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215|回复: 5

宣化上人和蘇美度法師之间的火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9-2010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宣化上人也曾提到這一次的會面。他說:「我一輩子就有一個願力,就是必定要把南傳、北傳匯合起來。可是我並不覺得這輩子會有這個機會,直到我認識蘇美度之後,我知道有這個可能性了。」


蘇美度法師回到英國、到了ChithurstMonastery後,就很高興跟我們分享他認識宣化上人的經驗,這令我們印象非常深刻,而且很驚訝。他說:「我以為這輩子再也不會遇見像阿姜查長老這樣的高僧了,沒想到竟然讓我遇見了。」他說在上人的面前,你會覺得有很大的啟發作用。而且令他最感動的,就是上人不但有大智慧,而且對人非常地友善而且尊敬。
The30th Anniversary of the City of
TenThousand Buddhas「感恩回顧、精進前瞻」2009年7月4 - 5日於萬佛城
全文见:http://www.drbachinese.org/vbs/publish/476/vbs476p016.pdfhttp://www.drbachinese.org/vbs/publish/477/vbs477p014.pd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9-2010 1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比丘恒實:
今天早上,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無畏寺的朋友。本來應該說是貴賓,可是蠻難把他們當作是客人,因為我們彼此就像家人一樣。我們常常跟無畏寺有互動,我們穿的袈裟不一樣,可是心卻是一個的。當我們去無畏寺時,就像佛所說的水乳交融、不分別彼此。不過因為你們許多人是第一次來萬佛聖城,所以還是要先介紹你們認識他們。
今天無畏寺來的法師們,包括目前的二位住持,就是阿姜阿莫若和阿姜帕莎諾。早上先是阿莫若法師跟我們講講話,午齋時我們將聽到帕莎諾法師的講演。
阿姜阿莫若法師來自英國的肯特郡(Kent),在大學時學心理學和生理學。他到亞洲旅行,最後到了泰國東北部,因為有人建議他,如果你想找到「法」,你應該去泰國東北部。他聽人家說,泰國的Wat Pah Nanachat是一處為西方人設的國際道場,可以修行及打坐,於是就來到了Wat Pah Nanachat。到了之後,感覺像回到家似地, 一見如故,便決定留下來接受訓練。之後也出家成為沙彌, 並於1979年在阿姜查長老的座下受具足戒,成為比丘。
他在泰國住了兩年,然後回到英國,住在阿姜蘇美度法師的Chithurst Forest Monastery。那個道場,我們1983年曾去過一次,也是我們第一次的造訪,之後又去了幾次。我自己是在1984或1985年,第一次讀到他的書《Tudong──漫漫北上的旅程》。他是英國第一位修行泰國Tudong傳統的人。Tudong是Tudangkha的音譯,就是我們說的苦行,在泰國佛教傳統裡指的就是「行腳」。他和他的同參用行腳的方式直貫英格蘭,靠著路人的供養維生。當時的人看到他們身上穿的僧袍,根本也不認識這是什麼。所以阿莫若法師可以說是在歐洲開創修行Tudong這種行腳苦行的首創者。他們行腳的足跡遍及芬蘭、波羅的海國家已及波蘭。所以這種行腳的頭陀行,已經成為當今歐洲和東歐國家佛教徒的傳統。
1996年,他被邀請到無畏寺常住,和帕莎諾法師,一起擔任加州無畏寺的住持,並且帶領眾生修行。他們是我們在北邊紅木谷的鄰居,離這兒約有二十英哩的距離。他今天講演的主題,如果我理解正確的話,是關於南傳和北傳佛教之間的關係,以及宣化上人和蘇美度法師如何相遇,以及之後產生的影響。我聽說他們過去生就彼此認識了。
阿姜‧阿莫若法師:
讓我開始前,先皈依三寶。(以巴利文誦念三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個人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能被邀請在萬佛聖城開光三十週年、這個吉祥隆重的日子,跟大家說說話。各位可能從恆實法師給我光榮、但言過其實的介紹中注意到,今年也是我出家的三十週年。我是1979年受具足戒,所以在聖城開放給世人的同一年,我也開始了個人比丘的生涯。
然而在我開始之前,或許應該先更正恆實法師幾點的介紹。事實上在我之前,已經有幾位比丘在英國修行短程的Tudong。他們的路程大約費時一、兩週,證明了這法門是可行的;而受到他們的激勵,我決定自己也嘗試一下。因為我個性有點走極端的傾向,既然他們走了一、兩週, 我決定直貫英國,步行三個月。又因為我總喜歡炫耀自己,所以我寫了本關於這三個月旅程的書,而不是像其他謙虛的比丘那樣內斂。
我們兩個道場的互動聯繫,也就是稟承泰國叢林禪修傳統、蘇美度法師的道場,跟宣化上人的道場,至少在這一生,是從1981年蘇美度法師到加州訪問時開始的。法師經常受邀到美國來,他本身出生於美國,他的朋友Jack Kornfield經常邀請他回來講法。Jack Kornfield曾和蘇美度一起在泰國出家修行,後來在加州設立教授中心。
1981年那個時候,一位蘇美度法師的女學生,也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教授,有天對蘇美度長老說:「喔,舊金山這裡有一位出家人,你必須要見一面。這很重要喔!他是我們灣區最好的一位和尚。如果不見他,我可不讓你離開加州。」
那時候,蘇美度法師還有許多要忙的事,而且他想:「哎喲,又要參訪一位長老啊!」這他可是有過經驗了。五○年代晚期到六○年代早期,當他在柏克萊讀書時,為了要找位佛教老師,他去了日本廟,也到過中國廟。可是都被當作外國人一樣,根本不受歡迎。而且沒人講英語,也沒人對打坐有絲毫的興趣。所以他想:「又要被拖去這些格格不入的寺院了,最後都是對牛彈琴、互不了解,唉!」
但是那位女教授非常堅持,所以他也只能投降了。於是蘇美度法師到了當時位於Mission District的金山寺,那裏原本是間床墊工廠。他說當他一進門見到宣化上人,一股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而且有一種很深很深的緣份,一種對法的親近感,這令他非常震驚。
蘇美度法師回到英國、到了Chithurst Monastery後,就很高興跟我們分享他認識宣化上人的經驗,這令我們印象非常深刻,而且很驚訝。他說:「我以為這輩子再也不會遇見像阿姜查長老這樣的高僧了,沒想到竟然讓我遇見了。」他說在上人的面前,你會覺得有很大的啟發作用。而且令他最感動的,就是上人不但有大智慧,而且對人非常地友善而且尊敬。
在往後的歲月裡,宣化上人也曾提到這一次的會面。他說:「我一輩子就有一個願力,就是必定要把南傳、北傳匯合起來。可是我並不覺得這輩子會有這個機會,直到我認識蘇美度之後,我知道有這個可能性了。」所以當年二人在金山寺的會面,儼然成了南北傳佛教融合的重要時刻。
就像恆實法師之前說的,在聖城這兒有一、兩次的機會,蘇美度法師來訪時,上人說過他與蘇美度法師在過去生,曾有好幾世是一塊兒修行的。這也是為什麼他們之間,會感到如此有緣的原因。
那次蘇美度法師也帶回許多書籍,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上人發願要將佛經翻譯成英文,並且流通到世界各地去,所以蘇美度法師帶回許多法寶。於是當時在英國的我們就狼吞虎嚥地,爭相閱讀這些英文書籍,同時深深受到上人的啟發。

阿姜‧阿莫若法師(續):
上人如此友善、熱誠地與蘇美度法師建立情誼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很讚嘆我們僧團對戒律的重視和行持。上人希望將這種精神介紹給他所屬的僧團,並且運用在修行上。上人的想法,對我們是一大鼓勵。
一九八三年恆實法師和恆朝法師的來訪,開始了兩個道場間的互動聯誼。使我們印象深刻的另一件事,就是蘇美度法師回來後不久,我們就收到一張上人寄來的支票,那是我們有始以來收到最多的現金捐獻。起初我們還不太確定這支票是不是真的,因為從沒見過一張五千元的支票。對我們而言,五千元真的是最大的一筆金額,因為我們太窮了。那時候,我們住在一個破舊的維多利亞式公寓,一邊住,也一邊整修,但是進度非常緩慢。因此上人的這筆錢,就像一劑強力膠似地,凝聚了兩個道場的關係,同時也修補了我們公寓多處的破漏。
因此那段時間,我受到很多鼓勵,也狼吞虎嚥地「吞」了許多上人的開示,於是便試著在修行苦行以外,也遵循萬佛聖城的家風。我練習夜不倒單,也學習日中一食等等的家風,就這樣修行了好幾年,沒讓我們僧團裡的人知道,直到我發現自己像個「特務」和尚──就是在蘇美度法師的僧團裏,當個萬佛聖城的比丘。
當時我們住在北方,我開始從英國南方的寺院,一路蜿蜒地行腳到北方的寺院,靠近蘇格蘭邊界。有一晚,我夢見了上人。我曾經夢見過上人幾次,都是非常清晰、有幫助,而且意義深遠的夢。這是我所記得的第一個夢,夢裏上人的影像非常清楚,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而且還有英國腔。他說:「光鮮、響亮、搖動不定,是假的;微細、幽隱,是真的。」然後我就醒了──是從夢中醒了,不是從生死輪迴裏醒了。
那個夢對我影響很大。我在想,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反覆思索種種可能影射的意思。很顯然地,這個夢有個非常清楚的訊息,因此我不斷地思考,希望找出它真正的含意。現在回頭看,上人當時的那個夢,還不夠清楚讓我猜中到底他想表達的意思。從某種程度來說,這個夢是在提醒我正執著於傳承、僧團或修行的外相,而忽略了修行的精髓──也就是「法」的本身,甚深微妙的那部分。
所以不久之後,我又夢見上人。在我說第二個夢之前,讓我先說一個故事。那就是當蘇美度法師剛剛從泰國訪問回來,對我們描述他訪問泰國東北部一些分支道場的見聞,同時也提到他早年訪問Luang Por Kao寺院的經歷。我想,那時他應該是和阿姜查長老在一起。
有一次,他們一起去訪問一位年長而且尊貴的法師,他是阿迦曼尊者的弟子Luang Por Kao,這位法師對他們描述他接見訪客情形。他給大家開示講法,教導他們如何培養慈悲和智慧,講得非常地好,大家也聽得法喜充滿。可是這些人聽完法後,就向法師要痰盂裏的東西。痰盂就是用來裝指甲、檳榔汁、檳榔渣和口水這些髒東西的容器,而這些人就希望得到這些東西。他勸這些人,記得他所講的法,比帶這些東西回去更重要。但是他們只想要他的垃圾,作為紀念品或護身符。
等這些人離開後,法師對阿姜查和蘇美度說:「你看,很奇怪吧!眾生就是這麼顛倒。你給他們的法,是能令他們得到解脫的,但是他們卻只想得到你不要的東西、你的垃圾。這豈不是很奇怪的事嗎?」
這是我第二次夢見上人前聽到的故事。聽完這個故事後,我又夢見了上人。很顯然第一個夢太微妙了、太不好懂了,上人知道我需要一個更大聲的。這次在夢裏,上人出現了,還是這麼清晰,依然說著流利的英文。他看著我說:「你要我的腳指甲嗎?」然後就消失了。醒來後我想:「啊,我明白了!」我明白這個夢的意思了。
這教導對我是很有幫助的,因為我始終執著修行的形式,而忽略了修行的本質是要導引、幫助我們覺悟的,這才是重要的東西。更重要的是,我應該忠於自己修行的法門,忠於自己的傳承和僧團,而不是做個偷偷摸摸的出家人,不敢給周圍的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上人就是要我清醒,看看自己在幹什麼。他不要我偷偷摸摸地做個「特務」的和尚,他要我好好做個南傳的比丘,按照自己的傳統好好修行,這樣就沒問題了。
從此以後,我就讓自己的修行保持平衡。1990年,我有機會到了美國加州。因為我們打算在美國建立一座分支道場,因此在往後的幾年,我都有機會從英國飛到加州以及美國各地停留幾個月,四處走走並且教化眾生。我很榮幸,也很高興能在那段期間親近宣化上人,同時參訪萬佛聖城和它的分支道場。
當時有人希望我們到美國建立分支道場,他們費了很多心思,也收集許多資料。但是那時候我們在英國的僧團遇到一些困難,有些人就離開了,所以猶豫是否適合建立新的道場,還是應該等僧團穩定一點再說。
等到1995年,僧團比較穩定了,於是我們在英國的永生寺(Amaravati Monastery)開一個長老大會。大家認為現在因緣成熟了,決定派我前往加州接受信眾的邀請,開始找地方建立道場。開會的那天是1995年5月31日,就這樣決定了。
隔天早上,也就是六月初一,有位長老叫我到他的辦公室。他說剛剛蘇美度法師打電話來,他人正在加州跟宣化上人在一起,上人現在病得很重,但是他準備把在北加州一塊120畝地捐給我們。他問我覺得怎麼樣啊?
我的第一個念頭是:「哎呀,上人動作真的很快!」距離我們開完會不到一天的時間,他就把地送給我們了,而且他人當時還重病在床。恒實法師當時和蘇美度法師在一起,他也許可以做個補充。 (恒實法師翻譯時補充:當時是我跟隨蘇美度法師到了洛杉磯。那個時候師父上人躺在病房,很不舒服的,可是他就吩咐要蘇美度下來洛杉磯。他問他是否願意接受這塊土地,蘇美度法師說:「好!我非常的高興。」)
上人真的送了個很好的禮物給我們,幫助我們成立這個道場。一年之後,也就是1996年,無畏寺就開光落成了,也使得我們與萬佛聖城以及它的分支道場,結下更深厚的友誼。
所以在今天這個「感恩回顧、精進前瞻」的日子,我們非常地感恩上人,讓我們能在那麼安靜、合適的山谷建立我們的道場。我們得以有今日的成績,可以說完全是依靠上人的慈悲和布施。尤其是這份禮物來的時間,實在是太妙了。有的人會說:「拜託!你講故事總是講得那麼誇張。」但是這是真的,事實就是這樣。而且上人當時還重病在床,卻能這麼即時地送來這份禮物,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對上人,我們充滿無限的感激。而報答上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出家人該做的事,過一種上人贊成、鼓勵的修行生活,跟著戒律每天修行,這樣才不會辜負他的用心,也才能報答他老人家的恩德。

待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9-2010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化上人去台湾见水果和尚广钦(人称伏虎和尚,他在山里修行的时候,老虎也来陪伴)
之间的对话也很骇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2-2011 10: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自在心 于 22-2-2011 10:07 AM 编辑

有緣遇到善知識要珍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2-2011 10: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3-2-2011 12:17 PM 编辑

宣化上人努力的含义,是有要复兴在南传的斯里兰卡的无畏山大乘学派,

这(声闻菩萨道)大乘学派在中世纪中被兰卡统治政权给灭了,但汉传的传承中自古就得到兰卡无畏山大乘学派交流中所得的恩惠(法显(334年—420年)到达锡兰时,无畏山派的势力仍然强盛于大寺派; 汉传的女尼戒就是从无畏山大乘学派传到南京的),所以在汉传当中都有流传着要帮助复兴无畏山的大遗愿。

所以上人会在美国设立无畏山道场 (Abhayagiri Monastery /Fearless Mountain Monastery )

http://www.abhayagiri.org/
http://en.wikipedia.org/wiki/Abhayagiri_Buddhist_Monastery






斯里兰卡王城内无畏山寺院(Abhayagiriya/Abhayagiri Vihara)的巨型古迹
公元前一世纪,斯里兰卡佛教出现两个派别:大寺派与无畏山派。
大寺派坚持摩哂陀传入的上座部教义与仪规,无畏山派则兼习大乘。



Abhayagiri Stupa




Sigiriya - Buddhist monastic complex embracing both Theravada and Mahayana practices



South Uva Wellawaya,  Buddha, Avalokitesvara ,Tara, Vajrapani, Maitrey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2011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老和尚  三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2-2025 01:52 PM , Processed in 0.12595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