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625|回复: 51

学佛两个月的见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3-2009 12: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只是讲解学佛的心得,如有错误,请原谅我的无知,并指正,感恩。
我是国民服务期间才开始接触佛教。

三宝:正`觉`净
三学:戒,定,慧
布施:财布施(外财,内财)
         法布施(传授知识)
         无畏布施(安定人心)
忍辱:对人为的加害能忍。
         对自然的变化能忍。
         修行。
精进,专一。

修行分为:自修和公修。

佛者我执破,法执破。
(法执是所知障的根源。万事万法归为一百类:8个心法,51个心所法,24个不相应行法,11个色法。)

(不明白什么是心法,不明白什么是不相应行法)

正知变成邪知邪见:知道很多正面的知识,行为却违背了。(对吗?)

接下来的是句子。

1.要除掉你的敌人,首先要除掉你内在最大的敌人。
2.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你有身体。
3.快乐是来自内境,不是来自外境。
4.对他人生气,您可能会使他感到痛苦,也可能不会,但是您自己一定痛苦。
5.对错是没有绝对的,它是随着时间与空间而改变。(个人认为要建立在自然的条件上)
6.欲度人者,必先自度,否则可能会害了别人。(达到无上正等正觉后,才能去度他人。)

脱离苦的方法是了解苦因,然后抛开。(方法是8正道或了解因缘法)

最后我有几个问题:
                  1.   植物也是生命,为什么不在6道轮回?
                   2.   如果是因为它没有烦恼,那么它算不算阿罗汉?
                   3.  8400个法门,我要怎么找适合自己的?
                   4.  解固然重要,行却不能忽略,我想问那一派是注重 解我想去。

[ 本帖最后由 黑暗的锁链 于 11-3-2009 12:1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3-2009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黑暗的锁链 的帖子

你的问题应该经典里面都有答案!

这里问的话可能会更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9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经典是那一部?
“1.   植物也是生命,为什么不在6道轮回?“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讲师,但是他的答案是以他个人的见解,对错我也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09 0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黑暗的锁链 的帖子

最直接的答案是植物是无情生。

可是你如果要究竟一点的答案你需要研究经典了。

而这里多数人给你的答案大多数也是个人的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09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暗的锁链 于 11-3-2009 12:17 PM 发表
只是讲解学佛的心得,如有错误,请原谅我的无知,并指正,感恩。
我是国民服务期间才开始接触佛教。

三宝:正`觉`净
三学:戒,定,慧
布施:财布施(外财,内财)
         法布施(传授知识)
         无 ...



“三宝”应该是“佛、法、僧”。任何自称是佛教团体的把其他东西说成是 “三宝”的话,那个团体肯定是假货,不是佛教团体。

1.   植物也是生命,为什么不在6道轮回?
      植物非有情。  植物只是有情的依报,不是主角。

    (有些问题,是捉住某一些词语来追问,当得到答案后,又会有新的词语被捉住来追问。结果将会无止境的追问下去。比如,你以上的问题是捉住“生命”二字来问。如果,有人回答说“动物和 植物虽同是生命,却非同一类型”,就会有人捉住“类型”来追问下去。我相信,当你看到我所回答的“有情”和“依报”这两个字,你会有继续追问下去的欲望。我不是说不鼓励追问下去,只是想说,在追问的同时,应该问一问自己,当时的追问的动机是什么?是因为要学佛,还是要做科学研究,还是要做文字辩论?如果是要学佛,一直追问下去有帮助吗?几时才停止追问?佛陀已说明依四圣谛和八正道来学佛,你所追问的方向应该是搞清楚“四圣谛”和“八正道”和该如何去做到。如果是要做科学研究,你在宗教论坛里得到的答案肯定会让你失望。)


2.   如果是因为它没有烦恼,那么它算不算阿罗汉?
     石头和木头都没有烦恼,能算是阿罗汉吗?

3.  8400个法门,我要怎么找适合自己的?
    8400个法门是离不开四圣谛和八正道。你应该从了解四圣谛和八正道开始。接着下来,你所能接触到和刚好符合你目前的生活状况的法门,就是适合自己的。

4.  解固然重要,行却不能忽略,我想问那一派是注重 解我想去。
    佛教都是注重解脱的,什么法门都可以。“解我想去”这四个字不像是在佛教里有用到的术语。你真的是接触了真正的佛教团体吗?

[ 本帖最后由 motion 于 11-3-2009 01:3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09 0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黑暗的锁链 的帖子

你是哪个营的?
不过我肯定没教过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1-3-2009 0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宝,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好,佛宝是自性觉,法宝是自性正,僧宝是自性净,我们受持三皈的时候,有没有得到自性的觉、正、净,如果你在受持三皈的时候得到了,那你是真的三皈,经上讲皈依是讲这个,不是讲形式。

《坛经》里面给我们启示,六祖传授皈依,他居然不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不是这个解释,他说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

http://www.amtfamtf.net/fjrm/gysb.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09 0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糖叔 于 11-3-2009 01:57 PM 发表
三宝,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好,佛宝是自性觉,法宝是自性正,僧宝是自性净,我们受持三皈的时候,有没有得到自性的觉、正、净,如果你在受持三皈的时候得到了,那你是真的三皈,经上讲皈依是讲这个,不是 ...



可悲啊!

六祖惠能大师没有说三宝不是佛、法、僧,只是提醒我们皈依三宝时,别只皈依佛、法、僧这形象。

曾几何时,“三宝”被人借用《坛经》,把三宝歪曲成不是“佛、法、僧”,而是“觉、正、净”。

学佛第子虽把佛陀看成是老师,却不等于所有的老师就等于是佛陀。

把“佛、法、僧”看成是“觉、正、净”的代表是没问题,但是“觉、正、净”这三个字不等于是“佛、法、僧”三宝啊!

不然,如果神通广大的大魔头以神通迷惑你,跟你说他已达到“觉、正、净”的阶段,喜欢皈依三宝的你是否也应该追随他?

[ 本帖最后由 motion 于 11-3-2009 02:3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3-2009 03: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tion 于 11-3-2009 02:36 PM 发表



可悲啊!

六祖惠能大师没有说三宝不是佛、法、僧,只是提醒我们皈依三宝时,别只皈依佛、法、僧这形象。

曾几何时,“三宝”被人借用《坛经》,把三宝歪曲成不是“佛、法、僧”,而是“觉、正、净”。
...

我又没有说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09 03: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真的(没有贬义)

真的很佩服可以在法音混很久的人!

我来看几个帖头都晕晕料!

而且都很长很难消化。

佩服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9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两位的指点及纠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09 04: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黑暗的锁链 的帖子

不用谢我,谢motion师兄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09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糖叔 于 11-3-2009 03:45 PM 发表
讲真的(没有贬义)

真的很佩服可以在法音混很久的人!

我来看几个帖头都晕晕料!

而且都很长很难消化。

佩服佩服!


赞同你的看法,我也是差点失去了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09 05: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一年佛在心中,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天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09 06: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佛总网站有提供初,中,高级佛学课本,还有一些经典,可以帮助楼主更进一步了解佛教。
http://www.mba.net.my/BuddDatabase/MainFrame-DB-DharmaLessons.htm

佛陀的启示
http://sss2002.51.net/books/ftdqs/ftdqs-001.htm

觉悟之路
http://sss2002.51.net/books/juewuzhilu/juewuzhilu-0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09 07: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糖叔 于 11-3-2009 03:45 PM 发表
讲真的(没有贬义)

真的很佩服可以在法音混很久的人!

我来看几个帖头都晕晕料!

而且都很长很难消化。

佩服佩服!


身為佛教徒的你不要隨便亂吐,對任何人都要保持慈悲心,要想在法音混很久的人都曾經是你過去世的父母兄弟姊妹,然後要對過去生的父母兄弟姊妹尊敬,這樣你就不會隨便吐人的槽了,知道嗎?要乖乖,別因為有人對你的言論表示不讚同你就隨便鬧彆扭,這樣不好的哦,要記得給樓主面子,大家應該相安無事,大事化小事,小事化無事,這才是佛教徒或心智正常人該有的情操。

P。S。我們佛教徒們應該互相敬愛,然後在修行路上互相勉勵。記得要給後輩流個好榜樣。

[ 本帖最后由 123木頭人 于 11-3-2009 07:2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3-2009 07: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暗的锁链 于 11-3-2009 12:17 PM 发表
     2.   如果是因为它没有烦恼,那么它算不算阿罗汉?

關於你這個問題,我建議你參考以下節錄的文體:

波斯匿王之工匠五支(Pa~ncak’a^nga thapati),有一次在異學園聽文祁子(Ma.ndikaaputta)說明︰「⑴身體沒作惡業,⑵言語沒說壞話,⑶無不當的謀生,⑷心中無惡念。若具備此等四事者,我稱呼他成就善,是第一善,是無上的人士,獲得第一義,是正直的沙門。」[1]

  五支面見釋尊時,與外道沙門文祁子所談論者,全部向佛陀報告。世尊聽了之後,告訴五支:

    物主!如異學沙門文祁子所說,若當爾者,嬰孩童子支節柔軟,仰向臥眠,亦當成就善、第一善、無上士、得第一義、質直沙門。

    物主!嬰孩童子尚無身想,況復作身惡業耶!唯能動身。物主!嬰孩童子尚無口想,況復惡言耶!唯能得啼。物主!嬰孩童子尚無命想,況復行邪命耶!唯有呻吟。物主!嬰孩童子尚無念想,況復惡念耶!唯念母乳。物主!若如異學沙門文祁子說者,如是嬰孩童子成就善、第一善、無上士,得第一義,質直沙門。

    物主!若有四事,我施設彼成就善、第一善,然非無上士,不得第一義,亦非質直沙門。云何為四?⑴身不作惡業,⑵口不惡言,⑶不行邪命,⑷不念惡念。物主!若有此四事,我施設彼成就善、第一善,然非無上士,不得第一義,亦非質直沙門。

    物主!身業、口業者,我施設是戒。物主!念者我施設是心所有,與心相隨。

  此中,釋尊開示「戒行」是內心有「意念」,經「心所」思惟抉擇之後,內心所有活動,以及透過言談、舉止反應於外者。例如:襁褓嬰兒只動轉身體,沒有作壞事;嘴兒或哭啼或喜笑,沒說過壞話;跟人咿啞呻吟,沒有邪法謀求活命;內心沒有歹念、惡思惟(akusala-samkappa{不善志、不善思惟〈M〉ii261}),祇想念吮吸母乳。如是,嬰兒沒有四壞事現行,不能說他有戒行,是無上士,得第一義,是質直的沙門。沒有壞行為,不完全等同不作壞事──昏迷、熟睡時,沒有壞行為,不能說他在持戒;貪、瞋之境界不現前時,沒有殺、盜、婬、妄之反應,不能說他亦在持戒。唯有貪、瞋之境界現前時,經內心思考、抉擇、維持不殺、不盜、不婬、不妄語的行為,才是佛陀心目中持戒不犯的清淨戒行。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BJ001/93573.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09 07: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暗的锁链 于 11-3-2009 12:42 PM 发表
“1.   植物也是生命,为什么不在6道轮回?“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讲师,但是他的答案是以他个人的见解,对错我也不知道。


《起世經》中佛教基本觀念的特殊性/許淵欽

一、前言佛教對於宇宙現象的描述,常見於不同的經典中,如西晉法立及法炬譯的《大樓炭經》、後秦佛陀耶舍及竺佛念譯的《長阿含經》卷十八、隨奢那掘多等人譯《起世經》、隨達摩笈多譯的《起世因本經》、唐實叉難陀譯的《大方廣佛華嚴經》,論典方面則有《大毗婆沙論》、《俱舍論》、《瑜伽師地論》、《大乘阿毗達磨集論》等等,這些經論都有述及世界是如何形成的?時間的概念?眾生的狀態?而《起世經》正是在解釋佛教的宇宙觀與世界觀的問題。把「有情世界」的生與死詳細的闡述﹐如:人類是從何而來?死後往何處去?和「物質世界」的形成與壞滅清楚說明。然而﹐佛教不相信有創造宇宙與生命的第一因(造物主)存在﹐但宇宙與生命的存在﹐又不容懷疑。因此﹐在這些經論中,一方面解釋佛教對情﹑器世間的升起存在問題﹐在另一方面更顯示佛教的基本的觀念﹐如無常﹑因果業報﹑無我的道理。而「無常」﹑「因果業報」﹑「無我」這些基本慨念卻也是佛教有別於一般宗教的地方。至於情、器世間的存在狀態﹐在不同的經論都有些許不同的看法,現今佛教學者更有許多不同看法。

因此﹐本文只就《起世經》中佛教的基本觀念為研究內容。二、《起世經》概述《起世經》共分十二品﹐乃是釋尊回答弟子們宇宙存在狀況的,另一方面開顯出苦、無常﹑因果業報﹑無我的道理﹐使佛弟子生起正見。以下是對此經中十二品做一個概略的介紹:
(1)《閻浮州品》說明什麼是「三千大千世界」及我們所處的地理環境﹐還有四大部州的地理位置。
(2)《鬱單越州品》說明鬱單越州的地理環境﹐此州眾生比閻浮州環境好﹐這是由於他們行十善業的果報。
(3)《轉輪聖王品》敘述轉輪聖王出世時﹐世界非常安樂。但是轉輪聖王也有命終之時,命終後七日﹐七寶也會隨之消失﹐人民與環境也愈來愈差。
(4)《地獄品》說明地獄的狀態。地獄眾生受無量痛苦﹐此痛苦也來自其不善業。在地獄受苦非常久遠﹐但仍有脫離時候。
(5)《諸龍金翅鳥品》說明眾生投生到龍﹑金翅鳥﹑野獸等﹐均是依其生前的習氣及所作行為﹐產生的果報。最後釋尊歸結出﹐必須經由修持「四聖諦」﹐才能離苦得樂。
(6)《阿修羅品》說明阿修羅的住所及生活狀況。
(7)《四天王品》說四天王的住所環境。
(8)《三十三天品》說明生於天道,是由於眾生行善而得。在須彌山頂上有三十三天的宮殿住處與回答一些比較通俗的問題﹐如為什麼有人會遭受非人干擾?為什麼虛空中會有雷聲?世間為麼有白﹑青﹑黃﹑黑等四種雲?等等。
(9)《鬥戰品》說明帝釋天與阿修羅爭鬥的情形及說到若只要還有煩惱存在﹐就不免還會有爭執,進而指出我執是煩惱的根本,並須通達無我才能脫離痛苦。
(10)《劫住品》《世住品》說明世間別有三種中劫﹐一者刀兵、二者飢饉、三者疾疫和世界成﹑住﹑壞﹑空的問題。
(11)《最勝品》說明下方世界形成後﹐其內眾生的來源﹐及日、月運轉對地球的影響。

三、《起世經》中佛教的基本概念佛教對於宇宙(器世間)的變化與生命(情世間)的流轉﹐認為這皆是眾生造作「業力」的結果。「業」﹐是指任何的行動與行為,就是因、緣、果報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明顯地和「無常」有關,這表示事物會改變,不會保持同一個狀態。如造作善業可以往生天道或轉生至較好的部州;造作惡業,會墮入地獄等惡道。個人單獨造作﹐稱為「別業」;與他人共同造作﹐稱為「共業」。由於「共業」所以感到同樣的果報。所以﹐地球的形成﹐便是過去地球世界的眾生共同造作業力所感的結果。在有各類不同的共業﹐也感得不同的世界,如地獄、餓鬼等。在宇宙中﹐有著無量無數的世界﹐它們的成因﹐也都是由於各類不同眾生﹐所造共業所形成的。所以《起世經》就是在佛教「業力說」的觀念下﹐ 將眾生是從何而來?世界是如何形成?世界的環境是如何?有情世間的狀態?做一個詳盡的說明。在此經中釋尊除了說明情、器世界的狀態﹐也開顯佛教的基本觀念。所以本文針對經中的佛教道理作以下的探討:

(1) 諸行無常的道理世界者﹐以佛教的觀點來說乃是:「無量時間與無量空間連貫而成的幻體。」亦謂之「世間」﹐而世間又分為三種﹐一者「器世間」﹐二者「情世間」﹐三者「時世間」。所謂的「器世間」是指一切物質﹐如山河大地﹑日月﹑一切植物﹐必經成﹑住﹑壞﹑空四個時期。所以釋尊在《起世經》的《閻浮州品》說:………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同時成已而復敗壞﹐同時壞已而復還立﹐同時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燒已﹐名為散壞﹐周遍起已﹐名為成立﹐周遍住已﹐名為安住。………在《劫住品》又說:………於此東方所有世界﹐轉住轉壞﹐無有間時﹐或有轉成﹐或有轉壞。諸比丘﹐南西北方所有世界﹐轉成轉住亦復如是。諸比丘﹐如五段輪﹐除其軸已﹐旋轉不住﹐無暫閒時﹐略說世界﹐亦復如是。………說明了整個器世間(十方世界)是不斷的成﹑住﹑壞﹑空。而且成﹑住﹑壞﹑空也是同時進行的。所謂「情世間」是指六道眾生之世界﹐必經生、老、病、死。所以釋尊在《起世經》的《轉輪聖王品》說:………轉輪聖王命終以後﹐始經七日﹐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皆自然隱沒不見﹐ 女寶主藏主兵將等﹐悉亦命終﹐四種寶城﹐稍稍改變﹐還為磚土﹐所有人民﹐亦皆隨時﹐漸次減少。………一切諸行﹐有為無常﹐如是遷改﹐無有常住﹐破壞離散﹐ 不得自在﹐世磨滅法﹐暫須臾間﹐非久停住。………說明轉輪聖王福報再大﹐仍會命終﹐七寶在轉輪聖王命中七日後﹐亦將逐漸消失﹐而此整個城堡人民﹑環境也都將越來越差﹐說明「情世間」的道理。所謂「時世間」是指時間之過去、現在、未來﹐不斷生、住、異、滅因此﹐外在世界﹐一切變化無常﹐所以在《起世經》不同譯本《世紀經》的《三災品》裡提到佛告比丘:「是有三災,云何三災?一者火災,二者水災,三者風災。有三災上際,云何為三?一者光音天,二者遍淨天,三者果實天。若火災起時,至光陰天,光音天為際。若水災起時,至遍淨天,遍淨天為際。若風災起時,至果實天,果實天為際。云何為火災?火災欲起時,此世間人皆行正法,正見不倒,修十善行。行此法時,有人得第二禪者。………此世間聞彼說已,即修無覺無觀第二禪道,身壞命終,生光音天。是時,地獄眾生畢命終,來生人間。復修無覺無觀第二禪,身壞命終﹐生光音天。畜生﹑餓鬼﹑阿須倫﹑四天王………梵天眾生命終﹐來生人間﹐修無覺無觀第二禪﹐身壞命終﹐生光音天。由此因緣﹐地獄道盡﹐畜生﹑餓鬼﹑阿須倫乃至梵天皆盡。………梵天盡已﹐然後人盡無有餘已﹐此事敗壞﹐乃成為災。其後天不降雨﹐百穀草木自然枯死。………緣此世間有二日出﹐二日出已﹐令此世間所有小河﹑犬潓﹑渠流皆悉乾竭。………七日出已﹐此四天下及八萬四千諸﹐大山﹑須彌山皆悉洞然﹐………一時四天宮﹑忉利天宮﹑焰摩天宮﹑兜率天﹑化自在天﹑ 他化自在天﹑梵天宮亦皆洞然。」佛告比丘:「是故當知﹐一切行無常﹐變壞朽壞﹐不可恃怙﹐凡諸有為法甚可厭患﹐當求度世解脫之道。」從器世間、情世間、時世間來看﹐一切皆是無常﹐皆會變異﹐所以佛陀說:「諸行無常」。而在《起世經》諸品當中也顯示「諸行無常」這個道理。

(2) 因果業報的道理「業」從字面上來說﹐是指「自我的行動」—自己任何的行動與行為。根據佛法﹐業就是因、緣、果報的過程。簡單的說﹐業就是—「從行動所開始的一連串的過程﹐經過時間,遇到某些因緣會發生改變,直到成熟」。因此﹐釋尊在《起世經》的《三十三天品》說:………富有眾生﹐身作善行﹑口作善行﹑意作善行﹐已是因緣﹐身壞命終﹐生於天上………彼於天中﹐或在天子﹐或在天女﹐或於坐處﹐或兩膝內﹐或於股間﹐忽然而生。初出生時﹐即如人間十二歲﹐若是天男 ﹐即在天子坐處膝邊﹐隨一處生;若是天女﹐即在天女兩股內生﹐及出生已﹐彼天即稱是我兒女。如是應知﹐諸比丘!修善生天﹐有如是法。所謂天子天女等﹐初生之時﹐以自業因﹐所薰習故?得三種念:一者自知從某處死;二者自知今此處生;三者知彼生是此業果﹑是此福報。又做是念﹐以我彼處身壞已來生此間﹐緣我有是三種業果﹑三業果熟﹐得來生此。何者為三?所謂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此等三業﹐果報熟故﹐身壞命終﹐來生此處。………指示眾生升天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眾生行身﹑語﹑意之善業而得。在《諸龍金翅鳥品》又說:………薰修野獸因﹐受持野獸戒﹐發起野獸心﹐習行野獸業﹐分別野獸意﹐已如是等種種薰修諸獸戒因﹐ 發起行業﹐成就心意﹐眾因緣故﹐身壞命盡﹐即生如是諸雜獸中。………所以﹐投生到六道﹐ 均是依其生前所起的心態﹐及所作的行為﹐而產生的因果相應的果報。而在這因、緣、果過程中,很明顯地和「無常」有關,這表示物會改變,不會永遠保持同一個狀態。知道業是可以改變的﹐且具「無常」和「變異性」的特質。所以﹐釋尊在《起世經》的《地獄品》說:彼閻魔王﹐以其惡業不善果故﹐於夜三時及晝三時﹐自然有赤融銅汁﹐在前出生﹐當於是時﹐其王宮殿﹐即變為鐵﹐於先所有五欲功德﹐在目前者﹐皆沒不見。………時閻魔王被燒脣口﹐燒脣口已﹐次燒其舌﹐既燒舌已 ﹐復燒咽喉………當於爾時﹐彼閻魔王﹐作如是念………願我從今捨此身已﹐更得身時﹐俱於人間﹐相逢受生﹐令我爾時於如來法中當得信解﹐得信解已﹐我於筆處復當更得信解具足﹐剔除鬢髮﹐著袈裟衣﹐得正信解﹐從家出家。………彼閻魔王﹐復於是時﹐發如是等薰習善念﹐即於爾時﹐彼閻魔王所住宮殿﹐還成七寶。揭示了「因果業報」—「自作業﹐自受報」的原理﹐連閻魔王都不例外﹐而且惡業是有變易性的。因此﹐閻魔王薰習善念﹐其所住宮殿﹐便還成七寶。因此,佛教的「因果業報」說是一方面說明因果業報的可怕﹐不可任意造業;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惡業是可以改變的﹐而不是一旦你造了什麼業就被困在其中﹐一定得到相當的處罰或獎賞的。這也是佛教的「業力說」不同於「宿命論」的地方。

http://www.literature.idv.tw/bbs/read.php?tid=6505

起世經原文:
http://www.cbeta.org/result/T01/T01n0024.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09 08: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123木頭人 的帖子

善哉!善哉!
果然好样!呵呵呵~和我们法音版规互相呼应、相辅相成咩

嗯,大家应该先把焦点放在修行及实践 八正道 上(佐竹在我 《内忧外患,异论纷纷》 主题里有不错的分享),而不是为了流传已久的争议辩到面红耳赤。

共勉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09 09: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暗的锁链 于 11-3-2009 12:17 PM 发表
3.  8400个法门,我要怎么找适合自己的?


先瞭解一下八萬四千法門的概念:

經中還有依佛行果來談「甚深佛法」的,也「應」該正確的去解「釋」:(一)「常住法是諸佛法」,這是約諸佛「法身是常住」說的,一切佛法皆依這常住的法身。(二)「斷滅法是諸佛法」,因為「一切」染污粗重的「障」垢,在佛果上是「永」遠「斷滅」的。(三)「生起法是諸佛法」,「變化身」的隨類應「現」,從法身「生起」,化一切有情,所以說生起法是佛法。(四)「有所得法是諸佛法」,「諸有情」的「八萬四千」煩惱「 [P435] 行」,「及彼對治」的八萬四千法門,「皆」是「可得」的,不能說它沒有。辨中邊論的以『許滅解脫故』,成立依他雜染的非全無,可作這有所得的解說。(五)至(八)「貪」「瞋」「癡」「異生法」,都「是佛法」,佛菩薩「自」發「誓」願,「攝受」一切具足「有貪」等三毒的「有情為己體」,貪瞋癡等自然也不出佛法之外。(九)「無染法是諸佛法」,「成」就圓「滿」的清淨「真如」本來清淨,煩惱所知等「障垢,不能染」污。(十)「無污法是諸佛法」,諸菩薩有大智慧,雖「生在世間,諸世間法」都「不能污」染它。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15/yinshun15-20.html

佛法所謂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非是為了對治八萬四千煩惱。以不淨觀對治貪欲,以慈悲對治瞋恚,以智慧對治愚痴,以無我對治憍慢,以正信對治疑惑,以正見對治惡見。把很多煩惱歸納起來,就是貪、瞋、痴、慢、疑、惡見的六種根本煩惱,除了這六種根本煩惱以外,還有二十種隨煩惱。

根本煩惱,如同樹根一樣,是一切煩惱的根本。二十種隨煩惱中,又分小隨煩惱十種,中隨煩惱兩種,大隨煩惱八種。十種小隨煩惱,就是忿怒、仇恨、結怨、虛誑、奸詐、諂曲、傲慢、迫害、嫉妒、自私。中隨煩惱兩種,就是無慚、無愧。大隨煩惱八種,就是不信、懈怠、放逸、惛沉、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sutra/eight/05.htm

五蓋中即具有三毒等分。四法為根本。亦得攝八萬四千諸塵勞門。一貪欲蓋。即貪毒。二瞋恚蓋。即瞋毒。三睡眠及疑。此二法是癡毒。四掉悔即是等分攝合為四分。煩惱一中有二萬一千。四中合為八萬四千。是故除此五蓋。即是除一切不善之法。行者如是等種種因緣棄於五蓋。譬如負債得脫。重病得差。如饑餓之人得至豐國如於惡賊中得自免濟。安隱無患。行者亦如是。除此五蓋。其心安隱清涼快樂。如日月以五事覆翳煙塵雲霧羅[目*侯]阿修羅手障。則不能明照。人心五蓋亦復如是。
http://w3.cbeta.org/result/normal/T46/1915_001.htm

法門固然是很多,但是止觀總攝之:

復次,根本四禪,定、慧等故,兩攝。欲界,定少慧多,觀攝。中間亦爾。四空,定多慧少,止攝。四無量心:前三心,觀攝;捨心,止攝。九想、八念、十(T46.30b)想,觀攝。八背捨:前三背捨,觀攝;後五,止攝。九次第定、師子奮迅、超越等,是止攝。四念處是慧性,觀攝。若作四意止(按:即四念處)〔四念處〕說者,作心記錄不淨等,此屬止攝;而終是觀為主。四正勤,為成念處,一往觀攝。若兩惡不生,止攝;兩善為生,觀攝。四如意足,從四因緣得定,即果為名,止攝。五根:信、進、慧三根,觀攝;念、定,止攝。又,信、念兩屬。五力亦如是。七覺分:擇法、喜、進等,觀攝;除、捨、定,止攝;念,通兩處。八正:正見、正思惟,觀攝;正業、正語、正命,屬戒,即止攝;正念、正定、正精進,止攝。四諦:三諦,是有為行,屬觀門;滅諦,是無為行,屬止門。十六行,皆是觀門。四弘誓,依四諦起,如彼十八不共法:三業,隨智慧行,觀攝;三無失,止攝;知三世,觀攝;餘可知。四無畏者:一切智無畏,屬觀攝;漏盡,止攝;至處道,觀攝;障道,止攝。三三昧門,止攝。三解脫門,觀攝。六度者:前三是功德,止攝;後三是智慧,觀攝。又,五度功德,止攝;般若,觀攝。又,六度皆是功德莊嚴,止攝。乃至九種大禪、百八三昧,皆屬止攝。十八空、十喻、五百陀羅尼,皆觀攝。如是等,一切慧行、行行,無不為止觀所攝。當知止觀名略,攝義則廣〔云云〕。
http://www.chibs.edu.tw/publication/LunCong/030/290-316.htm

因此無論你日後遇到的任何法門,都是離不開止觀的修法。

致於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法門,那就要看你對自己和佛法有多深的瞭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9-2024 08:16 AM , Processed in 0.15276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