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79|回复: 21

佛本生和佛种姓经l应为佛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8-2011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实相印 于 13-8-2011 10:11 AM 编辑

南传大藏经的小部有佛本生和佛种姓经,谈论过去未来佛和波罗密菩萨道。很多想否定大乘佛法和菩萨道的人会说佛本生和佛种姓经是后来结集的。以为只要把这两部经一否定,就可以把佛说的三世诸佛和菩萨道消灭。但佛并不只是在小部谈了他和诸佛的菩萨道经验,他在其它尼柯耶里面也有说。所以佛本生和佛种姓经应为佛说,不是无中生有的。


长部尼柯耶

大本经-记载过去七佛

转轮圣王狮子吼经-弥勒菩萨未来成佛具足十号


中部尼柯耶

怖骇经-佛陀提到他当菩萨时

大天捺林经-佛陀提到他过去生当国王

陶师经-提到过去的迦叶佛。提到佛种姓经也提到的“觉提波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8-2011 1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佛陀用宿世神通, 他能"知道"过去诸佛和他们的弟子, 同样的他也看到未会是谁成佛, 但这里并没有说什么菩萨道和如何修成佛之类的话..

当佛陀用宿世神通, 得知自己过去生, 在生死轮回经过不同的生命有情, 是他看到那一个有情的性格心智, 但这里也并没有说什么菩萨道和如何修成佛之类的话..

怖骇经是说世尊自己还是最后一世凡夫菩萨时, 在森林里静居或者独居, 在那时后内心产生的怖骇, 排除怖畏的方法→经行时,生怖畏→经行而不停止、不坐、不卧;站立;端坐;横卧时,生怖畏→卧而不坐、不站立、不经行,只是如实地于横卧以排除其怖畏惊骇。就是说在那一个身体状态产生怖畏是就以那个状态行持直到怖畏完全退去, 很多人坐禅坐到一半或听或"看到"异相是就不敢坐了, 其实是我们的心被怖骇屈服, 而产生反应.

弟子问: 师父, 你刚开始在森林里修行时是怎样的??
师父说: 刚开始的时后觉得这个地方很孤寂, 很陌生.
弟子问: 师父, 那时你会害怕吗??
师父说: 刚开始的时后觉得害怕, 一个人在慌野行禅的或坐禅都会生起恐怖感, 听到虎豹声, 半夜听到怪声, 怖畏感觉的确生了起来..
弟子问: 师父, 那时你谮样做??
师父说: 经行时,生怖畏就经行而不停止. 至到怖畏的心消失, 坐禅时,生怖畏就坐禅而不停止. 至到怖畏的心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1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单单凭巴利圣典还不能概括整个佛教教义。就算南传部派没有十方世界诸佛的概念,也只是该部派的局限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1 1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佛陀用宿世神通, 他能"知道"过去诸佛和他们的弟子, 同样的他也看到未会是谁成佛, 但这里并没有说什么菩萨 ...
三法印 发表于 13-8-2011 11:04 AM

为何过去世的佛陀无法证果解脱,既然他的过去世的行为这么伟大,原谅不小心杀害自己的国王,却放不下父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1 0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就佛法啦,有分大小乘佛法的咩。

至于菩萨道,总觉得是后人依据佛陀过去世被授记后,直至成佛前的那一世,的修行过程归纳出几种修行,即现在所见的波罗蜜。

菩萨道,成为一种修行法门,个人认为那是后佛陀时代的事情。

大乘,即使大车的意思。
大乘佛教的出现,就是主张不单止“我”一人解脱,”我“也要度他众生解脱。
所以“我”要向佛陀那样广度众生,所以大乘佛教的目标是要成佛,成佛才能达到广度众生。
要怎么修行才能成佛?若依据初期的佛法中的修行方法,主要是“我”的解脱,并没有明确的说明成为佛,还是菩萨,还是其他。

佛陀在过去世的修行经验,就成了如何修行成佛的主要资料来源。
加以整理,归纳,诠释后,所里出来的成佛修行方法,即是菩萨道。

大乘佛法,和南传佛法,可以说是同源,但就佛法有不一样的诠释,但本质却是一样的。

再说,菩萨道,乃是菩萨成佛必经之道。
菩萨乃是被佛授记,未来将会修行圆满成佛的修行人。
所以个人认为菩萨道,非凡夫要行就能行。
因为菩萨道,根本没有一个标准/明确的修行方法,而且也先要被佛授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8-2011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真神林永庆

菩萨道的修行需要多生才能成就。放不下父母是因为我们有人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3-8-2011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山野草夫

“因为菩萨道,根本没有一个标准/明确的修行方法”

如果您肯放下装满水的杯子去看,您会发现菩萨道有一个标准明确的修行方法。我知道大乘支流法蛮多,但主轴的境、行、果非常分明。

“而且也先要被佛授记。”

菩萨道谁都可以修,快要成就时才会有佛教授记。说授记了才能修菩萨道是本末倒置的方法。说得好像佛有法力让您突然证果一样。违反佛教的本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8-2011 1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13-8-2011 11:28 PM 编辑

山野草夫说得不错,菩萨道根本没有标准和明确的修行方法。就拿大乘菩萨道而言,就有禅宗,密教,净土,天台等教派,教理还分中观,唯识等。近来又有【南传菩萨道】这样的观点,所以菩萨道修行没有标准。

菩萨道修行虽说没标准,却是有脉路可沿。今天读了几页【佛种姓经】就知道天人们知晓人间的凡夫菩萨做了何等行为,这些行为会导致该凡夫在未来世成佛。所以必然有令众生成为佛陀的方法,使得天人们知道成佛之路的因果。佛陀并非是突然诞生,还是幸运诞生,而是依据累世的修行而来。

另外凡夫必然得经佛陀授记才能成佛,这个观点从大乘佛教角度来分析是合理的。无始以来具备佛种的众生,最终必然成佛。不过这类众生还得发菩提大愿,行菩萨道,最终才能成佛。假如这类众生从未接触佛法,或还未开始发成佛大愿,那么这类众生虽具备成佛的种子,可是却还没发芽,这样就无法成佛。虽然如此,由于诸佛普渡世人的愿力,佛种姓的众生必然见佛闻法行菩萨道,将来必得解脱。所以被预言的凡夫,按照大乘的观点,实是具备了成佛的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8-2011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南传菩萨道的文章,修行者是在授记后才称为菩萨。才开始用四阿僧祗与十万大劫的时间圆满波罗密,圆满后才得以成佛。

不是佛有法力让修行者突然证果,而是佛省察修行者是否能在四阿僧祗与十万大劫的时间圆满波罗密后,证得佛果。

须弥陀具备了成就佛果的先决条件。事实上,他的心已倾向成佛,因为他已具备了被授记的八项条件。即是:(1)生为人、(2)生为男性、(3)具足证悟阿罗汉果的条件、(4)遇到一位活着的佛陀、(5)是一位相信业报的修行者、(6)具有四禅八定与五神通、(7)愿为燃灯佛奉献自己的性命、(8)有极强想要成佛的善欲。若燃灯佛与其四十万阿罗汉弟子在作为拱桥的须弥陀身上走过去,他将无法活命。明知这一点,他还是毫不犹豫、勇敢地奉献自己以服侍佛陀,根据经典,这是增上行善法(adhikarakusala)。即使整个宇宙满布着烧得火红的火炭与尖利的矛,他也会毫不退缩地踏上它们,以证得佛果。
知道须弥陀具备了这八项条件,燃灯佛走到在泥地上向他敬礼的须弥陀面前,运用神通去看发愿成佛的他在未来是否能实现心愿。如此省察之后,燃灯佛知道「须弥陀在四阿僧祗与十万大劫之后,将会成佛,名为乔答摩(Gotama)。」立在当地,佛陀说了九首预言偈(授记)
一、 诸比丘,你们看这勤修善行的修行者,须弥陀隐士。他将在四阿僧祗与十万大劫之后,在众梵天、天神与人当中,出现为佛。
二、 在成佛的边缘,须弥陀将会出家,舍弃了非常令人愉快的迦毘罗卫城。之后他投入禅修和实行极度的苦行(dukkharacariya)
三、 在一棵阿阇波罗榕树(ajapala nigrodha)下,他接受了乳饭的供养,再走去尼连禅河(Nerabjara)。
四、 在将要成佛时,他在河边吃了乳饭。然后在天神整理好的道路上,走向菩提树。
五、 来到证悟地点的菩提树下,他顺时针向它绕转,从南走向西,从西走向北,再从北走向东。他将成为正等正觉者、无人可匹比、善名远播。坐菩提树下,他将证得彻知四圣谛之观智。
六、 这尊佛的母亲名为摩耶夫人(Maya Devi);他的父亲是净饭王(Suddhodana)。这尊佛则名为乔答摩(Gotama)。
七、 他的一对上首弟子是拘利多(Kolita)和优婆低沙(Upatissa)。已经无漏、无贪、心平静与定力极深。一位名叫阿难陀(Ananda)的比丘将是佛陀的侍者。
八、 诃摩长老尼(Khema)与莲华色长老尼(Uppalavanna),两者皆已无漏者、心静且定,将是一对上首女弟子。阿剎陀榕树(asattha)将是这尊佛的菩提树;他即在此树下证得佛果。
九、 吉达(Citta)和阿多罗婆各(Hatthalavaka)将是佛陀的首席俗家男弟子。同样地,优多罗(Uttara)和难陀母(Nandamata)将是佛陀的首席女弟子。
南传菩萨道(上)
明昆三藏持者大长老 著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098

  在佛经中的授记是指佛陀为弟子们预告,亲证菩提的时间,比如说《法华经》就有一品称为〈授记品〉,为五百罗汉授记成佛,甚至为恶名昭彰的提婆达多授成佛的记别。佛法的授记思想,在于证明人人都能成佛,不论何人,如能修行佛道,便可依据各人的根性和修行的法门以及勤惰的态度而判定成佛的迟早

佛教的授记观念
http://www.dizang.org/wd/fx/04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8-2011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山野草夫

看的角度不同吧。佛会授记具备条件的人。但不是因为佛授记了,才会具备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8-2011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万事起步难,关键只是在于对佛法坚决的信心,怀疑的程度而已。还未证得圣果之前的凡夫何尝不是怀疑八正道是否有明确的标准和修法?但是只要一进入不退转位,进入初果,断除疑结,就不是问题了,因为最终都会证阿罗汉。

修菩萨道何尝不是如此?但是难关就是发菩提心,一旦发菩提心,菩萨道自有落脚处,不离佛法的正见,自然就会朝向成佛的道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8-2011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佛会授记具备条件修菩萨道的人。
被佛授记了,才具备条件成佛。

个人认为,菩萨道,人人可行,但也只有被佛授记的修行人,最终必定能成佛。
至于那些没被佛授记的菩萨道修行人,就要看是否具备因缘,在某一世遇到佛,被佛授记咯。

因为修菩萨道成佛,需要的时间实在是无法想象的漫长,也难以获得证实,所以难免会让人质疑其真实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8-2011 06: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山野草夫


    可以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8-2011 07: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素还真

没错。但跟南传人谈佛法一定用大家都相信的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8-2011 08: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三法印

http://cforum.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2458539&extra=page%3D1

http://cforum.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2458716&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8-2011 05: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小部】是伪经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8-2011 05: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s 于 19-8-2011 09:32 PM 编辑

在四部尼可耶,沒有說佛陀在過去世修習十波羅密,但是在小部的佛種姓經、所行藏、本生譚、譬喻經等就有許多菩薩修行圓滿十波羅蜜等記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8-2011 05: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小部】是伪经吗?
ISA 发表于 19-8-2011 05:45 PM



    小部有些經典是早期或與四部尼可耶相應的,看http://cforum1.cari.com.my/viewthread.php?tid=2471502&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8-2011 06: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das
其实本人未曾读过小部的本生经和佛种姓经,只是看过南传菩萨道,当中的主体内容都来自小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8-2011 07: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das

说四部尼柯耶完全没有提佛过去世修波罗密不太准确。是少,但不是没有。

提到佛陀过去世的经:

大本经-记载过去七佛

转轮圣王狮子吼经-弥勒菩萨未来成佛具足十号


    怖骇经-佛陀提到他当菩萨时

大天捺林经-佛陀提到他过去生当国王

陶师经-提到过去的迦叶佛。提到佛种姓经也提到的“觉提波罗”



提到佛陀过去世的修行:

三十二相经:布施、持戒

大典尊经:慈、舍

大善见王经:布施、禅那、慈、舍

大天捺林经:慈、舍

八集。福业:慈

九集。20经。毗罗摩:八万四千种布施


阿含、尼柯耶的佛道思想是清楚的。主修阿罗汉道的南传佛教不可能自行添加这些元素在自己的经典里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2-2025 08:06 AM , Processed in 0.13765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