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 991|回复: 5
 | 
致净土同修:藕益大師《彌陀要解》摘要
[复制链接] |  
 |  | 
 
| 印光大师对藕益大師的《彌陀要解》赞叹不已,以下乃其一些摘要,与净土同修分享: 
 1.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截至圓頓者,莫若念佛,求生淨土。(《阿彌陀經要解略註》第一頁)
 
 2.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第一頁)
 
 3.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攝事理以無遺,統宗教而無外,尤為不可思議也。(第一頁)
 
 4.此經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
 非信不足以啟願,非願不足以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
 「信」則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願」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行」則執持名號,一心不亂。(第二四頁)
 
 5.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議,故名號亦不可思議。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故使散稱為佛種,執持登不退也。(第五十頁)
 
 6.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
 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
 故云:「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也。(第五二頁)
 
 7.上善一處,是生同居,即已橫生上三土;
 一生補處,是位不退,即已圓證三不退。
 如斯力用,乃千經萬論所未曾有。較彼頓悟正因,僅為出塵階漸,生生不退,始可期於佛階者,不可同日語矣。
 宗教之士,如何勿思。(第六六頁)
 
 8.阿伽陀葯,萬病總持,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第七三頁)
 
 9.淨土法門,三根普被,絕待圓融,不可思議,圓收圓超一切法門。(第一二二頁)
 
 10.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第一三三頁)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第一四二頁))
 
 11.持名善根福德同佛。(第一六○頁)
 
 12.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令信願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第一七一頁)
 
 13.彌陀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
 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
 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
 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第二一一頁)
 
 14.光壽名號,皆本眾生建立。
 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壽命,同佛無異。
 由無量光義故,眾生生極樂即生十方,見阿彌陀佛即見十方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
 由無量壽義故,極樂人民,即是一生補處,皆定此生成佛,不至異生。(第二三二頁)
 
 15.同居眾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圓證四土,圓受諸樂,圓見三身,圓證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如是等勝異絕妙。(第一六○、二五三頁)
 
 16.唯極樂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十方佛土,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此法門。
 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第二五八頁)
 
 17.凡夫例登補處,同盡無明,同登妙覺,超盡四十一因位。(第二五八、二六六頁)
 此皆教網所不能收,剎網所不能例。(第二六六頁)
 
 18.深信發願,即是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淨土指南。(第二六九頁)
 
 19.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
 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第二七三頁)
 
 20.聲聞、緣覺,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皆不可生淨土。
 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第二八一頁)
 
 21.「善男女」者:不論出家在家,貴賤老少,六趣四生,但聞佛名,即是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惡,皆名善也。(第二八八頁)
 
 22.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
 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也。(第二九五頁)
 
 23.執持名號,既簡易直捷,仍至頓至圓。以念念即佛故,不勞觀想,不必參究,當下圓明,無餘無欠。上上根不能逾其閫,下下根亦能臻其域。
 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勝進,亦不一概。
 可謂橫該八教,豎徹五時;所以徹底悲心,無問自說,且深嘆其難信也。(第三○四頁)
 
 24.依一心說信願行,非先後,非定三。
 蓋無願行不名真信,無行信不名真願,無信願不名真行。
 今全由信願持名,故信願行三,聲聲圓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緣。(第三四○頁)
 
 25.愚夫婦老實念佛者,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第三七八頁)
 
 26.信願持名一法,圓收圓超一切法門。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第三八四頁)
 
 27.不可思議,略有五意:
 (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
 (二)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證。
 (三)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
 (四)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
 (五)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三九○頁)
 
 28.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第三九○頁)
 
 29.只今信願持名,蓮萼光榮,金台影現,便非娑婆界內人矣。(第四三四頁)
 
 30.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徑登不退。奇特勝妙,超出思議,第一方便。(第四四二頁)
 
 31.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第四四八頁)
 
 32.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第四八五頁)
 蓮池《彌陀疏鈔》言:
 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
 執持名號,願見彌陀,誠多善根、大善根、最勝善根、不可思議善根。
 | 
 |  |  |  |
 
|  |  |  
|  |  | 
 |  | 
 
 发表于 4-5-2009 05: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谢谢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发表于 4-5-2009 07: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  | 
 
 发表于 5-5-2009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感谢师兄衷心的分享   阿弥陀佛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7-5-2009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真正念佛,念什么? 
 就是念真诚、念清净、念平等、念正觉、念慈悲,这是念佛之心;念看破、念放下、念自在、念随缘,这是念佛之行。
 
 这是菩萨学处,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我们当如是学,这叫真正念佛,一句佛号含摄世出世间一切法。
 
 净空法师
 | 
 |  |  |  |
 
|  |  |  
|  |  | 
 |  | 
 
 发表于 14-5-2009 06: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