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591|回复: 82

长生不老、与天同寿和养生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4-12-2009 09: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24-12-2009 09:41 PM 编辑

贪生怕死是中华民族的特性,长生不老、与天同寿是中华民族的梦想;自古以来就有无数人想通过修道炼药成为不死的神仙,其中以秦始皇派人四处寻求不死药最著名。然而,这始终只是一个梦想,因为自古以来还未发现长生不老、与天同寿的人。反倒是因为相信不死药的皇帝和方士因吃了含毒的不死药而身亡。

然而,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超常的智慧,中华先贤的确开发了不少能延年益寿的养生法,打破当时流传的一句话 -- 人生七十古来稀。

本主题將逐一介绍一些延年益寿的养生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12-2009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25-12-2009 12:56 PM 编辑

终于看到华侨兄过来开帖了。

说到长生不老的话,我想如果没有实际可行的方法的话不过是个幻想。
老当然还是要老的,如果能老得不失健康,有方法能够延迟老化过程,气功作为生命科学领头兵,是有条件做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2009 09: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神气

呵呵!
一开版就过來看了,当时发不了帖-- 只有管理员和版主才有权限发帖。

无凭无据的事的确不宜多谈,所以说长生不老只是个梦想。气功保健、养生却是有凭据的,所以会专注讨论『健生』而不淡其他离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2009 1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25-12-2009 12:44 PM 编辑

《黃 帝 內 經》 中的养生法

    昔 在 黃 帝 , 生 而 神 靈 , 弱 而 能 言 , 幼 而 徇 齊 , 長 而敦 敏 , 成 而 登 天 。

    乃 問 于 天 師 曰 : 余 聞 上 古 之 人 , 春 秋 皆 度 百 歲 ,而 動 作 不 衰 ; 今 時 之 人 , 年 半 百 而 動 作 皆 衰 者 。 時 世 異耶 人 將 失 之 耶 ?

    岐 伯 對 曰 : 上 古 之 人 ? 其 知 道 者 , 法 于 陰 陽 , 和于 術 數 , 食 飲 有 節 , 起 居 有 常 , 不 妄 作 勞 , 故 能 形 與 神俱 , 而 盡 終 其 天 年 , 度 百 歲 乃 去 。

    今 時 之 人 不 然 也 , 以 酒 為 漿 , 以 妄 為 常 , 醉 以 入房 , 以 欲 竭 其 精 , 以 耗 散 其 真 , 不 知 持 滿 , 不 時 御 神 ,務 快 其 心 , 逆 于 生 樂 , 起 居 無 節 , 故 半 百 而 衰 也 。

    夫 上 古 聖 人 之 教 下 也 , 皆 謂 之 虛 邪 賊 風 避 之 有 時, 恬 惔 虛 無 , 真 氣 從 之 , 精 神 內 守 , 病 安 從 來

    是 以 志 閑 而 少 欲 , 心 安 而 不 懼 , 形 勞 而 不 倦 , 氣從 以 順 , 各 從 其 欲 , 皆 得 所 願 。 故 美 其 食 , 任 其 服 , 樂其 俗 , 高 下 不 相 慕 , 其 民 故 曰 樸 。

    是 以 嗜 欲 不 能 勞 其 目 , 淫 邪 不 能 惑 其 心 , 愚 智 賢不 肖 , 不 懼 于 物 , 故 合 于 道 。

    所 以 能 年 皆 度 百 歲 而 動 作 不 衰 者 , 以 其 德 全 不 危也 。

p/s:
《黃帝內經》是現存最早中醫理論著作,對後世中醫學理論的奠定有深遠的影響。相傳是黃帝岐伯、雷宮、伯高、俞跗、少師、鬼臾區、少俞等多位大臣討論醫學的記述,但傳統上多認為此書成書於戰國時期,但也有學者認為成書應在西漢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2009 04: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时辰养生法

养生学家根据古代百岁寿星的养生经验,将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规律作息结合,制定了一日十二时辰养生法。明代石室道人称为“二六功课”,清代养生学家称为“十二时无病法”。所以,十二时辰养生法是中国传统延寿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 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

1、卯时(上午5~7点):晨光初放即披衣起床,叩齿300次,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6、7遍;揉搓两耳5、6遍;再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放中指上,以中指叩击头枕部各24次,这叫“鸣天鼓”。然后去室外导引。

  2、辰时(上午7~9点):导引结束后饮白开水或茶一杯;用手代梳,梳发百余遍,以醒脑明目,防止脱发;然后洗脸、漱口、刷牙;入厕排便。早餐宜吃饱吃好。饭后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按摩腹部,以助脾健运。

  3、巳时(上午9~11点):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或养花。疲倦时即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唾液)。老年人气弱,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说话耗气,宜“寡言语以养气”。

  4、午时(11~1点):午餐,只宜吃六七分饱。食后用茶叶水漱口,可去油腻,但刚饭后不宜饮茶。静坐或午休。

  5、未时(午后1~3点):或午睡,或练气功,或邀友弈棋。

  6、申时(午后3~5点):或读书,或写作,或练字作画,或抚琴吟诗,或浏览报刊,或去田间小劳。

  7、酉时(午后5~7点):练一段导引;晚餐宜清淡、宜少吃,可饮酒一小杯。晚饭后可在庭院散步、观落霞、听鸟鸣。

  8、戌时(晚7~9点):睡前漱口刷牙;用热水洗脚,以引血下行,防止老人上实下虚,上重下轻,坐床上练静功,然后安眠。睡时宜“卧如弓”,向右侧,以防压迫心脏,以利胆汁排泄。

  9~10、亥、子时(晚9至次日凌晨1点):“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宜屈膝卧,醒时则伸脚舒体,变换姿势,流通气血。环境宜静,安睡宁神以养元气。

  11~12、丑、寅时(凌晨1~5点):此时精气发生,阴茎勃起。人以精气为宝,老年人宜节制房事,但又不宜强制。老人以二十日或一月行房一次为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12-2009 04: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25-12-2009 04:12 PM 编辑

90岁老中医的长寿养生法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90岁的全国名老中医王瑞麟练“三宝功”

王瑞麟老人认为,练功到一定程度,能使人体阴阳平衡,机体自我修复的能力增强,从而达到自我治疗目的。比如他摸索出的“三宝功”的补法、泻法、和法,都是通过气息调理,来缓解疼痛的。

  具体点说,补法吸气长,呼气短,可以缓解心前区因供血不足引发的疼痛;泻法吸气短,呼气长,能缓解痉挛性疼痛;和法是平呼平吸,可缓解一般疼痛。>>>长寿洗澡法 让人活百岁

  他说,自己患有胆结石病,以往每年发作一两次,每次发病腹部疼痛难忍,出汗、恶心、呕吐。这时他都采用泻法运气,同时用两手随呼吸上下按摩腹部,等腹内出现肠鸣音,疼痛就消失了。不过最近一年多,他用大叶金钱草100克,鸡内金15克煎水喝,没有再犯病。

  一年前,他随小女儿一家到北京旅游,十三陵、长城都去了,玩得很高兴。哪知回家腰背痛,彻夜难眠,一咳嗽疼痛更剧烈,吃药不管用。他就躺床上练功,深呼深吸,脚心涌泉穴吸气,头顶百会穴呼气,同时默念24字口诀。这样练了半个月左右,疼痛消失了。>>>中医解读性爱中的养生之道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练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止痛目的。”他总结说。

谈到饮食养生,王瑞麟认为,上了年纪的人胃肠蠕动差,关键是吃饭定时,每顿七八分饱,不过量。

  老先生不爱吃肉,他说:“牛被杀时很伤心,会流泪,猪被杀嗷嗷叫,很气愤。医学研究证明,此时它们体内会产生毒素,加上饲料污染,吃多了会积毒成疾。”

  “你看那鸡下蛋时,咯嗒咯嗒叫,是高兴的;给牛挤奶时,牛是安详的。所以我认为吃蛋喝奶更安全。”

  他每天三餐的安排是这样的:早餐200克奶,两个煮鸡蛋,半个馒头,一个西红柿。>>>长寿老人饮食的十大爱好

  午餐不讲究,包子、馒头、炒菜,什么都能吃。

  晚餐除了包子、青菜,他还要喝鸡蛋甜汤:1个鸡蛋,1把白面,打在一起,呈糊状。倒进开水锅煮出来,黄黄的,香香的。>>>晚餐几点食用最长寿?

  老人的大牙很好,没掉一颗,啥菜都嚼得动。他说,70多岁时,他前面的牙掉了3颗,原因是牙龈萎缩。后来他学父亲的方法,用毛巾或手指蘸盐刷牙,这往后十几年没再掉过牙。

在王瑞麟简陋的小书房里,空气中弥漫着米兰的幽香。谈到养生,他拿出自己的《长寿经三字经》书法:

  别着急,莫生气。
脑要用,心要静。私无争,喜均衡。欲长寿,必运气。

  他解释说,第一句最重要,“气”为百病之源。美国科学家进行过一个试验,通过一支玻璃试管收集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结果是,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他呼出的气变成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愤时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当把这种紫色水注射到实验鼠身上,几分钟后,实验鼠就死了。结论:动辄生气的人很难长寿。

  王瑞麟说,他推崇的是“责己养心”法。即不要老想着别人对不住自己,多想想自己的不足。把张三李四都谅解了,不愉快的事都忘了,就不会生气了。

  第二句说的是老年人要用脑,脑会越用越灵。退休这三十多年里,他每天三四点钟起床,看书、抄写《中华本草》、练功,至今眼不花耳不聋,思维清晰,与人交谈三四个小时不累。心静就是要学会放弃,不该管的事不管,不该操的心不操,这样才好养病。

  第三句他深有感触。他说,有个银行的科长来找他时愁眉不展,说这次晋级又没他。王瑞麟问他,你当了几年科长?他说当了十几年。“我说你当了十几年科长,人家一天也没当,你沾大光了!”这人一听,茅塞顿开,三服药没吃完,病就好了。

  最后一句是他的亲身体验。57岁时,他得了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房颤,因心脏停跳两次下病危,心想必死无疑。后来他调动内因,通过活动运气使气血畅流,如今30多年过去了,他不仅血压、心功能正常,就连白内障都不治而愈。他认为,这主要归功于他所练的“三宝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5-12-2009 04: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養生法

作者:陳玉燕

中國的養生之道,多不勝數。這些方法,已盛行於明朝,有些已經載入養生經典之內,筆者將之歸納為十四點,若能持之以恒,或有延年益壽之功也未可知!

一、櫛髮:髮宜常梳,從額前到枕後動作要輕鬆,古人稱為「櫛髮」。其功能可醒目,止痛,降血壓。

二 浴面:面宜多擦。先搓熱兩手,分兩側在面上輕柔擦面,並用兩中指在鼻旁擦數次,全部擦廿至卅次。最好在睡時及起床行之。古人稱之為浴面,其功用可醒腦,降血壓,減少顏面皺紋。

三、運睛:目宜常運。雙目從左至右轉十四次。轉目時要慢,然後緊閉一下,睜開。古人稱為「運睛」,其功用能去眼內障及外障。(先左至右,後右至左,各十四次)。

四、打天鼓:耳宜常敲彈,用兩手掌心,緊按於兩耳孔,再用雙手之第二指在後腦部左右同時打十二次,共廿四次,聽到咚咚聲響。古人稱為「打天鼓」。其功用能防治頭暈、耳鳴、醒腦、增強記憶力、預防耳疾。最好在早起或疲倦後彈之,效果稱著(彈畢輕輕鬆手)。

五、叩齒:齒宜輕叩將口輕閉,上下牙齒互相輕叩廿四次,古人稱之為「叩齒」,其功用能增強牙齒防脫之效。

六、接甘霖:舌宜舔顎。將舌輕抵上顎,古人稱為「舌抵天庭」。此乃溝通陰陽二海交流,如有口水,就要吞下,古人稱之為「接甘霖水洗肺熱」大有益於人的身體(不說話時便行之使之成為習慣)。

七、玉醴:津宜咽吞。如將舌抵上顎(即天庭)可以產生大量口水。古人稱之為「玉醴」(即仙漿)。人身體之寶。將口水吞下,其功能可灌溉五臟六腑,促進消化,增強脾胃。

八、鼓呵:腹內濁氣宜吐。每日宜閉牙齒,用力吸一口氣,到胸及腹部氣滿時,張口用力將氣呼出,古人稱之為「鼓呵」,其功用可去積去滿,開胸順氣,止痛止喘(做此法時,空氣要清新)。

九、摩生門:丹田且常摩擦。丹田在肚臍下,先將手搓熱,用掌心之熱,摩擦卅六次。然後將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相疊在腹,摩轉卅六次,古人稱為「摩生門」,其功用在可增進消化、順氣、治腸胃疾病。

十、提肛:谷道宜常提(谷道即肛門)。要時時把肛門用輕微之力往上提,這一招乃少林派的至寶,古人稱為「提肛」。其功用可升提陽氣,增加體力,長壽、除卻疾病,也可防脫肛等病。

十一、舒展四肢:四肢關節宜常動。雙手要如風車一樣,輪番轉動,兩腿要時時向前後踏出,古人稱之為「舒展四肢」。前後將腿伸出,每早晚作一次,每次將左右腿前後伸出四、五十次,其功用防止關節發炎,增強腳力。

十二、擦湧泉:腳底宜常擦。每晚在臨睡時,將兩手搓熱,在腳底轉圈擦五十至一百次(男)先擦左腳,後擦右腳;(女)先擦右腳後擦左腳。古人稱之為「擦湧泉」。其功用能固腎暖腳,交通心腎,降虛火,舒肝,明目。

十三、三昧火浴:皮膚要時時摩擦。顏面、肩臂、胸、腹、兩肋、兩腰、左右腿,將手掌擦熱,由上至下摩擦之,古人稱為「三昧火浴」,其功用可促進氣血流暢、充瑩肌膚。並可使全身之穴道得到按摩(可在洗澡後作全身摩擦)。

十四、陰陽脈海交集:大小便宜緊閉牙齒。人體中有兩種重要的經絡運行,在背後運行之脈謂之「督脈」;在胸前運行之脈謂之「任脈」。古人稱為「陰陽脈海交集」。大小便咬緊牙齒,就是要不使精氣外洩,留住精華。

以上十四種養生法,簡單易行,最要緊練習時,心平氣和,心內沒有雜念,而貴在堅持每日練習,自然「功到渠成」,自可得到一種不可思議之功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010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思邈养生十三法

   1.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      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覆。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3.      面常洗
      (a)搓手36下,暖手后上下扫面。
      (b)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4.      目常运
      (a)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覆3次。
      (b)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懒视。
   5.      耳常鼓
      (a)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覆做10下。
      (b)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摺,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卜卜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槽骨退化。
   7.      漱玉津
      玉津即津液、口水。
      (a)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8.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9.      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覆。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10.      摄穀道
      即提肛。
      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11.      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脚做起。
  12.      脚常搓
      (a)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
      (b)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对身体有益。
  13.      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2010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字诀养生法

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卤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也谈到六字诀治病。书中说:“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又说:“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伤亡,故太上悯之,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卫生之宝,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呵、呼、呬、嘻、嘘、吹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宇治吁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010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禽戏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其健身效果被历代养生家称赞,据传华佗的徒弟吴普因长年习练此法而达到百岁高龄。

1982年6月28日,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体委发出通知,把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五禽戏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010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段锦

传说是北魏孝昌三年( 527年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少林,九年面壁,创立禅宗 。禅宗的修练方法以壁观坐禅为主,时间一长肢体容易麻木,精神萎靡不振;加之少林寺地处深山密林之中,毒蛇猛兽经常出没,匪寇骚扰。因此出于强身健体、护身自卫的需要,达摩创立了含十八个动作的健身操供僧徒们演练,称为“达摩十八式”,此即今天“八段锦”的雏形。

另有一说:八段锦是由八节动作组成的一种健身运动方法。相传由唐代道士钟离权所创,后发展为多种套法,并分文、武两种。

   文八段为坐式,坐式八段锦见于明代高深的《遵生八笺》,包括宁神静坐、手抱昆仑(即脑后枕骨粗隆)。指敲玉枕、扭头频频、推摩肾俞、手转双轮(手向前像车轮转动)、按摩攀足、任督慢运(意念引气沿任督二脉运行)八节。

   武八段包括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撑臂蹲裆去心火、两手攀足因身腰、攒拳伸臂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2010 09: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qi gong is claimed the best way to get older age but how to chose which one the best for u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010 0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qi gong is claimed the best way to get older age but how to chose which on the best for us?
WANAKA 发表于 5-1-2010 09:24 AM



看看历代练者的寿命即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2010 0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历代练者的寿命即知。
华侨 发表于 5-1-2010 02:00 PM



王重陽1112年1170年),原名中孚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後改名,字知明道號重陽子,故稱王重陽北宋末京兆咸陽(今陝西咸陽)大魏村人。中國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創人,後被尊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他有七位出名的弟子,在道教歷史上稱為北七真


He is the famous Dao Jia master but age reached only 58.
May be qi gong not mean   长生不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010 03: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重陽1112年1170年),原名中孚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後改名,字知明道號重陽子,故稱王重陽北宋末京兆咸陽(今陝西咸陽)大魏村人。中國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創人,後被尊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他有七位出名的弟子,在道教歷史上稱為北七真

He is the famous Dao Jia master but age reached only 58.
May be qi gong not mean   长生不老?
WANAKA 发表于 5-1-2010 02:32 PM


道家追求长生不死,却也只能延年益壽罢了。
北派先修性后了命,南派先修命后修性 => 南五祖寿命较长。南宗五祖的紫阳真人仙寿99岁,二祖石泰寿为137岁,三祖薛道光寿为114岁,四祖陈楠达到160岁以上,五祖白玉蟾为96岁


1.  内丹以性命兼修为本,分南北二大宗系

道教丹鼎派修炼以性命兼修为法门,因具体修行入手的侧重点不同,修行途径于性于命着重次不同,而分为南北二宗。但是两派得丹,炼化,超凡入圣的宗旨完全一致。“性”指心性,元神和人类的精神密切相关。“命”指身体,元气和生命元力有关。

2.  南宗丹法源自宋代天台山紫阳真人张伯端
南宗是北宋时期浙江天台张伯端创立,以先命后性为其功法大要,以大丹结就而练化真性,《悟真篇》是其代表著作。南宗主张以内丹为修仙的不二法门,以性命双修为其内炼大旨,务以得丹为修炼起手法则,所以称为“先命后性”。其法以玄关妙用为鼎炉,以元神元气为药物,以真意为火候,通过内炼,使身中真阴真阳凝聚不散,结成大丹,从而使性命相合,达到人体身心慧力完美和谐、长生久视的目的。

3.   北派丹法起于元代陕西王重阳真人
北宗是宋末元初陕西人王重阳祖师所创,其丹法以性修圆明而得丹。关于北宗丹法,于心性要求严格,在寂静虚空中,得清净水源之药物发生,然后采取而水火既济,大丹成就。当代学者胡孚琛在其《丹道十二讲》中说:“北派功夫先从入静炼性起修,把最难的一关放在前头,往往十多年下去还是无法达到心如止水,铅虎不生难降汞龙,如何凝成一块紫金丹呢!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学术界的学者们也是‘日与心斗’,难得有静心的条件,因之南宗丹法成了一条较实际的入门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2010 04: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張三丰(元定宗貴由二年(1247)-------明英宗天順二年(1458)),本名通,字君實或君寶,中國遼東懿州人(今遼寧阜新)。元季儒者、道士。善書畫,工詩詞,中統元年,曾舉茂才異等,任中山博陵令。遊寶鷄山中,有三山峰,挺秀倉潤可喜,因號三丰子。亦有因「丰」字和「豐」的簡體字同形而錯稱為「張三豐」。張三丰卒年應在明代天順二年,即公元1458年,其壽為212歲。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1-2010 05: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張三丰(元定宗貴由二年(1247)-------明英宗天順二年(1458)),本名通,字君實或君寶,中國遼東懿州人( ...
WANAKA 发表于 5-1-2010 04:49 PM


三丰祖师的确是傑出的养生家、连皇帝召见也不去,真是淡泊名利的有道人士。
他的著作《无根树》值得一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2010 05: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丰祖师的确是傑出的养生家、连皇帝召见也不去,真是淡泊名利的有道人士。
他的著作《无根树》值得一 ...
华侨 发表于 5-1-2010 05:34 PM



    His original Tai Chi before splited into Tan & Yang is which one?
Which book is original Tai Chi written by him?

无根树 is these book difficult to read (may use traditional term & wo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0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重陽(—),原名中孚,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後改名喆,字知明,重陽子,故稱王重陽。末京 ...
WANAKA 发表于 5-1-2010 02:32 PM

精神才死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10 10: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eisely 于 11-1-2010 10:51 PM 编辑
He is the famous Dao Jia master but age reached only 58.
May be qi gong not mean   长生不老?
WANAKA 发表于 5-1-2010 02:32 PM



很多人对于气功修练有一个误区, 那就是认为气功能够治百病,延年益寿, 甚至长生不老。

长生不老, 当然永远只是人类的一种绮丽的幻想,  事实上, 人的肉体, 是不可能永远不腐坏的,除非你是类似西洋僵尸(Dracula)那种步入魔道的邪法, 能够有肉体不死之邪体之躯, 要不然人的一生要经历生老病死, 是逃避不过的,佛陀也早就说过了。

气功, 的确是能够拥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但是, 却不是绝对。 现代所谓的 “气功”, 其实就是古代道家内丹之术, 其中很小很小的一个部分而已。 气功吐纳导引, 让身体健康起来, 是为了让之后的修炼内丹之术铺路。 如果身体在不健康的状态下, 还谈什么修炼 ? 而道家的炼丹, 其最终的目的, 是要修炼出元婴和元神, 然后到最后能够抛弃肉体然后 “羽化而去”(成仙) 。 换另外一句话说, 道家的内丹之术,并非是为了肉体能够长生不死, 或者只是为了能够多活那几年而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3-8-2025 05:59 AM , Processed in 0.39436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