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78|回复: 1

洗碗布竟藏5千亿治病菌!安全使用有讲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11-2012 10: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洗碗布.jpg

做为最常用的家庭用具,很多人的洗碗布只是简单清洗干净,第二次就不再清洗消毒,直接使用了。然而事实是,简单清洗对于洗碗布滋生的细菌根本没用。你不会想到的是,小小洗碗布竟可以隐藏高达约5千亿个的致病菌!
  “中国家庭厨房卫生调查结果发布会”公布了一项最新的厨房卫生调查结果: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北京、上海两地的单块洗碗布检测出细菌总数竟高达约5000亿个!
  这些洗碗布不仅细菌数量很高,而且致病菌数量也繁多:其中不乏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沙门氏菌等19种致病菌。可见,洗碗布普遍存在细菌数量过高的问题,尤其是存在大量的致病菌,这极容易引起餐具的二次污染。因此,小小洗碗布的卫生亟应引起关注。

洗碗布四个使用要点
洗碗布上面的微生物可以通过污染餐具后进入人体,引发相关疾病。洗碗布上致病菌越多,致病的几率就会越大。没及时更换、清洗和晾干,是洗碗布窝藏细菌的主因,而湿润、不卫生的环境,最有利于细菌繁殖。
  对此,正确使用洗碗布的四个要点是“干、净、换、分”,“干”:即每次用完洗碗布后要及时拧干,并尽量展开,晾挂在通风处。“净”:洗碗后要清洗洗碗布,还要定期消毒。浸湿后用微波炉加热3分钟,或用消毒剂稀释以后浸泡,或用水煮10分钟。“换”:洗碗布脏了、洗不干净了,就应及时更换。“分”:洗碗布一定要专布专用。最好是洗碗、洗锅、擦灶台油烟机、清洁餐桌台面的抹布分开使用。

木纤维、竹纤维材质的洗碗布.jpg
选用安全材质的洗碗布
因对一块洗碗布不放心,而去选购一款带有消毒功能的洗碗机,这对一些家庭来说并不现实,如果对洗碗布的材质有所挑选,相信一些小的选择就能让改变发生。
  洗碗布最好不要选择化纤质地或钢丝球,因为化学纤维和钢丝球碎屑若粘在餐具上,随食物一起进入人体胃肠道内,会刺激或诱发胃肠道疾病。
尽量选用木纤维、竹纤维材质的洗碗布。木纤维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和排油性,使用时一般无需添加洗洁精,即可将餐具上的食油擦干净,而且不粘油,用手稍微搓洗,便可将布上的油渍很快清洗干净,方便实用,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洗碗抹布。
  竹纤维毛巾可以避免传统棉织毛巾易生霉菌的弊端。因为竹纤维毛巾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脱脂、脱糖、脱蛋白处理,加之竹纤维的天然特性所致。同样数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在棉、木纤维制品中能够大量繁衍,而在竹纤维制品上的细菌在24小时后被杀死75%左右。同时,竹纤维织物的天然抗菌、抑菌作用在经多次洗涤、日晒后,仍能保持其原有特点。

二次使用应先消毒
美国“MSN网站”近日提醒,即使洗得很干净的洗碗布,二次使用时也应先消毒。为什么呢?
  因为小小洗碗布,每天都要和碗筷亲密接触,肉屑、菜渣、油污的残迹,或多或少地都会遗留在洗碗布上。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环境工程系的科研证实,20%的洗碗布内隐藏着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足以导致疾病的细菌。特别是夏天,部分清洁不够的洗碗布更会滋生大量细菌,让餐具在洗涤过程中因为与洗碗布接触而“交叉感染”。
  虽然,很多人在洗完碗后都会将洗碗布清洗干净,但经过几个或十几个小时的放置,洗碗布上又会滋生很多细菌。这是因为,潮湿的环境很容易让空气中的浮尘、细菌等落在洗碗布上,孳生新的细菌;洗碗布上本身存留的污渍也是细菌的孳生地。本次调查显示,用肥皂或洗洁精清洗过的洗碗布,20%的细菌仍会存留,而经过6个小时的放置,细菌数又会增加一倍。
  因此,除了将洗碗布清洗干净外,再次使用时也应该清洗和消毒。用微波炉消毒是最快最方便的一种方法,将微波炉打到高火两分钟,就可以杀死或者抑制超过99%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不过,即使这些都做到了,也最好每月更换一次,以更好地保障家人健康。


资料+照片转载
佳礼编辑团队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11-2012 10: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洗碗布竟藏5千亿治病菌??
治病还是致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10-2025 10:27 AM , Processed in 0.118038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