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華人的稱謂
勇瑜 馬來西亞 星洲日報 2012-02-03
人人常使用Chinese這字眼來稱呼全世界華裔。
中國人來自China,理所當然稱自己為Chinese。(順便提起,中國國內也有些人呼吁把China改為Zhong Guo,他們認為外國人把祖國稱為瓷器不恰當。)本地華人通常用Chinese Malaysian來稱呼自己,順利切斷與中國之一切關係,除了祖先血脈之外,諳華文之外,發展出本土華人特色文化之外,其它一切通通與中國無關。
在這裡,風平浪靜時,Chinese的稱呼問題不大。但友族多不諳漢語,不懂得漢語“華人”與“中國”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兩個詞,只懂得英巫兩語之Chinese或Cina。看到Chinese這字眼,就聯想到China。長久下來,潛移默化,刻板觀念深入無意識之內,驅之不散。意識正常時尚能理性分辨之,一旦情緒被有心人利用種族主義激發,就會無理的把本地華人和中國華人聯繫起來,結果是回中國論聲音不絕。
筆者建議,可以學印尼,用TiongHua來稱呼華裔印尼人。
TiongHua是閩南語之譯音。我們可以考慮使用ZhongHua ethic Malaysian,即華裔馬來西亞人,逐漸間接地糾正某些友族的想法。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勇瑜)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2-2012 0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China 一詞不是源自 【秦】嗎?
廣東人家及南方人喜好自稱 【唐人】。唐朝文化對整個東亞的影響是最大的。
今人也常說【唐人】【唐字】【唐名】【唐人街】
英文就.........個人喜歡 【漢】 HAN 。 HAN Ethic Malaysian,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2-2012 0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稱謂並非種族問題根源
2012-02-10 小華 馬來西亞 星洲日報
勇瑜君在〈華人的稱謂〉(2012年2月3日《言論》版)一文中提出,我國友族同胞會混淆Chinese這個稱呼。
友族會把Chinese看成是“中國人”,而不是“華人”,因此他建議,我國應該把Chinese Malaysian糾正成ZhongHua ethic Malaysian。
他說,友族大多不諳漢語,不懂得漢語“華人”與“中國”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兩個詞,為了這些人士,我們應該修改稱呼。
本人完全不苟同這樣的說法,世界上很多人也不諳漢語,他們都是慣用Chinese來稱呼華裔,他們也能分辨中國人或者中國華僑,Chinese一詞是世界通用對華裔稱呼,比如美國出生的華裔被稱為ABC(American Born Chinese),英國出生的華裔稱為BBC(British Born Chinese)。如果我們無端的用ZhongHua etchic,外國人能知道ZhongHua ethic是甚麼人種嗎?
我國應該故步自封的為了某些人士倒退稱華裔為ZhongHua ethic Malaysian或是迎合世界的步伐、國際慣例稱華裔為Chinese呢?
我國華裔已經扎根在這片土地超過半個世紀,至少有四代人為這個國家付出了血汗,經歷了風雨。我國華裔擁有公民權和投票權,在憲法上是一等公民,和其他族群沒有兩樣。本人甚至可以肯定,我國華裔是完全效忠馬來西亞,對馬來西亞的感情遠遠大於中國。但是為甚麼友族看到Chinese或者Cina就會聯想到中國?為甚麼友族看到Cina會感覺不安,甚至產生種族糾紛?這是稱呼上的問題或是其他因素造成?難道單單改變了稱呼就能解決我國的種族問題嗎?
如果以印尼做例子,印尼是用TiongHua來稱呼印尼華裔。但是印尼曾經發生了震驚全世界的排華事件,這就證明了稱呼根本不是種族問題的根源。
如果Chinese會產生混淆,應該改為ZhongHua ethic,那麼我國的印裔同胞被稱為Indian,會不會也有問題?如有,我們又應該如何稱呼他們呢?要解決問題,絕對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必須對症下藥的往問題的根源去醫治。如果單單為了某些人士的誤會,而避重就輕的更改稱呼,根本是本末倒置,也解決不了種族問題。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小華)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