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arkwalker 于 29-8-2011 10:41 PM 编辑
身為一老 2011-08-25 15:42
有一句諺語:“家有一老,猶如一寶”。 我早已身為一老了。
我不知道這句諺語是誰發明的,我認為大可推薦授他以甚麼封號勛銜加以表揚一番。 不過,我猜:這位發明者或創造者也許剛好是家中有可稱為一寶的老人,或者本身正是家中一老而自我評估為一寶吧? 我早已身為一老了,可惜,孤家寡人,雖然也有家族中的晚輩,但我既不粘著他們,於是成不了寶。自然,我也有好幾十年的體驗和閱歷,我的總結將大犯眾怒,那是:家有一老,無限煩惱!然而我有點飄飄然,因為我雖沒有成為那一晚輩家中一寶,可也沒有成為他們家中的煩惱。這可是我的大功德也! 聽著別人說或自己說“家有一老,猶如一寶”的人,應該多問幾個家有一老甚至兩老三老的人,是認為煩惱的較多還是如有一寶的較多? 如果你真是家有一老而又不成煩惱,那麼,恭喜你! 行將結婚的姑娘們多半是希望小兩口在外住還是希望和翁姑同住? 有幾個老人能被兒女子孫認為不偏執、不任性、不會不可理喻地倚老賣老教訓人? 有幾個老人能在晚輩之前表現謙虛,承認自己的經驗已經落伍,可能錯誤,不足以為晚輩出謀劃策? 有幾個老人能在晚輩之前,去除了“我吃鹽比你吃飯多,過橋比你走路多”的狂妄心理? 晚輩對自己的尊敬、奉養、照顧,有幾個老人能拋棄了“他們應該這樣報恩”的心態而能因自己所受優遇對晚輩抱著感激甚至感恩之心? 如果你是家中之老,那麼,警惕點吧,謙虛點吧,你將功德無量如我! 要不然,我的結論還是:“家有一老,無限煩惱!”你就是別人煩惱的根源! (星洲日報/副刊‧文:梁上塵)
可能很多人会不认同这篇文章。可是这绝对是我的心声,我现在心里的想法是我人老时尽可能不会和我的儿女住。因为即使我再开通谦虚,某些时候也会给年轻人添麻烦。老人家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保持沉默,适当的时候给与年轻人进谏才会赢得尊重和爱戴。喋喋不休的自我膨胀和怀面,年轻人多数会受不了。我觉得家人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才会做到相敬如宾。我绝对赞成和鼓励中华文化中的孝亲敬老。如文中所述,我但求不给別人煩惱就算不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