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1319|回复: 3
|
全球語崛起 字少易溝通?
[复制链接]
|
|
|
科技 2010-06-27 17:37
最新一期的新聞週刊報導,在網絡、全球化媒體、跨國商業往來的推動下,英語已出現質變,許多母語不是英語的人,在國際場合說的是一種不講究文法、使用字彙極少的簡化版英語,卻能毫無障礙地溝通……
有人認為,簡化版英語已是新的國際語言,可稱為“全球語”(Globish),就是Global(全球的)和English(英語)組合成的新字。
全球能說某種程度英語的人口將近40億,佔全球總人口三分之二,而其中以英語為母語只有4億人。在經濟及文化迅速全球化的時代,跨國來往頻繁,加上無遠弗屆的網絡聊天室、手機等,都讓需要與外國人溝通、英語卻沒有那么流利的人開始逐漸發展出“全球語”。
全球語崛起的趨勢,首先于2005年鮮明出現。當時,丹麥《日德蘭郵報》連載拿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開玩笑的漫畫,引起穆斯林世界強烈撻伐。
大批穆斯林聚集在丹麥駐倫敦大使館外,舉著英文抗議標語,包括“BUTCHER THOSE WHO MOCK ISLAM ”(宰了那些嘲弄伊斯蘭的人)、“FREEDOM OF EXPRESSION GO TO HELL”(言論自由去死)等等。這些標語文法可能有些問題,在英美人士眼中也不夠道地,但稍懂英文的人都能瞭解,也透過媒體讓示威者理念傳遍全球。
這種全球化趨勢下出現的“全球語”,不講究文法或結構,通用字彙約僅1500字,對話雙方絕對可以溝通,而且不會產生誤會。
在許多國際場合裡發現,不以英語為母語的東亞各國人民,如韓國人和日本人,彼此用簡化版的全球語,可以非常順利地溝通,反而是英國或美國籍主管,講得一口太道地或含有俚語的英語,和東亞客戶溝通時有些困難。只要能溝通,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了。真的如此嗎?
升杰:說全球語不怕別人笑!
還記得小時候,學習英語並不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情。英語畢竟不是自己的母語或方言,常對著那些“雞腸”發愣,學習起來總是有點彆扭,更別說主動跟別人以英語溝通。
朋友與朋友之間的溝通,依然是以母語為媒介,所以學習用英語溝通往往有難以啟齒的時候,擔心自己說得不標準,會招人笑話。
老爸老媽用了一招很妙的方式,就是把你推向一個陌生的空間,讓你學習跟陌生的友族同胞溝通。每次去快餐店時,爸媽都會讓我們去櫃台學習點餐,要我們主動地跟服務員溝通,藉此學習英語。說來也真的很妙,自己那破爛的英語,有時候自己也聽不懂自己在說什么,對方竟然明白我想表達的意思。
當然,這些破爛的英語去到英美國家,肯定讓人笑掉牙!殊不知,如今自己那半鹹不淡的英語,竟然成了目前全球通行的“全球語”。大馬子民能夠口操多種語言,在跟外國人交流的時候,即使說得再怎么七零八落,至少在基本溝通方面是沒問題的。
記得第一次出國旅遊時,出發前曾一直擔心在陌生國度裡,是否能夠跟當地人溝通,但后來發現擔心都是多余的。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人人都能說幾句簡單的英語,這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很多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就因為一些簡單的英語辭彙而輕易地打通了。心裡在想,在若干年后,華語是否也能夠如英語一樣全球通行呢?可矛盾的是,我可不希望看到全球版的“火星文”誕生!
文鋒起吾:我們也有Manglish…
“全球語”看來很有趣,不講求純正,只要溝通順暢,其實從新加坡的Singlish到大馬的Manglish,這種英語結合本地人說話表達方式,反而更易溝通。
面對說純正英語者,總會讓人有利用英語在兜兜轉轉的感覺,不就是要說一樣東西嘛,又礙于英語講求禮節,需要舖排一番才能說出用意,在這個講求直截了當的時代,實在有點煩人。
華人在這方面,尤其是大馬人頗有天賦,例如,想罵人不聰明(就是笨),像一隻豬,不必說:“你蠢得像豬”,一個字“豬”就搞定,比濃縮洗衣液還要濃縮,一“字”勝千言,可以作為“全球語”的參考方式。
溝通這碼事本就越簡單越好,又不是要考狀元。當然,如果用在學術研究或正規書面使用時,由于禮節上的需要,當然還是需要婉轉客氣,長篇大論。
即使是惡言相向,也不能用“全球語”的方式,例如:“閣下如豕之智,令人驚嘆,猶如滔滔江水,泉湧而至”,不解者或可能以為是讚語,曉其意者自然莞爾(註:豕,豬也)。
正經八百之人視全球語為蛇蠍和語言污染,但在現實生活中說著繁瑣的“文章語言”,何嘗不是一種“聽覺迫害”呢?
雪莉:破英語走遍世界各地!
昨晚我看到周媽媽拿著手機,偷偷地笑,然后拿著紙和筆來問我--如果我要說:“哎喲喲,叫你不要喝,你還要喝醬多”的英文怎么說。
原來,她在和只懂得看英文的周爸爸互傳短訊,但是她的英文不靈光,想要說一些情話也打不出。我隨手幫她寫了幾個字,她很不滿意,然后我只能告訴她:“我不是和你老公談情,太肉麻的話我不會說咧!”
然后,她很努力地打了幾個字,我坐在旁邊,打從心裡佩服周媽媽!她由不會英文,變成如今可以順利用英文傳短訊,雖然文法不正確,但至少收訊人明白她的意思就可以了。我的媽媽是不是很“班賴”咧?
為了配合周媽媽,我也時常傳短訊告訴她:“No Eat”,意思就是今晚沒有回家吃飯,然后她也明白我的意思。如果打了一大堆英文字:“I’m not coming back for dinner”,她反而看不明白,所以我覺得這種簡化版的英文,真的很適合我們。
現在的語文都不會是正統的,就看一看我們馬來西亞,英文參雜了馬來文,華文參雜了英文,但是這樣大家也吃得開,只要知道幾個重點英文,就可以用這種破英語走遍世界各地,多好!
記者結語:李毓康
英國和美國,過去借著強勢文化力量將英語推展到全球后,如今英語似乎已經脫離他們的掌控。
隨著愈來愈多國家將英語列為學校必教的第二外國語,難怪有人說全球語會是人類“新千禧年的全球性方言”咯!
(中國報/i遞‧整理:李毓康)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6606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现在才知道本国有Manglish
看来以后的语文是趋向简化式进化。 |
|
|
|
|
|
|
|
|
|
|
发表于 28-6-2011 1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一口垃圾英语的人,总有数不完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不足与无能。
唉!这种心态,曾几何时已成了本国人的典型心态了。
事实是,掌握正统的英语比掌握杂乱无章的所谓“世界英语”更省时容易。结果是前者掌握的越好,越能达到消除沟通障碍的目的;而后者却不断地让自己深困于沟通障碍的流沙中。 |
|
|
|
|
|
|
|
|
|
|
发表于 28-6-2011 0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就是人性,很多人就是方便,所以简单就好。
但他们都不会反省他们要学的语言也就是别人的风俗。
当然这也是个人的要求而已,有些人会觉得学语言就只为了沟通,沟通得到就不是问题。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6-2011 09: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每一种语言的背后都渊流着一个历史、一种文化。不同的语言代表著不同的文化,所以我觉得语言很美丽。
我很喜欢古英语那种腔,很好听但很难听的懂。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