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104|回复: 39

开悟的境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8-2011 10: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人认为开悟境界如下:
未开悟------有上有下
开悟中------上就是下,下就是上
已开悟------没有上没有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8-2011 10: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8-2011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努力
1097 发表于 27-8-2011 10:32 PM

哪方面不够需要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8-2011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开悟------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开悟中------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已开悟------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8-2011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kkk_0
未开悟------有上有下
开悟中------上就是下,下就是上
已开悟------没有上没有下
--------------------
请问已开悟的对未开悟,  如何去表达和说教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8-2011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方面不够需要努力?
kkk_0 发表于 27-8-2011 11:00 PM



    误会了,尚需努力的是小弟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8-8-2011 0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五位百法的總綱說: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二所現影故,三位差別故,四所顯示故;最後再加上四個字:如是次第。換句話說,它是有次第性的。如果你能夠把這個頌記住,並且如實的了解,對於大乘佛法,你就能夠大概的知道一個梗概了。

      「一切最勝故」是講欲界一切有情的八識心王,但是一切有情的八識心王卻又歸結到阿賴耶識,因爲七個識都是從阿賴耶識所出生的。我們所有的一切法,所能運用的、每天在受用領納的一切法——我們所知道的一切法、受用的一切法——統統是從這個八個心王輾轉而出生的。八識心王在一切法中最勝,所以稱之爲「一切最勝故」。

       怎麽說呢?因爲意根末那識是由阿賴耶識中出生的。意根爲什麽會由阿賴耶識中出生?因爲無明!阿賴耶識執持了意根與意識相應的無明種子,導致世世的意根始終自我執著不肯滅失,就由這種無明的種子作爲生緣,促使阿賴耶產生一個中陰身出來,所以肉身死了,他就靠著阿賴耶識轉移到中陰身上。中陰身的意識不像活著的時候那麽靈光,因爲勝義根不如活人,所以純粹依著習氣去運作,結果因爲無明而導致貪或瞋,也就入胎受生了。除了過去已悟的人不算,過去世沒悟過的人,都是因爲起貪而入胎的:貪這世的父親或者貪這世的母親而去入胎。如果是起瞋而受生呢?那就到修羅道去了。可是修羅道中也不離貪,修羅道遍於五道,所以有時候不講六道,講五趣衆生;也就是說,受生到五趣中而成爲心地兇狠的衆生。

        剛入胎的時候,有沒有過去世的意識住在母胎中?沒有!如果有過去世意識,你還能安住嗎?住不了啊!入胎後,在母胎裡一住九個多月,比當兵數饅頭還難過,當兵起碼還可以到處跑,吃點兒東西,看點兒什麽,不然找人聊閑天兒也可以。可是在母胎裡,要找個人家講話都不行,無聊死了。可是大家看看胎兒有沒有覺得無聊?沒有!可見沒有上一世的意識存在,可見是這一世才有的意識。而剛入胎的時候,連覺知性都沒有,可見入胎並沒有意識,因爲沒有人在剛入胎時無聊過。意識到什麽時候才有?到了六、七個月的時候,五勝義根開始發達,即將圓滿了,然後意根才可以藉五勝義根,接觸阿賴耶在這裡所顯示出來的內相分,才會使意識覺知心現行。

       意識剛出現時,就是在那樣的環境裡面住,因爲這個意識心是以這一世的勝義根作俱有依,而新出現的覺知心,不是上一世的勝義根作俱有依而有的覺知心,所以他是全新的,是這一世才剛出現的,與過去世的意識覺知心是無關的,是這一世才剛開始新生的,所以他根本沒見過外面的廣大世界,他什麽也不懂,他認爲本來就是這樣,很習慣啊!從來沒有感覺到子宮的空間太小了,所以他不知道住在子宮裡是痛苦的事。只是聼到好像有什麽聲音,也不曉得是個聲音就是媽媽的聲音。他在處胎位中,不現起的時候多,睡著消失的時候多。等到出生的時候,矇矇矓矓還是看不清色塵,要過了幾天後,漸漸才能看得清楚近的色塵相,後來能夠看得遠了,才知道原來世界這麽廣大。這時候叫你再入胎住一秒鍾,你都會受不了。

       由於阿賴耶識所持的無明種子,使得意根作意,讓阿賴耶識出生了中陰身,然後你才會起顛倒想而支入胎。入了胎以後,接下來八識心王漸漸的具足,也就是說五勝義根具足了,你就得要出生了。出生以後這八個識,以及五勝義根、五扶塵根和合運作,就有許多的法出現,如果沒有五勝義根,你的前六識就無法在人間出現,就無法在人間出生與運作。
       五勝義根是從什麽樣的狀況中出生的?從過云世的我執、我受、我見、無明種子,而由阿賴耶識變現出來的。你的色身絕對不是上帝創造的,也不是媽媽變的,是你自己變的。你們這些當媽媽的人,可不要跟你的兒子說:「你的色身是我變出來的,是我製造的。」你沒有變給他,你也沒有製造他的色身,你衹是供給他應該有的元素——地水炎風四種元素。你所供給他的只是血液、養分。是他自己變生自己的色身的,但是你幫助他變,由誰來變生呢?是由他自己的阿賴耶識,攝取了你所供給的養分蘖,就開始變、變、變,一直不斷地在變,是由他的阿賴耶識來變生他的色身,所以阿賴耶識叫做「第一能變識」。他變現了自己的內五陰世間——色身由他所變現出來。

       這個「第一能變識」的阿賴耶識,依著你過去世所造的業而變現出你的五扶塵根,以及你的五勝義根。能夠這要變現各人所不能製造的色身,難道不是一切最勝的心體嗎!製造色身是一項偉大的工程,連現代的先進醫學專家,都還沒有辦法做到百千萬分之一呢!所以他眞是很厲害、眞是偉大!他也能夠變現意根出來,讓意根時時作主、處處作主。意根開始作主後,卻又把阿賴耶識據爲己有,說阿賴耶識的所以功德性都是我自己所有的功德性,這就是唯識學上所說的「意根恒內執阿賴耶識爲我」。這句話,還沒有破參的人就一定聼不懂,只懂得字面上的意思,不懂眞正的意思,但是破參的人一聼也就懂了。

      其實意根是附屬於阿賴耶識的,衹是因爲阿賴耶識從來不作主,他就象西蜀後主的阿斗,意根就像諸葛亮,八識心王都是意根在作主。阿賴耶識從來都不思量,所以他從來都不作主,但是意根需要什麽他就供應什麽,他都作得到,因此說他是一切最勝。
      由於阿賴耶識變現了五色根加上意根,然後有前六識出現;有了前六識出現以後,接下來五遍行的心所有法,以及欲、勝解、念、定、慧的五別境心所法,善十一和二十個煩惱法、四個不定法,這五十一個心所法統統就會跟著陸續出現,因爲這些就是這八個識的體性。

       五十一個心所有法,是由這八個識和合運作才能夠變現出來的,依附於阿賴耶識心體的現行識,以及阿賴耶識所執藏的意根種子,意根就能在阿賴耶識的配合下變現許多法相出來,所以意根就叫做第二能變識;由於阿賴耶識與意根的配合而可生起前五識,所以意識能變現出人們所構想的及實行的種種法來,所以意識叫做第三能變識。因爲有這些法的緣故,所以色聲香味觸及世間出世間的一切法就跟著出現了。

       諸位悟以前及悟後未學種智以前,往往都以爲「我有看到老師坐在那裡講經說法。」其實你沒有看見我,你看見的是你的眼根——眼根是指你的眼球——從這我這裡攝取的影像,影像就在眼球後面的視網膜出現而又變成了訊號,傳到你大腦裡面掌視覺的部分,在那裡,你的阿賴耶識就根據那個訊號,變現出一個好像有影像的內相分出來。其實你的七轉識所看到的是這個內相分,你並沒有眞正的看見我。就好像戰車的駕駛兵,坐在戰車裡頭,透過三棱鏡的反射而看得見外面的影像。他所看見的那個影像並不是眞正外面的影像,但是跟外面的影像是完全相似的。


       阿賴耶識能夠這樣變現,變現你自心裡面的色聲香味觸,由這五塵上再產生了法塵,讓意根接觸到,意根想要詳細的了知法塵與五塵,就現起意識覺知心,意識就在這阿賴耶識所變現的六塵內相分蘖裡面分別「蕭老師好像今天比較有精神,今天好像比較光彩一點。」但是其實蕭老師究竟是什麽形色、顯色?你根本沒有看到。你看到的色塵相,是由外相分轉換成你五勝義根裡面的內相分。而這內相分裡面的色聲香法觸法,統統是由你的阿賴耶識——自心藏識——所變現出來的。八識心王和合運作的結果,就能夠變現一切法,因此說這個八識心王是「一切最勝故」。


     如果沒有第二位的五十一心所法,如果前六識不是有那種能夠見色、聞香、嚐味乃至知法的功能差別性,你就無法作任何的覺知與了別。因爲有這六個識,有這些種子——有這些功能差別——有這種界的體性,所以你能夠與一切的世間法相應。可是你所相應的一切世間法——你所接觸到的世間法——其實都只是你自己的第八識及第七識心王所變現出來的,都不是外面有的法。你所接觸到、領受到的,都是你自己心所變現的,所以叫做三個能變識,所以這八識心王,叫做「一切最勝故」。

       也許有人要跟我抗議說:「你說沒有外法,不可能!明明就有外法。譬如說現在點著香,這香隨著風飄散整個講堂都是香的,這難道不是外法?這個法怎麽會是我的心所生的?」我告訴你,你並沒有眞正聞到這個香的香味,你聞到的是經由你的鼻根,傳到你的大腦勝義根的訊號,然後你的阿賴耶識在那裡變現出那個內相分的香味給你嗅到。所以你嗅到的香還是你自己的法,哪裡有嗅到外香?哪裡有外法可得?沒有!

       又有人說:「怎麽沒有外法?你看科學家都可以發明原子彈、氫彈、核子彈、中子彈,未來乃至可能發明核融合的技術。搞不好到了哪一天,普遍化以後,我們汽車只要加水就可以開了。核融合都可以做得到,這不是外法是什麽?」我告訴你:這也是心內之法,不是那個物質本身有那個法。是因爲你的心產生了那個法,所以你去尋找、去證實,是由你的心去組合變化,所以讓你成功的造出核融合的機器,所以還是由你的心所出生的,所以沒有外法可得,一切都是心所現。

       既然這樣,八識心王不是「一切最勝故」嗎?是一切諸法裡面最殊勝的,因爲他們是諸法的根本。可是從八識心王自身來看呢?七轉識卻又歸結到阿賴耶識,他眞實能出生萬法而又如如不動,所以這個法門又稱之爲「心眞如門」。但是心眞如門卻又包含了七轉識的心生滅門。

     「與此相應故」就是講八識心王所擁有的五十一個心所法;這五十一個心所法,必定與八識心王相應的,所以稱爲「與此相應故」。「此」字就是指此八識心王。
       五十一心所法中的五遍行:觸、作意、受、想、思,這五個心所有法在十八界中與八識心王相應,他跟八識心王每一個心統統相應所以叫做遍行,遍於八識心王的一切識的緣故。而且這五遍行法,他遍三界九地中都有,也遍一切時存在,又遍一切處——遍十二處都在,所以稱爲遍行。

      如果有人找到了一個心,說:「我找到了!這個就是眞如阿賴耶識。」那你問他:「你這個心跟五遍行相應的時候,有沒有遍一切時都不間斷?」如果他想一想後回答:「我睡著無夢時好像就不跟五遍行相應了。」那麽這個就不是眞如阿賴耶識了。同樣的,也可以問他「有沒有遍一切界裡面相應?在六根界有沒有相應?在六塵界有沒有相應?在六識界有沒有相應?」如果沒有,那就不是眞正的開悟了,不是眞的證到眞如了。如果你有道種智以後,可以有很多方法去勘驗對方是不是眞悟。你不必自己雲勘驗,只要告訴他那些道理,讓他自己雲勘驗有沒有悟,這樣就不會傷了和氣。

      可是五別境心所有法呢?阿賴耶識跟五別境心所法是不相應的。阿賴耶識從來都不會生起欲心所,說我現在想要去聼法。想要去聼法,就是欲,他不會起這個欲念。你要去聼法也好,你不去聼法也好,他統統無所謂,絕對的隨緣,你說「我要去聼法,所以我把阿賴耶識帶來了。」連老天也不曉得是你帶他來的?還是他帶你來?等你們悟了,你們就知道了。

       你來到講堂聼法,聼法以後你起了勝解:「原來老師講的法是這個,啊!我懂了。」你懂了,也就是起「勝解」心所法了;可是勝解的是你,阿賴耶識不起勝解,因爲他離見聞覺知,連法義都沒有聼到,如何起勝解?你聼到了法義,他卻沒聼到;他沒聼到,那他在干啥?在睡覺嗎?對不起!他也沒睡覺。那他入定了嗎?對不起!你有時候會入定,他從來沒有入定;你有時候會出定,他卻從來都沒有出定,他不出定也不入定,這才是眞正的法界大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8-2011 0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譬如你來講堂,你說:「我今天聼了好歡喜,我聼懂這個法了,所以我記住這個法了。」這是因爲你有了勝解,有勝解就會記住,記住就是「念」心所,「念」就是憶持不忘,念持不念。可是你如果問阿賴耶識說:「今天去講堂聼課,你有沒聼見什麽?」他不會跟你講說:「我沒聼見。」他不會,他連答覆都沒有,他離見聞覺知,根本不聼受聲音,衹是像鏡子一般的把聲音變現給你,他卻是不去聼聞的,所以他根本沒有聼到,所以他沒有「勝解」,也就沒有這個念心所。那你說:「我在那邊聼了兩個鐘頭,爲什麽你統統沒有聼見?你是入定了嗎?」他沒有入定,因爲他不與「定」心所相應。那你說:「你沒有入定,那你是睡著了嗎?」如果睡著了,你一定馬上悶絕了,所以他也沒有睡著。那你馬上又說:「我們上課聼了那麽多,你聼懂不懂?」他也不跟你說我不懂,也不說懂,反正就是相應不理,因爲他不與「慧」心所相應。

        這能夠讓人了別六塵境界相的五個心所法,並不是遍一切識都相應,所以不叫「遍行」。可是它們與意識完全相應,五別境心所法的每一法,都有少分或多分功能和前五識相應;最後一個慧心所的部分,少分與末那識相應,前四個「欲、勝解、念、定」則與意根完全不相應。意識是與每一個別境心所都相應的,所以覺知心的他,不但有五遍行,也與五別境心所法相應。所以他能夠做很廣大的了別,也能作很細膩、很微細、連續的、廣泛的思惟與整理。你如果想要他只注意一點點,他也可以,這就是他的特性。所以,意識雖然是虛妄法,是我見中的我,是常見外道所說的「常不壞我」,修學佛法不可以離開意識,要用我們的覺知心來修學佛法,來全驗自己的虛妄,來證得無我性,來證得實相法界。
       意識有這個功能差别,有這個體性,所以說「五遍行、五別境心所法與此相應」。與什麽相應?與意識相應;五遍行與此意識心相應,也是與阿賴耶識相應。但是,貪、瞋、癡、慢、疑,加上一個惡見(惡見中總共有五種邪見),就是六種根本煩惱,這六種根本煩惱與誰相應?與意識相應。末那也有一部分相應,我見、我慢、我貪、我癡、他也相應。其餘的二十個隨煩惱,都與意識心相應,所以說這些心所法,包括後面的二十個隨煩惱,加上不定:睡眠、尋伺...等四個法,這些心所法是跟八識心王相應的,所以叫做「與此相應故」。

       因爲八識心王有這些心所有法,配合過去世的無明,以及這世父母的緣,四大元素的緣,所以有了五勝義根、有了十一種色法出現。包括修定以後能夠變現出來的法處所攝色,八地菩薩、七地菩薩都能夠變現的色法;八地不用加行,一作意就變出來了,七地菩薩得要加行才能變現出來。這些都是八識心王,五十一個心所法,才能夠顯現出來——包括我們的色身——所以說這十一個色法叫做「二所現影故」,是由第一位的八識心王與第二位的五十一心所法,由這兩個變現出來的。

        由「一切最勝」的八識心王,「與此相應」的五十一心所法,顯現出這樣一個影子:有我們的色身,有我們所接觸到十一種色法,因爲有了這個八識心王與五十一心所法共同變現的十一個色法,所以再由這十一個色法配合八識心王與五十一心所法的運作,與這三位七十法中或多或少的法配合相應的運作下,又有了時間、空間、勢力、慣性、名句、文身... ...等等二十四個世間的法,就都出現了,所以說這二十四個「心不相應行」的法,是「三位差別故」。

       這二十四個尺相應行法從哪裡來的呢?從「一切最勝」的八識心王,「與此相應」的五十一心所法,「二所現影」的十一個色法,或多或少的相應運作,而有這二十四個心不相應行法。但是這二十四個「心不相應行法」卻是由三個主體,三位的法分別組合而產生。又因爲這二十四個我們覺知心不直接相應的法,牠們也會因爲三位諸法的或多或少的配合,而有時間過程...等的差別,所以叫做「三位差別故」。

       有了這四大單元的法以後,就能顯示出六種無爲法:眞如無爲、虛空無爲、擇滅無爲、非擇滅無爲、滅盡無爲或叫做想受滅無爲,最後一個不動無爲就是第四禪的無爲性。但是,如果你在人間時,五勝義根壞掉了,這六個無法就顯現不出來了。譬如眞如無,眞如無爲就是講阿賴耶識自體性所顯示出來的無爲性。

       一般人都說:「這個涅槃,就是斷盡煩惱然後才能將涅槃修得。」但是,這是從二乘菩提上來說的,從法界實相來看,其實涅槃修來的,但也不是不修而能得的。怎麽說呢?就是要先從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來看,以這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親證,然後你才能夠了解無餘涅槃和有餘涅槃,最後才夠了解佛地的無住涅槃。然後才能眞的了解這四種圓寂都是顯現出來的,是本來就有的,而不是雲脩來的,佛法的脩行衹是恢復它本來的狀態,也就是除掉輪迴性而留下涅槃境界而已。

       可是一般人都不知道,以爲涅槃就是好好修行,最後把自己斷滅,死掉了才叫做涅槃。那這樣的話,這個涅槃還是修來的,既是修來的,一定要靠各種緣才能證得涅槃;如果是靠各種緣而修來的涅槃,將來有一天這個緣散了的時候,這個涅槃不就得跟著壞了嗎?那你修這個將來會壞的涅槃要作什麽呢?沒有意義了。涅槃一定本來就有的,然後非修非不修,使它顯現出來。這樣本來就有的涅槃,才能夠說他是不生不滅的,說他是不滅的,是不來不去的,所以,這樣不生不滅的涅槃,才是眞正的中道。

       涅槃是人死了才叫涅槃嗎?不是的!如果人死了才叫涅槃,人又生了就有沒有涅槃了。佛在經中曾說:「一切衆生本來常住涅槃」,每一個人自從無始劫以來都是常住涅槃的。我們剛搬過來這個新講堂(編案:這是二千年八月時講的),講堂還新,還沒有蟑螂;如果稍微舊了的話,有一天蟑螂爬過來,證悟了的人傳說「他也是本來常住涅槃」你說:「豈有此理!蟑螂是何許物?怎麽他可以有本來常住涅槃?」但我告訴你:「千眞萬確!眞的是這樣。」涅槃是依我們阿賴耶識的體性來說的,不是依七轉識所住的境界而說的;千萬不要外於自心阿賴耶識而去說涅槃,那機關報涅槃絕對是錯誤的。假使有人是依七轉識所住的境界相而說是證得涅槃的話,我保證:那一定是外道的五現見涅槃,一定不是佛門中賢聖所證得的涅槃。

         爲什麽阿賴耶識有本來就有的涅槃性呢?這就要說到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阿賴耶識他有「本來性」,不是父母生的,也不是上帝所創造的,也不是佛菩薩所給的,而是每一個有從無始以來就有,所以不是後來生出來的,所以涅槃境界不是有生的法。沒有生就沒有斷滅,有生的東西一定將來會滅;因爲他本來就無生,所以他不滅,這叫做本來性,所以涅槃是不生滅的。阿賴耶識有這個本來就有涅槃境界,所以說這個涅槃叫做「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阿賴耶識有一個自性,這個生又可以分成很多種:是空性,也是有性;他既是能生性,他也有能生、所生,那不是有爲法嗎?是!阿賴耶識也具備了有爲法,如果他沒有具備有爲法的體性,那你上一輩子入了母胎以後,還可以爲現出這個色身嗎?當然不可能!因爲你的他有這個變現有能力,所以媽媽供給你血液養分及生長的環境,你就能夠靠著他來變現出這一世的自己。所以他具有「有性」,他能夠變現出「三界有」的這種體性,這就是他的自性之一。這也就是說,他有能生萬法的體性,這就是能生性;而他所出生的萬法,就是他的所生性;因爲他所出生的萬法也都附屬於他,所以萬法就是他的所生性。

       另外他還具有空性,這個空性也是他的自性之一。爲什麽是空性?因爲他無形無色,也因爲他不落入二界六塵法中,所以是空性。爲什麽不叫「空有性」?因爲衆生執著有,所以不叫做有性,所以叫他做空性。如果有這個世界的衆生統統執著空,那就告訴他們「如來藏阿賴耶識是有性」。自心如來除了這個空性、有性,他在三界中,尤其在你身中現行的時候,他又有他的「自性性」:離見聞覺知,絕對不作主,完全隨緣,對你絕對是死忠的。除此之外,他還有一些自性是不可以講的,講了以後密意就洩露了,這要你們自己去體驗,才能夠發起勝妙的智慧。

        阿賴耶識有這種「本來」性,有這種「自性」性,然後還說他是「清淨」性,因爲他從無始以來離見聞覺知,所以絕不會起貪厭與瞋的心行。當你看見一朵花兒好漂亮,就多看了一會兒,但是你看、他不看;你看見一坨狗屎,覺得醜惡死了,所以不想要看,但是他卻清寒是無所謂要不要看;你走過珠寶行,看見一尊翡翠透明又厚又大,彫工又好,眞是件稀世珍寶,你說我多欣賞一會兒,但蚥看,他不看;看見一個醜八怪,嚇死人了,你說我要趕快逃,他卻無所謂,都隨便你。你逃他就跟著你逃,你看他就跟著看,可是你逃的時候他沒有逃,你看的時候他沒有看。你如果聼了我這一句話,就說是「你看的時候他不看」,那你又誤會我的意思了,因爲他比你早「看」到;你逃的時候他不逃嗎?我說他逃得比你厲害。這話聼起來好像是七顛八倒得很厲害,其實一點兒都沒有錯誤,事實上是如此,法界眞相也是如此;可是這個密意你不知道,因爲你還沒有證悟的緣故,所以不知道;但是,他就是這麽奇怪,這就是他的「清淨」性;他有這種「清淨」性:不貪、不厭、不瞋、不愛,所以說他是「本來」,是「自性」,也是「清淨」。

       阿賴耶識還有一個涅槃性,爲什麽是涅槃性呢?涅者不來,槃者不去,他永遠都不來不去,所以是涅槃。涅者不生,槃者不滅,他的心體永遠都不生滅,所以是涅槃。涅者不斷,槃者不常,他心體永遠不斷,種子永遠不常,所以是涅槃。他總是離開兩邊,永不出生,恒不斷滅,所以他就是涅槃,所以經中佛說「阿賴耶識同於涅槃」。這個自心藏識的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涅槃性,都是本來就圓滿具足的,都是本來就已經顯現出來了的,不是因爲你修行了以後他才有的,所以涅槃是不生不滅的。而這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在你還沒一定之規前就已經有了,只是你自己不知道。等你找到阿賴耶識的時候:「啊!原來是這樣!」


      所以,當你看見一條蜈蚣爬過來的時候,有的女衆悟了以後,初見的當下也許會「哎呀!媽呀!」一直高聲大叫,可是你事後回想起來,他不也是住在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中嗎?所以佛說:一切衆生皆是本來常住涅槃。

        眞的沒有錯!這個涅槃是存在的,你即使造了大善業,生到天上享福,他跟著你上去,他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也跟你在天界中顯現。如果有一天被邪師誤導,謗了正法,誹謗賢聖,下輩子下了地獄;在地獄中,那個人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還是一樣沒有變,還是一樣繼續顯現出來;永遠不變的,也不會變壞的,所以這個涅槃是本有的,不是你去修來的。

        等你把這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證得了以後,就知道什麽叫做眞如無爲了。眞如無爲是依附於附於阿賴耶識來說有一個眞如無爲,不能離開阿賴耶識而說有眞如無爲。虛空無爲也是一样,這個心的體性猶如虛空,非形非色,這就是虛空無爲。不能像有些人誤會了虛空無爲的眞實義,就對別人講「虛空無法,不起任何作用,所是無爲。」不行!不許這樣講,不要誤會了虛空無爲的眞正義理。虛空衹是一個名詞,人們是依附於上而施設那些沒有物質色法的地方叫做虛空,那個虛空不叫虛空無爲,那叫做無法。所以虛空是人的意識施設出來的一個名相,依物質的邊際而施設虛空這個名詞,表示那個所在是沒有色法物質的地方;猶如兔子頭上的無角,是依於牛頭上所長的角而施設出來的。

        虛空無爲如是,那麽不動無爲呢?不動無爲是講第四禪的境界相;第四禪的境界是依著你的自心藏識所住的那個境界,因爲意根不動,覺知心也完全不動,所以叫做不動無爲,也還是依自心藏識而施設的。證得第四禪的時候,牠叫不動無爲,其實這個不動無爲還是依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無爲境界相而方便說的,不能外於七八識而有不動無爲。

        我們要知道:七轉識斷盡了我見、斷盡了我執,這樣叫做「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知如眞」,就叫做有余涅槃。可是有余涅槃还是依自心藏识而说的,他有这个本來就有的涅槃性存在。把自己的我見、我執斷了而說這個叫做有餘涅槃,因爲阿羅漢還沒有捨夀以前,都還有餘苦——也就是色身的冷熱痛癢等——作爲此世的所餘的依報,所以不稱爲有餘依涅槃。捨夀的時候如果是定性聲聞,他就會把意識與意根的自己滅了,永遠不再出現任何的我;不再出現以後,剩下的這個異熟識獨自存在,這個涅槃境界就叫做無餘涅槃。但是無餘依涅槃也沒是修來的,他衹是把自己殺掉了,等於自殺一樣:自殺只是殺一輩子,無餘涅槃是永遠把自己殺了,永遠斷了生機,以後不再有意識覺知心和意根作主的心的「我」出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8-2011 0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無爲統統是依什麽而建立的?擇滅無爲也好,非擇滅無爲也好,統統一樣,統統是依附於自心藏識的涅槃而建立的。七轉識在第八識的門面上混來混去,結果變成輪轉生死;然後你在修行的過程中,把七轉識的這些我見我執及我所執的貪著等,全都消滅了,第八識的涅槃就會在你心中顯現出來了。沒有把這些輪轉生死的有爲法煩惱去掉以前,他裡面的無爲法清寒是繼續存在的,並沒有消失。在你還沒有破參的時候,這個道理聼起來好像很玄,但是已經破參的人聼起來就很親切,一點兒都不玄。
        因此說,這六種無爲法,是前面這個「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二所顯影故,三位差別故」,這四位九十四法所顯示出來的,所以六無爲就叫做「四所顯示故」。「如是次第」這一句話,說五位百法有他的次第性:要依八識心王最先,然後這樣次第顯示出百法來,所以無爲法是到最後才顯示出來的,是由四门九十四法所顯示出來的。要依附於這些法相,八識心王才能夠輾轉的出生了種種法以及顯示六種無爲法,這樣五們百法就已經概略的含攝了一切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了,統統含攝了。那麽統統含攝的時候,就表示佛法的二主要道——佛菩提道跟解脫道——也已經統統含攝在這裡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8-2011 07: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人认为开悟境界如下:
未开悟------有上有下
开悟中------上就是下,下就是上
已开悟------没有上没有 ...
kkk_0 发表于 27-8-2011 10:26 PM


善哉善哉!开悟?是谁在开悟?
本来无我法空,那来谈得上开悟?
共勉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8-2011 08: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除魔将军

本来无我法空,那为何有烦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8-2011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kk_0 于 28-8-2011 01:01 PM 编辑

回复 5# 三法印
没有自私的心就是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8-2011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kkk_0

一棵帮众生的心就是“悟”;一棵害众生的心就是迷。
-------------
请问一颗帮众生的心是恒长的吗?? 一颗害众生的心是恒长的吗??
若这颗心不是恒长的,就是无常,那无常的心不就时“悟”时迷,所以还在轮回,所以这“悟”不是悟只是心的其中一种性质--善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8-2011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kk_0

一棵帮众生的心就是“悟”;一棵害众生的心就是迷。
-------------
请问一颗帮众生的心是 ...
三法印 发表于 28-8-2011 01:02 PM

悟也不能用言语说明。我想只有悟了的佛才知道悟是怎么一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8-2011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人认为开悟境界如下:
未开悟------有上有下
开悟中------上就是下,下就是上
已开悟------没有上没有 ...
kkk_0 发表于 27-8-2011 10:26 PM

请问这上下代表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8-2011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悟也不能用言语说明。我想只有悟了的佛才知道悟是怎么一回事。
kkk_0 发表于 28-8-2011 01:06 PM


“我想只有悟了的佛才知道悟是怎么一回事”。。。
所以你“各人认为开悟境界如下:”根本上就是猜测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8-2011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三法印
不算猜测。算是了解佛法后的一些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8-2011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山野草夫
相对的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8-2011 06: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无我法空,那为何有烦恼???
三法印 发表于 28-8-2011 08:54 AM


哈哈,又来了。那你的烦恼在哪儿呢?你的烦恼从哪儿来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8-2011 09: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三法印

“开悟”是禅观里面的一个境界。是禅修证果的一部分。但不等于证果。当然有些人可能就差这个境界就证果,所以开悟的同时也证果。阿含经里有不少闻法开悟的例子。

如果我们看看禅宗的十牛图就知道开悟的阶段,其实就是禅观的功夫。

廓庵
1) 尋牛
2) 見跡
3) 見牛
4) 得牛
5) 牧牛
6) 騎牛歸家
7) 忘牛存人
8) 人牛俱忘
9) 返本還源
10) 入鄽垂手

普明
1)未牧 相當於廓庵禪師十牛圖中的尋牛、見跡、與見牛
2)初調 相當於得牛
3)受制 相當於牧牛1
4)迴首 相當於牧牛2
5)馴伏 相當於騎牛歸家1
6)無礙 相當於騎牛歸家2
7)任運 相當於騎牛歸家3
8)相忘 相當於騎牛歸家4
9)獨照 相當於忘牛存人
10)雙泯 相當於人牛俱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2-2025 07:36 AM , Processed in 0.14125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