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14-1-2010 08: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打沙袋是一項很好的散打輔助練習,但是打沙袋不能代替站樁試功、走步、發力等基本功,從一定意義上講,這只是通過打沙袋來檢驗基本功的一種手段。沙袋的製作一定要接近於人體,一是有重量,二是富有彈性。一般沙袋在 50 公斤左右,長 l.5 米。在打沙袋時既可將力發出,又不會挫傷手指和手腕。掌、肘、腳、膝等各部都可練習,切不可在沙袋內裝上鐵沙、硬物去練,一旦拳頭打壞了.就不能練拳了。同時沙袋裝上硬物,如果拳打上去,用的力越大,反彈的力量就越強,對大腦的震動也越大。練習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只圖一時痛快,到老時落下殘疾。
打沙袋一定要設假想敵,要運用戰術訓練,一定要注重“意”的運用,把沙袋視爲對手而需要我們認真對付。打沙袋的拳法是我們平時意拳訓練的基本拳法,例如:單發拳、連發拳、鑽拳、栽拳或肘、掌等。訓練時每一出拳應打擊對方頭部,同時後手與前手及周身相爭(即前手發拳,後手用力)在接觸沙袋的刹那間,手握緊,以食指中指的根節爲著力點。在步法移動中,前腳掌踩地的同時發拳.將力發出,要求做到腳到手到。剛開始練習時,可以前後動步,運動中發拳。待略微熟練後,則結合左外環繞、右外環繞訓練。再進一步則要求一步一拳,拗步出拳,三步三拳,通過後腿變步,左右轉換,打擊沙袋。再進一步則可以一步三拳左右變步去練。打沙袋人門後,在打擊力量上應分輕、重、緩、急,時而輕擊,時而重擊,一會快,一會慢,忽而用拳,忽而用掌,肘、膝等各部都可加以訓練。由此再昇華一步,則可以交換方式,運用戰術對沙袋實施攻擊。在與“敵”左右周旋時,先不出拳,“意念假借”,認爲有機可乘時,突然出拳,單拳或連拳攻擊後,迅速歸於待發狀態。同時,還要注意到沙袋這個“對手”會突然攻擊自己,在自身防護的同時,還要尋找機會打擊對手。我們練習時可設想要用左手打擊對方,實則右手;或要攻擊對方腹部,實爲攻擊頭部。還可用手法暗示,吸引對方注意力;實則起腿;也可用眼神控制對方,例如雙眼盯住對方,使對方判斷可能要進攻頭部或腦部,這時可以通過步法的移動攻擊對方側面或胸部以下。總之,要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使對方判漸失誤。在練習時應參照假想敵的訓練內容去練,逐漸在打沙袋時進行練習,進一步則可在實戰中進行訓練。
我們在打沙袋時,不可拘泥於某一招式或某一方法,在打沙袋過程中,可以結合發力的訓練內容用雙掌將沙袋發出,但要一觸即發,接觸時間不可過長,越短越好。儘量多練一些肘的打擊,腿、腳、掌、頭等部位訓練應配合步法進行,好的步法應富有彈性,準確有力,步法變化無窮,進退自如。通過沙袋訓練,逐漸滿足實戰需要。不能認爲沙袋是死物,不能在出手時忽略了身法、步法的調整。在打擊沙袋時要注意節奏的變換和靈活的戰術,打擊的力量在於速度,接觸時要短促有力。正確的打擊力量作用到沙袋上,應該是高頻率的震動,而不是沙袋處在搖搖晃晃之中,表面上有力,其實作用力不大。
意拳腿法
意拳在技擊對抗時使用腿法一般都比較慎重。儘管腿的攻擊有一定威力,但是別忘了「擡腿半邊空」。
意拳腿法的力量也離不開「形曲力直」的原則及斜面、螺旋、曲析三角力等。一般不超過對方臍部。上身的姿勢應保持渾元樁間架,腋窩要含、蓄,雙臂不可貼身,也不可擡平,要以「形不破體,力不出尖」爲原則。在對抗中,擡腿攻擊對方應「順其自然」,意在踢中對方,踢不中也沒關係。落腳時(應保持丁八步位置)則又是進攻對手的基本間架。對抗中腿法也有攻守合一的問題。
一、點腳
我們在練習磨擦步時,後腳提起經過前腳的踝關節處向前伸出。此時如果距離合適,可用運動中的前腳迎踢對方的踝關節處或小腿的正面,即迎面骨部位。其用力是短促有力的刹車力。同時,也可設想如踢到一塊燒紅的鐵上,一踢即回或一發即止。我們在對抗中,腳踢出的距離應在一步左右,否則「力出尖,形破體」。原則上要均整、舒適、得力。腿法也應結合拳法進行,要與拳、肘、膝、胯、頭等相結合,才具備殺傷力。在對抗中,由於雙腿支撐身體,所以在保持身體平衡、不偏不倚的情況下,才能起腿,至於能否踢到對手,則是次要,主要應注重「內在」力量的訓練。
點腳的形式基本上以拗步爲主,即踢左腳身體向右轉,身體呈螺旋擰轉狀態。兩手始終保持渾元樁間架,在擡腿時雙手呈發拳狀態。動作完成後還應回到原狀,以利於隨機隨勢待發。
二、橫跺腳
我們在磨擦步練習中介紹到,後腳順著內側往斜外方運動,腳尖落下時設想如有不適隨即提起,或不踩,或向前提,或向前運行又有隨時向後之意。整個動作應在矛盾中進行。練習磨擦步又是腿、腳的試力,即橫跺腳的基本功。所以在技擊對抗中或進或退,忽左忽右,應時刻注意步法的調整。如距離一旦合適,就可將非支撐腿的膝蓋提起,腳內側朝前,腳尖外指,同時注意起腿的高度,一般不要超過腰部,否則不易控制身體平衡。如果是主動進攻則起腿攻擊;如果是對方進攻,可起腿迎。擊在起腿時,力量來自後腿的蹬地和後胯的催動,一旦碰到對方身體,如腹部、大腿、小腿等就立即變爲順對方肢體向下蹬踏發力。同時身體縱軸相爭,將頭、腳、腰、胯等各部的力量爆發出來。腳蹬踏下去,正是落腳的位置(丁八步)以便隨機隨勢,或踢或打,不給對方有喘息的機會。
在使用橫跺腳時,通常採用「丁八步」的步法。擡左腳時身體向左轉,右手呈待發拳狀;踢右腳時,身體向右轉動,左手在前呈發拳狀。
三、側踢腳
側踢腳的訓練,首先要站成渾元樁間架,步法呈丁八步。以左腳在前,右腳在後爲例。在踢右腳時,應將重心由後向前移動到左腳,待重心穩定後,左腳及全身向左擰轉,將右腳踢出。右腳踢出的腳型應是腳心向前,腳趾向左、腳背外側向上。設想腳腕部有一根彈簧與脖子相連,頭頂與站立的腳相爭,在踢到對方身體的一刹那頭腳相爭,設想將「彈簧」拉斷。同時,頭與站立的腳、腰、跨、肩、肘、膝等各部相爭,接觸時刹那間將「彈簧」拉斷,將力量發出去。落腳時,又呈待發間架。訓練時要結合拳法時行。 |
|
|
|
|
|
|
|
发表于 14-1-2010 1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