個應該誰都懂吧 而且不只老人而已吧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6-2016 0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rochimaru 发表于 7-6-2016 09:45 AM
這個應該誰都懂吧 而且不只老人而已吧 -0-“

大家都懂叫常识,有数据证明叫科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16 0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年人都死咯,老年人不死!?还是长期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9-2025 05:54 PM , Processed in 0.192985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