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33|回复: 21
|
认识人体各个器官
[复制链接]
|
|
身體綜觀
人體是一部構造非常複雜的機器,它並不像我們外表看起來那樣簡單。在Beauty is only skin deep的皮膚下,是一層又一層綿密細緻的構造。
屏障的皮膚,支持運動雙協調的骨骼與肌肉,主宰生命的腦,負責過濾排泄的泌尿與消化系統,維持氧氣供應的呼吸與血液系統,監督外在環境的眼球與耳朵。
這些看似獨立但卻必須一致協調的各個重要部門,每天都在我們身上執行著令我們驚艷的工作,在了解人體的機能運轉之後,我們才能體會造物者的偉大。
本贴旨在將深奧繁多的醫學知識轉換成簡單明瞭的言語,並且介紹給一般大眾;在本贴的醫學資料裡將不會出現令人不知所云的複雜艱深,而是豐富有趣的窮究探索。
[ 本帖最后由 skyblue312 于 3-5-2009 03:20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5-2009 03: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 腦

腦位在顱腔中,在枕骨大孔與脊髓為界。傳統上腦分為三個主要部份,由脊髓而上分別為:前腦(或稱為菱形腦)、中腦、後腦。前腦可再分為大腦與間腦;後腦可再分為延腦、橋腦、與小腦。
腦幹是延腦、橋腦、與中腦之合稱。是腦部去除大腦半球與小腦所剩餘的腦組織。
腦在顱腔中受到堅硬的頭骨保護,以腦脊髓液緩衝所受到的壓力。
腦和脊髓合稱為中樞神經,是感覺和運動的控制中樞。
大腦主宰了日常生活的大部分自主行為,小腦則控制了平衡及擔負一部分的訊息傳遞,延腦是呼吸、心跳等等重要生命維持的中樞。
[ 本帖最后由 skyblue312 于 3-5-2009 03:21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5-2009 03: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眼

眼睛是視覺器官,眼球上下有眼瞼可以防止異物的入侵,外上側有淚腺,可以分泌眼淚滋潤眼球。眼球後方有六條肌肉,可使眼球上下左右轉動。
眼球壁可分三層:鞏膜、脈絡膜、視網膜。
鞏膜是堅硬的白色結締組織,可以保護眼球。脈絡膜是供應血球營養的主要部份。視網膜則負責視覺傳遞與形成。
脈絡膜在眼球前方特化成虹膜,虹膜間的空洞稱為瞳孔,可以容納光線的進入。
視覺的形成是光線經由角膜折射之後,經過水漾液及玻璃狀液到達視網膜,經由視神經傳送到大腦的視覺區,形成影像。
[ 本帖最后由 skyblue312 于 3-5-2009 03:51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5-2009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耳

耳朵是聽覺和平衡覺的器官,耳朵可分為外耳、中耳、內耳。
外耳包括耳殼與聽管。中耳與聽管交接處有一薄膜,稱為鼓膜,由外耳傳來的音波可以震動鼓膜。
中耳為一小空腔,橫越中耳腔有三塊小骨,依序為槌骨、鉆骨、鐙骨。由外耳傳來的音波可經由震動鼓膜再經三小聽骨傳遞到內耳,形成聽覺。
中耳內有一耳咽管可與咽腔相通,可平衡吞嚥時的氣壓。
內耳是曲折複雜的管道,稱為迷路。該管道分為耳蝸、前庭和三個半規管。耳蝸和聽覺有關,前庭和三半規管則和平衡覺有關。
[ 本帖最后由 skyblue312 于 3-5-2009 04:03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5-2009 04: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鼻

鼻子是呼吸系統的第一個通道,而它真的骨架是由上側及外側的軟骨所組成的。
鼻腔是呼吸的真正通道它由前方的鼻孔往後直到鼻子後方的開孔--後鼻孔。通入鼻咽,它會被鼻中膈分為兩部分。
鼻子的側壁有三個棚架,即所謂的鼻甲,他們是外覆黏膜的骨質突起,分為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鼻甲的功能主要是使外來的空氣旋轉,因此冷空氣一直要到被鼻腔黏膜中的血液溫暖以後才會進入呼吸系統。鼻腔除了呼吸系統以外,也有嗅覺的功能。
一般所謂的鼻竇,指的是內襯黏膜與鼻腔相通的空腔;例如上顎竇、蝶竇等...。若發生上顎竇炎或蝶竇炎,則有眼框感染,波及腦下垂體、視神經等危險。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5-2009 04: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口

口腔可分為兩個部份--前庭與固有口腔。
前庭是介於外面的唇與頰與內側之牙齒之間的窄空間,如果牙齒咬合在一起,則前庭與固有口腔相通於最後一顆臼齒之後。
張開口可看到最主要的器官--舌。舌頭是個外覆黏膜的肌肉器官,它與發聲和咀嚼有關。
口腔後側壁有兩個膨大的淋巴組織,即顎扁桃體;它是重要的防禦組織。
口是人體很重要的器官,因為食物被它吃入,且口也有表達語言的重要功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5-2009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心脏

心臟位於胸腔內,略偏左側,主由心肌構成。
心臟有容納血液的四個空腔:位於上方之二空腔稱為心房,位於下方之二空腔稱為心室。
心臟內部有一縱走的間隔,將心臟分隔成左右兩半,因此左右心房互不相通,左右心室也互不相通。
心臟室血液運輸的原動力,心搏強力的收縮可將血液送到主動脈,再分送到全身各地。正常人心搏每分約七十下。
左右心房間或左右心室間若有空隙,則會造成血液的混流,形成心臟病。
[ 本帖最后由 skyblue312 于 3-5-2009 09:08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5-2009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肺臟

肺是人體主要的呼吸器官,共可分為兩葉:左葉與右葉。左葉可再依斜裂分為兩葉,右葉依斜裂與水平裂分為三葉。
肺的主要功能單位是肺泡,肺泡可和肺泡間的微血管交換氧氣與二氧化碳,進行氣體交換。
肺本身沒有肌肉,肺的脹大與縮小是被動的。吸氣時,肋骨上提,橫膈下降,造成胸腔的擴大,空氣就從外界進入肺中;呼氣時,肋骨和橫膈回復到原來的位置,胸腔變小,氣體自肺中壓出到外界。
肺和胸腔間有兩層胸膜,可減緩呼吸時和胸壁間的摩擦。
[ 本帖最后由 skyblue312 于 3-5-2009 09:11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5-2009 09: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肝臟

肝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重約1200g~1500g。位於腹腔的右上腹區。
肝的大部分都在肋骨與肋軟骨的覆蓋之下,其上表面與橫膈的圓頂相接觸,故成一凹面;而後下表面與許多內臟接觸形成各種壓跡。以鐮狀韌帶為界,肝可分為左右兩葉;而右葉以膽囊、圓韌帶裂隙、下腔靜脈與靜脈韌帶裂隙,又可分出方葉與尾葉。
肝是人體很重要的器官,不僅是解毒的主宰,更是各種酵素的主要製造者。肝也和消化有關,分泌的膽汁有幫助脂肪乳化的功能。肝門靜脈循環是人體養分重整的重要循環。肝有再生能力,是人體內少數幾個能再生的器官之一。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5-2009 09: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腎臟

腎是人體主要的泌尿器官,它是一對位於第一腰椎到第五腰椎之間的豆狀器官,故俗稱腰子。
腎可分為皮質及髓質,腎的功能單位稱做腎元,腎內包含了上百萬個腎元。
腎元可再分為腎小球及腎小管。
腎小球包括了鮑氏囊及腎絲球,是血液過濾成尿液的第一道關卡。
腎小管包括了近曲小管、亨爾氏套、遠曲小管、集尿管等...,是型成尿液和收集尿液的主要場所。
倘若腎的負擔太重,例如攝取了過多的鹽份,則容易形成尿毒症,必須注意。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5-2009 09: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章-胃

胃是人體重消化管膨大的地方,其可分為四個部份:胃底、胃體、賁門、幽門。
胃的肌肉走向十分多,可使胃的蠕動收縮更加有力。
幽門的擴約肌平時是關閉的,等到有食物要通過的時候才舒張。胃可分泌胃液,其中含有胃蛋白酵素,可分解蛋白質。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是因為胃液中的鹽酸侵蝕胃壁或十二指腸壁所致。
胃也是吸收藥物和酒精的場所。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5-2009 03: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章-小腸

小腸很長,迂迴在腹腔中。
小腸主要可分為三部分:十二指腸、空腸、迴腸。
小腸前段彎曲呈C字型的部份大約是十二根手指的長度,故稱為十二指腸。空腸的脂肪較少,長度約佔三分之二;迴腸的脂肪較多,長度約佔三分之一。
小腸主要的功能在消化食物與吸收食物,消化後的小分子食物經由腸繫膜靜脈流到肝門靜脈循環,經過肝臟的養分重整之後,運送到身體需要的地方。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5-2009 03: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 - 大腸

大腸比小腸粗大,但長度卻短小許多。
大腸主要可分為三部分:盲腸、結腸、直腸。
其中結腸又可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糞便的形成是從橫結腸開始,而儲存在乙狀結腸。
盲腸的起始端下有一突起,即所謂的闌尾;盲腸和闌尾在人體都是退化的器官。
大腸主要的功能在吸收水份,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可以促進腸壁的蠕動,預防便秘。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5-2009 03: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章-胰臟

胰臟是位於十二指腸左側的器官,兼具內分泌與外分泌的功能。
其可分為頭部、體部、尾部。
胰臟的內分泌部份指的主要是胰島素的分泌;胰島素是使細胞能夠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的重要激素,當吃飽飯後,血中的血糖會升高,此時胰島素就會被釋放到血液中,讓葡萄糖進入細胞內使細胞利用,降低血糖;胰島素不足會導致糖尿病。
胰臟的外分泌指的是胰液,含有胰蛋白酵素等,可分解蛋白質等物質。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5-2009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章-脾臟

脾臟是位在腹腔左上方,橫膈膜下方的紫紅色器官,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
脾臟四周有許多韌帶,如胃脾韌帶、脾腎韌帶等...,可以固定脾臟的位置。
脾臟是胎兒時期主要的造血器官,成人後轉變為儲存血液的器官,它也可以清除老化的紅血球細胞。
脾臟同時也是淋巴器官,負責過濾外來的有害物質。
脾臟受損,容易失去大量的血液,需十分注意。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5-2009 03: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章-皮膚

皮膚是覆蓋在體表外的構造,屬於重層扁平上皮。
皮膚可分為兩層:表皮與真皮。其下有脂肪層,即所謂的皮下組織。
真皮內有許多重要構造,如:毛髮、毛囊、汗腺,皮脂腺,豎毛肌,神經,血管等...。
指甲也是皮膚的附屬構造之一。
組織學上表皮可再分為五層,其中基底層有黑色素細胞,可分泌黑色素,吸收紫外線,保護皮膚。
真皮層內的皮脂腺會分泌油脂其功能是使皮膚潤滑,保護皮膚,使皮膚不至乾燥龜裂。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5-2009 03: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章-骨骼

骨骼可以支持身體,作為肌肉附著的支架。
一般人認為骨頭是死的物質,其實不然,骨骼是會生長的,其中的骨髓還可以造血。
人體的骨骼系統可分為兩部分:中軸骨骼與附肢骨骼。
中軸骨骼包括頭骨、脊椎骨、胸骨、肋骨;附肢骨骼包括肩帶、腰帶、上肢骨、下肢骨。
骨頭相接的地方稱為關節。
關節可分為不動關節、少動關節、可動關節。不動關節例如頭骨的縫合線,少動關節例如胸骨肋骨關節,可動關節例如肩關節、寬關節等...。
動關節外常有韌帶,用以固定骨的位置,並且可以伸張活動。
[ 本帖最后由 skyblue312 于 9-5-2009 03:22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5-2009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章-肌肉

人體肌肉的主要功能便是運動。但運動除了需要肌肉外,也需要骨骼的協調。
肌肉是由一束一束的肌束所組成,而肌束是由一條一條的肌纖維所組成,肌纖維是肌肉的基本功能單位。
雖然肌纖維是基本單位,但肌纖維又可細分成各種不同的肌原纖維,包括了肌凝蛋白(myosin)與肌動蛋白(actin),當兩者相互滑動的時候,可以利用ATP來使肌肉收縮,因而使肌肉動作。因此一束肌肉是否有利,端看他所組成的肌纖維數目而定。
肌肉酸痛多半是由於使用過度所導致,由於肌肉作功時需要耗氧,耗氧後會產生廢物,在正常情況下,這些廢物會被快速代謝,因此肌肉的疲勞可以迅速恢復。
但若在過度使用肌肉的情況下,廢物的代謝速度無法快過肌肉的使用速度,導致廢物越堆積越多,身體於是發出警訊,讓肌肉有酸痛感覺並且無法繼續劇烈的運動,等到在休息過程中將這些廢物完全排除之後,酸痛感才會消失,肌肉才能繼續動作。
關於肌肉的疾病常見的重型肌肉無力症。和遺傳有些許相關,好發於中年男性,常會由四肢開始無力、萎縮,最後可能會導致呼吸肌麻痺,因而死亡。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5-2009 03: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章-血管

血管包括了動脈,靜脈及介於其間的微血管。
管內的血液有一定的流向,即由動脈流向微血管,再流到靜脈。
微血管只有一層內皮細胞,它是細胞和血液間的交通通道。
動脈管壁較厚,有豐富的平滑肌及彈性纖維,可供收縮,防止血液的衝力過大。
靜脈管壁較薄,負責血液的回流。靜脈內有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回流時的逆流。
[ 本帖最后由 skyblue312 于 9-5-2009 03:26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5-2009 03: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章-血液

血液包括兩部分,45%的血球以及55%的血漿。血球主要可分為三大類: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
其中紅血球的數目最多,約有四百萬到五百萬個,負責了氧氣的運送;白血球的數目最少,約有五千到一萬個左右,負責防禦的功能;血小板的數目第二,約有三十萬個,和凝血的功能有關。
血漿中包含了許多物質,略呈淡黃色,含水份90%左右。血漿中有細胞需要的氧氣和養分,也有細胞不要的二氧化碳與廢物。
血漿中還有許多的運送蛋白及緩衝物質,對人體的恆定相當重要。血液是可以再由骨髓製造的,因此捐血後血液是可以再生的。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