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佳礼记者 于 17-7-2012 04:18 PM 编辑
大马华人丧俗研讨会暨《魂气归天》新书发布会
日期:21/7/2012 时间:8.00pm
地点:马六甲孔教会礼堂
主讲:资深文史及民俗工作者李永球
“在世界各种丧事习俗中,多数都采用宗教仪式,唯有华人别具一格,是中华儒家传统习俗。它源自远古的灵魂不死观,逐渐由儒家整合,终于发展出一套儒家礼仪为主的丧葬仪式,汉朝以后又结合一部份佛道二教元素,才有了和尚道士念经超渡法事等习俗。它在中国流行超逾三千余年,无论是儒家、道家、兵法、阴阳等家,绝大部份都采用这种丧礼,甚至后来的佛教与道教徒,也是采用之。”
定于 2012年 7月 21日(星期六)晚上8时,在孔教会礼堂举办“大马华人丧俗研讨会及魂气归天新书发布会”,由资深文史及民俗工作者李永球主讲,探讨丧俗文化,现场将播映进200张珍贵的丧俗照片及短片。同时,当晚也邀请甲华堂署理会长许万忠及甲州文史家林源瑞联合推介李永球新著《魂气归天》。
李永球考察华人丧礼二十年,蒐集我国各地丧俗文化,在报章发表多篇关于丧俗的论文。他也是星洲日报《田野行脚》专栏作者,拥有众多书迷。著有《移国》,《日本手》及《字言字语》三书。他曾主持独立文史纪录片《峇峇球》及《王船》,也受邀到电台主讲民俗课题。
“大马华人丧俗研讨会”将播放全国各地珍贵的丧俗照片,此外,李永球也将会在研讨会上,发表其二十年来对丧俗考察的心得,非常精彩。希望通过这项研讨会,揭开丧事神秘面纱,让大众更深入了解繁琐的丧事礼节所要带出来的讯息和意义,激发社会对传统丧葬文化的认知。
《魂气归天》是我国第一本本土丧葬文化考论,他不只收集李永球文章,也收集了一些李永球回应读者批评,反对的文集,有议有论。客观,科学,欢迎大家阅览。
研讨会重点:
*您是否知道有些丧家在出殡前一天必须在子夜熄灯,让棺材店员工橇棺,而且还需要口衔一根草?
*棺木移动时必须转身,为什么?
*日本入殓师对遗体处理得体尊重,我国的入殓仪式有什么不同?
*死后,魂魄去了哪里? 中华观,宗教观都有着不一样的观点。
*民俗与宗教,真的无法共存吗?
此外,研讨会将探讨依然保存及已经消失的本土丧葬文化,如套衫吃面线,送铭旌,入殓仪式,棺罩,坟墓造型等等,现场将开放给出席者发问关于对丧葬文化的疑惑,与李永球做最直接的交流。
另一方面,《魂气归天》一书是我国珍贵的丧礼考论,李永球用了将近二十年考察各地丧俗,将之编撰成书。博大外文系中文组讲师徐威雄博士就说:“有了《魂气归天》,华人文化的在地研究才有了血肉,才有了生命史可说。”。
台灣禮俗大師徐福全更给予《魂气归天》高度评价,他表示作者保持严谨的考察态度,该书主题锁定丧葬习俗,既有知识性,实用性,又有趣味性,有益于社会。
《魂气归天》将在当天推介礼在马六甲首次发售。欢迎大家出席这项研讨会,给予支持本地文史工作者李永球鼓励打气。活动免费入场,详情可联系017-3581698
佳礼编辑团队:感谢kidzai网友供稿及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