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2693|回复: 41
|
什么时候开始的?
[复制链接]
|
|
|
最近开始幼教的工作
发现一样事情
孩子的中文和国文名变得好奇怪
例如:
一个籍贯福建的陈姓小孩, 是TAN
如果名字叫文明, 在我的年代叫BOON MENG
可是现在90年代后的,却以拼音来翻译,叫 WEN MING
TAN WEN MING耶
很拗口
而且也表现不出名字的特色了
其他例子
惠欣 HUI XIN
辰薰 CHEN XUN
佳芊 JIA QIAN
。
。
。。
。
。
。
。
大家有什么看法? |
|
|
|
|
|
|
|
|
|
|
发表于 3-11-2011 10: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老一辈的人都用方言口语来译音,现代用汉语拼音没什么大问题啊!
在念的时候也跟中文音相似。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11 09: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只是觉得体现不出籍贯的特色................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11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
就是很多会用回繁体字
我想应该是算命佬讲的吧?
最近要打很多毕业文凭
打名字打到很PEK CEK
哈哈哈...................... |
|
|
|
|
|
|
|
|
|
|
发表于 4-11-2011 0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这样很好啊,用汉语拼音,不然乱七八糟的,什么 ang gu kuih、lau sai peh 的不是更什么? |
|
|
|
|
|
|
|
|
|
|
发表于 11-11-2011 06: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嘛,名用拼音,籍贯由姓来保留,呈现出马来西亚的特色。 |
|
|
|
|
|
|
|
|
|
|
发表于 12-11-2011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ing/beng =閩南的明 不是什么 ming .
既然姓無法改變,就不要不倫不類了。趙爾家 是 teo ni ka 不是什么 er jia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11-2011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ing/beng =閩南的明 不是什么 ming .
既然姓無法改變,就不要不倫不類了。趙爾家 是 teo ni ka 不是什么 ...
ongtk 发表于 12-11-2011 01:44 PM 
就是嘛!!!
赞同!!!! |
|
|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11 05: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11-2011 05: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这现象显示籍贯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keeroro 发表于 24-11-2011 05:22 PM 
如果籍贯不再重要
那就没有方言的必要了。。。
想起来都恐怖
难道以后所有人同一个姓
就只有一种国语名发音咩? |
|
|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11 05: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不是。怎么可能大家都从同一个姓?莫非是毛主席时代重临?
我说的不那么重要,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还记得太平的历史?海山与义兴斗殴?南来开垦的时代中国华人都以籍贯区分彼此,各地为政,所以现在才有这么多会馆。
然而时过境迁,大家从哪里来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大家都是得“滚回唐山的”。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1-2011 09: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的“同一个姓”的意思
是如果姓陈的
会不会没有tan/chin/chan
而都变成chen了(因为汉语拼音)
不是全世界姓“毛”啦。。。 |
|
|
|
|
|
|
|
|
|
|
发表于 25-11-2011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籍贯在我国不重要了,连结婚的对象都会考虑到呢
会馆里面是女的随老公变籍贯都有人不允许,我是说最近的广西会馆。
就连买一碗面知道你是同籍贯的甚至给你大碗一点。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11-2011 05: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籍贯在我国不重要了,连结婚的对象都会考虑到呢
会馆里面是女的随老公变籍贯都有人不允许,我是说 ...
ongtk 发表于 25-11-2011 04:27 PM 
真的吗?
“籍贯福利”我倒没试过
“同乡(同个家乡)福利”我倒试过 |
|
|
|
|
|
|
|
|
|
|
发表于 28-11-2011 10: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名叫郑汉良。
英文是chiang han leong
郑=chiang很少看到吧。。 |
|
|
|
|
|
|
|
|
|
|
发表于 28-11-2011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11-2011 12:38 PM 编辑
回复 1# 贤宇爱书仁
一个籍贯福建的陈姓小孩, 是TAN
如果名字叫文明, 在我的年代叫BOON MENG
可是现在90年代后的,却以拼音来翻译,叫 WEN MING
TAN WEN MING耶
很拗口
而且也表现不出名字的特色了
很好啊,以后他的后辈都是TAN的,有认知的人一看就知道他的先辈一定是在南洋的海外华人,这是历史的迹印。
就如十九世纪的南洋係企業家兼慈善家陳篤生的后辈很多都住在西方,长像西方人了,但都是TAN性, 一看就知道其先辈一定是在南洋的海外华人,而南洋华人一看就知道他的先辈一定是在新马的福建人。
这个1800人的从马六甲的家族的后人不仅人丁兴旺,而且堪称“小联合国”,陈笃生的后裔中不仅有黄色人种如新加坡人、马来西亚人、泰国人,更有不少金发碧眼的“洋人”,如英国人、德国人、美国人等。经过几代和异族的通婚,有些后裔只有一点华人血统,从姓氏上看依然是陈家血脉,但脸上已看不出是华人。“他们都为自己是陈笃生后人而骄傲,有的还为自己取了中文名字,姓氏为陈TAN。”陈继廉说,如今负责编续家谱的陈绪文(罗伦斯·陈)是陈笃生的七代孙,拥有四分之一的华人血统,从外表上看已看不到华人的影子,但一直以自己拥有华人姓氏TAN、华人血缘而感到自豪。 |
|
|
|
|
|
|
|
|
|
|
发表于 28-11-2011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奇怪的是为什么有华人姓氏、血统就要因此感到自豪?没有华人姓氏血统的人就该感到不自豪吗?真难理解。 |
|
|
|
|
|
|
|
|
|
|
发表于 28-11-2011 0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11-2011 02:25 PM 编辑
奇怪的是为什么有华人姓氏、血统就要因此感到自豪?没有华人姓氏血统的人就该感到不自豪吗?真难理解
因为人家的祖辈在南洋是一个先贤,赤手空拳从马六甲来,作生意成功,成为侨领,为社会造福建医院,出钱出力,所以为他的家族成员而自豪。
人家是在称赞自己的祖辈,就是间接的称赞自己的家族,也就是称赞自己了
他是讲给华社的报社听的,当然要称赞一下华族,但若他这先贤祖辈是马来族人或印度族人,他同样会感到自豪的。
这先贤的善行功德-的行为感到自豪,而不是因为某族就感到自豪。。。同样的族也有生出败类的。。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11-2011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清池
你的意思是說
無論名字為何,姓氏已經代表了他先輩的歷史和文化。。。
那兩個不同家族的TAN
就根本沒有關係啊
我只是單純覺得籍貫姓+拼音名
很古怪
沒有要對歷史追根究底啦
呵呵 |
|
|
|
|
|
|
|
|
|
|
发表于 1-12-2011 0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有些父母為孩子取名更“雷”,例如,陳積奇(Jacky),陳星蒂(Cindy),張賓尼(Benny)之類的。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