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7-9-2010 10:39 AM 编辑
引用: 1)社会发展程度比较落后时还是比较发达时,哪个比较宜佛教的兴盛?
记者问:。。。我想了解一下,在中国,佛教是不是可以在儒家思想作为基本价值的基础上, 给人们心灵一种寄托 法师答:佛教不仅仅是心灵的寄托,它还能够让人的心灵有皈依、有慰藉, 实际上也能够解决人们心灵上面的一些问题。
记者问:佛教之所以能够在社会上吸引很多的信徒,是不是也因为中国社会存在很多问题, 所以大家想要解决一些社会以及个人的问题? 法师答:不仅仅如此。你刚才谈到寄托,寄托是什么意思呢?就比如我这个东西寄存在你那里一样。 所以我们不太用这个名词,有些学者喜欢用这个名词。我们认为宗教的精神就是人的精神的一部分, 佛教的思想是人的思想的一部分。如果你认为社会发展有很多问题,需要宗教去解决, 我觉得这样的看法不是很准确。 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或者我刚才谈到的社会繁荣到一定的时候, 人们才有这种条件和能力来接受佛教的思想。为什么呢?如果现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比如非洲或者朝鲜,恰恰信佛的人比较少; 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我刚才讲了,过去整个丝绸之路和现在中国的东南沿海, 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乃至欧美,佛教却慢慢兴盛起来。
记者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法师答:学者通常认为,越穷的人越容易信仰佛教。我不这么认为,可能刚好相反。 佛教无论从它的思想体系、哲学范畴来说, 都是博大精深的,从文化定位来说,社会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是不足以来研究佛教的。 基督教、伊斯兰教仅仅是一本经——《圣经》或《古兰经》,但佛教的经典几千部, 社会如果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 哪有能力来研究这么多的经典。
记者问:但是现在很多中国人到寺庙上香、拜佛,求平安,求富贵,您认为他们能够归类为真正的佛教徒吗? 法师答:这些应该只能算作初级的佛教信仰。我觉得佛教信仰有一个层次的问题, 当然其他宗教信仰也是有层次的。 可能有些问题在低层次是存在的,在高层次就不存在;反过来一些高层次的问题在低层次也不存在。 比如高层次的人相互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但是有时候低层次的人不一定能够做得到。
以上是“佛教与社会的关系”的采访是星国《海峡时报》记者对北京龙泉寺学诚法师的专题采访。 http://www.fjdh.com/wumin/HTML/122951.html http://www.fjdh.com/wumin/HTML/12295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