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1519|回复: 2
|
新中台专家探讨 华文物理名词标准化
[复制链接]
|
|
|
新中台专家探讨 华文物理名词标准化 (2011-12-12) |
● 杨丹旭 你是否猜得出台湾使用的“网路”、“软体”和“电浆”,其实就是中国所指的“网络”、“软件”和“等离子”? 随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出现新事物。因为翻译等原因,它们在各地的名称大相径庭,让人摸不着头脑,也给交流造成障碍。 为了探讨华文物理名词的标准化,近20名来自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专家昨天相聚南洋理工大学,参加华文物理名词标准化研讨会。 这是中国和台湾两岸物理学专家首次针对这项课题展开面对面交流。推动这个研讨会的是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潘国驹教授。 潘国驹受访时说:“虽然新加坡的教科书都使用英文,华文物理名词标准化对我们影响不大,但新加坡以华人社会为主,并提倡双语,也是一个中立国家,在名词翻译标准化上,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潘国驹希望,研讨会提供交流平台,并成立一个固定的委员会,定期针对华文物理名词标准化展开交流。 他也指出,除了物理,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名词也存在翻译差异,为教学、交流、技术推广造成诸多不便。 潘国驹说,虽然一些名词的统一因为涉及政治因素并不那么容易,但希望物理学术名词标准化,能为其他名词的统一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主讲者之一的中国物理学名词委员会主任阎守胜教授认为,新加坡为两岸物理学专家就名词标准化提供第一个面对面交流平台,具有历史意义。
他指出,存在差异的名词数不胜数,以英文字母“T”开头的名词为例,400多个中国大陆和台湾都使用的物理名词中,有近四成词语存在翻译差异。 除了专业术语,这其中也有一些生活中常用词汇,例如中国使用“概率”一词形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台湾则使用“几率”。 阎守胜认为,中国的普通话更追求大众化和通俗化,台湾国语则保留更多文言色彩,这造成一些语言的用法区别,比如台湾国语常出现带文言色彩的“而已”二字,这在普通话口语中却较少见。 他也指出,1950至1980年代,台湾与美国、英国和日本接触较多,中国大陆则与当时的苏联联系较多,因此在一些名词定名上有差异。 国立台湾大学的张庆瑞教授指出,近年来两岸学生交流越来越多,教学中使用不同名词会给学生造成困惑,因此标准化名词对两岸在学术、文化的交流上扮演重要角色。 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编译发展中心主任林庆隆博士认为,要求所有名词统一并不容易,因为即使是英文都存在英式和美式的区别。 不过,华人世界应该争取统一近年来新出现的名词的翻译;至于一些在各地已经约定成章的旧名词,如果为了标准化而更改,会造成很多不便。 他说:“这些暂时无法统一的名词,我们可列出一个相对完整的翻译对照表,方便人们查询。”
*yangdx
http://www.zaobao.com.sg/sp/sp111212_017_1.shtml |
|
|
|
|
|
|
|
|
|
|
发表于 18-2-2012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那很好啊!可是你讲internet,software,plasma我会立刻明白 |
|
|
|
|
|
|
|
|
|
|
发表于 18-2-2012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