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84|回复: 1

出家修行殊胜于从事献供祭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10-2011 1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ap_Gezz 于 31-10-2011 11:46 AM 编辑

能成就无量福道的教诫教化

原文载之阿含经故事选集 (本则故事取材自《增支部第三集第六○经》、《中阿含第一四三伤歌逻经》。)

有一次,佛陀来到了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天,一位名叫「伤歌逻摩纳」的婆罗门来拜访佛陀,对佛陀说:
「瞿昙大师!我们婆罗门自己从事献供祭祀,也教人家献供祭祀,这样,大家一起祭祀,一同得福。因为有无数的大众,都能一起从祭祀中得福,所以,祭祀是一种得福无量的行为。然而,尊者瞿昙!不论原来是哪一种种族的人,一旦出了家成为沙门,就只是在调伏自己、安顿自己,让自己一个人得到成就而已,所以,沙门出家只是为了个人之福的行为。」

婆罗门!你虽然这么认为,但是,且让我问你一件事:如来为人宣说证悟涅盘的修行方法,劝勉他人也同样地来修学、同样地证悟,这样为他人说法,他人再为他人说法,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的辗转传播开来,让许多人也能得以修学成就,婆罗门!你对这样的事实怎么说呢?你想想看,像这样的出家修行,只是成就一己之福呢?还是造就许多人无量福道的行为呢?

「瞿昙大师!如果是这样,那出家修行,应该也是造就无量之福的行为。」

这时,在一旁执拂尘侍佛的尊者阿难,接下去问难伤歌逻婆罗门:
「婆罗门!那献供祭祀与出家修行这两种行为,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呢?」

被尊者阿难这么直接一问,伤歌逻婆罗门一时之间,竟难以回答,只能答非所问的说,佛陀与尊者阿难都是他所推崇、所赞叹的人。

尊者阿难当然不接受这样的答案,就又继续追问。

但任凭尊者阿难再三的追问,伤歌逻婆罗门依然答非所问。

最后,还是佛陀出面为他解围,引导伤歌逻婆罗门一面思考、一面回答。佛陀问伤歌逻婆罗门说:
「婆罗门!最近国王在王宫所召集的会议里,大家都谈些什么呢?」

「瞿昙大师!最近大家谈到,以前比丘人数较少,沙门瞿昙制订的戒律也不多,却有许多能展现神通的比丘,现在比丘人数增多了,沙门瞿昙所制订的戒律也增多了,反而能展现神通的比丘少了。瞿昙大师!这就是最近王宫集会中,大家的话题。」

婆罗门!神通有三种:一是神足神通,二是他心神通,三是教诫神通。……(原文对三种神通的解说内容,与〈拒绝利用神通传教的佛陀〉里所摘录的相近,此略)婆罗门!你认为这三种神通中,哪一种是最殊胜奥妙的呢?

「瞿昙大师!这三种神通中,神足神通、他心神通,都是修得的人自己受用,对我这种不会那些神通的人来说,感觉起来就和幻术的性质差不多,而教诫神通明确地教导人们应当这么做,不应当那么做,这是我所能理解与接受的,而且,教诫神通能辗转传授,造福许多人,所以,瞿昙大师!这是三种神通中,最殊胜奥妙的一种了。」

讲到这里,伤歌逻婆罗门完全放下最初对佛陀与出家众的轻蔑态度,以及无法面对尊者阿难问难的浑沌,转而明确地肯认佛陀具有三种神通的能力,信受佛陀鼓励人们「应当成就这三种神通」的教说,也就是说,间接地肯认了出家修行是优于祭祀的。

于是,伤歌逻婆罗门诚心地赞叹佛陀对他这番善巧的引导与开示,进而恭敬地对佛陀说,从即日起,终生归依佛、法、僧伽,为在家佛弟子。


伤歌逻婆罗门起初对出家众只是「自了」的印象,恐怕从来都一直存在部分国人的观感中。不过,台湾近年来在印顺法师倡导「人间佛教」的影响下,这种对出家人的刻板印象,终于有了正面的改变。人们看得到出家众的参与社会关怀,以及在各类关怀中,带给社会大众的正面影响。然而,如果真要达到本则故事所呈现的深彻内涵,亦即以「教诫神通」引导大众进入佛法第一义的修学,以成就无量福道,恐怕还要有所努力吧。


伤歌逻婆罗门一开始与佛陀的对话,隐约地让我们感受到,印度社会当时的主流价值对出家众的轻蔑态度。这种情况一如故事第一九〈耕一种不一样的田〉中,耕田婆罗门邀佛陀一起下田耕作的讥讽态度。今天,社会的分工较细,「服务业」的需求比重增加,以直接从事生产为主流价值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这当然有助于改变人们对出家众的负面态度。不过,如果有人把出家当成三百六十行以外的一行,以「服务业」视之,是否妥当呢?从本则故事来看,当然不妥!因为包含「自证」与「化他」的「教诫神通」,才是出家众最可贵的无价之处。


为什么在三种神通中,「教诫神通」是最殊胜奥妙的呢?伤歌逻婆罗门所持的理由很特别,也很有道理。能够穿壁飞天,能够知道别人心里想什么,听起来很稀奇,实际上也应当很稀奇,只不过对一般没有这些神通能力与经验的人来说,实在是无法理解的。在无法理解的情况下,对这类神通的观感,其实还和看魔术表演差不多呢!正所谓「外行的看热闹」嘛!即使确实知道这是神通,那又如何?还不是遥不可及,不会的人照样不会,没有办法分享。所以,这可以算是标准的「个人之福」了。只有透过教诫神通,有次第地为人解说,循循善诱,才能将别人教会,而造福众人,成就无量福道。另外,为何教诫也能称为神通?其实这里说的神通,应该是重于教化的,如故事第四〈拒绝利用神通传教的佛陀〉中,按语一与按语四的比较说明。


依本则故事,我们或许可以大胆地作这样的解读:佛陀对佛法的修学者,不论是出家、在家,都是以教诫神通,成就无量福道为期许的。这样,成就无量福道的精神,岂非大乘菩萨利他的先驱?



各位同修有没有努力发展自己的教诫神通啊?还是一味怪责基督徒来捣乱?
他来这里实际上也是想教诫我们
那我们有没有用心包容一个不了解佛意的凡夫啊?不能了解就让他有机会了解并教诫嘛
干嘛一直嗔恨怪责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0-2011 1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耶稣爱你,回家喝奶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2024 03:47 PM , Processed in 0.05291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