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新书了。。。http://www.pappago.com//goods.php?id=215455
内容简介 《理想丰满》内容简介:《理想丰满》是企业家冯仑自《野蛮生长》后亲笔撰写的又一力作。究竟怎样的房地产,才是对的生意?究竟怎样的社会,才会给力民营企业?究竟怎样的人生,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 当今中国,迷惑颇多——中国人价值观严重丢失,该如何重塑?收入差距日趋严峻,怎样才能确保社会的公平?公司遭遇政策挑战,发展限于瓶颈,该如何突破?社会财富将会如何传承?同根同种,台湾人幸福指数为何比大陆高?当理想丰满但现实骨感,怎样怎样规划才能让自己更幸福?《理想丰满》中,冯仑集半百人生沉淀,畅议当下热点;挟二十载拼搏经历,纵论未来大势。以其独有的睿智思辨、幽默段子,深入浅出,亦庄亦谐,对价值公平、财富传承、人生追求、企业治理等话题进行有力批判和建设,更全面展示、分享为人、经商的大智慧。充分彰显一代企业家的责任、情怀与远见,讲述令人内心安宁,人生幸福的鲜活故事。
海报:

编辑推荐 《理想丰满》编辑推荐:
卖点1:《理想丰满》是地产"思想家"冯仑继《野蛮生长》后唯一亲笔力作:继超级畅销书《野蛮生长》后,五年来,冯仑只写了一部图书作品,就是《理想丰满》。冯仑有着地产"思想家"的美誉,他的作品就是优质的保证。
卖点2:内容当下,话题劲爆,社会热点,睿智解读:《理想丰满》汇集了冯仑"集半百人生沉淀,畅谈当下热点;挟二十载拼搏经历,纵论未来大势"。是一本非常当下有价值的作品。当今中国,迷惑颇多——中国人价值观严重丢失,该如何重塑?公司遭遇政策挑战,发展限于瓶颈,该如何突破?社会财富将会如何传承?当理想丰满但现实骨感,怎样规划才能让自己更幸福?《理想丰满》中,冯仑集半百人生沉淀,畅议当下热点;挟二十载拼搏经历,纵论未来大势。以其独有的睿智思辨、幽默段子,深入浅出,亦庄亦谐,对价值公平、财富传承、人生追求、企业治理等话题进行有力批判和建设,更全面展示、分享为人、经商的大智慧。充分彰显一代企业家的情怀与远见,讲述令人内心安宁,人生幸福的鲜活故事。
卖点3:内容超实用,全面展示、分享冯仑经商、为人经验与智慧:《野蛮生长》看热闹,《理想丰满》显智慧。《野蛮生长》更多讲述民营企业过去的发展史,而《理想丰满》全面点明企业如何在环境、政策变幻中规避风险,如何在不确定的未来中为企业制定一个确定的战略方向。万通创业至今已20年,在这20年中,无论环境、政策怎样变幻,万通都安然无恙,越做越大,这展现了冯仑怎样的大智慧?冯仑亦商亦儒,亦正亦邪,他的为人究竟有怎样的心得?《理想丰满》向你彻底展现所有的秘密。
书摘 房地产之"眼观六路,耳听四方"
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住宅是最被关注的话题。实际上现在社会各界都在发声,各有不同的立场,各有各自的道理,但到底谁正确或谁正确的概率高一点呢?原始社会你可以赖账,因为没凭据,现在随时都可以录音,上网一Google,谁对谁错马上就一清二楚。
那么,现在具体有哪几种人在讲话呢?第一是买房人,抱怨价格高、质量差,价高买不起,质次买了闹心。但买了房的人多数不抱怨价高,因为这是公共汽车原理,上了车的人都不希望别人再上来。买了房的人通常都是抱怨质次,但不抱怨价高,因为只要一算账就会发现,谁对我最好呢?不是老婆,也不是老公,对我最好的是房子,涨了一倍!而这一倍又带来了很多新的憧憬。
第二是政府,政府始终要讲公平,总是说既要保障大多数人基本住房的权利,又要保持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希望保持社会的基本公平秩序和公平的道德取向。政府讲的都是永远正确的话,但做起来总是会或多或少偏离一些。
第三是经济学家,经济学家在讲灾难、危机,总是说要出事,没有一个经济学家说现在什么都好,否则他们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自由的经济学家都是在讲问题,比如谢国忠,还有我社科院金融所的师兄。后来我发现经济学家如果不讲危机,基本上就没成就,而且会失业。因为没有问题,怎么能表现你有方法、有见解呢!我曾参加过一次原来同事的聚会,我工作的最后一个公家单位是国务院下属的体制改革研究机构,我说你们当年预见的所有危机都没发生,今天又开始预见新危机,这纯粹是在吓唬我们。我是生意人,如果我没作准备,危机真来的时候,我就死了,而如果你们预测的那个危机没来,我可能就错过了发展机会。只有我自己预测危机,而如果这个危机真的来了,这时候我才心理平衡,才会觉得这个代价承担得起。历史上,经济学家几乎都在研究危机问题,然后据此来提供解决方案。他们跟算命先生一样,不加时间、地点、情节,所以永远都是正确的。社会心理学有一种自我印证的心理机制,算命先生为什么有市场?因为每个人听后都会将自己的情况对号入座,老给自己找理由来证明算命先生是对的。
第四是商人,商人讲的是机会,因为没有机会,他就得关门。别人办丧事他就卖棺材,总得有活干。商人永远是在看未来、看希望,这是我们做生意唯一的自信。如果每天在这儿也跟经济学家一样,预测未来不行了就把公司关了,那企业还怎么发展?企业发展恰好相反,别人都说不好时,我们会想着怎么找到一种方法,让自己找到空间,活到未来,最后让大家承认我们今天的决策是对的,跟着我们走。
这四种声音我们天天都能听到,作为政府的决策者,要善于倾听、择其善者而从之。政府要管事,但要管得适度。第一,政府要管保障房,不要管商品房,应该让市场去调节商品房的供需与价格。比如说别墅,这是一个商品房市场问题,肯定不属于保障问题,那你就让他卖,多少价钱都别管。而我们目前是全管。保障房应该限购,新加坡也是这样做的;但商品房市场你也用这办法管,好比男人生病到妇科去抓药,肯定是不行的。
第二,政府要管品质,不要管价格。全世界住宅市场上政府管的最重要的是品质,而不是去行政定价。我们在台湾开发的那个项目,要到2013年底才能做完。住宅在大陆18个月得搞定,如果是高层,那就更得快了。台湾这个项目怎么可以这么慢呢?因为,在台湾,我们什么时候卖,政府不管,但政府管控品质,你不干够这个时间,它会认为你的品质做得不到位,因为它已精确计算了每道工序需要多长时间,对你的品质监督非常严格。所以,政府管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是为了确保大家的居住安全;至于价格,你有能力,你就享受这品质,你没能力,你就租房。
据我了解,美国也是这样,地基验收一道,墙体验收一道,屋顶验收一道,里边电线、电器部分再验收一道,每一道都有一个验收的节点,不是说把房子全盖好了才验收。这样施工进度可能会拖延,但品质确实会好,对大家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未来的价值保障都很好。有一次碰到一美国住宅开发商,我问他什么时候能卖,他说什么时间都行,政府不管,随时可以卖,没人买说明他不行,客户买了觉得后悔,那就打官司。台湾现在也一样,而且市场会发展出建筑经纪公司,在客户和开发商之间有一个公司来管钱,是商业化的,他管错了要承担连带责任,相当于评级公司一样,都是市场化了的游戏规则。
品质意味着什么?很多人突然发现买的房不隔音,楼上楼下的事全能听见,跟听实况转播似的。这就是政府定的标准太低,有的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标准。这个标准对于开发商来说成本便宜,如果标准一提高,成本就要增加。而我们的政府几十年来一直没提升这个标准,该管的事没管。
第三要管公平,而不应该去做损害公平的事情。在现行政策下出现的不公平有三种。首先是在买房人和未买房人之间制造了不公平,因为政府管制的结果是让前面买房人的资产大幅缩水。你说为多数人谋利益,但其实买了房的人多,现在实际上没买房的人是少数。没有买房的人里,年轻的和年老的如何公平?年轻人还有未来,你现在就宠他,就对那些年老的、几乎没有了未来的人不公平。这些问题都应兼顾。其次是私权力部门和公权力部门之间的公平。社会上有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偶尔抓到一个贪官,会发现每个贪官后边都有女人,但女人还是没有他的房子多。比如李刚有5套房,江苏那儿被双规的财政厅副厅长张美芳有7套房。反腐倡廉偶尔揪出来的贪官怎么有那么多套房?他们的公权力显然多于普通人,这就是公平问题,透视出了体制上的寻租优势。
《新世纪周刊》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北京这三年所有的保障房60%落入了公权力部门,而不是落入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参加第一轮摇号的还是老百姓,到第二轮就变成了内部分房。公务员系统肯定不是低收入阶层,这么多人想考进去,肯定不是奔着低收入去的,至少是中收入,还有可能成为高收入。至于怎样成为高收入,有合法和不合法两种途径。现在中收入的人有保障系统,单位天天给他们盖房,国务院机关管理局就有住宅中心,每年他们在内部分房;上海有一个局长更夸张,弄了30多套房。
而且,现在大型国企只把利润的15%上缴财政,剩下的钱在内部循环,变成了团购。比如某个权力部门看到一块地不错,它们单位有200个职工,于是就找一家开发商去招标,招完以后按市场价七折全部团购,内部员工分完以后按市场价再卖掉。这个公平政府要怎么去处理呢?
还有,道德上公平与不公平,怎么处理?我们讲历史唯物主义,发现道德有历史性,比如500年前贞操就是天大的事,出问题的女人要被沉塘。现在微博上有人说"性是纯洁的,不要用爱情来玷污它",还出现了木子美等,她们不但没有受到批判,反而因为语言或行为另类而名声大噪,拥有庞大的粉丝团。因此,当讲道德公平时,你首先应该告诉我是什么时代的道德,而不能抽象地讲。道德公平要被放在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机会均等意味着起点公平,平均分配讲的是终点公平。政府讲道德公平也应该讲明是什么时间的道德。我更倾向于机会均等,运动员起跑以后速度有快有慢,但起点上的机会均等必须要保证。而我们现在是讲结果公平,也就是终点上的公平,大家直接将现有的东西均分了,那这样谁还愿意奋斗呢?
道德公平是取机会均等还是结果公平,这个要掂量好,否则讲公平正义没有基础。公平正义是需要很多制度支持的。比如我买套房,到底产权是不是我的,70年以后有可能被收走吗?如果这东西是我的,谁也拿不走,那我就会感觉到公平。政府做得不好我可以批评,不至于因言获罪,那我才觉得有正义。在道德公平这个问题上,政府应该管得具体些,而不应该变成一种讨巧和文过饰非。
眼下,中国社会每件事都有四种看法:极左、极右、中左、中右,有的人还活在毛泽东时代,有的人则活在未来时代,这中间差了一百年。你根据哪个道德标准治理这个国家,要想清楚。不清楚的时候笼统提出一个道德号召,实际上是无力的和没有方向感的。
作者简介 冯仑,商界思想家,带领万通前进20年,守正出奇,践行理想,筑梦踏实;他是民营企业的布道者,体察历史,探究现实,勤于思考,乐于分享;他是社会公益的先行者,从学习国外先进到成立万通公益基金会,发起爱佑华夏慈善基金会、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和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知行合一;他是一个平和的人,有着智者光辉和仁者魅力;他又是一个行者,穿越阿富汗直面战乱,跋涉非洲草原与猛兽对谈,深入不丹,行修幸福,徒步戈壁,锤炼意志,骑行宝岛,丰满理想;他,就是冯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