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856|回复: 294
|
股市要调整了
[复制链接]
|
|
股神说美国经济没有好转迹象美联储决定开动1.2Trilion的印钞机,大量购买美国债卷美元贬值在即道琼斯闻风扭转劣势,反弹升高美国佬看来是豁出去了,如果失败的话,美元作为单一货币的时代将会结束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 本帖最后由 tanhy 于 4-6-2009 01:03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3-2009 07: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和我讲过的病人理论一样
华尔街竟然为病入膏盲而雀跃?
看来温家宝已经洞悉先机,呼吁美国佬保护中国的投资(美元资产)。
美国佬睬你都傻!
如果经济好像Citi,BOA所说的“好转”,“取得首2个月最高的profit",那干嘛还要发动印钞机?
准备迎接高通膨的时代 |
|
|
|
|
|
|
|
发表于 19-3-2009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9-3-2009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9-3-2009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竟然翻转,太神奇了 希望可以撑到四月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3-2009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元跌,汽油就起最可怕的是美国的失业还在上升
被裁了还要面对通货膨胀
金融危机到现在都还没解决,如果印钞票也不行,美联储就真的无计可施了
伯南克说,美国差一点点就接近金融崩溃,幸好前两次的Bail out还赶得上
个人看法,这次的反弹只是短期性,搞不好一些家伙乘机走票
回归现实时,就是另一波跌势开始 |
|
|
|
|
|
|
|
发表于 20-3-2009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持續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達到547萬人,創歷史新高,反映出僱主持續裁員下,員工難以找到新工。美國勞工部公佈,截至3月7日為止的一週內,持續申領人數由一週前的529萬升至547萬。
转自:星洲日报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3-2009 07: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择题:
1.IMF 和世界银行说世界经济还在恶化,不过没说几时会好回  
2.Citi, BOA 和美联储说经济有好转迹象,“可能”年底会touch down  
3.李光耀说乐观看法,经济在2,3年后复苏,悲观就4,5年  
你们选择相信谁?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3-2009 10: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联储放手一搏 福祸几何?(2009-03-19 11:02:21)
美联储放手一搏 福祸几何?
面
对经济困境,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决定放手一搏。但问题是,这可能只会孳生市场恐惧,而无法提振投资者信心。
这正是美联储惊人意外战术的主要风险。该机构决定收购3,00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国债和至多1.25万亿美元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发行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10年期美国国债价格走高,导致收益率下挫将近半个百分点至2.53%。但两个重要的市场恐惧指标随即闪出红色警告:金价飙升6%,美元走软。
一家央行发行货币收购大规模金融资产是极不寻常的。除非美联储只是暂时收购,规模足以刺激信贷市场和美国经济复苏,这种非常举动才能取得成功。
任何有关美联储举措影响力正在消退的迹象都会推高市场对央行进一步买入的预期。如果美联储作出回应,其资产负债表进一步膨胀,那么就加剧市场的通货膨胀忧虑,挫伤美元人气,进一步推高金价。
据巴克莱(Barclays Capital)预计,考虑到美国政府未来六个月的国债发行量,美联储计划收购的3,000亿美元约占其中的28%。要将收益率保持在更低的水准,这或许意味着美联储需要加大支出。美联储周三决定加大收购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表明了该机构继续支出的意愿。
投资者应当追寻美元和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给美元带来沉重压力。这意味着海外投资者可能会要求更高的回报,他们持有着将近一半的已发行国债总额。
受到美联储拟议干预的影响,国债收益率目前处于人为的低位。这可能将投资者推向风险较高的资产──这正是美联储所希望的。但这可能还会吓退海外投资者,而美国不断膨胀的财政赤字需要他们的资金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yangyijun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3-2009 10: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海盗终于开动印钞机救市了(2009-03-21 12:22:17)
美国海盗终于开动印钞机救市了
 
一、美国救市钱从何来
是美国人自己出?这不可能。美国向来是花别人的钱干自己的事。奥巴马新政削减财政开支减少财政赤字已然行不通了,向富人征税又能征多少?真是要走向银行国有化,以社会主义的道路改变美国资本主义道路吗?恐怕奥巴马脑袋都保不住。
为救市布什政府提出了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还是盯上了中国的外汇储备。当时中国有1.2万亿美国各类债券,与当时1.9万亿外汇储备之差正好是7000亿美元,这就是美国佬的幽默。今年1月份的公开资料上我国仍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看来我国始终要被迫购买美国国债,这也是美国人的希望。
美国之所以盯着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因它想用发行国债的钱来救市。它向世界发售国债,在人人自危的情况下没多少国家购买。其国债发行不畅,最终会大量印刷美元,用印钞机救市,促使美元贬值,这本身是美国在无硝烟的战场上发动金融战争的战略步骤,现在已是水到渠成。美元作为全球流通币种,如大幅贬值其后果相当严重,特别是对持有大量美元外汇储备资产多的国家的金融经济将会构成直接的威胁,同时将会进一步扩大国际金融危机,使一些国家捆绑在美国的战车上。
 
二、总理担心的事发生了
两会期间,温总理答记者问时担心我国资产的安全。奥巴马回应尽管放心,购买美国国债是安全的。这眼一闭安全,眼一睁就不安全了奥!
我国现有外汇储备2万亿美元,持有美国各类债券1.2万亿。其中持有“两房”公司债券3760亿美元以及其他公司债券共计持有5000亿美元以上的次级债,持有的美元资产约1.6万亿美元。我国历年来购进美国各类债券平均成本在7元以上,假如汇市美元贬值到1美元兑人民币5元,我们再加次债的损失,几年后我国外汇储备将损失惨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所积累的财富正在受到威胁。
 
三、各国商船不仅是遭遇索马里海盗
更大的海盗不是别人,是美国。数十年来美国在全球充当国际警察开动战争机器在不断制造军事战争对外掠夺的同时又周期性地制造金融战争掠夺世界以满足本国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的需要。如88年对日元的狙击;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 06年起的对人民币的狙击,强迫升值,现在已进入高潮; 07年出现的美国次债危机故意推迟到08年我国奥运年成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哪一样不暴露出美国金融海盗的本质。索马里海盗依靠几杆破枪抢劫商船,只需各国派几艘军舰护航;美国海盗依靠强大的战争机器与世界为敌藐视世界,受害国将如何应对。
 
四、亲兄弟也要明算账
雷曼倒闭使欧洲人看到了美国的预谋,倒闭前雷曼向欧洲央行拆借了80亿欧元,驻英国分部在倒闭前一天向美国总部汇去40亿美元,次债危机出现后美国隐瞒事实,雷曼等次债危机较严重的投行仍贪婪地向全球有钱的国家或地区发售其债券。美国的小兄弟们在这场金融战争中只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美国用别人的钱发展自己的经济故意吹大泡沫然后由出钱者买单,为啥就有这么多人一而再地上当受骗呢?这与意志不坚定经不起诱惑有关。
 
五、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大国间的合作是暂时的,之间的利益冲突是永久的,这与制度无关。前苏联是共产党国家,我们与它的冲突在毛泽东时代是相当强烈的;西方国家反华排华之心是永远存在的,中国即使全盘西化也摆脱不了被制裁的命运。一些民主人士所追求的西方民主政治救不了中国,它只是小儿科的疗法。因为一个大国的崛起必定要向整个地球索要资源,势必会遭到别国敌视。
我们与美国的合作是暂时的,美国对我们的敌视是永远存在的。如果我们以自己的外汇储备被动的买美国国债,其结果只能是用我们的财富去武装我们的敌人。一些想买下美国想与美国永远合作的想法只能是与虎谋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e3ec950100d5oj.html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3-2009 10: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印刷钞票是否有机会_zz(2009-03-21 11:00:43)
美国开动印钞机,印一万亿美元的钞票,直接导致美元对全球主要货币贬值,印钞票,其实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国家包括民众整体负债100%以上,要还债,谈何容易,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印钞票了,你不是要美元吗,咱可以无限量供应。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相当于打劫,前段时间我们的打工仔们为国家辛苦赚来的美元要“化水”了。不过,如果纯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也并不一定全是坏事,这里分析一下他的后果:
  
一、美国人印钞票买入自己的国债,和当年我国内战时期国民党缺钱印钞票的效果的一样的,当年国民党印钞那会儿,物价飞涨,买一斗大米要万把块,钱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不过美国和中国不同,他们的货币暂时还是全球流通货币,他们印的钞票不仅仅是在国内花的,所以他们的物价暂时不见得会涨到哪儿去,但全球性的资产,比如有色金属、粮食、原油等大宗商品和地皮都会因此涨价。
  
二、既然美国人会印钞票,欧洲人和日本人自然不会闲着,他们的货币也是各国主要储备货币之一,美国人能印,凭什么他们就不印?何况他们的经济状况也不比美国好,各国市场都缺乏流动性,这样的后果是,大家都印钞票,全球物价一起涨。
  
三、中国面临这种情况,释放流动性也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原因很简单,如果美元、欧元、日元都贬值,人民币不贬值的话如何出口?那么多的农民兄弟和大学生如何就业?生计会成为大问题,中国也许不一定会学美国,不需要印钞票,但释放流动性对于中国来说轻而易举。加大票据的正回购力度或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即可。其结果必然也是国内资产价格上升。退一步讲,即使中国不释放流动性,国外的过量美元也会因为缺乏投资机会而流入中国,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中国央行则需要发行相应的基础货币对冲,促使流动性进一步增强。
  
四、世界货币体系也许会从此改变,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他国家能够买入美元,当然亦能卖出美元,如果各国发现美元贬值速度太快,而且美国人可能还要加印钞票,那么各国抛售美元国债的积极性会大增,商家也会拒绝接收美元,国债发不出,要刺激经济怎么办?美联储只好继续购入美国国债,如此一旦形成恶性循环,美元就只能砸在美国人自己手里了,美元在世界将失去信誉,世界货币体系将会因此发生巨变,欧元和人民币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到时候,虽然我们2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大幅缩水,但我们的人民币上升为世界主要储备和流通货币,也许不一定是坏事,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关于这一点,前景还很难料,我们需要走一步,看一步。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dadaok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3-2009 10: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关于美联储购买国债的简评(2009-03-21 10:22:35)
中金关于美联储购买国债的简评:
 
美联储昨晚宣布将购买最多3000亿美元的2至10年期的美国国债和7500亿美元的MBS债券,以及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美联储主动购买债券在我们的预期之中,美联储购买国债的主要原因有两条。
 
一是最近美国即将面临的国债发行高峰。美国财政部准备在下周发行1000亿美元的国债,而4月份还将有2000亿国债发行。我们预期2009年美国全年国债发行将高达2万亿(目前美国国债余额已经超过11万亿美元,而2008年底美国名义GDP为14.2万亿美元),大致等于美国名义GDP的14%。如此巨大的发行压力对于国债市场是有很大风险的,如果出现Auction Failure(国债流拍)情况,那对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信心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
 
二是近期市场对于美国国债的需求逐渐下降,这主要是由于3个原因:1是股市反弹,市场避险情绪下降。2是国际贸易量崩溃性下跌,美国贸易逆差收窄,海外购买美国国债能力大幅走弱。1月份海外持有美国国债数量自去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降。3是市场的长期通胀预期上升。 
 
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也多次提到,美国国债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情况是判断未来国际经济和资本市场走势的重要依据。我们认为,目前主要观察的要点,主要是两点,即:一是美联储买多少美国国债,二是美联储怎么买美国国债。
 
一,美联储买多少国债
 
首先,美联储把购买量总额定得很高的目的是对市场心理和预期产生冲击,但是并不意味美联储就能够购买如此大数量的各类债券。其总体的思路,还是希望通过市场在央行购买的预期下,影响资产价格的变动,主动达到美联储想达到的目的,但又不需要美联储真正大量印钱,造成未来恶性通胀。
 
其次,我们刚才说过,按照2万亿的发行规模,指望美联储完全去弥补其中的供需差额,难度是非常大的。
 
二,美联储怎么买美国国债
 
我认为这是最为重要和值得注意的一点。市场一般认为美联储只能通过印钱来购买国债,但是实际并非如此。美联储也可以通过一些“数字游戏”来“购买”美国国债,正如它此前购买一些银行的坏资产一样。比如:美联储可以直接购买银行手中持有的短期国债,然后让银行将这部分“资金”当作“超额储备”存回到美联储的帐上。因此在这样一笔即时对等交易中,只有所有权的变更,不需要有真正的现金转移,所以不必有真正的钱被印出来,只是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再度膨胀起来(在购买的国债计入资产部分,增加的超额储备计入负债中的银行储备,而流通货币量不变)。同样,美联储也可以用这个方式来“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国债,即让财政部将这部分购买“资金”以“财政部专项注资”的形式计入美联储的负债表,同样不需要增加流通货币。
 
但是,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虽然你可以看到美联储的基础货币总量(基础货币=流通货币+银行在美联储的储备金)大幅攀升,市场上实际的流动性并没有增加,流通货币也没有增加。可以说,美联储如果这么做,还是寄希望于调整市场的预期,从而使得市场自动进行再杠杆化,使得资产价格得到推升。然而,如果市场的预期不能按照美联储所希望的方向加以改变,则这么做的效果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如果未来美联储采用这种手段来“购买”国债,则将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再度沽空国债的良好时机。然而,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就难以真正走强,美元也不会转而持续走弱。从长期看,这种做法依然会导致通胀,因为等到经济开始复苏时,美联储将无法加息或者减少货币供给,相反还要增加货币供给,因为届时银行的超储意愿会下降,而美联储帐面上的亏空就会暴露,因此必须通过印钱来弥补这部分损失(如果让银行来弥补这部分损失的话,银行的放贷意愿就会再度下滑,使得经济再次停滞)。因此,目前的这个做法,对于美联储来说唯一的成功机会是,经济复苏时,房价能够重新回到过去的高点附近,因为美联储持有的资产中大量是与房地产有关的衍生证券。然而,这就再次回到了我们过去曾经提到过的美联储的终极困境,那就是:只有油价不涨房价涨,这一政策才会成功,然而如何做到只让弹性小的房价涨,而不让弹性大的油价涨,难度极大。

另一种做法当然就是美联储开始大量印钞来购买国债,但我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而除非美联储走投无路,也不会马上被美联储所采用。滥印货币的长期危害很大,不但是通胀的问题,对于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也有危害。从上图看,目前美国的流通货币总量为8900亿美元,其中存于美联储帐上的美元(Vault Money)约350亿美元左右,其他为银行金融机构、居民和国外所持有。如果美联储用印钱的方式来购买这些债券的话,即便是只买50%,也会使流通货币量迅速增加超过50%。这将导致未来的恶性通胀风险。
 
事实上,美国已经错过了印钱的最好时机,在去年市场杠杆仍高,货币流通速度仍较快时印钱是缓解这一金融危机最佳的时刻,我们在去年《夏日观“冰封”》等报告中也提出过这个观点。然而,目前金融危机已经深化,市场流动性已经大不如前,新增货币的乘数效应很差。因此现在要用印钱的方法来弥补黑洞,所需的资金量将非常巨大,也将使美国经济未来面临极其严重的通胀威胁。所以,对于美联储而言,目前的情况已经“势同骑虎”。因此,我认为在市场杠杆乘数非常低时,采用大量印钞的方式的危险很大,因此很难被美联储真正采纳。
 
至于对未来的判断,我们认为:目前我们只看到了本次金融危机的前半场,当全世界各主要央行(美联储、英格兰央行、日本央行、瑞士央行)纷纷开始“数量型放松”和“竞争性贬值”时,金融危机将进入国际经济情况变得更加复杂的下半场,而国际联手共抗金融危机的希望也将变得渺茫。首先,被一群数量型放松的发达国家央行所包围,欧央行的压力将越来越大,欧洲大陆国家,如德国法国,同时要忧虑国内的通胀风险而不愿意采用过激的货币手段,而是如果欧元因此再度升值,则将引发国内经济的进一步下滑和民众的不满。因此这些欧洲国家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可能性会大幅增加。这会使得向这些地区有大量出口的国家,比如中国,与其关系进一步恶化。各国的竞争性贬值将加剧资产价格的波动,而不一定带来资产价格的上涨。市场预期的混乱和无序使得资产价格短期暴涨暴跌将出现得更为频繁,这对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并不是福音。
 
中长期看,未来全球的通胀水平将会较快反弹上升,而各国经济将“刚出龙潭,又入虎穴”。“经济大萧条”这种负增长+通缩的情况虽有望得以避免,但是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威胁将在明后年出现。在这两种经济模式切换之际,股市可能会有较大幅度反弹,但长期上涨依然缺乏动力。对于中国而言,下半年的风险在于市场通胀预期回升之时,政府是否会改变目前的宽松货币政策并回收市场过剩的流动性。如果不做,经济将可能面临未来的通胀压力,如果做的话,目前很多基建项目可能会没有效益和进一步的后续资金而导致大量银行坏账的出现。因此,如果国际货币通胀快速出现,中国经济可能出现“进退两难”的局面,对于资本市场长期来看也不是好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3-2009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沿海散货运价反弹
长江证券(14.08,0.22,1.59%)发布报告指出,虽然国际运费指数近日回调,但从刚拿到的3月16日—20日沿海散货运价看,沿海煤炭、矿石、粮食运价全面反弹。
数据显示,3月16—20日这周沿海散货综合指数上涨了2.82%;沿海煤炭运价指数上涨3.03%;沿海矿石运价指数上涨了2.1%;沿海粮食运价指数上涨11.31%。而秦皇岛-广州、秦皇岛-上海煤炭运价都上涨了2元/吨,其余航线也都上涨了1元/吨。这种全面反弹的情况在春节后是首次出现。
同时,秦皇岛煤炭库存3月以来持续下降,已经由3月初的678万吨下降到603万吨。同时,我们看到铁路调入量和港口吞吐量数据都在3月出现上升,在3月17日分别达到63.5和67.3万吨,是自2008年4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
分析师跟上港集团(4.28,-0.12,-2.73%)沟通,发现3月上中旬吞吐量环比反弹比较明显。公司对2009年全年的预期是维持2008年2800万吨的水平,2009年1月、2月的吞吐量分别是190和148万吨,同比下降幅度都在19%。特别是2月,吞吐量跌回到2005年水平。
分析师认为,航运行业消息偏暖,在目前证券市场背景下,预计这些偏暖信息会成为航运公司短期股价的催化剂,相关公司二级市场股价会有所提振,建议关注中海发展(11.04,-0.14,-1.25%)、中海集运(3.56,0.06,1.71%)、中国远洋(11.35,-0.12,-1.05%)、中远航运(9.14,-0.17,-1.83%)、上港集团等航运港口公司。当然,在行业基本面没有根本好转之前,这也只能视为交易性机会。
(记者 丛榕)
资料来源:长江证券研究部
|
|
|
|
|
|
|
|
发表于 22-3-2009 10: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所谓选股不如选时。大大认为什么时候才是进场良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3-2009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mart_603 于 22-3-2009 10:38 AM 发表 正所谓选股不如选时。大大认为什么时候才是进场良机?
不知道,如果知道我就不需要打工了
低点只有一个,陷阱却有很多个
我个人是看淡美国的经济,看好中国
我反而会花更多时间去研究有什么好公司会安然度过危机,而且危机过后更强大
只要在合理水平买入好公司的股票,就不需太担心这个问题 |
|
|
|
|
|
|
|
发表于 22-3-2009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哎,没眼看。 美国的问题比想象中严重吗? FED都搞不定。
希望他们的方法奏效吧,没有的话,全球就有大灾难了。一个大国,占了世界GDP 25%,跨了不知道怎么办。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3-2009 08: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加速印钞给全球经济带来风险
——来自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报告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任芳 安蓓 余晓洁 李延霞
全球经济何时复苏?在22日开幕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与会者认为,本轮危机是对半个世纪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的大清算,大规模的刺激方案有望使全球经济止跌企稳,但危机的最终摆脱,还有赖于各国携手建立一个全球性的金融体制新框架。
美国再出重拳,经济前景未卜
本月18日,美联储宣布购买最多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和1.25万亿美元抵押贷款证券。正如市场人士担心,瑞士央行本月12日入市沽瑞士法郎打响了“货币贬值战”第一枪,美联储则打出了影响深远的一枪。消息既出,美元迅速跳水,油价当日站上50美元,黄金(212,1.59,0.76%)创出一个月来新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涨。
与会者认为,“货币贬值战”风险巨大:目前全球金融市场信心脆弱,放任汇率下跌,争相外逃的将不单是国际热钱,更有当地资金,可能触发如亚洲金融风暴的恶果;各国竞相贬值,无疑是输出衰退,以邻为壑,将加剧日益紧张的全球贸易关系;造成30年代全球大萧条的原因之一,正是贸易保护主义,这对目前已陷衰退的全球经济,是不能承受的重。
事实上,近期愈来愈多的央行悄悄加入“印钞票”行列。例如2月韩元兑美元急挫逾一成,泰铢跌逾3.3%,日元贬值近8%。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维持稳定,2月份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达历史新高117.78,较1月急升6.78%,一举成为全球最强势的货币,使出口业雪上加霜。
“大量发行美元救危机,想急于结束衰退,其效果如同打一针强行止痛药而已。药性过后,滞胀、衰退的恶劣局面将出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说。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德曼也对“联邦政府负债率可能会更高”和“过剩的流动性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表示忧虑。近日,股神巴菲特及债王格罗斯均表示担心通胀重临。
经济同步衰退,各国加紧救急
论坛上,化工巨头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贺斌杰以一串数字开始了他有关“制造业坍塌”的演讲:
——美国汽车销售量在2009年2月下降超过40%;
——全球芯片销售在2009年1月下滑近30%;
——中国玩具业遭到重击,行业内一半公司在2008年倒闭……
他说:“我们现在看到,在全球的每个地方,甚至包括亚洲,经济出现衰退!这是过去我们从没遇到过的。”业内,陶氏化学公司则因资金短缺延迟了对罗门哈斯公司的收购,并被迫在公司成立112年来首次削减股息。
航运巨头A·P·穆勒-马士基集团首席执行官安仕年说,作为一个“风向标”性质的行业,我们在航运和物流业中是否看到全球贸易出现好转趋势?我们和我们的顾客是否看到了隧道尽头的光明?对这两个问题的简单回答都是“没有”。
对于处于危机中心的金融业,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说,国际金融机构的损失“尚未见底”。他在论坛上列举了一组数字:已公布年报的25家大银行中有6家亏损;全球金融机构累计亏损已超过12552亿美元,其中美国占68%,欧洲占30%;金融业已裁员28万人。年初,东欧又爆发债务危机,欧洲银行所占债务比例超过90%。
与会者认为,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一面向本国实体经济蔓延,一面入侵原本远离灾难的外围国家——第一波华尔街,第二波欧洲,第三波新兴国家,并且已蔓延至非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波图加尔断言:2009年将是战后全球经济衰退最严重的一年,也是全球经济“最同步”的一次衰退。
面对危机,各国政府相继出手。作为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政府不断出台救市措施:联邦基金利率已降至0至0.25厘的历史最低水平;先后推出了1680亿美元减税方案、7000亿美元问题资产纾困计划和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采取了降息、减税等举措以刺激经济。俄罗斯近日宣布,2009年政府将斥资1.5万亿卢布落实本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措施。英国利率和欧元利率也分别降到0.5和1.5的历史最低水平。
不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奥巴马政府当前8千亿刺激计划还是“太少了”,并会因联邦制下各州的经济短缺而大打折扣。
夏斌认为,本轮危机是“半个世纪以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的一次大清算”,全球经济的复苏不仅取决于公共支出的增加,更依赖于金融体系的重新平衡。
国际金融体系,更加动荡不已
2008年11月,G20峰会在华盛顿召开,发达国家首次和新兴国家一起就重组世界金融市场进行探讨。今年4月2日,G20伦敦峰会将再次召开,美国、欧洲、新兴市场国家的不同诉求日益成为全球的关注焦点。
“这展现了一种新的发展动力!”德国发展研究院院长德克·梅斯勒说,全球金融危机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机会之门——将我们在建立21世纪全球经济秩序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列入了世界政治和经济的重要议事日程。
他说,目前必须摒弃“全球化就是西方化”的思想。全球范围势力正处于一个再分配过程,存在潜在领导危机将是新的多极秩序的首要特点。奥巴马政府不得不收拾金融危机的残局和挽回美国软实力的损失;欧洲是地区合作与整合的试验田,但仍缺乏全球影响力;经合组织国家将不得不学会把“昨日的穷国”视为真正的合作伙伴。
那么,G20峰会前景如何?与会者认为,伦敦峰会上危机救援将依然重于金融体系重建。美国、欧元区与新兴市场国家将就救市成本的分担、如何刺激经济增长、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等内容激烈博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会议“很难取得实质进展”,因为美国还没想清楚自己真正要什么。
多位专家表示,美元新近贬值将导致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市场价值缩水。不过,清迈协议的多元化已将实质性的亚洲货币基金提上议事日程。G20峰会有望加速国际货币体系三极甚至多极局面的形成。
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巨大风险,全球金融稳定论坛随后成立,但全球金融并未因此长治久安。德意志银行副董事长凯欧·克哈维萨说,由银行家和央行官员进行非正式讨论的金融稳定论坛的确力度不足,但G20、G7、G8都是非常有实力的,如何把这些强有力的集团做出的决定转化为全球的金融监管制度,是G20峰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一个确保金融体系透明、可靠的监管新框架,一个更加关注新兴国家诉求全球化格局有望逐步建立,世界经济也终将在更加平衡的金融体系保障下重拾增长。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3-2009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伯南克:将逐渐停止收购国债
新浪财经讯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美东时间20日表示,当经济不再需要救援后,美联储对美国政府债券的收购就会“逐渐停止”,即美联储会停止这种紧急支持。
伯南克称,美联储在本周早些时候作出了收购1.15万亿美元国债和抵押贷款债券的决定,这一决定“旨在改善个人信贷市场的状况”,他说,“当经济出现上涨、房地产市场恢复的时候就是停止收购的时候了,那个时候将不再需要支持。那当然我们就会逐渐停止支持了”。
此前,美联储理事在3月18日作出决定,将收购最多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并将把收购抵押贷款债券的规模增加一倍,至1.45万亿美元,试图藉此终结七十年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此外,这项措施还有另一个目的,即削减住房贷款及压低其他利率。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3-2009 08: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F总裁:经济悲惨 恐以战争结束
在全球因美国提出新的银行救助计划而致乐观情绪昂扬的情况下,国际货币基金(IMF)总裁卡恩23日却说,全球经济状势依然“令人极度担忧且困难”。
卡恩在国际劳工组织于日内瓦召开的会议中说:“情况依然令人极度担忧且困难,这是全球经济50多年来的最大的挫折。”在数天之前,国际货币基金曾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萎缩达1.0%。
卡恩并指出,眼前危机将“严重影响到许多国家的就业状况。这将成为社会动乱的根源,为民主政治构成威胁,而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以战争结束”。
他呼吁各国政府,不要使危机恶化成数百万名工人大规模长期失业。他说:“绝不可使危机造成失业的洪潮。”
国际劳工组织今年一月曾说,全球金融和经济崩盘可能在今年底造成多达5000万人失业。
与此同时,世界银行也警告,当前的危机可能使4600万人重新陷入贫穷。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3-2009 09: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不良资产剥离计划赢得大投资者支持(2009-03-24 10:07:41)
美国不良资产剥离计划赢得大投资者支持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联合报道 2009-03-24
 
一些声名显赫的投资者昨日对奥巴马(Obama)政府为清理金融体系不良资产提出的公私合营计划表示热烈欢迎。在美国财长蒂姆•盖特纳(Tim Geithner)公布该计划细节后,股市出现大幅上涨。
 
债券基金管理公司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董事长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表示:“这可能是目前所提出的首项‘三赢'政策,它应该会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我们打算加入该计划。”
 
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董事长拉里•芬克(Larry Fink)表示,他的公司也会加入该计划。“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政府正在帮助私人资本,并为这些问题资产创造新的需求。”
 
美国政府可能会以慷慨的条款为公私合营投资基金安排融资,这一点似乎尤其让投资者感到兴奋。
 
唯一的批评来自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教授、《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等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表示,如果私人合伙人压对了宝,无追索权的政府贷款会令他们赚取大量利润,而如果他们压错了宝,自身也只会遭受有限的损失。
 
政治分析人士表示,四面楚歌的盖特纳暂时缓了一口气,挽回了这场经济辩论的部分控制权。此前主导这场辩论的,是陷入困境的保险集团美国国际集团(AIG)发放奖金一事所引发的政治愤怒。但盖特纳仍将扮演美国国会出气筒的角色,以舒缓国会对奥巴马政府明显未能控制金融机构行为的怨气。
 
盖特纳昨日表示,他理解公众的愤怒,但他又说,为了修复金融体系,政府必须与私营部门进行合作。
 
他表示:“此举会使银行更容易私下筹集资金,因为它们将拥有一张更干净的资产负债表。”美国政府将向公私合营投资基金分配总计750亿至1000亿美元资金,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和美联储(Fed)所提供的贷款融资将放大这一资金规模。
 
英国《金融时报》克里什纳•古哈(Krishna Guha) 爱德华•卢斯(Edward Luce)华盛顿、弗朗西斯科•格雷拉(Francesco Guerrera) 朱莉•麦金托什(Julie MacIntosh)、迈克尔•麦肯兹(Michael Mackenzie)纽约报道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